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74353发布日期:2018-06-02 01:00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隐裂是光伏组件中较为常见的故障形式,会导致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劣化,限制了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在前期予以检测。

当前,可以适应大跨度的柔性光伏支架被应用,其特征为采用索结构作为支撑结构,由于该种支架为新型支架,对于光伏组件在该类结构上的隐裂问题尚无合适检测手段。

因此,对柔性支架上光伏组件隐裂故障的检测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缺少对该种结构支撑的光伏组件隐裂检查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可以检测柔性支架上光伏组件的隐裂情况,进而评测柔性支架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包括:底部受力梁、底部支撑梁、支撑柱、斜撑、上部支撑梁、上部受力梁、拉索和告警装置;

所述底部受力梁与所述底部支撑梁垂直相接形成矩形底座,所述底部受力梁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部受力梁之间设置有用于稳固所述支撑柱位置的所述斜撑,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垂直设立于所述底部受力梁上,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上部支撑梁相连接,所述上部支撑梁与所述上部受力梁垂直相接,且在所述上部受力梁之间设置有所述拉索;

用于在所述拉索张拉至预设索力时给予声光提示的所述告警装置设置于所述矩形底座上,且与所述矩形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部支撑梁包括第一底部支撑梁和第二底部支撑梁,所述底部受力梁包括第一底部受力梁和第二底部受力梁,所述上部支撑梁包括第一上部支撑梁和第二上部支撑梁,所述上部受力梁包括第一上部受力梁和第二上部受力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梁、第一底部受力梁、第二底部支撑梁和第二底部受力梁依次首尾相接形成所述矩形底座,且所述第一底部支撑梁和所述第二底部支撑梁各设立有两个所述支撑柱。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上部支撑梁、第一上部受力梁、第二上部支撑梁和第二上部受力梁依次首尾相接,且所述上部受力梁的位置高于所述上部支撑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上部受力梁上设置有耳板,通过所述耳板在所述第一上部受力梁和所述第二上部受力梁之间安装所述拉索,且所述拉索处设置有用于探测拉力的拉力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底部支撑梁的端面焊接有第一端板,在所述底部受力梁与所述第一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将所述底部受力梁与所述底部支撑梁进行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斜撑的端面焊接有第三端板,在所述第三端板、所述支撑柱和所述底部受力梁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螺栓孔,进而通过螺栓将所述斜撑安装于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底部受力梁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告警装置包括与所述拉力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板和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接声光提醒单元,所述声光提醒单元在所述拉索的张拉力达到所述预设索力的情况下进行声光提醒。

结合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拉索与所述耳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拉索的数目不少于两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光伏组件隐裂试验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还包括光伏组件和转接件,所述光伏组件在拉索张拉至预设索力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转接件安装于所述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上。

本发明提供了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包括:底部受力梁、底部支撑梁、支撑柱、斜撑、上部支撑梁、上部受力梁、拉索和告警装置;底部受力梁与底部支撑梁垂直相接形成矩形底座,底部受力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支撑柱与底部受力梁之间设置有用于稳固支撑柱位置的斜撑,支撑柱的一端垂直设立于底部受力梁上,支撑柱的另一端与上部支撑梁相连接,上部支撑梁与上部受力梁垂直相接,且在上部受力梁之间设置有拉索;用于在拉索张拉至预设索力时给予声光提示的告警装置设置于矩形底座上,且与矩形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本发明可以对光伏组件中的隐裂进行有效检测,降低漏检率和误差率,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生产效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底座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矩形底座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部受力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支撑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斜撑示意图。

图标:

1-底部受力梁;2-底部支撑梁;3-支撑柱;4-斜撑;5-上部支撑梁;6-上部受力梁;7-拉索;8-告警装置;9-拉力传感器;10-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隐裂是光伏组件中较为常见的故障形式,会导致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劣化,限制了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在前期予以检测。当前,可以适应大跨度的柔性光伏支架被应用,其特征为采用索结构作为支撑结构,由于该种支架为新型支架,对于光伏组件在该类结构上的隐裂问题尚无合适检测手段。因此,对柔性支架上光伏组件隐裂故障的检测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缺少对该种结构支撑的光伏组件隐裂检查的装置。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可以对光伏组件中的隐裂进行有效检测,降低漏检率和误差率,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生产效益。

实施例一: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进行详细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包括:底部受力梁1、底部支撑梁2、支撑柱3、斜撑4、上部支撑梁5、上部受力梁6、拉索7和告警装置8;

底部受力梁1与底部支撑梁2垂直相接形成矩形底座,底部受力梁1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3,支撑柱3与底部受力梁1之间设置有用于稳固支撑柱3位置的斜撑4,支撑柱3的一端垂直设立于底部受力梁1上,支撑柱3的另一端与上部支撑梁5相连接,上部支撑梁5与上部受力梁6垂直相接,且在上部受力梁6之间设置有拉索7;

用于在拉索7张拉至预设索力时给予声光提示的告警装置8设置于矩形底座上,且与矩形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

具体地,根据图4、图5和图6所示,两根底部受力梁1与两根底部支撑梁2通过螺栓连接并构成长方形底座;每根底部受力梁1上均垂直设置有两个支撑柱3,每个支撑柱3均与对应一侧的底部支撑梁2设置相同的距离间隔,也就是说四个支撑柱3所连成的四方形中心与长方形底座中心重叠;在支撑柱3与底部受力梁1之间的内侧设置有斜撑4;在沿长向的两个支撑柱3之间安装有上部支撑梁5,两根上部支撑梁5均安装于支撑柱3的内侧;在沿短向的两个支撑柱3之间安装有上部受力梁6,两根上部受力梁6均安装于支撑柱3的外侧,且上部受力梁6的位置高于上部支撑梁5;在两根上部受力梁6上焊接有匹配的耳板,通过耳板在两个上部受力梁6之间安装有拉索7。

告警装置8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设置于长方形底座上,在拉索的拉力达到预设拉力时,将主动发出声光提示,工作人员在发现该提示后,可按压告警装置上的复位按钮,以将提示结束,进行后续隐裂检测试验。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参照图3,底部支撑梁2包括第一底部支撑梁和第二底部支撑梁,底部受力梁1包括第一底部受力梁和第二底部受力梁,上部支撑梁5包括第一上部支撑梁和第二上部支撑梁,上部受力梁6包括第一上部受力梁和第二上部受力梁。

具体地,参照图2,第一底部支撑梁和第二底部支撑梁平行设置,第一底部受力梁和第二底部受力梁平行设置,第一上部支撑梁和第二上部支撑梁平行设置,第一上部受力梁和第二上部受力梁平行设置。

下面对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阐述。

矩形底座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短向支撑底梁2的端面焊接有第一端板,在底部受力梁1与第一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匹配的螺栓孔,在两者的螺栓孔对正后,通过螺栓将底部受力梁1与底部支撑梁2进行连接。底部受力梁1的长度长于底部支撑梁2。

参照图7和图8,底部受力梁1与支撑柱3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支撑柱3的下端面焊接有第二端板,并在支撑柱3的翼缘位置与第二端板之间(内外两侧)焊接有加劲肋,在长向受力底梁1与第二端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匹配的螺栓孔,在两者的螺栓孔对正后,通过螺栓将底部受力梁1与支撑柱3进行连接。

支撑柱3和斜撑4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斜撑4的两个端面均焊接有第三端板,在第三端板分别与支撑柱3和底部受力梁1相对应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匹配的螺栓孔,在第三端板与底部受力梁1的螺栓孔、第三端板与支撑柱3的螺栓孔分别对正后,通过螺栓将斜撑4安装于支撑柱3与底部受力梁1之间。

支撑柱3和上部支撑梁5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支撑柱3侧面的两个朝内的翼缘上焊接有连接板,在上部支撑梁5与连接板相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匹配的螺栓孔,在两者的螺栓孔对正后,通过螺栓将上部支撑梁5与支撑柱3进行连接。

支撑柱3和上部受力梁6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在支撑柱3与上部受力梁6相连接处开设有匹配的螺栓孔,在两者的螺栓孔对正后,通过螺栓将支撑柱3与上部受力梁6进行连接,且上部受力梁6安装于支撑柱3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第一上部支撑梁、第一上部受力梁、第二上部支撑梁和第二上部受力梁依次首尾相接,且上部受力梁6的位置高于上部支撑梁5。

具体地,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部受力梁6的位置高于上部支撑梁5特征外,上部支撑梁5上端面还设置有滑轨,上部受力梁6可在滑轨上进行滑行,直至将拉索拉至预设索力。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上部受力梁6上设置有耳板,通过耳板在第一上部受力梁和第二上部受力梁之间安装拉索7,且拉索7处设置有用于探测拉力的拉力传感器9。

具体地,如图2所示,拉索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耳板相连接,拉力传感器可探测拉索的弹性形变程度,获取到当前拉力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告警装置8包括与拉力传感器9相连接的控制板和与控制板相连接声光提醒单元,声光提醒单元在拉索7的张拉力达到所述预设索力的情况下进行声光提醒。

具体地,拉力传感器与告警装置中的控制板相连接,用于将当前拉力信息发送至控制板,控制板根据当前拉力信息判断是否达到预设索力,并在达到预设索力的情况下,向声光提醒单元发送驱动信息,以使其进行声光提示,工作人员获取到该信息后可手动按压复位按钮,终止声光提示。控制板可以为,但不限于,如单片机。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拉索7与耳板可拆卸连接,且拉索7的数目不少于两根。

具体地,可根据需要增设拉索的个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两根拉索的情况,且两根拉索需对称设置,以保证拉力的平衡。

实施例二:

光伏组件隐裂试验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还包括光伏组件10和转接件,光伏组件在拉索张拉至预设索力的情况下,通过转接件安装于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上。在实际应用中,隐裂试验支架可分为5米和3.7米两种尺寸规格。

具体地,当隐裂试验支架整体安装完成后,对拉索07进行张拉,使拉索07的索力达到预设索力,如使索力达到10kN。拉索07张拉至预设索力后,进行光伏组件09安装,通过转接件将光伏组件09固定连接于拉索07上,形成一个整体。

光伏组件隐裂试验系统还包括风压模拟装置和操作台。风压模拟装置主要由吸盘、千斤顶等组成。操作台可以实现风压压力值的设置、风压往复次数的设置、每分钟试验次数的设置等等;通过在操作台的设置,来达到试验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包括:底部受力梁、底部支撑梁、支撑柱、斜撑、上部支撑梁、上部受力梁、拉索和告警装置;底部受力梁与底部支撑梁垂直相接形成矩形底座,底部受力梁上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支撑柱与底部受力梁之间设置有用于稳固支撑柱位置的斜撑,支撑柱的一端垂直设立于底部受力梁上,支撑柱的另一端与上部支撑梁相连接,上部支撑梁与上部受力梁垂直相接,且在上部受力梁之间设置有拉索;用于在拉索张拉至预设索力时给予声光提示的告警装置设置于矩形底座上,且与矩形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本发明提供的光伏组件隐裂试验支架和系统,可以对光伏组件中的隐裂进行有效检测,降低漏检率和误差率,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生产效益。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