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接地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8053发布日期:2018-11-24 11:5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接地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如图1至图3所示,传统伺服电机的接地结构,其设置在机壳10顶部外表面上,位于机壳10上的引出线孔12的附近位置。机壳10顶部设置有螺纹孔11,将接地引线30的一端压装在接地端子20中,通过螺钉40将接地引线30和接地端子20锁紧在机壳10的外表面上,可以将接地引线30固定在机壳10上。机壳所采用材料为金属材质,而接地引线30的另外一端可与其它结构连通,或为航空插头、塑壳端子等零部件的接地部位,这样保证了整个回路的导通。

但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根据现有技术,伺服电机的定子形状为圆形,机壳的形状为方形且中间开安装定子的圆形通孔,这导致机壳本身能够为接地螺纹提供的壁厚有限。接地螺纹为采用盲孔的形式,螺纹的攻牙深度有限,这样通过螺钉将接地端子固定在机壳上时,由于螺钉打入机壳壳壁的深度有限,会使得接地端子固定不牢固,导致接地结构的可靠性大幅下降。若改成通孔形式,则可能会出现攻牙铁屑掉落到电机定转子内部的情况,提高了电机故障的概率。

虽然可以通过接地螺钉的偏位设计来提高机壳内外壁的壁厚差,但是该做法仍然是有限的。如图3所示,伺服电机为了满足一定的防护等级,需要在机壳10顶部设置出线盒50来将所有引线包裹在内,外置以及偏位的接地结构设计势必增加出线盒的整体体积,为电机小型化的设计增加了难度。同时电机引线接线过程中,小型化的出线盒设计会导致内部引线走线凌乱,引线长度裁剪难以控制而互相挤压,焊线、裁剪过程中引线烫伤、划伤等风险的提高,为电机的工艺增加了难度。受限于此结构,电机的出线盒需要单独设计出额外的空间和高度来满足接地引线与其它电源引线的空间问题,造成出线盒结构设计复杂化,体积难以控制,为电机的小型化提高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地端子固定在机壳外表面上,而由于机壳的壁厚有限导致螺钉打入机壳的壳璧的深度有限,造成接地端子固定不牢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接地结构及电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电机接地结构,包括机壳、接地端子、接地引线和螺钉,所述接地引线的一端安装在接地端子上,所述机壳的一轴向端面凹陷形成安装槽,所述接地端子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槽内,且所述螺钉的轴向与机壳的轴向平行。

所述安装槽凹陷的深度方向与机壳的轴向平行。

所述安装槽的与机壳的轴向垂直的槽壁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深度方向与机壳的轴向平行。

所述机壳的一轴向端面为机壳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的轴向端面。

所述安装槽与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接地引线的另一端经机壳内部空间从机壳的壳璧上的引出线孔伸出。

所述机壳的一轴向端面为机壳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的轴向端面,所述电机定子引出线端与机壳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的轴向端面之间的机壳内部空间为走线空间,所述接地引线的另一端经走线空间从机壳的壳璧上的引出线孔伸出。

所述安装槽的位置靠近机壳的壳璧上的引出线孔。

所述安装槽凹陷的的深度大于与所述机壳的一轴向端面配合的部件上的止口的长度。

与所述机壳的一轴向端面配合的部件为电机端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机接地结构。

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螺钉通过以与机壳的轴向平行的方向打入机壳的壳壁,可大大增加螺钉打入机壳壳壁的深度,从而提高螺钉固定的牢固性,进而能将接地端子固定的更加牢固,保证了接地结构的牢固性与可靠性。

2、将接地引线从机壳的内部空间引出,减少了机壳顶部安装的出线盒的空间,减少了出线盒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电机零部件的制作成本,并可以实现出线盒的小型化,对于某些对安装空间需求要求较高的电机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空间优化作用。同时由于接地引线从机壳的内部空间引出,可以避免其它引出线与接地引线的挤压、碰撞,减少了接地端子松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机壳端面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机壳顶部外表面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机壳上安装有出线盒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机壳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从机壳的端面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沿机壳的轴向剖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的电机接地结构,包括机壳10、接地端子20、接地引线30和螺钉40。机壳10的一轴向端面凹陷形成安装槽13,接地端子30通过螺钉40固定在安装槽13内,且螺钉40的轴向与机壳10的轴向平行。这样将螺钉通过以与机壳的轴向平行的方向打入机壳的壳壁,可大大增加螺钉打入机壳壳壁的深度,从而提高螺钉固定的牢固性,进而能将接地端子固定的更加牢固,保证了接地结构的牢固性与可靠性。

安装槽13的位置可设置在机壳10的一轴向端面的任意空闲区域,其位置不在本专利当中进行限制。安装槽13的形状满足接地端子20的安装空间要求即可,本专利不对该安装槽13的形状进行限制。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3凹陷的深度方向与机壳10的轴向平行。

如图4所示,安装槽13的与机壳10的轴向垂直的槽壁上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孔11,螺纹孔11的深度方向与机壳10的轴向平行,螺钉穿过接地端子并与螺纹孔锁紧,螺纹孔深度可以根据安装强度灵活调整。

如图4所示,安装槽13与机壳10的内部空间连通,机壳10的壳璧上设有引出线孔12。如图5和图6所示,接地引线30的一端安装在接地端子20上,接地引线30的另一端经机壳内部空间从机壳10的壳璧上的引出线孔12伸出。这样将接地引线从机壳的内部空间引出,减少了机壳顶部安装的出线盒的空间,减少了出线盒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电机零部件的制作成本,并可以实现出线盒的小型化,对于某些对安装空间需求要求较高的电机来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空间优化作用。同时由于接地引线从机壳的内部空间引出,可以避免其它引出线与接地引线的挤压、碰撞,减少了接地端子松动的风险。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机壳10的一轴向端面为机壳10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60的轴向端面。电机定子引出线端60与机壳10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60的轴向端面之间的机壳内部空间为走线空间70,引出线孔12与走线空间70连通。接地引线30的一端安装在接地端子20上,接地引线30的另一端经走线空间70从引出线孔12伸出,并与对应的航空插头、塑壳端子等连接器的接地端进行直接连接。这样将接地引线从电机定子引出线端与机壳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的轴向端面之间的机壳内部空间进行走线,最终从机壳上的引出线孔引出,由于电机定子引出线端与机壳上靠近电机定子引出线端的轴向端面之间的机壳内部空间较大,所以通过此走线方式可以更好的利用电机内部空间。

如图4所示,安装槽13的位置靠近机壳10的壳璧上的引出线孔12,可以减小接地引线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凹陷的的深度要大于与该机壳的一轴向端面配合的部件上的止口的长度,这里的与机壳的一轴向端面配合的部件可以为电机端盖。安装槽的深度还要满足接地端子以及其它零件的安放有足够的空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接地结构,电机可以为伺服电机。

本发明提出的电机接地结构将原置于电机机壳表面的螺钉/螺钉从机壳外部移到机壳内部,将螺钉/螺钉由径向打入改为轴向打入,可大大增加螺钉/螺钉打入机壳壳壁的深度,解决了现有螺钉/螺钉的螺纹孔攻牙深度难以提高,螺钉/螺钉打入机壳壳壁的深度有限,接地端子固定不牢靠的问题,本发明使得接地端子的固定更加牢固,保证了接地结构牢固性与可靠性。而且将接地引线从机壳的内部空间引出,减少了出线盒的整体设计难度及空间体积,便于电机小型化设计;而且还减少了出线盒内的引线数量,从而减少了出线盒内部引线互相挤压的风险;同时减少了出线盒内部引线杂乱排布的问题,从而防止了出线盒内部的引线因相互挤压造成的连接可靠性异常的问题。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发明的构思,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