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419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振功能、结构简单的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中设置用于放置手机的容置腔,容置腔限定手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底部与手机下部的输入电极组相配的输出电极组,输出电极组由与充电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的正、负输出电极构成,输出电极(包括正输出电极和负输出电极)与壳体之间为上下方向可活动的受限式活动连接,输出电极固定有磁铁。
【专利说明】
一种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2015年11月25日的中国专利公告中公开了专利号为“201520416922.0”发明名称为“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占用面积小、可以防止输入电压接反的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包括输入正负电极以及可以套合在手机上的套合体,在套合体上设有与手机的充电插孔相配的充电插头,输入正负电极与充电插头电连接,而且输入正负电极外露于套合体的背面与下侧面之间的交汇处,该专利公告中的手机套实际上也可以是一种手机壳。该专利中同时公开了一种与“接触式无线充电器用的手机套”配合使用的座式充电器,而没有公开与之配套的车载充电装置,事实上如果将该专利技术方案及其公开的座式充电器的结构直接运用到车载充电器上,因为没有防振功能,则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会对充电过程中输出电极与输入电极之间有瞬间的断路,从而影响充电。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车载充电器中存在的没有防振功能而影响充电过程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防振功能、结构简单的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用于放置手机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限定手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底部与手机下部的输入电极组相配的输出电极组,所述输出电极组由与充电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的正、负输出电极构成,所述输出电极(包括正输出电极和负输出电极)与所述壳体之间为上下方向可活动的受限式活动连接,所述输出电极固定有磁铁。所述上下方向可活动的受限式活动连接是指所述输出电极可以相对于所述壳体沿上下方向运动,但是在所述输出电极与壳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用于限定所述输出电极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的最上位置及最下位置。
[0005]所述输出电极的活动方式为直线式滑动。
[0006]所述输出电极枢接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输出电极的活动方式为摆动。
[0007]所述输出电极的上侧面为斜面。
[0008]所述输出电极为导磁材料。
[0009]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手机套或设有输入电极的手机放入容置腔后,容置腔底部带有磁铁的输出电极直接与输入电极吸合在一起,使输出电极与输入电极电连接,而且输出电极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小振动时,输出电极紧随手机套或手机向上跳动,以保护输出电极与输入电极的电接触,所以具有避振功能,提高了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各零件组装在一起后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3是图2中取走了装有手机的手机套后的立体不意图。
[0014]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5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6是图2中的手机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17]图7是图2中取走了电源主机并将壳体前部切除一部分后的正投影视图。
[0018]图8是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9是图8中的输出电极动作前(常态时)的状态图。
[0020]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是图10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12是图11中输出电极向上移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3]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14是图13中摆臂向上摆动后的状态示意图。
[0025]图中1、电源主机,11、插头,12、T形旋臂,2、壳体,21、容置腔,22、底部,3、正输出电极,4、负输出电极,9、手机套,41、磁铁,91、正输入电极,92、负输入电极,5、正输出电极,6、磁铁,51、斜面,70、枢接轴,7、摆臂,8、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一,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从图1中可见,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2,壳体2中设置用于放置手机的容置腔9,在容置腔底部22设置一组由正输出电极3和负输出电极4构成的输出电极组,正负输出电极3和4分别与电源主机I内的充电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电源主机的插头11与汽车的点烟器的插座相配,T形旋臂12与壳体背部的T形槽相配;正负输出电极3和4与壳体底部之间为上下方向直线式滑动的受限式活动连接;
[0027]见图4和图8,在负输出电极4的下侧固定有磁铁41,同样在图1中的正输出电极3的下侧也固定有磁铁(因为其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图4中负输出电极与磁铁的连接方式相同,图中未画出)。
[0028]见图6,是图2中的手机套另一角度的立体图,手机套的下侧面延伸到背部处设有用导磁材料(如铁片等)制造的正负输入电极91和92;事实上该正负输入电极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手机中;
[0029]见图5和图9,常态(壳体的容置腔内未放入手机时)输出电极位于最下位置处,当向容置腔内放入手机或装有手机的手机套时,手机套或手机下侧的输入电极与负输出电极下侧的磁铁之间相互吸合,而使负输出电极向上移动直到负输出电极上侧与手机或手机套的输入电极接触为止,如图4所不,此时输出电极(包括正输出电极和负输出电极)将充电电力经输入电极送入手机内对手机内的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其间如果手机或手机套受到振动而向上跳动,则在磁铁吸力的作用下输出电极紧随输入电极向上跳动,从而保证输入电极与输出电极的电连接;经壳体的容置腔上部取出手机或手机套的时候,外力克服输出电极与输入电极之间的磁力作用而使输出电极与输入电极分尚,输出电极复位到图5所不状态;为了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对手机或手机套的振动,可以将图5中容置腔的底部22使用较软的材料。
[0030]实施例二,见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O、图11和图12可见,设置在容置腔底部的正输出电极5的上侧面为斜面51,此时手机套9的正输入电极91设置在手机套背面与下侧面的交汇处,在正输出电极5中固定有磁铁6,常态时如图11所示,放入手机套后磁铁6带动正输出电极5向上移动到图12所示状态,使正输出电极5与手机套中的正输入电极91接触;本实施例中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31]实施例三,见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摆臂7作为正输出电极通过枢接轴70枢接在壳体2中,在摆臂7中固定有磁铁8;图13中的摆臂为常态时的状态,向容置腔内放置手机或手机套后,磁铁8带动摆臂7摆向手机套的正输入电极91处,如图14所示使摆臂7与正输入电极91接触。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相差无几,在此不再赘述。
[0032]上述各实施例中,部分实施例只画出正输出电极并仅对正输出电极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因为对应的负输出电极的工作原理与正输出电极的工作原理是一样的,所以未作进一步说明。
【主权项】
1.一种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其中所述壳体中设置用于放置手机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限定手机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位移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底部与手机下部的输入电极组相配的输出电极组,所述输出电极组由与充电电源输出电路电连接的正、负输出电极构成,所述输出电极与所述壳体之间为上下方向可活动的受限式活动连接,所述输出电极固定有磁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极的活动方式为直线式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极枢接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输出电极的活动方式为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极的上侧面为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手机用的车载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极为导磁材料。
【文档编号】H02J7/00GK205622258SQ201620226823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4日
【发明人】麦广树
【申请人】麦广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