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502发布日期:2019-01-18 19:3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当人不小心触摸到火线或者出现漏电状况的负载时,火线、人体、大地、零线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回路,人体上就会有电流通过,当电流足够大时候,就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的用于风扇或者冷风扇的宽电压电源通常缺少漏电保护措施,在人体接触到漏电设备时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电源电路,以减少漏电造成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用以解决现有的风扇的电源电路上缺少必要的漏电保护电路不能进行漏电保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PWM开关控制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和漏电保护电路,各个电路电连接;

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感L1、芯片IC54123、磁环ZT1、开关K1和双刀开关k2;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6和管脚7之间电连接有电容C5;

所述电容C5和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7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5和管脚4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容C3电连接;

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6电连接且其公共端电连接到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8;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5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1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4和电容C1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芯片IC54123的管脚3和电容C6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4的公共端;

所述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3之间,所述可调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之间,所述电感L1和所述可调电阻R1的公共端电连接于零线;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2电连接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

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于电容C1和电阻R4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电容C1和电容C4的公共端;从所述电阻R3的引出的电线缠绕于所述磁环ZT1的一侧;

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于火线上,其另一端的引出线缠绕于所述磁环ZT1的另一侧;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开关K1,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火线上;于火线和零线上电连接有双刀开关k2。

其中,所述稳压电源电路包括三极管T1、电阻R6、电阻R7和二极管D6;

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c管脚,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b管脚,所述三极管T1的e管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7;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电阻R6和所述三极管T1的b管脚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7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电阻R6与所述三极管T1的c管脚的公共端接5V电源。

其中,所述PWM开关控制电路包括SG3525芯片、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8、电阻R9和二极管D7;

所述SG3525芯片的管脚5、管脚6、管脚7和管脚8接地;所述SG3525芯片的管脚1电连接电容C9;所述电阻R8和电容C8并联且其公共端电连接于SG3525芯片的管脚2和电阻R9之间;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所述电容C7和电阻R9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零线;所述电容C9、电阻R8、电容C8和电容C7的公共端接地。

其中,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8、二极管D9、电容C10、电容C11和电感L2;

所述电感L2和所述电阻R10并联;所述电容C10电连接于所述电感L2和所述电阻R10的一个公共端,所述电容C11电连接于所述电感L2和所述电阻R10的另一个公共端;所述电容C10和所述电容C11的公共端接零线;

所述电阻R1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10、电阻R10和电感L2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火线。

其中,所述电感L2、电阻R10、电容C11的公共端接芯片SG3525的管脚4;所述电容C10、电容C11的公共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正极接零线;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R7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电阻R7和三极管T1的公共端接零线;火线和零线穿设于所述磁环ZT1内。

其中,还包括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可控硅开关Q1、可控硅开关Q2、可控硅开关Q3和可控硅开关Q4、电容C12、电机M、保险丝FU和过零检测与切换模块;

所述过零检测与切换模块包括电阻R17、电阻R16和光电耦合器U1;

所述可控硅开关Q1的T1端、所述可控硅开关Q2的T1端、所述可控硅开关Q3的T1端均电连接零线;

所述可控硅开关Q1的T2端电连接所述电机M的调档引脚1,所述可控硅开关Q2的T2端电连接所述电机M的调档引脚2,所述可控硅开关Q3的T2端电连接所述电机M的调档引脚3;

所述可控硅开关Q1的控制端电连接电阻R12,所述可控硅开关Q2的控制端电连接电阻R13,所述可控硅开关Q3的控制端电连接电阻R14;

所述可控硅开关Q4串联于所述电机M的火线上,与所述可控硅开关Q4并联有电容C12和电阻R15;所述可控硅开关Q4通过保险丝FU电连接到所述电机M;

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初级的一个引出端通过电阻R16电连接于所述可控硅开关Q4、电容C12和电阻R15的公共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初级的另一个引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可控硅开关Q4的控制端;

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次级的一个引出端通过电阻R17电连接所述过零检测与切换模块的控制端SLEEP,光电耦合器U1的次级的另一个引出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PWM开关控制电路、稳压电源电路和漏电保护电路,各个电路电连接;

所述漏电保护电路包括可调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感L1、芯片IC54123、磁环ZT1、开关K1和双刀开关k2;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6和管脚7之间电连接有电容C5;

所述电容C5和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7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5和管脚4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容C3电连接;

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6电连接且其公共端电连接到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8;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5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1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4和电容C1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芯片IC54123的管脚3和电容C6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4的公共端;

所述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3之间,所述可调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之间,所述电感L1和所述可调电阻R1的公共端电连接于零线;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2电连接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

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于电容C1和电阻R4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电容C1和电容C4的公共端;从所述电阻R3的引出的电线缠绕于所述磁环ZT1的一侧;

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于火线上,其另一端的引出线缠绕于所述磁环ZT1的另一侧;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开关K1,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火线上;于火线和零线上电连接有双刀开关k2;

当产生漏电时,电阻R3通电,且缠绕于所述磁环ZT1上的线导通,从所述电阻R3引出的线在通电后通过所述磁环ZT1产生感应电动势,使所述双刀开关k2断开,起到漏电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流滤波电路电路。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WM开关控制电路。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压电源电路。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电路。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电路。

1-整流滤波电路;2-PWM开关控制电路;3-稳压电源电路;4-漏电保护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带漏电保护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滤波电路1、PWM开关控制电路2、稳压电源电路3和漏电保护电路4,各个电路电连接;所述漏电保护电路4包括可调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电感L1、芯片IC54123、磁环ZT1、开关K1和双刀开关k2;火线和零线穿设于所述磁环ZT1内;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6和管脚7之间电连接有电容C5;所述电容C5和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7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负极;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5和管脚4的公共端与所述电容C3电连接;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容C6电连接且其公共端电连接到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8;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

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2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电阻R2和二极管D5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1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4和电容C1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5、电容C2、电容C3、电容C4、芯片IC54123的管脚3和电容C6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3和所述二极管D4的公共端;所述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1和所述二极管D3之间,所述可调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4之间,所述电感L1和所述可调电阻R1的公共端电连接于零线;

所述芯片IC54123的管脚2电连接电阻R4,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电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连接于电容C1和电阻R4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电容C1和电容C4的公共端;从所述电阻R3的引出的电线缠绕于所述磁环ZT1的一侧;

所述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于火线上,其另一端的引出线缠绕于所述磁环ZT1的另一侧;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连接开关K1,所述开关K1的另一端电连接于火线上;于火线和零线上电连接有双刀开关k2。当产生漏电时,电阻R3通电,且缠绕于所述磁环ZT1上的线导通,从所述电阻R3引出的线在通过所述磁环ZT1产生感应电动势,使所述双刀开关k2断开,起到漏电保护。

实施例2

进一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稳压电源电路3包括三极管T1、电阻R6、电阻R7和二极管D6;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c管脚,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T1的b管脚,所述三极管T1的e管脚电连接所述电阻R7;所述二极管D6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电阻R6和所述三极管T1的b管脚的公共端;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电阻R7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电阻R6与所述三极管T1的c管脚的公共端接5V电源。

所述PWM开关控制电路2包括SG3525芯片、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阻R8、电阻R9和二极管D7;所述PWM开关控制电路2能够把DC120~400V的高压变成DC5V左右的开关脉冲;

所述SG3525芯片的管脚5、管脚6、管脚7和管脚8接地;所述SG3525芯片的管脚1电连接电容C9;所述电阻R8和电容C8并联且其公共端电连接于SG3525芯片的管脚2和电阻R9之间;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7;所述电容C7和电阻R9的公共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7的正极接零线;所述电容C9、电阻R8、电容C8和电容C7的公共端接地。

实施例3

进一步,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1包括电阻R10、电阻R11、二极管D8、二极管D9、电容C10、电容C11和电感L2;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电路1用于把85V-285V交流电压转成DC120-400V平滑电压。

所述电感L2和所述电阻R10并联;所述电容C10电连接于所述电感L2和所述电阻R10的一个公共端,所述电容C11电连接于所述电感L2和所述电阻R10的另一个公共端;所述电容C10和所述电容C11的公共端接零线;

所述电阻R1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8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9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9的负极电连接于所述电容C10、电阻R10和电感L2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火线。

所述电感L2、电阻R10、电容C11的公共端接芯片SG3525的管脚4;所述电容C10、电容C11的公共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7正极接零线;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和R7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电阻R7和三极管T1的公共端接零线。

实施例4

进一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本实施例的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可控硅开关Q1、可控硅开关Q2、可控硅开关Q3和可控硅开关Q4、电容C12、电机M、保险丝FU和过零检测与切换模块;所述过零检测与切换模块包括电阻R17、电阻R16和光电耦合器U1;所述可控硅开关Q1的T1端、所述可控硅开关Q2的T1端、所述可控硅开关Q3的T1端均电连接零线;

所述可控硅开关Q1的T2端电连接所述电机M的调档引脚1,所述可控硅开关Q2的T2端电连接所述电机M的调档引脚2,所述可控硅开关Q3的T2端电连接所述电机M的调档引脚3;所述可控硅开关Q1的控制端电连接电阻R12,所述可控硅开关Q2的控制端电连接电阻R13,所述可控硅开关Q3的控制端电连接电阻R14;所述可控硅开关Q4串联于所述电机M的火线上,与所述可控硅开关Q4并联有电容C12和电阻R15;所述可控硅开关Q4通过保险丝FU电连接到所述电机M;

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初级的一个引出端通过电阻R16电连接于所述可控硅开关Q4、电容C12和电阻R15的公共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初级的另一个引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可控硅开关Q4的控制端;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次级的一个引出端通过电阻R17电连接所述过零检测与切换模块的控制端SLEEP,光电耦合器U1的次级的另一个引出端接地。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