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8164发布日期:2019-04-17 03:0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设备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在很多的电源板上,需要隔离电源来对一些特定芯片供电,比如485通讯ic、232通讯ic、高端驱动电路等,有些场合使用隔离电源是为了安全、增加可靠性;有的应用场合使用隔离电源是因为电路要求。在这些场合,往往对功率要求不高,一般在0.3w左右就足够,在传统的电路设计中,工程师往往都是采用做一个反激电源来实现隔离,这使得成本和电路的复杂度都大幅度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电路中vo1输出电压端子经分别经二极管d2和电容c3接变压器t1的3端口和4端口,接地端分别经二极管d3和电容c4接变压器t1的3端口和4端口,变压器t1的1端口经电容c1接地,同时变压器t1的1端口接输出电压端子,变压器t1的2端口经三极管q1接地,变压器t1的2端口经二极管接电容c2,同时二极管d1接输出电压端子vo,电容c2接地。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三极管q1采用9012型三极管。

以往要实现一个隔离电源,需要做一个反激电路,还涉及到供电绕组、驱动电路等等,电路繁杂,造成成本上升;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只需要将一个三极管、3只二极管、1个变压器、4颗电容就可以实现一个隔离电源,电路设计简单,从而降低设备制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设备采用9012型三极管,有效提高电路运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图。

图2为传统的boost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是升压电路拓扑,具体工作过程为:q1导通、在q1导通阶段,vin的电压加在电感l1两端,此时l1上的电流线性上升;q1关断,在q关断阶段,l1上产生一个反向电动势,和vin叠加在一起,导致d1导通,这样一来,输出电压就等于输入电压与电感上产生的反向电动势之和,q1处于一个高频率的开关状态,这就是boost电路。我们将q1导通的时间在整个周期内占的比例定为占空比,用d来表示,因为电感的伏秒平衡原理,可以推导出公式1:

公式1;

由公式1推导出占空比和输入输出电压的关系:

公式2;

其中0<d<1;所以从公式2可以看出,该电路是一个升压电路,输出电压总是大于输入电压的。

boost电路是一个非隔离的电路,但是可以利用这个工作原理,得到一个隔离电源。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电路中vo1输出电压端子经分别经二极管d2和电容c3接变压器t1的3端口和4端口,接地端分别经二极管d3和电容c4接变压器t1的3端口和4端口,变压器t1的1端口经电容c1接地,同时变压器t1的1端口接输出电压端子,变压器t1的2端口经三极管q1接地,变压器t1的2端口经二极管接电容c2,同时二极管d1接输出电压端子vo,电容c2接地。

所述三极管q1采用9012型三极管。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工作原理:当q1导通时,t1原边(1、2端口之间)的电压为vin,此时t1副边(3、4端口之间)的电压为vin/n,t1副边通过d2给c3充电,c3上的电压被充到vin/n;当q1关断时,t1原边(1、2端口之间)的电压为vo-vin,此时t1副边(3、4端口之间)的电压为(vo-vin)/n,t1副边通过d3给c4充电,c4上的电压被充到(vo-vin)/n;这样一来vo1与agnd之间的电压为c3与c4电压之和,加起来为vo/n,vo1与agnd之间的电压,则可以由t1的匝比来进行调节。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电路中VO1输出电压端子经分别经二极管D2和电容C3接变压器T1的3端口和4端口,接地端分别经二极管D3和电容C4接变压器T1的3端口和4端口,变压器T1的1端口经电容C1接地,同时变压器T1的1端口接输出电压端子,变压器T1的2端口经三极管Q1接地,变压器T1的2端口经二极管接电容C2,同时二极管D1接输出电压端子VO,电容C2接地,本发明设计的一种新型隔离电源电路控制精确,操作便捷,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蔡劲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振源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05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