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830发布日期:2018-11-02 21:5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搭建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简称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现有的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现有BIPV项目多数采用防水胶处理,后期如果需要更换其中一块板子需要慢慢划开胶层才能更换板子,安装的时候又要重新打胶,并且二次打胶,拼接处无法保证防漏问题。第二,现有构件式BIPV(构件式光伏组件和光伏瓦)项目若要更换一块组件,则需要将该块组件两侧的所有组件全部拆卸下来才可正常更换,这样就增大了后期的维护成本。这类项目还存在的通病就是安装小倾角、特大暴雨、刮反向大风等导致的漏水现象。第三,现有的BIPV组件异形边框不是平板结构,边上的卡扣为凸起结构,在运输过程中每块板子需要做特殊保护以免损伤边框或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组件,该组件的安装或更换方便快捷,结构牢固稳定,防水性良好。

为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单元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发电模块,所述本体一外侧设有各单元板之间拼接用的横向上边框且在对边一侧设有相应拼接用的横向下边框,所述横向上边框包括沿单元板横向扩展延伸的第一夹层槽及纵向的第二夹层槽,所述第一夹层槽的下表面上垂直设有一挡块,所述挡块和第二夹层槽之间内嵌一夹层橡胶条,所述第一夹层槽的下表面上垂直设有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所述第一、第二卡件上设有卡扣凸起,所述第一夹层槽最外侧下表面还设有一上限位条;所述横向下边框包括沿单元板横向扩展延伸的第三夹层槽及纵向的第四夹层槽,所述横向下边框的下表面设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垂直设有第三卡件和第四卡件,所述第三、第四卡件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等于第一、第二卡件之间的水平间距,所述第三、第四卡件上端还设有卡扣凹槽,所述横向下边框的延伸段最外侧设有一具有倾角的下限位条,所述下限位条的外侧面与夹层橡胶条的外侧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发电模块为20%转换效率A级单晶电池片,60片单晶电池片串联成一个回路,每10片串成一排,片与片间距为2±1mm,共6排用6*0.35mm的汇流条串联起来,排与排之间的间隙为3±1mm。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设有一纵向的垂直边框,所述垂直边框上设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外侧还设有限位夹层和限位凸块。

通过上述方案,铺设单元板时,将一块单元板的横向上边框和另一块单元板的横向下边框相卡扣,通过所述第一、第二卡件的卡扣凸起拼接固定第三、第四卡件上端的卡扣凹槽,重复该动作便可完成拼接安装,并通过夹层橡胶条进行密封固定,通过上、下限位条进行单元板位置限定,所述第一至第四夹层槽均具有隔热功能,在整体边框外侧的单元板上还设有垂直边框,垂直边框上的导水槽能够将横向两侧的雨水进行汇集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1)能够解决用防水结构胶固定的BIPV项目使用的防水年限短、组件更换不便、安装操作不便等缺陷;2)解决采用屋面瓦式结构搭建的BIPV项目的大倾角安装、组件生产耗资高、特大暴雨或强逆向风造成的漏水等缺陷;3)解决构件式光伏组件后期维护拆卸问题,可以任意拆卸一快损坏组件进行维护和更换,极大地简化了维护流程节约了维护成本;4)因本实用新型异形边框与组件板面平齐,所以只需要采用常规组件的运送方式,相比而来使得整个配送和安装更加方便,也节省了用于保护边框使用的其他辅材,环保节约。本方案可以根据不同需求任意搭载不同规格和种类的光伏板,可以迅速运用于不同的施工方案,避免了其他类型的BIPV项目使用组件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上边框与横向下边框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垂直边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实施例1:本实施例搭配双玻无框组件,用于光伏幕墙、光伏农业温室大棚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安装。本实施例采用6063-T5型铝合金型材开模一种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化的防水组件,所述组件包括单元板,所述单元板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上设有发电模块2,所述发电模块为20%转换效率A级单晶电池片,60片单晶电池片串联成一个回路,每10片串成一排,片与片间距为2±1mm,共6排用6*0.35mm的汇流条串联起来,排与排之间的间隙为3±1mm;所述本体一外侧设有各单元板之间拼接用的横向上边框3且在对边一侧设有相应拼接用的横向下边框4,所述横向上边框3包括沿单元板横向扩展延伸的第一夹层槽5及纵向的第二夹层槽6,所述第一夹层槽5的下表面上垂直设有一挡块7,所述挡块和第二夹层槽6之间内嵌一夹层橡胶条8,所述第一夹层槽5的下表面上垂直设有第一卡件9和第二卡件10,所述第一、第二卡件上设有卡扣凸起11,所述第一夹层槽5最外侧下表面还设有一上限位条12;所述横向下边框4包括沿单元板横向扩展延伸的第三夹层槽13及纵向的第四夹层槽14,所述横向下边框4的下表面设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上垂直设有第三卡件15和第四卡件16,所述第三、第四卡件之间的水平间距大于等于第一、第二卡件之间的水平间距,所述第三、第四卡件上端还设有卡扣凹槽17,所述横向下边框4的延伸段最外侧设有一具有倾角的下限位条18,所述下限位条18的外侧面与夹层橡胶条8的外侧面相贴合。所述本体还设有一纵向的垂直边框,所述垂直边框上设有导水槽19,所述导水槽外侧还设有限位夹层20和限位凸块21。

上述组件的封装工艺:第一层采用超白、低铁、压花、镀膜93.75%以上高透光、高强度钢化玻璃,第二层采用高透光率EVA、第三层为电池串排列、第四层为耐老化、抗紫外线EVA、第五层超白、低铁、压花、镀膜93.75%以上高透光、高强度钢化玻璃,在150±5℃的层压机中进行330S抽真空、600秒保压后拿出,在常温下快速冷却1分钟,确保EVA与EVA之间的交联度控制在75%~90%之间。

实施例2:本实施例搭配常规无框组件(组件背板不透光),用于厂房和工商业屋顶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安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组装结构相同,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封装工艺中第五层为双面含氟TPT结构背板,在150±5℃的层压机中进行330S抽真空、600秒保压后拿出,在常温下快速冷却1分钟,确保EVA与EVA之间的交联度控制在75%~90%之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