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100kV直流穿墙套管出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5191发布日期:2018-09-28 20:40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内直流场极线出线方案,尤其是涉及一种±1100kV直流穿墙套管出线结构。



背景技术:

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电压等级最高的电力工程。随着电压等级和绝缘水平的提高,放电间隙的饱和特性十分显著,带来设备外形尺寸的大幅增长。目前±1100kV换流站直流场均采用户内方案,以便有效减小直流空气净距要求,降低设备制造难度。

由于户内直流场与阀厅紧密贴合布置,针对阀厅不同的布置型式(“面对面”、“一字型”),户内直流场也有相应的布置方式。针对一字型阀厅,传统的直流场(户外直流场)的极线出线采用的是在站内设置独立出线塔的方案。对于与一字型阀厅对应的户内直流场来说,一方面由于极线套管朝向中性线方向,可以设置独立出线塔的地方被设备与辅控楼占据,若将独立出线塔设置在建筑物楼顶,则雷电带来的反击风险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原有的出现方案套管直接引接到了独立出线塔上,由于±1100kV的直流穿墙套管悬臂更长,其受力能力更小,不允许这样接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1100kV直流穿墙套管出线结构,解决现有出线方式易造成雷电带来的反击风险问题和直流穿墙套管受力无法满足要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1100kV直流穿墙套管出线结构,该结构包括绝缘子串、直流极线线路、户内直流场建筑物、多柱并联绝缘子和直流穿墙套管,所述绝缘子串的一端拉在户内直流场建筑物上、另一端与直流极线线路连接,所述直流极线线路通过线夹与引下线相连后引下到多柱并联绝缘子,所述直流穿墙套管与多柱并联绝缘子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户内直流场建筑物为户内直流场钢结构建筑物。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多柱并联绝缘子顶端,引下线通过绝缘子金具与绝缘子相连。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直流穿墙套管与绝缘子之间通过金具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极线出线通过绝缘子串拉在户内直流场钢结构上,而户内直流场内并没有精密二次设备,不用担心雷电反击的影响;

2、将极线出线拉在户内直流场钢结构上,节省了以往设置独立出线塔所需占据的空间;

3、使得出线处的直流穿墙套管受力满足要求,且通过设置多柱并联绝缘子,将极线出线引下线的拉力由多柱并联绝缘子承担,有效减小了套管的端子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极线出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极线出线结构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与一字型阀厅配合的±1100kV直流穿墙套管出线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结构主要由绝缘子串、直流极线线路、户内直流场建筑物、多柱并联绝缘子和直流穿墙套管组成。绝缘子串的一端拉在户内直流场建筑物上、另一端与直流极线线路连接。直流极线线路通过线夹与引下线相连后引下到多柱并联绝缘子,在多柱并联绝缘子顶端,引下线通过绝缘子金具与绝缘子相连。直流穿墙套管与绝缘子之间通过金具相连。户内直流场建筑物为户内直流场钢结构建筑物。

本实用新型结构使得直流极线可以顺利出线,同时不会带来雷电反击辅控楼内二次设备等弊端。该结构的极线出线通过绝缘子串拉在户内直流场钢结构上,而户内直流场内并没有精密二次设备,不用担心雷电反击的影响,另一方面将极线出线拉在户内直流场钢结构上,节省了以往设置独立出线塔所需占据的空间。引下线的拉力通过多柱并联绝缘子承担,有效减小了套管的端子受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