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1370发布日期:2018-11-09 21:49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车载手机充电器给人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但车载手机充电器功能单一,不能帮助智能手机发挥强大功能在车内的应用。通常在为手机充电时,手机放置在下方,当手机来电话时,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同时也会造成车内空间零乱,有时车载充电器放置位置不确定,当使用时也会找来找去很浪费时间和精力,尤其在行车当中出现这种情况很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具备携带方便、及时充电,避免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活动连接,下壳开设有U型凹口和触碰孔,U型凹口活动连接有手机充电头,上壳的顶面安装有第一装饰盖,上壳内设置有PCB板,PCB板的表面一侧设置有USB接口,下壳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装饰盖,下壳内设置有接触圆头,接触圆头的一端连接有小装饰圈,小装饰圈的一端安装有螺纹固定件,螺纹固定件的一端安装有保险丝,保险丝的一端连接有弹簧,弹簧安装在U型接触片的中心处,U型接触片的一侧连接有发条滚筒,发条滚筒内安装有正极接触片、负极接触片和发条,发条的底部安装有压片,发条滚筒的一侧设置有触碰收线装置,触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按键、控制弹簧和控制板,收线按键活动连接触碰孔,控制弹簧安装在控制板内。

优选的,所述上壳和下壳通过小装饰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手机充电头有三个,三个手机充电头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抽拔式连接。

优选的,所述PCB板设置有USB插口,USB插口与USB接口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车载手机充电器,手机充电头有三个,可抽拔式互换,小装饰圈美观边圈,保险丝可以使电路里有短路或者超负荷现象自动切断,弹簧使接触圆头自动伸缩回位,按下收线按键,发条使发条滚筒自动旋转收USB线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1上壳、2下壳、21U型凹口、22触碰孔、3手机充电头、4第一装饰盖、5PCB板、6USB接口、7第二装饰盖、8接触圆头、9小装饰圈、10螺纹固定件、11保险丝、12弹簧、13U型接触片、14发条滚筒、15正极接触片、16负极接触片、17发条、18压片、19触碰收线装置、191收线按键、192控制弹簧、193控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车载手机充电器,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和下壳2活动连接,上壳1和下壳2在生产时可以增加招商广告,下壳2开设有U型凹口21和触碰孔22,U型凹口21活动连接有手机充电头3,手机充电头3有三个,三个充电头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抽拔式连接,上壳1的顶面安装有第一装饰盖4,上壳1内设置有PCB板5,PCB板5设置有USB插口,USB插口与USB接口6相连接,PCB板5的表面一侧设置有USB接口6,下壳2的底部安装有第二装饰盖7,下壳2内设置有接触圆头8,接触圆头8的一端连接有小装饰圈9,上壳1和下壳2通过小装饰圈9固定连接,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小装饰圈9的一端安装有螺纹固定件10,螺纹固定件10的一端安装有保险丝11,电路里有短路或者超负荷现象可以自动切断,保险丝11的一端连接有弹簧12,使接触圆头8自动伸缩回位,弹簧12安装在U型接触片13的中心处,U型接触片13的一侧连接有发条滚筒14,发条滚筒14内安装有正极接触片15、负极接触片16和发条17,正极接触片15和负极接触片16均连接手机接头,发条17可以令发条滚筒14旋转,发条17的底部安装有压片18,用来压发条17,发条滚筒14的一侧设置有触碰收线装置19,触碰收线装置19包括收线按键191、控制弹簧192和控制板193,收线按键191活动连接触碰孔22,控制弹簧192安装在控制板193内。

综上所述:本车载手机充电器,手机充电头3有三个,可抽拔式互换,小装饰圈9美观边圈,保险丝11可以使电路里有短路或者超负荷现象自动切断,弹簧12使接触圆头8自动伸缩回位,按下收线按键191,发条17使发条滚筒14自动旋转收USB线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