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封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3760发布日期:2018-10-09 20:56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配件设计领域,具体涉及线缆封堵器。



背景技术:

电缆作为现代工业常见的部件,连接各个电气模块之间,广泛应用于电力和通信领域。在电缆延伸时,需穿越结构隔离体,如穿越墙体、电柜箱体等,就需要考虑解决电缆穿透结构隔离体时的孔洞空隙密封问题,防止水、灰尘、小动物、火焰等进入相邻区域产生破坏。在现有技术中,解决密封的封堵问题往往会采用防火泥进行封堵,然而防火泥容易开裂脱落,密封效果不佳,并且时常需要用户重新封堵。

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部分用户使用线缆封堵器来进行电缆管道的封堵。线缆封堵器往往包含有环形密封件和设在环形密封件两侧的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并且采用诸如螺钉这样的固定件对这三个部件进行连接固定。

但是这样的硬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与环形密封件的密闭有效不够理想,影响贴合度。此外,这种分体式的设计都储存、搬运、安装都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线缆封堵器,结构简单利于实施,一体化设计,密闭效果好,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线缆封堵器,包含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为圆柱形,所述弹性密封件中部轴向方向开设有主通道,所述弹性密封件上开设有固定孔,在所述弹性密封件内部设有环状的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延伸方向为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径向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片至少为两个,包含上支撑片和下支撑片,所述上支撑片和所述下支撑片平行;所述弹性密封件外表面开设有内固定槽,所述内固定槽开槽方向为靠近所述弹性密封件中心轴方向,所述弹性密封件内表面开设有外挤压槽,所述外挤压槽开槽方向为远离所述弹性密封件中心轴方向。

所述弹性密封件可采用诸如橡胶之类的柔性材料,而所述支撑片为刚性材料,如铁材料。支撑片可包含两片,分别为上支撑片和下支撑片,这两片支撑片都埋设在弹性密封件之中,强化塑形,提升整个部件的结构强度和抗压能力。弹性密封件在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主通道,线缆通过主通道,收到整个所述弹性密封件的保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内固定槽和所述外挤压槽位于所述上支撑片和所述下支撑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的外凸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外凸棱位于所述外挤压槽的中部位置。

内固定槽和所述外挤压槽不仅是开槽方向一正一反不相同,作用也不相同。在整个所述弹性密封件受到轴向的压力的时候,所述内固定槽是向内收缩,即向着所述弹性密封件的方向收缩,这里有两个作用。作用一,通过形变来吸收压力,提升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作用二,向内形变,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内壁与线缆抵触,与线缆的环绕贴合度更强。

而同样受到轴向压力的时候,所述外挤压槽向外形变,即远离所述弹性密封件的轴向方向形变,所述外凸棱设在所述弹性密封件外壁,靠近对应所述外挤压槽的中部位置,这样的向外挤压,使得所述外凸棱固定住墙体,提升整个所述弹性密封件的固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片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孔配合的配合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 所述支撑片上还设有挤压进入孔。

所述支撑片上采用两种不同的孔位设置,所述配合固定孔为大孔设计,与所述弹性密封件上的所述固定孔配合使用,供诸如螺钉之类的固定件通过。而所述挤压进入孔为小孔设计,由于所述弹性密封件采用诸如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在受到轴向受力时会进入所述挤压进入孔,提升部件之间连接的贴合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挤压进入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配合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支撑片连接有定位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定位片包含与所述支撑片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墙面贴合部,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支撑片竖直,所述墙面贴合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部竖直。

定位片可采用L型结构,所述墙面贴合部与墙面贴合,这样每个所述弹性密封件与墙面连接后,与墙面的距离恒定,安装效果整齐美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弹性密封件和支撑片一体设计,整合度高,安装便捷。

2、支撑片采用硬性材料,支撑塑形效果好。

3、外挤压槽和内固定槽在两个支撑片之间,强化对线缆和墙体的支撑贴合度。

4、墙面贴合部与墙面贴合,与墙面的距离恒定,安装效果整齐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隐藏一半弹性密封件的示意图。

图中:

1、弹性密封件,11、主通道,12、内固定槽,13、外凸棱,14、固定孔,15、外挤压槽,2、支撑片,21、上支撑片,22、下支撑片,23、配合固定孔,24、挤压进入孔,3、定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线缆封堵器,包含弹性密封件1,弹性密封件1为圆柱形,弹性密封件1中部轴向方向开设有主通道11,弹性密封件1上开设有固定孔14,在弹性密封件1内部设有环状的支撑片2,支撑片2的延伸方向为弹性密封件1的径向方向。

支撑片2至少为两个,包含上支撑片21和下支撑片22,上支撑片21和下支撑片22平行;弹性密封件1外表面开设有内固定槽12,内固定槽12开槽方向为靠近弹性密封件1中心轴方向,弹性密封件1内表面开设有外挤压槽15,外挤压槽15开槽方向为远离弹性密封件1中心轴方向。

弹性密封件1可采用诸如橡胶之类的柔性材料,而支撑片2为刚性材料,如铁材料。支撑片2可包含两片,分别为上支撑片21和下支撑片22,这两片支撑片2都埋设在弹性密封件1之中,强化塑形,提升整个部件的结构强度和抗压能力。弹性密封件1在轴向方向上开设有主通道11,线缆通过主通道11,收到整个弹性密封件1的保护。

内固定槽12和外挤压槽15位于上支撑片21和下支撑片22之间。弹性密封件1的外表面上设有外凸的外凸棱13。外凸棱13位于外挤压槽15的中部位置。

内固定槽12和外挤压槽15不仅是开槽方向一正一反不相同,作用也不相同。在整个弹性密封件1受到轴向的压力的时候,内固定槽12是向内收缩,即向着弹性密封件1的方向收缩,这里有两个作用。作用一,通过形变来吸收压力,提升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作用二,向内形变,弹性密封件1的内壁与线缆抵触,与线缆的环绕贴合度更强。

而同样受到轴向压力的时候,外挤压槽15向外形变,即远离弹性密封件1的轴向方向形变,外凸棱13设在弹性密封件1外壁,靠近对应外挤压槽15的中部位置,这样的向外挤压,使得外凸棱13固定住墙体,提升整个弹性密封件1的固定性。

支撑片2上设有用于与固定孔14配合的配合固定孔23。支撑片2上还设有挤压进入孔24。支撑片2上采用两种不同的孔位设置,配合固定孔23为大孔设计,与弹性密封件1上的固定孔14配合使用,供诸如螺钉之类的固定件通过。而挤压进入孔24为小孔设计,由于弹性密封件1采用诸如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在受到轴向受力时会进入挤压进入孔24,提升部件之间连接的贴合度。挤压进入孔24的孔径小于配合固定孔23。

支撑片2连接有定位片3。定位片3包含与支撑片2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的墙面贴合部,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支撑片2竖直,墙面贴合部的延伸方向与连接部竖直。定位片3可采用L型结构,墙面贴合部与墙面贴合,这样每个弹性密封件1与墙面连接后,与墙面的距离恒定,安装效果整齐美观。

在实际生产中,弹性密封件1和支撑片2都为对称式半片设计,即弹性密封件1分成左右两个对称性部件,随后拼接安装。支撑片2也同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