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6088发布日期:2018-06-23 03:2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风机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风机电机。



背景技术:

传统风机电机为单轴结构,应用场景为单动力单旋转方向输出,这种电机应用在风机上,容易导致风机运行过程中产生偏心力,从而使得风机运行不稳定;另外,这种电机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运行稳定的风机电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风机电机,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部两端处分别设有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的第一定子内设有第一转子,所述的第二定子内设有第二转子;所述的第一转子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的第一转轴的端部伸出壳体,所述的第二转子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的端部伸出壳体。

在本风机电机中,在一个壳体内设置了两个电机结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转子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电机在运行时,第一转子转动后所产生的偏心力和第二转子转动后所产生的偏心力相抵消,从而使得电机运行更为稳定。另外,作为另一种应用场景,第一转子的转动方向也可设置与第二转子的转动方向相同,或者,也可设置为第一转子的转动速度与第二转子的转动速度不同,使得本风机电机的使用范围更大。另外,两个电机结构的设置,也有助于电机的动力输出。

在上述的风机电机中,所述的壳体内中部设有支架,所述第一转轴上位于壳体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的第二转轴上位于壳体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支架上。

在壳体内的中部设置支架,使得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过程更为稳定。

在上述的风机电机中,所述的支架包括外圈部和位于外圈部内的内圈部,所述的外圈部固定在壳体内侧壁上;所述的第一转轴上位于壳体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内圈部上;所述的第二转轴上位于壳体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内圈部上;所述的外圈部和内圈部之间具有多个连接部,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具有间距。

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具有间距,使得位于壳体内的空气能够自由的穿过支架,从而使得风机电机运行时,壳体内部气流自由流动,保证了风机电机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上述的风机电机中,所述的壳体包括中壳和分别位于中壳两端处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的第一转轴的端部伸出第一端盖,所述的第二转轴的端部伸出第二端盖。

设置壳体包括中壳、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在装配或拆卸过程中,从中壳两端处均可将壳体内的零部件装入或取出,使得风机电机的装配或拆卸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风机电机中,所述的中壳为铝合金型材。

设置中壳为铝合金型材结构,使得中壳的生产过程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风机电机中,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的第一螺栓穿设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所述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通过第一螺栓相固定。

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通过第一螺栓相固定,使得即使中壳侧壁做得较薄,也不影响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固定,从而使得风机电机的重量较轻。

在上述的风机电机中,所述的支架包括外圈部,所述的外圈部位于壳体内侧壁处,所述的壳体上向壳体内穿设有第二螺栓,并且第二螺栓的端部固定在外圈部上。

在这种结构中,无需在壳体内壁设置定位支架的结构,使得壳体的结构较为简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风机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1、在一个壳体内设置了两个电机结构,一方面可使得电机运行稳定,另一方面,也使得风机电机的适用范围更广;

2、壳体内的支架上具有供空气流通的部位,使得电机的散热效果更好;

3、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通过第一螺栓相固定,使得即使中壳侧壁做得较薄,也不影响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固定,从而使得风机电机的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图1是风机电机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风机电机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11、中壳;12、第一端盖;13、第二端盖;21、第一定子;22、第一转子;23、第一转轴;31、第二定子;32、第二转子;33、第二转轴;4、支架;41、外圈部;42、内圈部;43、连接部;5、第一螺栓;6、第二螺栓;71、第一轴承;72、第二轴承;73、第三轴承;74、第四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风机电机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中壳11和分别位于中壳11两端处的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其中,中壳11为铝合金型材。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为铸铁结构。设置中壳11为铝合金型材结构,使得中壳11的生产过程较为方便。

壳体1内设有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33,其中,第一转轴23的端部伸出第一端盖12,第二转轴33的端部伸出第二端盖13。设置壳体1包括中壳11、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在装配或拆卸过程中,从中壳11两端处均可将壳体1内的零部件装入或取出,使得风机电机的装配或拆卸较为方便。

风机电机还包括多根第一螺栓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栓5的数量为四根。第一螺栓5穿设在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上,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通过第一螺栓5相固定。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通过第一螺栓5相固定,使得即使中壳11侧壁做得较薄,也不影响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的固定,从而使得风机电机的重量较轻。

如图2所示,壳体1内部两端处分别设有第一定子21和第二定子31,第一定子21内设有第一转子22,第二定子31内设有第二转子32;第一转子22包括第一转轴23,第一转轴23的端部伸出壳体1,第二转子32包括第二转轴33,第二转轴33的端部伸出壳体1。

壳体1内中部设有支架4,第一转轴23上位于壳体1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支架4上,第二转轴33上位于壳体1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支架4上。在壳体1内的中部设置支架4,使得第一转轴23和第二转轴33的转动过程更为稳定。

具体的,支架4包括外圈部41和位于外圈部41内的内圈部42,壳体1上向壳体1内穿设有第二螺栓6,并且第二螺栓6的端部固定在外圈部41上。在这种结构中,无需在壳体1内壁设置定位支架4的结构,使得壳体1的结构较为简单。

另外,第一转轴23上位于壳体1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内圈部42上;第二转轴33上位于壳体1内的端部旋转设置在内圈部42上。具体的,在内圈部42的两侧和第一转轴23、第二转轴33之间分别设有第一轴承71和第二轴承72。在第一端盖12和第一转轴23之间设有第三轴承73,在第二端盖13和第二转轴33之间设有第四轴承74。

外圈部41和内圈部42之间具有多个连接部43,相邻两个连接部43之间具有间距。相邻两个连接部43之间具有间距,使得位于壳体1内的空气能够自由的穿过支架4,从而使得风机电机运行时,壳体1内部气流自由流动,保证了风机电机良好的散热性能。

在本风机电机中,在一个壳体1内设置了两个电机结构,在一种应用场景中,第一转子22的转动方向和第二转子32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电机在运行时,第一转子22转动后所产生的偏心力和第二转子32转动后所产生的偏心力相抵消,从而使得电机运行更为稳定。另外,作为另一种应用场景,第一转子22的转动方向也可设置与第二转子32的转动方向相同,或者,也可设置为第一转子22的转动速度与第二转子32的转动速度不同,使得本风机电机的使用范围更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