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机的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8659发布日期:2018-11-13 22:47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电机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电机的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内置式永磁电机因为其转矩密度大,弱磁范围宽和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

现有技术中,内置式永磁电机的转子一般都是通过隔磁桥和交轴加强筋来保障转子不受其离心力而变形和破坏,将两块磁钢插入V型槽两边固定;有的电机为了进一步提升转子结构强度,通常会在图1中的转子冲片的V型槽中间位置增加一个直轴加强筋,起到提升转子刚性和强度的作用,从而保障转子的结构强度在高速旋转时满足使用要求。但增加直轴加强筋,会导致漏磁增加,直轴电抗变大,影响电机性能。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既能满足高速旋转时的刚性和强度要求又能避免漏磁增加的技术方案。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转子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的转子结构,具体方案如下:

包括转子冲片、环形阵列于转子冲片上的若干个V型槽,所述每个V型槽中间位置设有直轴加强筋,每个V型槽内两边各镶嵌有一个矩形磁钢,所述直轴加强筋下方开设有一个卸载孔。

优选地,所述直轴加强筋宽为交轴加强筋宽度的20%-50%,所述卸载孔宽度为直轴加强筋宽度的1.5-8倍。

优选地,所述直轴加强筋宽为交轴加强筋宽度的35%,所述卸载孔宽度为直轴加强筋宽度的3倍。

优选地,所述转子冲片外圈于所述每个V型槽两端处设有隔磁桥。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个V型槽之间均形成有一个交轴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V型槽个数为六个。

优选地,所述转子冲片上于每两个相邻的V型槽之间还开设有第一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直轴加强筋上方开设有第二减重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保留直轴加强筋的同时,在所述直轴加强筋下方开设卸载孔,有效降低了直轴加强筋处的应力集中情况,使得转子最大应力值降低,提升了转子结构强度,并且在该处增加卸载孔,可以有效阻隔电枢直轴磁路,降低直轴电感,提高凸极率,提升磁阻转矩,并减少该处的漏磁,提升磁铁利用率,使得应用该转子的电机的效率和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电机的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冲片1、环形阵列于转子冲片1上的六个V型槽2,所述每个V型槽2中间位置设有直轴加强筋3,每个V型槽2内两边各镶嵌有一个矩形磁钢4,所述直轴加强筋3下方开设有一个卸载孔5,所述转子冲片1外圈于所述每个V型槽2两端处设有隔磁桥6,所述相邻两个V型槽之间形成有一个交轴加强筋7。

所述相邻两个V型凹槽组之间还开设有第一减重孔8;所述直轴加强筋3上方开设有第二减重孔。

所述直轴加强筋宽为交轴加强筋宽度的35%,所述卸载孔宽度为直轴加强筋宽度的3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电机的转子结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相比于现有技术保留直轴加强筋3的同时,在所述直轴加强筋3下方开设卸载孔5,有效降低直轴加强筋3处的应力集中情况,使得转子最大应力值降低,提升了转子结构强度,并且在该处增加卸载孔5,可以有效阻隔电枢直轴磁路,降低直轴电感,提高凸极率,提升磁阻转矩,并减少该处的漏磁,提升磁铁利用率,使得应用该转子的电机的效率和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