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8180发布日期:2019-03-02 01: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护壳,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



背景技术:

近年来,诸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发展迅猛,成为倍受消费者喜爱的电子产品。为了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便携性,可穿戴设备上安装的电池通常体积较小,容量有限,续航时间较短。同时随着可穿戴设备能够实现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可穿戴设备的功耗也越来越大,进一步降低了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可穿戴设备电池容量低、续航时间短的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包括:

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充电接口;

所述壳体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

所述电池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接口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连接,以将所述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所述电池包括n个电芯,n大于等于2。

可选的,所述n个电芯之间串联或并联。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护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二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第二充电接口用于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连接,以将从所述外部电能提供设备获取的电能传输给所述电池。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护壳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所述可穿戴设备,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池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池打开以控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所述可穿戴设备,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池关闭以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当前电量小于预设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池通过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可穿戴设备当前电量大于等于预设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所述可穿戴设备。

可选的,所述可穿戴设备保护壳还包括:开关,所述电池通过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一充电接口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为针形插入式接口。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针对现有可穿戴设备电池容量低、续航时间短的缺陷,该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充电接口;壳体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电池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以将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中,设置有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电池,这样,在可穿戴设备需要电能时,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充电,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是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相比移动电源,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基本结构图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各电芯第一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各电芯第二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各电芯第三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充电接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第二充电接口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控制器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括开关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结构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结构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第一实施例

为了解决现有可穿戴设备电池容量低、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手带式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描述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头盔等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对可穿戴设备的类型不做限定,只要是可穿戴设备的保护壳,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基本结构图,该可穿戴设备保护壳10包括:壳体101,设置在壳体101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102,以及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一充电接口103。其中,壳体101上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以使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套在可穿戴设备上,保护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壳体101可以是用各种材料做成的,例如壳体101可以是皮革、硅胶、塑料等中的至少一种做成。在壳体101上,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图案和花纹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其中,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电池为可充电的电池,也就是说,电池在需要电能时,例如电池电量低时,可以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中获取电能。本实施例中,电池可以包括一个或n个电芯,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应当理解的是,电芯可以是任何可以储能的电芯,只要该电芯是可充电的电芯,例如,电芯可以是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在电池包括n个电芯时,这n个电芯之间,可以是并联,例如,请参见图2所示,假设电池102包括3个电芯,则3个电芯之间并联。n个电芯之间,也可以是串联,例如,请参见图3所示,假设电池102包括2个电芯,这两个电芯之间串联。在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时,n个电芯之间,还可以是串联和并联的结合,例如,请参见图4所示,假设n为4,电池102中,电芯1021与电芯1022、电芯1023并联,电芯1024分别与电芯1021、电芯1022、电芯1023串联。

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接口103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这样,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就可以将电池中的电能通过第一充电接口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若可穿戴设备通过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保护壳连接,则该可穿戴设备可以从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电池中获取电能,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且由于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可以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携带,相比移动电源,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连接是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上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可以通过充电线与可穿戴设备上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也可以直接与可穿戴设备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此时,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接口适配,例如,请参见图5所示,第一充电接口103可以是针形插入式接口,针形插入式接口可以插入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接口,从而与可穿戴设备连接,进行充电。为了使第一充电接口可以直接与可穿戴设备上的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的设置位置应当与可穿戴设备充电接口的设置位置匹配,使得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时,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接口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接口可以不仅仅只具备充电功能,其可以是多功能接口,例如,假设第一充电接口还具有数据传输功能,也即,第一充电接口是充电接口和数据传输接口,则此时,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连接后,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可以与可穿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可穿戴设备保护壳1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二充电接口104,其中,第二充电接口104与电池102连接,第二充电接口104还用于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连接,以将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获取的电能传输给电池,以给电池102充电。其中,第二充电接口可以是任意充电接口,第二充电接口还可以是与可穿戴设备充电接口一样的接口,这样,就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的充电适配器给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充电。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保护壳还可以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池通过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控制器还用于控制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控制器可以控制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向可穿戴设备充电,或停止给可穿戴设备充电。其中,参见图7所示,控制器105可以与电池102连接,通过控制电池102的开关来控制电池102停止将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或控制电池102将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也即,控制器与电池连接,控制器控制电池打开,以使电池将电能通过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控制器控制电池关闭,以使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控制电池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来控制电池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池与第一充电接口断开来控制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此时,在第一充电接口和电池之间可以设置开关,控制器与开关连接,控制器通过控制开关的断开或连接来控制第一充电接口和电池之间的断开或连接。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在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连接时,控制电池将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在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断开时,控制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本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第一充电接口与可穿戴设备连接时,此时,可穿戴设备中剩余的电量可能比较多,例如,是100%,因此,控制器可以用于在可穿戴设备当前电量小于预设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通过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也即,控制器还需获取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当前的电量,在电量小于预设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通过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一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设置为20%、10%等。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还可以用于在可穿戴设备当前电量大于等于预设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控制器还需获取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当前的电量,在电量大于等于预设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其中,第二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例如设置为100%、98%等。其中,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一充电接口获取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当前的电量。

本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保护壳还可以包括开关,其中,可以通过控制开关的断开与连接来控制电池通过第一充电接口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或电池停止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其中,该开关可以是电池的开关,通过该开关打开或关闭电池。请参见图8所示,该开关106也可以是连接电池102和第一充电接口104的开关,也即,第一充电接口103和电池102通过该开关连接,这样,可以通过开关106的连接与断开来控制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的连接和断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充电接口;壳体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电池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以将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中,设置有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电池,这样,在可穿戴设备需要电能时,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充电,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是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可以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携带,相比移动电源,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

第二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结合更加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假设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请参见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保护壳的结构图,智能手表保护壳10包括:壳体101,设置在壳体101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102,以及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一充电接口103。其中,壳体101上设有与智能手表表盘匹配的容置腔,以使智能手表保护壳套在智能手表表盘上,保护智能手表,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使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操作智能手表的显示屏,在智能手表保护壳套在智能手表上时,智能手表的显示屏是裸露的,为了使用户方便操作智能手表上的物理按键,在智能手表保护壳套在智能手表上时,智能手表上的物理按键是裸露的。本实施例中,壳体101是皮革做成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1也可以是塑料等其他材料做成的。在壳体101上,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图案和花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喜好。

其中,可充电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可充电电池102包括一个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芯。第一充电接口103是针形插入式接口,用于插入智能手表的充电接口,从而与智能手表连接,这样,智能手表可以从智能手表保护壳的电池102中获取电能,从而提高智能手表的续航时间,且由于智能手表保护壳可以套在智能手表上进行携带,相比移动电源,智能手表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由于是针形插入式接口,更加方便用户操作,而且没有间隙,美观大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智能手表充电接口的不同,第一充电接口103也可以设置成与智能手表充电接口匹配的充电接口。

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保护壳1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二充电接口104,第二充电接口104与电池102连接,第二充电接口104用于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连接,以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处获取电能,提供给电池102。为了使智能手表保护壳可以使用智能手表的充电适配器进行充电,第二充电接口104可以是与智能手表充电接口一致的充电接口。

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保护壳还包括控制器105,控制器105与电池102连接,控制器105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3获取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的智能手表当前的电量,并在智能手表当前的电量小于预设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102打开,使得电池102将电能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3传输给智能手表,在智能手表当前的电量大于等于预设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102关闭,使得电池102停止将电能通过第一充电接口103传输给智能手表。其中,第一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电量阈值小于第二电量阈值。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充电接口;壳体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电池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以将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中,设置有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电池,这样,在可穿戴设备需要电能时,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充电,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是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可以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携带,相比移动电源,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以在可穿戴设备当前电量小于预设第一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向可穿戴设备传输电能,在可穿戴设备当前电量大于等于预设第二电量阈值时,控制电池停止向可穿戴设备传输电能,更加智能。

第三实施例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本实施例结合更加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结构图,可穿戴设备保护壳10包括:壳体101,设置在壳体101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102,以及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一充电接口103。其中,壳体101上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以使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套在可穿戴设备上,保护可穿戴设备,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使用户可以很方便的操作可穿戴的显示屏,在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时,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是裸露的,为了使用户方便操作可穿戴设备上的物理按键,在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时,可穿戴设备上的物理按键是裸露的。本实施例中,壳体101是皮革做成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1也可以是塑料等其他材料做成的。在壳体101上,还可以设计不同的图案和花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喜好。

其中,可充电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可充电电池102包括2个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芯,两个电芯之间串联。第一充电接口103与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接口匹配,从而第一充电接口103与可穿戴设备的充电接口直接连接,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从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的电池102中获取电能,从而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且由于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可以套在可穿戴设备上进行携带,相比移动电源,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

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保护壳1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1上的第二充电接口104,第二充电接口104与电池102连接,第二充电接口104用于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连接,以从外部电能提供设备处获取电能,提供给电池102。为了使智能手表保护壳可以使用智能手表的充电适配器进行充电,第二充电接口104可以是与智能手表充电接口一致的充电接口。

本实施例中,智能手表保护壳10还包括开关105,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通过开关105连接,在开关105断开时,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断开,此时,电池102无法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在开关105连接时,电池102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此时,电池102可以将电能传输给与第一充电接口103连接的可穿戴设备。这样,用户可以通过控制该开关的断开与连接来控制可穿戴设备保护壳给可穿戴设备充电或停止充电。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保护壳,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可充电的电池,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充电接口;壳体设有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容置腔;电池与第一充电接口连接,第一充电接口用于与可穿戴设备连接,以将电池中的电能传输给可穿戴设备,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中,设置有为可穿戴设备充电的电池,这样,在可穿戴设备需要电能时,可以给可穿戴设备充电,提高可穿戴设备的续航时间,且由于该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是与可穿戴设备匹配的,可以套在可穿戴设备上携带,相比移动电源,本发明提供的可穿戴设备保护壳,更加方便携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