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872发布日期:2018-07-31 21:5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适用于有砟和无砟轨道。



背景技术:

目前客运专线一般路基地段电缆槽采取预制件拼装,槽体高37.5cm、顶宽72cm,中部设置隔板,通信和信号近线路侧合槽设置,电力槽远离线路设置,通过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完成后自上而下、自内向外切槽至基床表层底部和边坡处形成电缆槽施工空间,电缆槽铺设时槽底自下而上分别设置透水砾石和m10水泥砂浆找平层,槽体近线路侧开挖基坑采取c25混凝土回填,槽体外侧设置顶面不小于10cm的现浇混凝土护肩,要求按一定间距在电缆槽底部、护肩相应电缆槽槽体底部位置处和护肩底部设置泄水孔。这种结构形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施工过程极其繁琐,每填筑一层材料都有接缝处理,实际施工中槽体底部材料不规范,容易造成表水下渗;护肩泄水孔和电缆槽泄水孔较难定位在同一位置,横向排水极其容易堵塞。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型铁路路基电缆槽结构,能有效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同时需具有经济、环保和施工方便等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以有效简化电缆槽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且确保横向排水通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电缆槽由槽体预制构件、盖板预制构件构成,设置于路基顶部横向两侧,路基包括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槽和板状混凝土预制件,安装槽的断面呈l型,由基床表层横向端面与基床底层顶面形成,板状混凝土预制件位于安装槽外侧底面下并沉入基床底层内;隔水材料铺装层,其上横向段与临近安装槽的基床表层表面形成粘结,中竖向段与安装槽侧壁形成粘结,下横向段与基床底层表面和板状混凝土预制件表面形成粘结;所述电缆槽的底面与隔水材料铺装层的下横向段表面紧贴,电缆槽的底面的内侧壁与隔水材料铺装层的中竖向段表面紧贴。

所述槽体预制构件具有将内部空间分隔成通信信号电缆槽、电力电缆槽的中隔板,通信信号电缆槽位于近线路侧;所述槽体预制构件的底部内表面具有4%坡度,中隔板底部沿线路方向间隔开设连通通信信号电缆槽、电力电缆槽的内泄水孔,外侧壁的底部沿线路方向间隔开设通至槽体预制构件外的外泄水孔,内泄水孔与外泄水孔位置向对应。

所述槽体预制构件的底面上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底泄水槽,隔水材料铺装层中竖向段上与底泄水槽内端口相对位置开设通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现有电缆槽施工工序的繁琐、电缆槽与外侧护肩泄水孔容易堵塞无法横向排水的问题;节省了护肩圬工、原槽体底部的透水砾石和砂浆找平层的圬工;地表隔排水措施施工简单,工序衔接不复杂,减少了人工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机械化施工的程度;具有施工方便、经济、环保等特点,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五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的断面图(路堤);

图2是图1中a局部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中槽体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的断面图(路堑)。

图5是本发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的一种结构形式的断面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槽体预制构件10、盖板预制构件11、通信信号电缆槽13、电力电缆槽14、内泄水孔15、外泄水孔16、底泄水槽17、混凝土预制件20、隔水材料铺装层21、基床表层31、基床底层32、路堤本体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4,本发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电缆槽由槽体预制构件10、盖板预制构件11构成,设置于路基顶部横向两侧,路基包括基床表层31、基床底层32。还包括:安装槽和板状混凝土预制件20,安装槽的断面呈l型,由基床表层31横向端面与基床底层32顶面形成,板状混凝土预制件20位于安装槽外侧底面下并沉入基床底层32内;隔水材料铺装层21,其上横向段与临近安装槽的基床表层31表面形成粘结,中竖向段与安装槽侧壁形成粘结,下横向段与基床底层32表面和板状混凝土预制件20表面形成粘结;所述电缆槽的底面与隔水材料铺装层21的下横向段表面紧贴,电缆槽的底面的内侧壁与隔水材料铺装层21的中竖向段表面紧贴。

参照2,电缆槽侧壁的底面以外通过板状混凝土预制件20、隔水材料铺装层21有效阻绝表水下渗,不需设置护肩。节省了护肩圬工、原槽体底部的透水砾石和砂浆找平层的圬工,施工简单,工序衔接不复杂,减少了人工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机械化施工的程度。隔水材料铺装层21通常可采用不透水土工布材料等铺设。

参照图2,所述电缆槽的高度与基床表层31的厚度相等。所述槽体预制构件10具有将内部空间分隔成通信信号电缆槽13、电力电缆槽14的中隔板,其中通信信号电缆槽13位于近线路侧,电力电缆槽14位于远离线路侧。

参照2、图3和图5,为确保横向排水通畅,所述槽体预制构件10的底部内表面具有4%坡度,中隔板底部沿线路方向间隔开设连通通信信号电缆槽13、电力电缆槽14的内泄水孔15,外侧壁的底部沿线路方向间隔开设通至槽体预制构件10外的外泄水孔16,内泄水孔15与外泄水孔16位置向对应。所述槽体预制构件10的底面上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底泄水槽17,隔水材料铺装层21中竖向段上与底泄水槽17内端口相对位置开设通孔。

参照2,当路基为路堤结构时,混凝土预制件20板面向外倾斜,而且外侧板面向上折起,形成汇水槽,通过沿线路方向间隔设置的排水管将汇水槽内的水排至侧沟内,避免电缆槽横向排水通过排出的水直接冲刷路堤边坡。参照图4,当路基为路堑结构时,混凝土预制件20板面平直,与侧沟顶端顺接,直接将电缆槽横向排水通过排出的水引入侧沟。

槽体预制构件10可以有多种断面结构。参照图2,所述槽体预制构件10的内侧壁、外侧壁竖立形成矩形断面。参照图5,所述槽体预制构件10内侧壁竖立、外侧壁内倾形成梯形断面,以提高电缆槽自稳性和优化顶部电缆槽宽度。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特别是针对电缆槽的放置位置及隔排水材料所做的修改或替代。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铁路客运专线路基新型电缆槽结构,以有效简化电缆槽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且确保横向排水通畅。电缆槽由槽体预制构件、盖板预制构件构成,设置于路基顶部横向两侧,路基包括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还包括:安装槽和板状混凝土预制件,安装槽的断面呈L型,由基床表层横向端面与基床底层顶面形成,板状混凝土预制件位于安装槽外侧底面下并沉入基床底层内;隔水材料铺装层,其上横向段与临近安装槽的基床表层表面形成粘结,中竖向段与安装槽侧壁形成粘结,下横向段与基床底层表面和板状混凝土预制件表面形成粘结;所述电缆槽的底面与隔水材料铺装层的下横向段表面紧贴,电缆槽的底面的内侧壁与隔水材料铺装层的中竖向段表面紧贴。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文;姚裕春;赖紫辉;刘菀茹;张东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2.02
技术公布日:2018.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