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铜环引线铜排间隔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0612发布日期:2018-10-13 00:3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铜环引线铜排间隔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立式水轮发电机生产出的电能需要通过铜环引线装配的多层铜排引出到主引线,多层铜排敷设在定子机座上方,整圈敷设,长度很长。由于结构限制,不是所有位置都可以在定子机座上环板上生根进行固定支撑。在不能生根支撑的位置,由于铜排本身材质较软,通过的电流大、发热程度高,极易引起上层铜排塌腰式形变,进而导致上、下层铜排间距变小甚至接触,引发接触放电事故,给电站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传统的防止上、下层铜排接触结构是使用一个绝缘块垫在上、下层铜排之间,再用绝缘绳简单绑扎。由于铜排本身材质较软、整圈敷设的铜排其实际状态为波浪状,两层铜排间距是不均匀的,每处需要的载荷也不一致,使用传统方式进行间隔固定,强行将各个位置的间隔和载荷调整成一致并进行固定,极易造成铜排整体受力不均,常常是固定位置两侧的铜排由于受力不均更容易产生形变,存在事故隐患,且没有后期调整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是公开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铜环引线铜排间隔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上端固定架(1)、调节螺柱(2)、下端固定架(3)、第一束缚带(4)、第二束缚带(5)组成,上端固定架(1)与下端固定架(3)通过调节螺柱(2)把合固定成整体,上端固定架(1)将上层铜排(6)嵌入其与之配合的第一矩形凹槽(12)内,下端固定架(3)将下层铜排(7)嵌入其与之配合的第二矩形凹槽(13)内,再使用第一束缚带(4)带将上端固定架(1) 与上层铜排(6)捆绑固定,使用第二束缚带(5)将下端固定架(3) 与下层铜排(7)捆绑固定,并使用调节螺柱(2)调节上层铜排(6) 与下层铜排(7)之间的间隔和载荷至合适程度。

所述的上端固定架(1)由第一弹性阻尼垫(9)和上端固定托盘 (8)组成,第一弹性阻尼垫(9)外表面涂胶后均匀粘牢在上端固定托盘(8)上方的第一矩形凹槽(12)内;所述的下端固定架(3)由第二弹性阻尼垫(11)和下端固定托盘(10)组成,第二弹性阻尼垫 (11)外表面涂胶后均匀粘牢在下端固定托盘(10)下方的第二矩形凹槽(13)内;所述的上端固定托盘(8)为绝缘材质T字形状,上侧有与上层铜排(6)配合的第一矩形凹槽(12),左右有固定第一束缚带(4)的第一卡扣(16),下方有与调节螺柱(2)配合的第一螺纹孔 (14);所述的下端固定托盘(10)为绝缘材质倒T字形状,下侧有与下层铜排(7)配合的第二矩形凹槽(13),左右有固定第二束缚带(5) 的第二卡扣(17),上方有与调节螺柱(2)配合的第二螺纹孔(15),所述的调节螺柱(2)为绝缘材质,上、下侧有与上端固定托盘(8)、下端固定托盘(10)相配合的螺纹段,两端螺纹段旋转方向为反向。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

1.第一束缚带(4)为无碱玻璃丝纤维带材质,韧性好,重量小,与上端固定架(1)通过上端固定托盘(8)上的第一卡扣(16)形成弹力连接,将上层铜排(6)紧紧压入上端固定架(1)上方的第一矩形凹槽内(12),第一矩形凹槽内(12)内壁粘附的第一弹性阻尼垫(9)为粘性半粗糙慢回弹材质,增大摩擦力和挤涨力,上述结构可有效保证上端固定架(1)与上层铜排(6)形成稳固整体;

2.第二束缚带(5)为无碱玻璃丝纤维带材质,韧性好,重量小,与下端固定架(3)通过下端固定托盘(10)上的第二卡扣(17)形成弹力连接,将下层铜排(7)紧紧压入下端固定架(3)下方的第二矩形凹槽(13)内,第二矩形凹槽(13)内壁粘附的第二弹性阻尼垫(11) 为粘性半粗糙慢回弹材质,增大摩擦力和挤涨力,上述结构可有效保证下端固定架(3)与下层铜排(7)形成稳固整体;

3.整个装置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柱(2)进行上层铜排(6)与下层铜排(7)之间的间隔和载荷的无级调节,调节螺柱(2)上、下两端螺纹段旋转方向为反向,可保证在进行调节时,调节螺柱(2)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上端固定架(1)与下端固定架(3)可同时靠近对方或远离对方,竖直方向上调整量均匀。首次安装时,即可通过旋转调节螺柱(2) 将整圈敷设的上层铜排(6)与下层铜排(7)的间距和载荷调整到适宜程度,因铜排材质较软,运行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波浪度变化,此时可随时通过调整调节螺柱(2)来改变上层铜排(6)与下层铜排(7)之间的间隔和载荷分布,达到实现最优运行状态的目的,杜绝接触放电事故发生。

4.整个装置的所有部件均为绝缘材质,绝缘性好,适合使用在铜排间防止接触放电。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铜环引线铜排间隔固定装置,

图2为上端固定架详图,

图3为下端固定架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由上端固定架1、调节螺柱2、下端固定架3、第一束缚带4、第二束缚带5等部件组成,上端固定架1与下端固定架3通过调节螺柱2把合成整体,上端固定架1将上层铜排6嵌入其与之配合的第一矩形凹槽12内,下端固定架3将下层铜排7嵌入其与之配合的第二矩形13凹槽内,再使用第一束缚带4将上端固定架1与上层铜排6 捆绑固定,使用第二束缚带5将下端固定架3与下层铜排7捆绑固定,并使用调节螺柱2调节上层铜排6与下层铜排7之间的间隔和载荷至合适程度。所述的调节螺柱2上、下侧有与上端固定托盘8、下端固定托盘10相配合的螺纹段,两端螺纹段旋转方向为反向。

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上端固定架1由第一弹性阻尼垫9和上端固定托盘8组成,第一弹性阻尼垫9外表面涂胶后均匀粘牢在上端固定托盘8上方的第一矩形凹槽12内;所述的下端固定架3由第二弹性阻尼垫11和下端固定托盘10组成,第二弹性阻尼垫11外表面涂胶后均匀粘牢在下端固定托盘10上方的第二矩形凹槽13内;所述的上端固定托盘8为绝缘材质T字形状,上侧有与上层铜排6配合的第一矩形凹槽12,左右有固定第一束缚带4的第一卡扣16,下方有与调节螺柱2配合的第一螺纹孔14;所述的下端固定托盘10为绝缘材质倒T字形状,下侧有与下层铜排7配合的第二矩形凹槽13,

左右有固定第二束缚带5的第二卡扣17,上方有与调节螺柱2配合的第二螺纹孔1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