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止口免焊接轴向水冷电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87713发布日期:2018-09-08 00:4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止口免焊接轴向水冷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动机领域,在对电动机的散热方面主要有三种:1.风冷型;2.水冷型;3.油冷型。其中水冷型又分为直水道型和螺旋水道型两种,螺旋水道型是电动机内套和外套两体焊接的方法,该工艺方法需要分别铸造内套和外套,然后分别机械加工,在内套上加工出螺旋水道,然后再整体焊接;直水道型是通过挤压成型的方式直接挤压出带水道的电机壳,然后用铝块将水道的一端封堵焊接,使水道在机壳内部形成S型连通结构。这两种水冷结构均费工费时,效率低下,成本高,并且质量不稳定,容易出现焊缝漏水。

目前在电机壳加工企业中,都是采用人工或机器人氩弧焊焊接工艺,但是该产品为中空式水循环冷却方式,一是对气密性要求较高,一般为:0.8mpa,10min;二是焊接面要求平整顺滑无凸起、夹渣、气泡、咬边、缩松等缺陷。人工或机器人氩弧焊过程中,必须对毛坯件及辅助件打坡口后进行焊接。目前工艺为:机加工毛坯焊接前焊接面并打坡口—辅助工件(盖板)加工并打坡口—清洗焊接对接面—焊接(人工焊接)—机加工焊接后焊接面—测试气密性—(转后续加工工序到成品入库)。

上述焊接工艺在具体实施时,主要存在一下缺陷:(1)成型差,有裂纹,气孔,烧穿,未焊透,夹渣;(2)需要大量辅助材料,如:焊条(焊丝),保护气体,清洗剂等;(3)安全隐患的存在,如:起弧飞溅,有害烟尘吸入,对接面力学性能差局断裂;(4)现场多次周转,生产效率低下,致生产成本上升。以上缺点由于焊接技术人员技能高低不同,设备辅材质量差异而不可避免产生,使其产品不能100%的满足技术要求,且存在运行后的漏水风险。

由于环保方面的要求,国家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支持和发展,使其该产品发展空间较大,今年产量增幅较大,为适应大批量生产的要求,需要对该类产品焊接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客户的技术要求,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止口免焊接轴向水冷电机结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止口免焊接轴向水冷电机结构,包括机座101、伸端端盖102和尾端端盖103,所述伸端端盖102和尾端端盖103的上端均设置有定位槽107,所述机座10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107配合的定位销105;所述机座101的左侧安装有伸端端盖102,所述机座101的右侧安装有尾端端盖103,所述伸端端盖102与机座101之间和尾端端盖103与机座101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104,其中,所述尾端端盖103外侧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伸端端盖102和尾端端盖103内均设有若干均布的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伸端端盖102与机座101的安装面上涂有密封胶106。

进一步的,所述尾端端盖103与机座101的安装面上涂有密封胶106。

进一步的,所述水槽的数量为12个,沿周向分别为1号水槽、2号水槽、3号水槽、4号水槽、5号水槽、6号水槽、7号水槽、8号水槽、9号水槽、10号水槽、11号水槽和12号水槽,其中,所述1号水槽与2号水槽连通,所述2号水槽与3号水槽连通,所述3号水槽与4号水槽连通,所述4号水槽与5号水槽连通,所述5号水槽与6号水槽连通,所述6号水槽与7号水槽连通,所述7号水槽与8号水槽连通,所述8号水槽与9号水槽连通,所述9号水槽与10号水槽连通,所述10号水槽与11号水槽连通,所述11号水槽与12号水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1号水槽与进水孔连通,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12号水槽与出水孔连通,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1号水槽与2号水槽、3号水槽与4号水槽、5号水槽与6号水槽、7号水槽与8号水槽、9号水槽与10号水槽和11号水槽与12号水槽均通过水道108连通;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2号水槽与3号水槽、4号水槽与5号水槽、6号水槽与7号水槽、8号水槽与9号水槽和10号水槽与11号水槽均通过导向水道109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伸端端盖102内的1号水槽与2号水槽、3号水槽与4号水槽、5号水槽与6号水槽、7号水槽与8号水槽、9号水槽与10号水槽和11号水槽与12号水槽均通过导向水道109连通;所述伸端端盖102内的2号水槽与3号水槽、4号水槽与5号水槽、6号水槽与7号水槽、8号水槽与9号水槽和10号水槽与11号水槽均通过水道108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优于焊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废料;减少生产环节所需的辅料及配件;优化装配流程,提高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止口免焊接轴向水冷电机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尾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沿B-B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伸端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1、机座;102、伸端端盖;103、尾端端盖;104、密封圈;105、定位销;106、密封胶;107、定位槽;108、水道;109、导向水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止口免焊接轴向水冷电机结构,包括机座101、伸端端盖102和尾端端盖103,所述伸端端盖102和尾端端盖103的上端均设置有定位槽107,所述机座10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107配合的定位销105;所述机座101的左侧安装有伸端端盖102,所述机座101的右侧安装有尾端端盖103,所述伸端端盖102与机座101之间和尾端端盖103与机座101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圈104,其中,所述尾端端盖103外侧上方分别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伸端端盖102和尾端端盖103内均设有若干均布的水槽。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伸端端盖102与机座101的安装面上涂有密封胶106。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尾端端盖103与机座101的安装面上涂有密封胶106。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槽的数量为12个,沿周向分别为1号水槽、2号水槽、3号水槽、4号水槽、5号水槽、6号水槽、7号水槽、8号水槽、9号水槽、10号水槽、11号水槽和12号水槽,其中,所述1号水槽与2号水槽连通,所述2号水槽与3号水槽连通,所述3号水槽与4号水槽连通,所述4号水槽与5号水槽连通,所述5号水槽与6号水槽连通,所述6号水槽与7号水槽连通,所述7号水槽与8号水槽连通,所述8号水槽与9号水槽连通,所述9号水槽与10号水槽连通,所述10号水槽与11号水槽连通,所述11号水槽与12号水槽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1号水槽与进水孔连通,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12号水槽与出水孔连通,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1号水槽与2号水槽、3号水槽与4号水槽、5号水槽与6号水槽、7号水槽与8号水槽、9号水槽与10号水槽和11号水槽与12号水槽均通过水道108连通;所述尾端端盖103内的2号水槽与3号水槽、4号水槽与5号水槽、6号水槽与7号水槽、8号水槽与9号水槽和10号水槽与11号水槽均通过导向水道109连通。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伸端端盖102内的1号水槽与2号水槽、3号水槽与4号水槽、5号水槽与6号水槽、7号水槽与8号水槽、9号水槽与10号水槽和11号水槽与12号水槽均通过导向水道109连通;所述伸端端盖102内的2号水槽与3号水槽、4号水槽与5号水槽、6号水槽与7号水槽、8号水槽与9号水槽和10号水槽与11号水槽均通过水道108连通。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包括机座、伸端端盖和尾端端盖;在机座内部设有冷却水道,冷却水道为直水道,直水道的水道出水口和水道进水口均位于电机尾端端盖外侧,其中水道进水口与直水道水平连通,水道出水口与直水道水平连通;在机座两端设有双层外止口并安装有星型密封圈;伸端端盖设有双层内止口和水道密封块,密封块间隔排列并上装有密封圈,尾端端盖在伸端端盖的基础上在端盖外侧设有进水水道接口和出水水道接口。

本实用新型从尾端看,1号水槽同尾端端盖上的进水孔相连通,冷却水流经1号水槽,通过水道流入2号水道,从尾端看冷却水从2号水道中流出;经过这样的多次循环,最终冷却水从与12号水道相连通的尾端端盖上的出水孔流出;伸端端盖为常规端盖,无进、出水孔

端盖和机座的密封采用的是双止口密封(现在市场上均为单止口密封),机座为双外止口(现在市场上机座为单内止口),端盖为双内止口(现在市场上端盖为单外止口);在机座的两个外止口上设置有沟槽,用来安装密封圈,机座与端盖的安装面上均涂有密封胶,通过双密封圈加密封胶的形式来对机座和端盖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在安装过程中,用定位销通过机座和端盖上的定位槽进行定位安装。

本实用新型能够免去焊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避免加工缺陷,有效防止相邻水道之间漏水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简化生产工序、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优于焊接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废料;减少生产环节所需的辅料及配件;优化装配流程,提高装配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