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导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9482发布日期:2018-10-02 20:02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导轨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安装较为复杂,通常采用螺母,底座等零部件将直线驱动装置中的部件进行组装,组装的过程需要打孔等方法,组装后的直线驱动装置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占用空间大且成本高,需要维修的时候,拆卸起来也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直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占用空间大且成本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导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一种用于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导轨机构,所述导轨机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一磁组板组件,所述导轨机构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线圈组件。

优选地,所述导轨机构面向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导轨槽,所述第一安装导轨槽用来安装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的磁钢。

优选地,所述导轨机构的顶面设有第二安装导轨槽,所述第二安装导轨槽用来安装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行程开关。

优选地,所述导轨机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所述第三导轨与所述第四导轨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二磁组板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或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凹槽与第一圆杆,所述第二凹槽设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或所述第二导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圆杆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导轨和/或所述第四导轨包括第三凹槽与第二圆杆,所述第三凹槽设在所述第三导轨和/或所述第四导轨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圆杆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夹持的所述导轨机构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用来安装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位置检测组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导轨机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一磁组板组件,第一磁组板组件通过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集成在导轨机构上,导轨机构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不占用外部空间,线圈组件通过凹槽集成在导轨机构上,同一导轨机构即可实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在上的集成安装,成本低的同时又节省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磁组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导轨机构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导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线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行程开关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第一磁组板组件1、导轨机构2、线圈组件3;所述导轨机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通过所述第一导轨21与所述第二导轨22安装在所述导轨机构2上,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可沿所述导轨机构2移动;所述导轨机构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线圈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4所示,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包括导磁体13与支撑滚轮12,所述支撑滚轮12固定在所述导磁体13的顶面和底面的内壁上,并安装在所述第一导轨21与所述第二导轨22内,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通过所述支撑滚轮12与所述导轨机构2活动连接,导磁体13采用轧制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焊接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导磁体13的底面安装有驱动滚轮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所述导轨机构2面向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导轨槽23,所述第一安装导轨槽23用来安装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的磁钢11,磁钢11按N/S磁极规律布置在导磁体13上,磁钢可以单件或多件组成,相邻的两节磁钢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行程开关组件,所述第一行程开关组件包括第一行程开关51及第一行程开关撞块52,所述导轨机构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导轨槽24,所述第一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导轨槽24内,所述行程开关可沿所述第二安装导轨槽24移动,所述第一行程开关撞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的顶面,所述第一行程开关组件用来限定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的移动位置或行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6,所述第一导轨21与所述第二导轨22夹持的所述导轨机构2为中空结构,所述位置检测组件6嵌入在所述导轨机构2的中空结构内,所述位置检测组件6用来检测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的移动位置及速度,位置检测组件6从安装线圈组件3的凹槽处塞入至所述导轨机构2的中空结构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线圈组件3包括固定板31、磁性片32及线圈33;所述线圈33固定在所述磁性片32上,所述固定板31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板31通过所述卡槽对所述磁性片32进行固定及定位。在所述磁性片32上开设有三个通孔,通过将螺母拧入所述通孔实现所述卡槽对所述磁性片32的固定及定位。在本具体实施实施方式中,磁性片32采用矽钢片,线圈33按照一定规律安装在矽钢片的槽内,成两排布置,两排线圈33共用一组矽钢片,采用不同的接线方式,可以形成两个独立的电机或单个电机的驱动线圈。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在同一导轨机构上集成了另外一个直线电机驱动装置,与实施例1的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共用一个线圈组件,可驱动两扇自动门,例如电梯门、地铁门。如图1和4所示,还包括第二磁组板组件7,所述导轨机构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导轨25和第四导轨26,所述第二磁组板组件7通过所述第三导轨25与所述第四导轨26安装在所述导轨机构2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7所示,还包括第二行程开关组件,所述第二行程开关组件包括第二行程开关53及第二行程开关撞块54,所述导轨机构2的顶部设有第二安装导轨槽24,所述行程开关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导轨槽24内,所述第二行程开关53可沿所述第二安装导轨槽24移动,所述第二行程开关撞块54安装在所述第二磁组板组件7的顶面,所述第二行程开关组件用来限定所述第二磁组板组件7的移动位置或行程。同样的,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导轨25与所述第二导轨26夹持的所述导轨机构2为中空结构,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嵌入在所述导轨机构2的中空结构内,所述位置检测组件用来检测所述第2磁组板组件1的移动位置及速度。

在上述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所述导轨机构2的材质采用铝,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导轨机构的材质还可以是钛或钢等。在上述实施例1与实施例2中所述位置检测组件包括霍尔传感器,位置检测组件由一组霍尔传感器芯片按一定规律焊接在一块电路板上,霍尔传感器在交变磁场作用下能产生与位移速度相关脉冲信号,从而获取第一磁组板组件1的移动位置及速度。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种采用上述任一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塞拉门。

实施例3

一种用于上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导轨机构,如图2和4所示,所述导轨机构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导轨21和第二导轨22,所述第一导轨21与所述第二导轨22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一磁组板组件1,所述导轨机构的侧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线圈组件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所述导轨机构2面向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安装导轨槽23,所述第一安装导轨槽23用来安装所述第一磁组板组件1的磁钢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8所示,所述导轨机构2的顶面设有第二安装导轨槽23,所述第二安装导轨槽23用来安装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行程开关5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4所示,所述导轨机构2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三导轨25和第四导轨26,所述第三导轨25与所述第四导轨26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二磁组板组件7。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第一导轨21和所述第二导轨22包括第二凹槽212与第一圆杆211,所述第一凹槽212设在所述第一导轨21和所述第二导轨22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圆杆211部分嵌入在所述第一凹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5所示,所述第三导轨25和/或所述第四导轨26包括第三凹槽252与第二圆杆251,所述第三凹槽设在所述第三导轨25和/或所述第四导轨26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圆杆251嵌入在所述第二凹槽252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夹持的导轨机构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用来安装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位置检测组件,同样地,第三导轨和第四导轨的夹持的导轨机构也可以设为中空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导轨机构的顶面和底面分别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的第一磁组板组件,第一磁组板组件通过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集成在导轨机构上,导轨机构的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来安装所述直线电机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不占用外部空间,线圈组件通过凹槽集成在导轨机构上,同一导轨机构即可实现直线电机驱动装置在上的集成安装,节约原材料成本的同时又节省空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而且性能或用途相同,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