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666发布日期:2018-11-13 22:4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电机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电机整流桥绝缘结构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存在,用于将正极板、定子引线和负极板相互隔离。传统技术中,电机整流桥绝缘结构复杂,安装定位不方便,定子引线穿过绝缘结构不方便,不利于整流桥产品的通用性。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存在,增加了材料的使用量,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电机绝缘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机绝缘结构,所述绝缘结构包括定子绝缘套,所述定子绝缘套包括定子绝缘底座,所述定子绝缘底座上设有定子绝缘凹槽;所述定子绝缘凹槽与端盖组件上的端盖组件凸台相卡接;所述定子绝缘底座侧面设有用于与正极板组件上圆形通孔相连接的定子绝缘凸台。

所述定子绝缘凸台包括第一定子绝缘凸台和第二定子绝缘凸台,所述第一定子绝缘凸台截面直径尺寸小于第二定子绝缘凸台截面直径尺寸,所述第二定子绝缘凸台的侧面与定子绝缘底座侧面相贴合。

所述电机绝缘结构还包括正极板绝缘套,所述正极板绝缘套包括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所述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的一端与正极板组件上圆形通孔相连接;所述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正极板绝缘凸台,所述第二正极板绝缘凸台上设有用于卡接在端盖组件凸台上的正极板绝缘凹槽。

所述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的圆周上分布有多个凸筋;所述凸筋沿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轴向延伸。

所述正极板绝缘套和定子绝缘套在端盖组件上间隔分布。

所述第一定子绝缘凸台上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定子绝缘凸台上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与第二穿线孔相连通。

所述第二穿线孔截面呈喇叭状,所述第二穿线孔截面尺寸最小的一端朝向第一穿线孔。

所述正极板绝缘凹槽的端部连接有第三穿线孔,所述第三穿线孔一端与正极板绝缘凹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电机绝缘结构,将传统的电机绝缘结构拆分为独立的两组定子绝缘套和正极板绝缘套,安装定位方便,降低了装配难度;同时在定子绝缘套上设有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方便定子穿引线及定子引线的定位;同时在正极板绝缘套的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上设置多个凸筋,增加了装配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机端盖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绝缘套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板绝缘套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板绝缘台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定子绝缘套中定子绝缘凸台的局部剖视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1、盖板;2、正极板组件;3、定子绝缘套;4、正极板绝缘套;5、端盖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机绝缘结构,绝缘结构包括定子绝缘套3,定子绝缘套3包括定子绝缘底座31,定子绝缘底座31上设有定子绝缘凹槽32;定子绝缘凹槽32与端盖组件5上的端盖组件凸台1相卡接;定子绝缘底座31侧面设有用于与正极板组件2上圆形通孔相连接的定子绝缘凸台;定子绝缘凸台包括第一定子绝缘凸台33和第二定子绝缘凸台34,第一定子绝缘凸台33截面直径尺寸小于第二定子绝缘凸台34截面直径尺寸,第二定子绝缘凸台34的侧面与定子绝缘底座31侧面相贴合;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定子绝缘底座31通过其上设置的定子绝缘凹槽32与端盖组件5上的端盖组件凸台1相卡接,卡接方式可以就是传统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过盈配合也可以是卡槽与卡块的配合方式,目的是实现定子绝缘底座31与端盖组件5的连接,上述操作完成后,再使用与定子绝缘底座31相连接的定子绝缘凸台与正极板组件2上的圆形通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绝缘凸台是阶梯状的结构,也就是上文中的第一定子绝缘凸台33和第二定子绝缘凸台34,第一定子绝缘凸台33与圆形通孔相适配,作为更大的优选,在第一定子绝缘凸台33上设有橡胶层,起到更好的固定作用;并且作为更大的优化,本实用新型中电机绝缘结构还包括正极板绝缘套4,正极板绝缘套4包括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的一端与正极板组件2上圆形通孔相连接;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正极板绝缘凸台42,第二正极板绝缘凸台42上设有用于卡接在端盖组件凸台1上的正极板绝缘凹槽44;正极板绝缘套4的设置也为正极板组件2与端盖组件5的连接通过了一种方式,正极板绝缘套4中的第二正极板绝缘凸台42通过正极板绝缘凹槽44的设置,使其能够与端盖组件5上的端盖组件凸台1相连接或者卡接,具体方式可以参照定子绝缘套3的连接方式;正极板绝缘凸台中的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与正极板组件2上的圆形通孔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两个绝缘结构的设置,可以更好的实现正极板组件2与端盖组件5的连接;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将电机绝缘结构进行拆分,拆分为定子绝缘套3和正极板绝缘套4,而定子绝缘套3和正极板绝缘套4是单独使用,这就使得整流桥的布置位置更方便,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局部改进,就能适用到不同的电机设计要求,有效提高了绝缘结构的通用性。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板绝缘套4和定子绝缘套3在端盖组件5上间隔分布;因为本发明中正极板绝缘套4上的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外侧面设有凸筋,可以更好的实现对正极板位置的限定,同时间隔分布是指间隔均匀分布,这样的设置使得各个绝缘套受力相对平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绝缘套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的圆周上分布有多个凸筋;凸筋沿第一正极板绝缘凸台41轴向延伸;增加了正极板组件2装配时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除此以外,作为更大的优选,在本实用新型中正极板组件2上的圆形通孔侧壁上设有与凸筋相适配的导向槽,通过凸筋与导向槽的配合进一步保证正极板组件2装配的精确性。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定子绝缘凸台33上设有第一穿线孔35,第二定子绝缘凸台34上设有第二穿线孔36,第一穿线孔35与第二穿线孔36相连通;正极板绝缘凹槽44的端部连接有第三穿线孔43,第三穿线孔43一端与正极板绝缘凹槽44相连通;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方便定子穿引线及定子引线的定位,方便定子引线穿过绝缘结构,简化整流桥整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装配工序。

作为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穿线孔36截面呈喇叭状,第二穿线孔36截面尺寸最小的一端朝向第一穿线孔35;第二穿线孔36呈喇叭状,方便人工穿线,同时在本实用新型中要求第二穿线孔36与第一穿线孔35中间通过圆弧过渡穿线孔37相连接,圆弧过渡穿线孔37使得第一穿线孔35和第二穿线孔36过渡平顺,方便穿线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电机绝缘结构,将传统的电机绝缘结构拆分为独立的两组定子绝缘套3和正极板绝缘套4,安装定位方便,降低了装配难度。由于定子绝缘套3设置有第一穿线孔35和第二穿线孔36,方便定子穿引线及定子引线的定位;由于将电机绝缘结构进行拆分,减少了中间连接结构,减低了零件成本;由于将电机绝缘结构进行拆分,定子绝缘套3和正极板绝缘套4都可以单独使用,使得整流桥的布置位置更方便,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局部改进,就能适用到不同的电机设计要求,这样有效提高了绝缘结构的通用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