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3772发布日期:2019-01-29 17:52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状电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可手动操作的手动管状电机,如申请号为 CN200710067902.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手动管状电机限位器的手摇装置,该装置将中心轴与太阳轮直接连接,系杆盘上装行星轮后与含内齿轮承载管过渡配合,承载管的一端安装在支撑体上,系杆盘与电机钢管固定。这种设置虽然已经省了大量的功,但采用这种手摇的方式仍然十分费力;该手摇装置无制动结构,因此当门体下行时容易加速易发生危险,安全系数低;未设行程装置,上行或下行时容易损坏门体。

为解决上述手动管状电机手摇装置的不足,本申请人的申请号为 CN201520064346.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链条式手动管状电机,包括行程装置和手动机构,行程装置包括驱动轴,第一减速装置的输出端上设有轴座,轴座与电机的外管固定。该结构具有行程装置,安全系数较高,但是用于同电机外管固定的轴座一般为中间具有通孔的圆柱状金属体,在扭矩较大的情况下,金属体的厚度还需大幅增加,由此增加了手动管状电机的制造成本,不利于手动式管状电机的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成本降低、安全可靠的新型手动管状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包括外管以及设置在外管内的电机、刹车装置、减速装置和行程装置,所述电机与刹车装置连接,在刹车装置远离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减速装置,在电机远离刹车装置的一端依次设置有行程装置和手动机构所述行程装置包括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装置远离手动机构的一端设有驱动头,驱动轴延伸出行程装置与所述驱动头连接,所述驱动头包括基底,所述基底的外边缘沿着外管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有径向加厚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用带有延伸部的基底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轴座,现有的轴座为圆柱状的金属实体,该金属实体与外管固定连接,用料多,成本高,本方案的基底通过延伸部直接与外管进行固定,通过延伸部的径向加厚增加整个基底的抗形变能力,相比较轴座大大节省了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行程装置,安全系数高,故,该新型手动管状电机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手动管状电机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部为绕基底外壁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块,所述第一延伸块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外管上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对应的安装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安装孔通过第一紧固螺钉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延伸块与圆柱状的金属实体相比大大减少了用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第一延伸块与外管的安装孔之间用第一紧固螺钉固定,该固定方式在第一延伸块和外管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且便于安装及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部为筒状的延伸套,所述延伸套与所述外管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延伸套的设置与圆柱状的金属实体相比较,同样减小了用材,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头和所述行程装置之间设有接线结构,所述驱动头与所述接线结构之间设置有穿线块,所述穿线块与所述驱动头固定设置,所述穿线块上设置有供接线结构中的导线穿出的第一线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结构内设置有导线,穿线块的设置用于供接线结构内的导线规制后穿设,有利于导线的整齐分布,避免导线设置杂乱对手动管状电机运行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接线结构靠近行程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脚,所述行程装置远离手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凸脚插入的凹槽,所述接线结构靠近穿线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脚,所述穿线块上设置有供第二凸脚插设的插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接线结构的第一凸脚和第二凸脚使接线结构分别与行程装置及穿线块合理的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线块与所述基底通过卡合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卡合结构包括穿线块靠近基底的一端设置的卡块,在基底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配合的第一卡孔。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穿线块与基底通过卡块卡合固定,便于安装或者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底内固定叠加有第一垫块。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叠加第一垫块增加第一垫块与外管连接后的抗形变能力,使手动管状电机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提高驱动头与外管固定的稳固性,防止驱动头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一垫块之间设置有第二垫块,第二垫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卡合的第三卡孔,第二垫块沿着电机外管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与第一延伸块同向但叉开设置的第二延伸块,第二延伸块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安装孔与第二螺纹孔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钉固定。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垫块的设置增加了驱动头与外管的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驱动头的抗形变能力,增加驱动头与外管固定的稳固性,增加手动管状电机的承受能力,防止驱动头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线块由塑料制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塑料成本低廉,采用塑料制成的穿线块在实现穿线功能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有利于手动管状电机的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的优点为:用带有延伸部的基底代替现有技术中的轴座,节省了材料,降低生产成本;第一延伸块与外管的安装孔之间用第一紧固螺钉固定,该固定方式在第一延伸块和外管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且便于安装及拆卸;穿线块的设置用于供接线结构内的导线规制后穿设,有利于导线的整齐分布,避免导线设置杂乱对手动管状电机运行的影响;穿线块与基底通过卡块卡合固定,便于安装或者拆卸;第一垫块的设置使手动管状电机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提高驱动头与外管固定的稳固性,防止驱动头的损坏;第二垫块的设置增加了驱动头与外管的连接面积,进一步增加手动管状电机的承受能力,进一步提高驱动头与外管固定的稳固性,防止驱动头的损坏,该新型手动管状电机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有利于手动管状电机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去除外管后的示意图;

图3-图4为实施例1中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中驱动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驱动头的轴测图;

图7-图8为实施例2中驱动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1、外管;101、安装孔;2、手动机构;201、第一端盖; 202、第二端盖;203、中心轮;204、驱动轴;3、输出轴;4、减速装置;5、刹车装置;6、电机;7、电容;8、驱动头;801、基底; 8011、第二卡孔;802、第一延伸块;8021、第一螺纹孔;8022、穿线槽;803、第一垫块;8031、第一卡槽;8032、第一卡凸;804、第二垫块;8041、第二延伸块;8042、第二螺纹孔;8043、第二线孔; 8044、第二卡凸;8045、第二卡槽;9、接线结构;901、第一凸脚; 902、第二凸脚;10、行程装置;1001、丝杆;1002、齿螺母;1003、撞块;1004、齿棒;1005、凹槽;11、行程开关;12、穿线块;1201、卡块;1202、第一线孔;13、第一紧固螺钉;14、内齿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

一种新型手动管状电机,参考图1-图2,包括手动机构2、行程装置10、接线结构9、驱动头8、电容7、电机6、刹车装置5和减速装置4。

电机6同刹车装置5连接,手动机构2、行程装置10、接线结构 9和驱动头8依次设置在电机6远离刹车装置5的一端,而减速装置 4设置在刹车装置5远离电机6的一端,减速装置4远离刹车装置5 的一端设置输出轴3,在减速装置4至行程装置10的外部固定套设有外管1。

手动机构2和行程装置10的设置参照附图3-4,手动机构2包括第一端盖201、第二端盖202以及位于第一端盖201与第二端盖202 之间的中心轮203,行程装置10可参考本申请人申请号为 201520064346.8的专利,行程装置10包括一端与中心轮203固定、另一端延伸出行程装置10的驱动轴204,行程装置10靠近中心轮203 的一端设有内齿套14,内齿套14与用于带动负载的传动管连接,行程装置10还包括沿驱动轴204的轴向延伸的齿棒1004,齿棒1004 与内齿套14啮合,可旋转的设置在齿棒1004两侧的同样沿驱动轴 204的轴向延伸的丝杆1001,每个丝杆1001上设有齿螺母1002,齿螺母1002与齿棒1004啮合,丝杆1001上远离内齿套14的端部上设有撞块1003,行程装置10远离内齿套14的一端设置有由撞块1003 触发的行程开关11。

在行程装置10远离手动机构2的一端设有驱动头8,参照图4- 图5所示,驱动轴204延伸出行程装置10后与驱动头8固定;驱动头8包括基底801的外边缘向远离行程装置10的一端沿着外管1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可向靠近电机的一端或远离电机的一端延伸,也可以同时向两端延伸,延伸部呈绕基底801外环壁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延伸块802或者一体延伸的延伸套,本方案采用第一延伸块802的设置,在第一延伸块802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8021,在外管1相应位置设置于第一螺纹孔8021对应的安装孔101,第一螺纹孔8021和安装孔101之间配合设置第一紧固螺钉13。

在驱动头8和行程装置10之间设有接线结构9,接线结构9可参照本申请人申请的专利CN201220289497.X,接线结构9靠近行程装置1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脚901,行程装置10靠近接线结构9的一端设置有供第一凸脚901插入的凹槽1005,接线结构9靠近驱动头8 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脚902,接线结构9与驱动头8之间设有穿线块12,穿线块12上设有与接线结构9的第二凸脚902相对应的插孔,第二凸脚902插入穿线块12对应的插孔中。穿线块12与驱动头8的基底 801通过卡合结构固定连接,在穿线块12靠近基底801的一端设置有卡块1201,在基底801上设置有与卡块1201配合的第一卡孔,穿线块12上还具有供接线结构9中的导线穿出的第一线孔1202,以方便导线同手动管状电机的电机6电连接。

当电机6输出扭矩较大、手动操作手动管状电机需要更大的力时,为保证驱动头8与电机6的外管1固定的稳固性、防止驱动头8 在承受较大的力时受到损坏,可在驱动头8的基底801内叠加第一垫块803,第一垫块803与驱动头8固定连接,第一垫块803上设置有第一卡凸8032,在基底801上设置有供第一卡凸8032过盈卡合的第二卡孔8011,第一垫块803远离第一卡凸8032的一端凹陷有与相邻的第一垫块的第一卡凸8032过盈配合的第一卡槽8031,通过第一卡槽8031与第一卡凸8032的卡合可以叠加固定多块第一垫块803在基底801上,通过增加延伸部的厚度增加驱动头8的抗形变能力,使手动管状电机可以承受更大的力。

本方案中对刹车装置5和减速装置4未作改进,可参考本申请人申请号为201520064346.8的专利。

手动管状电机手动操作时,手动操作使中心轮203转动,从而带动驱动轴204转动,从而带动与驱动轴204卡和固定的驱动头8转动,驱动头8带动与其固定的电机6外管1转动,外管1带动手动管状电机的输出轴3转动,进而通过传动管(位于电机6外管1外部的管子,传动管上可设帘布,电机6输出轴3外周套设转轮;电机6的另一端具有内齿套14,内齿套14与皇冠连接,皇冠与传动管连接;由此,转轮与传动管可同步运行,属于现有技术)带动负载和行程装置10 头部的内齿套14转动,内齿套14将动力传递给齿棒1004,从而齿棒1004转动,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螺母1002分别沿着齿棒1004一侧的丝杆1001做轴向的直线运动。当负载运行至限位点时,齿螺母1002 移动到撞块1003的位置并发生碰触,使得撞块1003上的柄顶压行程开关11上的触点,从而电机6的电源被切断,停止转动,负载停止运行。

本方案的驱动头8不再是圆柱状金属实体,而是具有基底801和延伸部的结构,材料用料少,成本低廉;穿线块12也由价格较低的塑料制成,在不影响手动管状电机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手动管状电机的广泛推广应用。

实施例2

实施例2在基底801和第一垫块803之间设置第二垫块804,参考附图6-8所示,该第二垫块804与第一垫块803的结构存在区别,在基底801相对第一线孔1202处设置有供导线穿出的穿线槽8022,第二垫块804上设置有与第一线孔1202对应的第二线孔8043,第二垫块804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1201卡合的第三卡孔,第二垫块804 沿着外管1的轴向方向延伸形成与第一延伸块802同向但叉开设置的第二延伸块8041,第二延伸块8041上设置有第二螺纹孔8042,外管1的安装孔101与第二螺纹孔8042之间设置有第二紧固螺钉,第二垫块804凸设有与第二卡孔8045过盈卡合的第二卡凸8044,在第二垫块804远离第二卡凸8044的一端凹陷有与第一卡凸8032过盈卡合的第二卡槽8045,第二垫块804的设置增加了驱动头8与外管1的连接面积,增加驱动头8的抗形变能力,提高驱动头8与外管1固定的稳固性,进一步增加手动管状电机的承受能力。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