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319发布日期:2018-07-04 07:35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线铺设过程中,电线的收放速度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关键部分,目前电线使用时,一般由人工手持线盘并转动进行绕线作业,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作业效率高的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结构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所述第一托板外侧设有手柄,第一托板内侧设有插管,所述第二托板内侧中部设有与插管螺纹连接的套管,套管外侧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垫管,第二托板内侧外部设有转盘组件,套管外侧中部设有一可拆卸的接地极,套管外侧外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垫板。

所述第二托板外侧设有一与所述接地极连接的凸台,凸块与接地极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方面携带和操作,通过转盘组件实现了线盘的自由自动,便于绕线作业中使用,同时具有接地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托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托板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第一托板、3插管、4套管、5垫管、6转盘组件、7第二托板、8垫板、9接地极、10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根据附图1、2、3所示:一种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包括圆形结构的第一托板2和第二托板7,其中:

所述第一托板2外侧设有手柄1,手柄1用于整个装置的携带,第一托板2内侧设有插管3,插管3与第一托板同轴分布,2插管3用于与第二托板7连接,

所述第二托板7内侧中部设有与插管3螺纹连接的套管4,套管4与第二托板7同轴分布,第一托板2和第二托板7之间通过套管4和插管3相互连接,通过调节套管4和插管3螺纹连接位置控制套管4和插管3所构成的整体长度,用于调节第一托板2和第二托板7之间间距使用;

套管4外侧设有与其螺纹连接的垫管5,垫管5的厚度根据线盘内孔直径加工成型,通过垫管5的设置可以对线盘内孔孔壁进行充分支撑,用于限制线盘的活动空间,保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第二托板7内侧外部设有转盘组件6,转盘组件6用于对线盘进行支撑,实现线盘稳定、顺畅的转动效果;

套管4外侧中部设有一可拆卸的接地极9,接地极9末端为尖状结构,通过接地极9的设置可以实现该装置的接地作用,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功能;

套管4外侧外部设有四个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垫板8,垫板8用于实现该装置的整体支撑,便于该装置放置在地面上使用。

所述第二托板7外侧设有一与所述接地极9连接的凸台10,凸台10与接地极9螺纹连接,当不需要接地极9时,可以对其进行拆卸,同时凸台10高度低于垫板8,使其不影响垫板8的支撑效果。

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使用时,可以通过手持手柄1的方式进行使用,或将该装置直接放置在地面上进行使用,绕线过程中线盘均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在转盘组件6上,并依托转盘组件6实现线盘的自由转动,且转动效果相对稳定,大大提高了绕线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