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电源管理的电平转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9730发布日期:2019-01-18 23:3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电源管理的电平转换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是适用于电源管理的电平转换模块。



背景技术:

图1为现有众所周知的降压型变换器,高边功率管pm1采用p型功率管,低边功率管nm1采用n型功率管,随着开关电源集成度的越来越高,高压功率管均集成到芯片内部,如果功率管采用薄栅功率管减小器件制造的层数,从而达到减少成本;为了驱动高边功率管pm1,高边的驱动电路driver电源接vin,地接vin-5v的电压差,从而实现驱动高边功率管pm1的目的;同理,低边的驱动电路电源接vdd,地接gnd;低边驱动电路需要通过电平转换器h2l_levelshift将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送给低边驱动电路driver监测高边功率管pm1的开关状态决定是否开启下管,防止上下管直通产生大电流,毁坏器件。本文所述的电平转换器(也称为电平转换模块)即为图1中的h2l_levelshift模块。

图2为现有众所周知的另一款降压型变换器,高边功率管nm2采用n型功率管,低边功率管nm1采用n型功率管。为了驱动高边功率管nm2,高边的驱动电路driver电源接sw+5v,地接sw,从而实现驱动高边功率管nm2的目的;同理,低边的驱动电路电源接vdd,地接gnd;低边驱动电路需要通过电平转换器h2l_levelshift将高电平转换为低电平,送给低边驱动电路driver监测高边功率管nm2的开关状态决定是否开启下管,防止上下管直通产生大电流,毁坏器件。本文所述的电平转换器为图2中的h2l_levelshift模块。

如图3所示,现有的电平转换器分为三个部分:上拉模块、下拉模块和电流比较模块。

工作原理:电平转换器接收高边驱动器hv_driver信号,经过反相器整形后送给上拉模块,当hv_driver为高时,关断pm2,导通pm1产生上拉电流,该电流送入下拉模块;当hv_driver为低时,关断pm1,导通pm2产生上拉电流,该电流送入下拉模块;下拉模块nm1和nm2采用二极管连接的形式,吸收电平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流,从而实现一定的箝位功能,电流比较模块通过镜像管nm3和nm4镜像流过下拉模块中nm1和nm2的电流,其中流过nm3电流经过pm3和pm4镜像,与nm4电流比较,从而实现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

注:文中pm1和pm2采用高压薄栅管,其余管子均为低压薄栅管;

hv_vcc:高压电平;

float_gnd:为hv_vcc减5v电压差;

lv_vcc:低压电平;

gnd:0v

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a、电平转换速度慢(因为电平转换器采用电流采样做比较的方式,低功耗小电流意味着速度慢,牺牲功耗可换取转换速度)

b、低压管存在被击穿可能(在hv_driver转换瞬间,下拉管存在较大过冲,增大电流提高转换速度的同时,也增加了被击穿的风险)

如图4所示,现有的另一款电平转换器分为三个部分:上拉模块、下拉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

工作原理:电平转换器接收高边驱动器hv_driver信号,经过反相器整形后送给上拉模块,当hv_driver为高时,关断pm2,导通pm1产生上拉电流,该电流送入下拉模块;当hv_driver为低时,关断pm1,导通pm2产生上拉电流,该电流送入下拉模块;下拉模块nm1和nm2采用交叉互联正反馈的形式,快速将上拉模块产生的上拉电流转换为高电压hv_vcc到gnd之间的电平信号,电压比较模块通过输入管nm3和nm4采样下拉模块中nm1和nm2的电压,经过交叉互联的pm3和pm4镜像,与nm4电压做比较,从而实现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

注:文中pm1和pm2采用高压薄栅管,pm3和pm4采用低压薄栅管,其余管子均为高压厚栅管;

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a、功耗大(因为在hv_driver转换瞬间,存在上拉模块和下拉模块均存在直通情况,产生大电流)

b、多层数(因为电平转换过程中,下拉管的电位能达到hv_vcc,需采用高压厚栅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平转换速度快、低压管不容易被击穿、功耗较小的电平转换模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电源管理的电平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拉模块、电流偏置模块、下拉模块、低压箝位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其中上拉模块分别连接电流偏振模块和下拉模块,下拉模块连接低压箝位模块模块,所述低压箝位模块连接电压比较模块;

所述上拉模块包括pm1a场效管、pm2a场效管、pm1场效管和pm2场效管,所述pm1a场效管的漏极、pm2a场效管的漏极共同连接inv1反相器的vcc端、inv2反相器的vcc端,所述inv1反相器的接地端、inv2反相器的接地端共同接地,所述pm1a场效管的栅极连接pm2场效管的栅极,所述pm2a场效管的栅极连接pm1场效管的栅极,所述pm1a场效管的源极连接pm1场效管的漏极,所述pm2a场效管的源极连接pm2场效管的漏极,所述pm1场效管的栅极连接inv1反相器的输出端,所述pm2场效管的栅极连接inv2反相器的输出端;

所述电流偏置模块包括pm5场效管、pm6场效管和pm7场效管,所述pm5场效管的漏极分别连接pm2a场效管的漏极、pm6场效管的漏极和pm7场效管的漏极,pm5场效管、pm6场效管和pm7场效管的栅极共同连接pm7场效管的源极,所述pm7场效管的源极外接偏置电流模块(ibias),所述pm5场效管的源极连接pm2场效管的漏极,所述pm6场效管的源极连接pm1场效管的漏极;

所述下拉模块包括nm1a场效管和nm2a场效管,所述nm1a场效管的漏极和nm2a场效管的栅极共同连接pm1场效管的源极,所述nm1a场效管的栅极和nm2a场效管的漏极共同连接pm2场效管的源极,所述nm1a场效管的源极和nm2a场效管的源极共同接地;

所述低压箝位模块包括nm1场效管和nm2场效管,所述nm1场效管的栅极和漏极连接nm1a场效管的漏极,所述nm2场效管的漏极和栅极连接nm2a场效管的漏极,所述nm1场效管的源极和nm2场效管的源极共同连接nm2a场效管的源极;

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包括nm3场效管、nm4场效管、pm3场效管和pm4场效管,所述nm3场效管的栅极连接nm1场效管的漏极,所述nm4场效管的栅极连接nm2场效管的漏极,所述nm3场效管的源极和nm4场效管的源极共同连接nm2场效管的源极,所述pm3场效管的源极和pm4场效管的栅极共同连接nm3场效管的漏极,所述pm4场效管的源极和pm3场效管的栅极共同连接nm4场效管的漏极,所述pm3场效管的漏极连接pm4场效管的漏极,所述nm4场效管的漏极还连接inv3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inv3反相器的输出端连接inv4反相器的输入端,所述inv3反相器和inv4反相器的vcc端共同连接pm4场效管的漏极,所述inv3反相器和inv4反相器的接地端共同连接nm4场效管的源极。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所述pm1场效管的源极与nm1a场效管的漏极之间设有r1电阻,所述pm2场效管的源极与nm2a场效管的漏极之间设有r2电阻,所述nm1a场效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有c3电容,所述nm2a场效管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有c4电容,所述pm1a场效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设有c1电容,所述pm2a场效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设有c2电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功耗低:电平转换器采用电流偏置电路,偏置电流小;同时上拉电路采用双层p型mos管控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尖峰电流小;层数少:电平转换只用到p型高压薄栅管,其余均为低压管;转换速度快:电平转换器采用正反馈交叉互联电压采样比较的方式;可靠性高:电平转换器有上拉模块保护低压型p管,箝位模块保护低压n型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其中一款降压型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2为现有技术另一款降压型变换器的电路图;

图3为现有技术其中一款电平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4为现有技术另一款电平转换器的电路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电路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5所示,适用于电源管理的电平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拉模块、电流偏置模块、下拉模块、低压箝位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其中上拉模块分别连接电流偏振模块和下拉模块,下拉模块连接低压箝位模块模块,所述低压箝位模块连接电压比较模块;

所述上拉模块包括pm1a场效管(pm1a)、pm2a场效管(pm2a)、pm1场效管(pm1)和pm2场效管(pm2),所述pm1a场效管(pm1a)的漏极、pm2a场效管(pm2a)的漏极共同连接inv1反相器(inv1)的vcc端、inv2反相器(inv2)的vcc端,所述inv1反相器(inv1)的接地端、inv2反相器(inv2)的接地端共同接地,所述pm1a场效管(pm1a)的栅极连接pm2场效管(pm2)的栅极,所述pm2a场效管(pm2a)的栅极连接pm1场效管(pm1)的栅极,所述pm1a场效管(pm1a)的源极连接pm1场效管(pm1)的漏极,所述pm2a场效管(pm2a)的源极连接pm2场效管(pm2)的漏极,所述pm1场效管(pm1)的栅极连接inv1反相器(inv1)的输出端,所述pm2场效管(pm2)的栅极连接inv2反相器(inv2)的输出端;

所述电流偏置模块包括pm5场效管(pm5)、pm6场效管(pm6)和pm7场效管(pm7),所述pm5场效管(pm5)的漏极分别连接pm2a场效管(pm2a)的漏极、pm6场效管(pm6)的漏极和pm7场效管(pm7)的漏极,pm5场效管(pm5)、pm6场效管(pm6)和pm7场效管(pm7)的栅极共同连接pm7场效管(pm7)的源极,所述pm7场效管(pm7)的源极外接偏置电流模块(ibias),所述pm5场效管(pm5)的源极连接pm2场效管(pm2)的漏极,所述pm6场效管(pm6)的源极连接pm1场效管(pm1)的漏极;

所述下拉模块包括nm1a场效管(nm1a)和nm2a场效管(nm2a),所述nm1a场效管(nm1a)的漏极和nm2a场效管(nm2a)的栅极共同连接pm1场效管(pm1)的源极,所述nm1a场效管(nm1a)的栅极和nm2a场效管(nm2a)的漏极共同连接pm2场效管(pm2)的源极,所述nm1a场效管(nm1a)的源极和nm2a场效管(nm2a)的源极共同接地;

所述低压箝位模块包括nm1场效管(nm1)和nm2场效管(nm2),所述nm1场效管(nm1)的栅极和漏极连接nm1a场效管(nm1a)的漏极,所述nm2场效管(nm2)的漏极和栅极连接nm2a场效管(nm2a)的漏极,所述nm1场效管(nm1)的源极和nm2场效管(nm2)的源极共同连接nm2a场效管(nm2a)的源极;

所述电压比较模块包括nm3场效管(nm3)、nm4场效管(nm4)、pm3场效管(pm3)和pm4场效管(pm4),所述nm3场效管(nm3)的栅极连接nm1场效管(nm1)的漏极,所述nm4场效管(nm4)的栅极连接nm2场效管(nm2)的漏极,所述nm3场效管(nm3)的源极和nm4场效管(nm4)的源极共同连接nm2场效管(nm2)的源极,所述pm3场效管(pm3)的源极和pm4场效管(pm4)的栅极共同连接nm3场效管(nm3)的漏极,所述pm4场效管(pm4)的源极和pm3场效管(pm3)的栅极共同连接nm4场效管(nm4)的漏极,所述pm3场效管(pm3)的漏极连接pm4场效管(pm4)的漏极,所述nm4场效管(nm4)的漏极还连接inv3反相器(inv3)的输入端,所述inv3反相器(inv3)的输出端连接inv4反相器(inv4)的输入端,所述inv3反相器(inv3)和inv4反相器(inv4)的vcc端共同连接pm4场效管(pm4)的漏极,所述inv3反相器(inv3)和inv4反相器(inv4)的接地端共同连接nm4场效管(nm4)的源极。

本实施例中:

上拉模块;接收高边驱动信号控制偏置电流关断,转换为低压控制电平信号;

电流偏置模块:为电平转换器提供翻转偏置电流;

下拉模块:接收节点net1和net2电平通过交叉互联正反馈,提高电平转换速度;

低压箝位模块:保证节点net1和net2电压在低压器件耐压承受的工作范围内,防止下拉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中的器件被击穿;

高压比较模块:采样节点net1和net2电压,通过交叉正反馈实现快速比较;

工作原理:电平转换器接收高边驱动器hv_driver信号,经过反相器整形后送给上拉模块,当hv_driver为高电平时,关断pm2并导通pm2a,将pm2a的漏端上拉至hv_vcc此时,节点net2被下拉模块和箝位模块下拉至低电平;与此同时,导通pm1并关断pm1a,电流偏置模块中的pm6产生的电流流过上拉模块中的pm1管,上拉pm1a的漏端电压,防止pm1a管源漏击穿(pm1a采用低压普通管),节点net1被偏置电流充电至高电平;当hv_driver为低电平时,关断pm1并导通pm1a,将pm1a的漏端上拉至hv_vcc此时,节点net1被下拉模块和箝位模块下拉至低电平;与此同时,导通pm2并关断pm2a,电流偏置模块中的pm5产生的电流流过上拉模块中的pm2管,上拉pm2a的漏端电压,防止pm2a管源漏击穿(pm2a采用低压普通管),节点net2被偏置电流充电至高电平;箝位模块将节点net1和节点net2电压限制在5v(低压薄栅管栅氧击穿电压一般是5v)范围内,防止下拉模块和电压比较模块中的低压n型管栅氧击穿;下拉模块nm1a和nm2a采用交叉互联正反馈的形式,快速将节点net1和net2电压转换为5v到gnd之间的电平信号,电压比较模块通过输入管nm3和nm4采样节点net1和net2电压,经过交叉互联的pm3和pm4镜像,与nm4电压做比较,从而实现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转换。

注:文中pm1和pm2采用高压薄栅管,其余管子均为低压薄栅管。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所述pm1场效管(pm1)的源极与nm1a场效管(nm1a)的漏极之间设有r1电阻(r1),所述pm2场效管(pm2)的源极与nm2a场效管(nm2a)的漏极之间设有r2电阻(r2),所述nm1a场效管(nm1a)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有c3电容(c3),所述nm2a场效管(nm2a)的漏极和源极之间设有c4电容(c4),所述pm1a场效管(pm1a)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设有c1电容(c1),所述pm2a场效管(pm2a)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设有c2电容(c2)。

该电平转换器在图5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容c1~c4和电阻r1~r2,组成滤波电路,防止电平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尖峰,其他部分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