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024发布日期:2018-10-13 00: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浪涌保护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大众对雷击浪涌意识越来越重视,防浪涌保护器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行各业。防浪涌保护器作为电子元器件,其与大多数器件一样,拥有正、负或N、L两个极性,在电路的运用中正、负需要准确的连接到电路中,如果接反就不能起到保护效果,甚至给其他设备或器件造成损坏。

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向小型化、集成化发展,很多防浪涌保护器被做成了板载型式,某些具有双脱扣点的板载防浪涌保护器通常采用内部对称但独立的脱扣结构,对称的两套脱扣机制分别进行脱扣保护,这样使得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具有较多的零部件,不利于成本和空间的减少。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满足正、负或N、L两个极性相互调换的要求、具有电路整体化、体积小型化、成本最优化等优点的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包括:

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

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一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防雷模块腔室内的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性能参数相同的第一、第二压敏电阻以及防雷元器件,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分别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第二电极,其第二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所述防雷元器件也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一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电极,其第二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以及

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外壳体的机械脱扣腔室内的机械脱扣结构,所述机械脱扣结构包括一弹簧、一导电片以及一软连接片,所述弹簧放置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的弹簧固定槽内,所述导电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低温焊锡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之间形成两个热脱扣连接点,所述导电片的一侧面将抵靠住所述弹簧并使得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软连接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片的另一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二引脚连接;

当电路存在过压或过流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或第二压敏电阻会产生大量热量并通过其第二引脚将热量传递至热脱扣连接点处,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并将所述导电片顶开,使得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完全脱离连接,而所述软连接片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产生一定形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雷元器件由一第三压敏电阻和/或一气体放电管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性能参数与第一压敏电阻或第二压敏电阻的性能参数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连接片由导电软性材料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脱扣结构包括一告警引脚和一绝缘滑块,所述告警引脚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导电片的一侧,所述告警引脚的其中一部分穿过所述外壳体后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绝缘滑块嵌套在所述弹簧内且其一端顶靠在所述导电片的一侧面上并挤压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其另一端挤压所述告警引脚,使得所述告警引脚处于闭合状态;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并推动所述绝缘滑块将所述导电片顶开,使得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完全脱离连接,此时,所述绝缘滑块的另一端离开所述告警引脚,不再对所述告警引脚形成挤压,所述告警引脚恢复形变并处于断开状态。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两个极性,均能做以为电路的正、负极或N、L极。当第一个电极作为正极或N极,则第二个电极就变为负极或L极;反之当第一个电极作为负极或L极,则第二个电极就变为正极或N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在安装器件时的误操作,将两个电极接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器件损坏,有效地提高了防浪涌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还优化了机械脱扣结构,使用弹簧、导电片、软连接片等组件将两个热脱扣连接点有机得组合在一起,采用一套脱扣机制取代现有的对称独立脱扣机制,有效地减少了防浪涌保护器内的组件,这样不仅节约了制备成本,同时也能减小防浪涌保护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内隔板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防雷模块和机械脱扣结构组成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三维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内隔板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防雷模块和机械脱扣结构组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包括外壳体100、防雷模块200以及机械脱扣结构300。

外壳体100为一矩形盒体,其由矩形壳体110及设置在矩形壳体110的底面上的底盖120构成。外壳体100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130,内隔板130将外壳体100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

防雷模块200安装在内隔板130的上板面131上且位于外壳体100的防雷模块腔室内。防雷模块200包括压敏电阻210、220以及防雷元器件230,其中压敏电阻210、220的性能参数相同且分别间隔竖直设置在内隔板130的上板面131上。

压敏电阻210具有引脚211、212,压敏电阻210的引脚211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10的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隔板130和外壳体100的底盖120后且位于外壳体100的底盖120的外侧面上,并作为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电极,引脚212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10的另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内隔板130后且位于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

压敏电阻220具有引脚221、222,压敏电阻220的引脚221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20的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隔板130和外壳体100的底盖120后且位于外壳体100的底盖120的外侧面上,并作为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二电极,引脚222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20的另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内隔板130后且位于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

防雷元器件230可以由一第三压敏电阻和/或一气体放电管组成,在本实施例中,防雷元器件230由以串联方式连接的压敏电阻231和气体放电管232组成,压敏电阻231的性能参数与压敏电阻210或压敏电阻220的性能参数相同。防雷元器件230具有引脚233、234,防雷元器件230的引脚233的一端连接在压敏电阻231的一个侧面上,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隔板130和外壳体100的底盖120后且位于外壳体100的底盖120的外侧面上,并作为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电极,防雷元器件230的引脚234的一端与气体放电管232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内隔板130后且位于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

机械脱扣结构300安装在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且位于外壳体100的机械脱扣腔室内。机械脱扣结构300包括一弹簧310、一导电片320以及一软连接片330,弹簧310放置在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的弹簧固定槽内,导电片320的两端分别通过低温焊锡方式与压敏电阻210、220的引脚212、222连接,导电片320的两端与压敏电阻210、220的引脚212、222之间形成两个热脱扣连接点,导电片320的一侧面将抵靠住弹簧310并使得弹簧310处于被压缩状态,软连接片330的一端连接在导电片320的另一侧面上,其另一端与防雷元器件230的引脚234连接。软连接片330由导电软性材料制成。

当电路存在过压或过流时,压敏电阻210和/或压敏电阻220会产生大量热量并通过其引脚212、222将热量传递至热脱扣连接点处,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弹簧310恢复原状并将导电片320顶开,使得导电片320与压敏电阻210、220的引脚212、222完全脱离连接,而软连接片330在弹簧310的作用下产生一定形变。

由于压敏电阻210、220的性能参数相同,并且同时连接到一个导电片320中与防雷模块200连接,使得由压敏电阻210、220引出的两个电极之间没有差异性,在运用中这两个电极任意一个电极可以作为正或N,另一个则做为负或L极使用。此外,当防雷元器件230中的压敏电阻231的性能参数与压敏电阻210、220的性能参数相同时,这样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接地电极中每两个电极之间的压敏电阻通过串联都是相同的,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和接地电极、第二电极和接地电极这三组之间的压敏电阻性能均相同,组成了一个Y型的保护模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参见图4至图6,防雷元器件230由一个气体放电管231a构成。此外,机械脱扣结构300增加了一告警引脚340和一绝缘滑块350。告警引脚340安装在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且位于弹簧310远离导电片320的一侧,告警引脚340的其中一部分穿过外壳体100的底盖120后位于外壳体100的底盖120的外侧面上。绝缘滑块350嵌套在弹簧310内且其一端顶靠在导电片320的一侧面上并挤压弹簧310处于被压缩状态,其另一端挤压告警引脚340,使得告警引脚340处于闭合状态。

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弹簧310恢复原状并推动绝缘滑块350将导电片320顶开,使得导电片320与压敏电阻210、220的引脚212、222完全脱离连接,此时,绝缘滑块350的另一端离开告警引脚340,不再对告警引脚340形成挤压,告警引脚340恢复形变并处于断开状态,起到告警的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