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专用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6100发布日期:2018-10-12 22:3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输电专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专用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预绞丝式安全备份线夹,是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的备份装置,他的作用是:通过单导线附加安装一套备份线夹,在极端情况下,一旦耐张线夹断裂失效,可防止导线跌落从而引起更大的事故,通过安装备份线夹分担压缩耐张线夹的机械和电气性能,增加整体系统安全系数,给抢修赢得宝贵时间。

然而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如果单组缠绕,不容易控制缠绕力度,极易出现组间隙过大,最终形成缠绕不紧密(拔缝)的问题;如果组间隙保持较小,最终会出现单丝无处可缠的情况发生,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备份线夹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专用安装工具,可以控制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丝间距在3-5mm范围内,极大的提高安装合格率至99%以上。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专用安装工具,包括主体和把手,所述主体为可开合的结构,其整体中部开有导线穿孔,沿导线穿孔圆周开有多个丝体穿孔,所述导线穿孔和丝体穿孔的轴线平行,把手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主体两侧,所述两把手连接在一条直线上,把手的轴线与导线穿孔和丝体穿孔的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可开合结构,是指主体为两个对称的分体结构,两分体结构一侧通过固定折页连接,另一侧通过可开折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可开合结构,是指主体为两个对称的分体结构,两分体结构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相对缠绕的绞线侧为弧面结构,使导线穿孔为圆柱形孔,丝体穿孔为切圆柱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弧面结构高度h为10-30mm。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的弧面结构高度h为12-20mm。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导线穿孔与丝体穿孔的最短距离w为5-15mm。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导线穿孔与丝体穿孔的最短距离w为8-1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以控制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丝间距在3-5mm范围内,极大的提高安装合格率至99%以上。本发明结构容易控制缠绕力度,缠绕绞线侧采用弧面结构,使得缠绕后的绞线间隙小,紧密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主体1的a-a剖视图。

图中:1.主体,2.把手,3.固定折叶,4.可开折叶,5.导线穿孔,6.丝体穿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专用安装工具,包括主体1和把手2,所述主体1为可开合的结构,其整体中部开有导线穿孔5,沿导线穿孔5圆周开有多个丝体穿孔6,所述导线穿孔5和丝体穿孔6的轴线平行,把手2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主体1两侧,所述两把手2连接在一条直线上,把手2的轴线与导线穿孔5和丝体穿孔6的轴线垂直。

所述主体1的可开合结构,是指主体1为两个对称的分体结构,两分体结构一侧通过固定折页3连接,另一侧通过可开折页4连接。

所述主体1相对缠绕的丝体绞线侧为弧面结构,使导线穿孔5为圆柱形孔,丝体穿孔6为切圆柱形孔。本例所述主体1的弧面侧高度h为20mm,利于缠绕丝线体及减小缠绕间隙。本例所述主体1上导线穿孔5与丝体穿孔6的最短距离w为10mm。

实施例2: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所述主体1的可开合结构,是指主体为两个对称的分体结构,两分体结构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卡扣连接,即在一个分体上设置挂钩,另一个分体上带有与其配合连接的挂套,挂套钩挂后压紧固定。本例所述主体1上导线穿孔5与丝体穿孔6的最短距离w为8mm;本例所述本体的弧面侧高度h为10mm。

实施例3: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所述主体1上导线穿孔5与丝体穿孔6的最短距离w为5mm。本例所述本体的弧面侧高度h为30mm。

实施例4: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所述主体1上导线穿孔5与丝体穿孔6的最短距离w为8mm。本例所述本体的弧面侧高度h为15mm。

实施例5:本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例所述主体1上导线穿孔5与丝体穿孔6的最短距离w为15mm。本例所述本体的弧面侧高度h为15mm。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专用安装工具,属于输电专业工具技术领域。包括主体和把手,所述主体为可开合的结构,其整体中部开有导线穿孔,沿导线穿孔圆周开有多个丝体穿孔,所述导线穿孔和丝体穿孔的轴线平行,把手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主体两侧,所述两把手连接在一条直线上,把手的轴线与导线穿孔和丝体穿孔的轴线垂直。本发明可以控制预绞丝式备份线夹丝间距在3‑5mm范围内,极大的提高安装合格率至99%以上。本发明结构容易控制缠绕力度,缠绕绞线侧采用弧面结构,使得缠绕后的绞线间隙小,紧密度高。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段惠东;刘士强;翟壮;严宝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26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