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710发布日期:2019-01-13 17:05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高压电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抽油烟机又称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它安装在厨房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减少污染,净化空气,为了解决抽油烟机的高压包在高压电极之间的击穿问题,通常检测高压包的输出电压来解决此类问题。而现有监测高压包工作状态的高压电源模块传输的都是模拟量,且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高压电源模块,该高压电源模块采用数字量进行传输,精确度高,提高了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电源模块,包括滤波整流模块、低压供电模块、高压供电模块、数字调压模块、3525逆变模块、过流保护模块、采集模块、收集模块、打火模块、485通讯模块以及高压包;

所述滤波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低压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和高压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低压供电模块用于给数字调压模块、3525逆变模块、过流保护模块、采集模块、打火模块以及485通讯模块供电,收集模块的输出端和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485通讯模块的输入端,485通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字调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3525逆变模块的输入端,数字调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3525逆变模块的输入端,3525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高压供电模块的输入端,高压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高压包的输入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和打火模块的输入端均连接高压包的输出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收集模块的输入端,收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的输入端,打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的输入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滤波整流模块包括保险丝FU、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滤波器以及整流桥UR,所述保险丝FU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均连接220V的交流电源,所述保险丝FU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和滤波器的2引脚均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滤波器的1引脚,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滤波器的 3引脚和整流桥UR的206引脚,第二端连接滤波器的4引脚和整流桥UR的207 引脚,整流桥UR的205引脚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2的第一端,208 引脚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和电容C4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4 的第一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低压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1-D8、电容 C5-C12、三极管VT1以及三极管VT2,变压器T1的1引脚连接整流桥UR的206 引脚,2引脚连接整流桥UR的207引脚,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的3 引脚以及二极管D1的阴极,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4引脚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C5的第二端、电容C6第二端、电容C7的第二端、电容C8的第二端、电容C9的第二端、电容C10的第二端、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以及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均接地,电容C5的第一端、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并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均连接在二极管D2的阴极,三极管VT1的基极、电容C7的第一端、电容C8的第一端以及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均连接15V供电,三极管VT2的基极、电容C9的第一端、电容C10的第一端均连接VCC供电,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5引脚以及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 6引脚以及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并与电容C11的第二端均连接收集模块,电容C11的第一端与电容C12的第一端相连,并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电容C11的第二端相连。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压供电模块包括电容C13-C17、电阻R3、电阻R4、电阻R28、电阻R29、二极管D9-D14、IGBT1、IGBT2以及与高压包连接的接插件XS1,电容C13的第二端连接接插件XS1的317引脚,第一端分别连接电阻 R3的第二端、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14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15的第一端,电容C14的第一端和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并与IGBT2的202引脚均连接在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4的第二端、电容C15的第二端、IGBT1的200引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6的第一端以及3525逆变模块,阳极、电容C16的第二端、二极管D10的阳极、电阻R28的第一端以及IGBT1的199引脚相连,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二极管D11的阳极、电阻R28的第二端、IGBT1的201引脚、IGBT2的203引脚以及接插件XS1的316引脚均连接3525逆变模块,IGBT1的200引脚连接电容C15的第二端,二极管D1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7的第一端以及3525逆变模块,阳极、电容C17的第二端、二极管D13的阳极、电阻R29的第一端以及 IGBT2的204相连,二极管D13的阴极与二极管D14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4 的阳极连接3525逆变模块,IGBT2的202引脚连接电阻R29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3525逆变模块包括逆变芯片、变压器T2、电阻R5-R11、电容C20-C31,逆变芯片的1引脚、电阻R5的第二端、电容C20的第二端相连,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20的第一端、电容C21的第一端、电容C22的第一端、电容C24的第一端、电容C25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6的第二端均接地,逆变芯片的2引脚、16引脚、电容C21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逆变芯片的 5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22的第二端和电容C23的第二端,6引脚连接数字调压模块,7引脚连接电容C23的第一端,8引脚连接电容C24的第二端,电阻R6的第一端、电容C25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且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VCC供电,逆变芯片的9引脚、电阻 R11的第一端、电容C30的第一端、电容C3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8的第二端相连,逆变芯片的10引脚连接电阻R10的第一端,11引脚连接电容C29的第一端, 12引脚接地,13引脚连接电容C27的第一端,14引脚和电容C28的第一端均连接变压器T2的1引脚,15引脚、电容C26的第一端以及C27的第二端均连接15V供电,电容C26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1的第二端、电容C30的第二端、电容C31的第二端均接地,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电容C2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以及变压器T2的2引脚,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8的第二端,变压器T2的3引脚连接二极管D9的阴极,4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电阻R28的第二端、IGBT1的201引脚以及接插件XS1 的316引脚,5引脚连接二极管D12的阴极,6引脚连接二极管D14的阳极。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485通讯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继电器K、主控单片机、静电保护芯片、电容C32-C41、电阻R12-R22、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三极管VT3以及用于调节功率的按钮SB 1、SB2、SB3,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的1引脚、2引脚以及电容C33的第二端相连,3引脚连接过流保护模块,4引脚以及电容C32的第二端均接地,8引脚和电容C32的第一端均连接VCC 供电,电容C33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片机的4引脚,继电器K的2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7的阳极和三极管VT3的基极,5引脚、二极管D17的阴极、电容 C34的第一端、电容C35的第一端以及主控单片机的10引脚均连接VCC供电,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电容C34的第二端、电容C35的第二端以及主控单片机的12引脚均接地,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第二端连接主控单片机的20引脚,主控单片机的32引脚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15和16引脚均连接打火模块,5引脚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2引脚连接数字调压模块,1 引脚连接电阻R22的第二端,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采集模块,主控单片机的 29引脚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28引脚连接电容C36的第二端,27引脚连接电容C37的第二端,26引脚连接电容C38的第二端,25引脚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电阻R12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4的第一端、电阻R15的第一端、电阻R16的第一端、电容C36的第一端、电容C37的第一端、电容C38 的第一端、静电保护芯片的8引脚、电容C39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19的第一端均连接VCC供电,电阻R14的第二端、按钮SB1的2引脚、4引脚相连,电阻R15 的第二端、按钮SB2的2引脚、4引脚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按钮SB3的2 引脚、4引脚相连,按钮SB1的1引脚和2引脚、按钮SB2的1引脚和2引脚、按钮SB3的1引脚和2引脚均接地,静电保护芯片的1引脚连接主控单片机的7 引脚,4引脚连接主控单片机的8引脚,2引脚、3引脚和电阻R17的第一端均连接主控单片机的6引脚,7引脚、电阻R18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一端以及电容C41的第一端相连,静电保护芯片6引脚、电阻R19的第二端、电阻R20 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40的第一端相连,静电保护芯片5引脚、电容C39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18的第二端均接地,电容C40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5的阴极,二极管D15的阳极和二极管D16的阳极均接地,二极管D16的阴极连接电容C41 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23-R27、电容C41、电容C42、电容C43、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以及连接互感器的接插件XS2,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接插件XS2的66引脚,第二端、二极管 20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21的阴极相连,插件XS2的65引脚、二极管D18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19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8的阳极、二极管D21的阳极、电容 C42的第二端均接地,二极管D19的阴极、二极管D20的阴极、电阻R24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25的第二端相连,电阻R24的第一端、电阻R27的第一端以及电容C43的第一端均接地,电阻R25的第一端、电容C42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26 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6的第二端、电阻R27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43的第二端相连,并连接第一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的3引脚。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打火模块包括与非门芯片、电阻R28-R33、R57、电容 C44-C48、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以及三极管VT4,所述与非门芯片的9引脚和10引脚均分别连接连接电阻R31的第一端、三极管VT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57的第一端、电容C48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2的阴极,所述电阻R57的第二端与电容C48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后接地,所述三极管VT4的基级分别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电阻R33的第一端、二极管D21 的阳极和二极管D20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0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1的阴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后接VCC,所述电阻R3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28的第一端、电阻R29的第一端和电阻R30的第一端,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C44的第一端和+15V电源,所述电阻R29的第二端和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7引脚接地, 14引脚分别连接VCC和电容C4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2引脚和13引脚均接电阻R32的第一端和电容C4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3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46的第二端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引脚、 2引脚和6引脚连接。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数字调压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芯片、电阻R35-R45、电容C49-C55、二极管D26、二极管D30、电位器RP1,第二运算放大芯片的8 引脚连接15V供电,3引脚与电阻R41的第一端相连,3引脚与电阻R41之间通过电阻R44接地,所述电阻R41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1的可调端相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一固定端通过电阻R42接地,第二固定端通过电阻R43连接VCC供电;所述电容C51和电容C52并联在15V供电端并接地;主控单片机发出的调压信号通过电阻R34、R35、R36和R37接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芯片的2引脚上;所述电阻R34和电阻R35之间通过电容C48接地;所述电阻R35和电阻R36之间通过电容C49接地,所述电阻R36和电阻R37之间并接有电阻R45的第一端和电容C53的第一端;引脚1和引脚2之间并联有R38和电容C55;所述电容 C5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38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与引脚2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的1引脚与R38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6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6 的阴极依次与电阻R39和R40相串联;所述电阻R39和电阻R40之间并接有电容C52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30的阴极;所述电阻R45的第二端、电容C53的第二端、电容C5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30的阳极均接地。

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高压电源模块还包括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22、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电容C18、电容C19、连接风扇的接插件XS3、接插件XS4以及连接高压包的接插件XS5,二极管D23的阴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2的阴极、电容C18的第二端、电容C19的第二端、接插件XS3的311引脚以及接插件XS4的309引脚,二极管D23的阳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4的阴极以及接插件XS5的307引脚,二极管D22的阳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5的阴极以及接插件XS5的306引脚,C44的第一端、电容C19的第一端、二极管D24的阳极、二极管D25的阳极以及接插件XS3的310引脚相连,接插件XS3的310引脚与接插件XS4的308引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高压电源模块,该高压电源模块采用数字量进行传输,精确度高,提高了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高压电源模块的原理框图;

图2为实施例2滤波整流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实施例3低压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实施例4高压供电模块的电路图;

图5为实施例53525逆变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实施例6485通讯模块的电路图;

图7为实施例7过流保护模块的电路图;

图8为实施例8打火模块的电路图;

图9为实施例9数字调压模块的电路图;

图10为实施例10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11为实施例11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图12为实施例12收集模块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高压电源模块,如图1所示,包括滤波整流模块、低压供电模块、高压供电模块、数字调压模块、3525逆变模块、过流保护模块、采集模块、收集模块、打火模块、485通讯模块以及高压包;

所述滤波整流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低压供电模块的输入端和高压供电模块的输入端,低压供电模块用于给数字调压模块、3525逆变模块、过流保护模块、采集模块、打火模块以及485通讯模块供电,收集模块的输出端和过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均连接485通讯模块的输入端,485通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数字调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3525逆变模块的输入端,数字调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3525逆变模块的输入端,3525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高压供电模块的输入端,高压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高压包的输入端,采集模块的输入端和打火模块的输入端均连接高压包的输出端,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收集模块的输入端,收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的输入端,打火模块的输出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高压电源模块,该高压电源模块采用数字量进行传输,精确度高,提高了稳定性,且抗干扰能力强。

工作原理:

滤波整流模块通过将220V交流供电整流滤波后,得到300V的直流电,整流后的300V直流电作为低压供电模块和高压供电模块的直流供电;低压供电模块将300V的直流电整流变压后输出15V和5V的直流电,作为数字调压模块、 3525逆变模块、过流保护模块、收集模块、打火模块以及485通讯模块的直流供电,高压供电模块输出高频至高压包,采集模块采集高压包输出的电压电流信号,收集模块将采集的模拟量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信号,485通讯模块对数字量信号进行处理,数字调压模块根据485通讯模块的输出信号进行调压处理,3525逆变模块根据485通讯模块的输出信号进行调节脉宽的处理,打火模块根据高压包的输出电压来切断高压包的输入电,过流保护模块对该电路板进行过流保护,保护电路板不被烧坏。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所述滤波整流模块包括保险丝FU、电阻R1、电阻R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滤波器以及整流桥UR,所述保险丝FU的第一端和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均连接220V的交流电源,所述保险丝FU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电阻R1的第二端和滤波器的2引脚均连接电容C1的第二端,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滤波器的1引脚,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滤波器的3引脚和整流桥UR的206引脚,第二端连接滤波器的4引脚和整流桥UR的207引脚,整流桥UR的205引脚连接电容C3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2的第一端,208引脚连接电容C3的第二端和电容C4的第二端,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容C4的第一端。

本实用新型中220v交流电依次经过保险丝FU(型号BLX-A)、压敏电阻 R1、无极性滤波电容C1(低频滤波)、滤波器、无极性电容C2、整流桥UR(型号KBU1010)后获得300v直流电压,其中一路进入低压供电模块,另一路继续经过电解电容C3以及贴片电容C4滤除直流中的杂波后进入高压供电模块,电阻R2用于在整机断电后,能快速的消除电解电容上多余的电荷,无极性滤波电容C1用于滤除交流电中的杂波,滤波器也是滤除交流电中的杂波,无极性电容 C2继续优化交流电。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低压供电模块包括变压器T1、二极管D1-D8、电容C5-C12、三极管VT1以及三极管VT2,变压器T1的1引脚连接整流桥UR的206引脚,2 引脚连接整流桥UR的207引脚,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变压器T1的3引脚以及二极管D1的阴极,阴极连接二极管D3的阴极,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变压器 T1的4引脚和二极管D3的阳极,二极管D1的阳极、二极管D4的阳极、电容 C5的第二端、电容C6第二端、电容C7的第二端、电容C8的第二端、电容C9 的第二端、电容C10的第二端、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以及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均接地,电容C5的第一端、电容C6的第一端相连,并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均连接在二极管D2的阴极,三极管VT1的基极、电容C7的第一端、电容C8 的第一端以及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均连接15V供电,三极管VT2的基极、电容 C9的第一端、电容C10的第一端均连接VCC供电,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5引脚以及二极管D6的阳极,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变压器T1的6引脚以及二极管D6的阴极,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7的阳极,阳极和二极管D5的阳极相连,并与电容C11的第二端均连接收集模块,电容C11的第一端与电容C12的第一端相连,并连接二极管D7的阴极,电容C12的第二端与电容 C11的第二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二极管D1-D4组成一整流桥,二极管D5-D8组成另一整流桥, 300V的直流电进入变压器T1,经过二极管D1-D4组成的整流桥、电解电容C5、 C7、C9、贴片电容C6、C8、C10以及三极管VT1、VT2后,输出5v和+15v的直流电,二极管D5-D8以及电容C11、C12组成的电路专用于对收集模块的供电。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所述高压供电模块包括电容C13-C17、电阻R3、电阻R4、电阻R28、电阻R29、二极管D9-D14、IGBT1、IGBT2以及与高压包连接的接插件XS1,电容C13的第二端连接接插件XS1的317引脚,第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电阻R4的第一端、电容C14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15的第一端,电容C14的第一端和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并与IGBT2的202引脚均连接在电容C3的第二端,电阻R4的第二端、电容C15的第二端、IGBT1的200引脚相连,并连接电容C3 的第一端,二极管D9的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6的第一端以及3525逆变模块,阳极、电容C16的第二端、二极管D10的阳极、电阻R28的第一端以及IGBT1 的199引脚相连,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11的阴极,二极管D11的阳极、电阻R28的第二端、IGBT1的201引脚、IGBT2的203引脚以及接插件XS1 的316引脚均连接3525逆变模块,IGBT1的200引脚连接电容C15的第二端,二极管D12的阴极分别连接电容C17的第一端以及3525逆变模块,阳极、电容 C17的第二端、二极管D13的阳极、电阻R29的第一端以及IGBT2的204相连,二极管D13的阴极与二极管D14的阴极相连,二极管D14的阳极连接3525逆变模块,IGBT2的202引脚连接电阻R29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2个电解电容C14、C15在电路中作为电源中性使用,输出中性电压,输出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假如接插件XS1的316引脚输出为+信号,C2 起作用。假如接插件XS1的316引脚输出为-信号,C1起作用。输出的中性电压给高频谐振电容C13,帮助IGBT1和IGBT2高频起振。输出的300v正负级分别接入IGBT1和IGBT2,在高压供电模块输入信号(高频脉冲)至199引脚和204 引脚后,201和203中和后,通过接插件XS1输出高频至高压包,其中IGBT启动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带动高压包输出高压;其中二极管的设置是为了保护 IGBT。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4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所述3525逆变模块包括逆变芯片、变压器T2、电阻R5-R11、电容 C20-C31,逆变芯片的1引脚、电阻R5的第二端、电容C20的第二端相连,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20的第一端、电容C21的第一端、电容C22的第一端、电容C24的第一端、电容C25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6的第二端均接地,逆变芯片的2引脚、16引脚、电容C21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逆变芯片的5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22的第二端和电容C23的第二端,6引脚连接数字调压模块,7引脚连接电容C23的第一端,8引脚连接电容C24的第二端,电阻R6的第一端、电容C25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且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VCC供电,逆变芯片的9引脚、电阻 R11的第一端、电容C30的第一端、电容C31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8的第二端相连,逆变芯片的10引脚连接电阻R10的第一端,11引脚连接电容C29的第一端, 12引脚接地,13引脚连接电容C27的第一端,14引脚和电容C28的第一端均连接变压器T2的1引脚,15引脚、电容C26的第一端以及C27的第二端均连接 15V供电,电容C26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1的第二端、电容C30的第二端、电容C31的第二端均接地,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485通讯模块,电容C29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以及变压器T2的2引脚,电阻R9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28的第二端,变压器T2的3引脚连接二极管D9的阴极,4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1的阳极、电阻R28的第二端、IGBT1的201引脚以及接插件XS1 的316引脚,5引脚连接二极管D12的阴极,6引脚连接二极管D14的阳极。

本实用新型中逆变芯片(型号KA3525)为电流型PWM控制器;逆变芯片在接收到485通讯模块的信号后调节脉宽,其中变压器T2的作用为与高压供电模块隔离,优化高频信号;进入高压供电模块后经过整流和系列的保护电阻,作为IGBT的高频脉冲信号输入,启动IGBT;逆变芯片的10引脚连接485通讯模块的主控单片机,可以作为逆变芯片的开关作用;电容C22为振荡电容,用于自身起振,电容C24为软启动电容,电阻R6为热敏电阻,用于获取电路板的温度,并将信号传给485通讯模块的主控单片机,用于保护电路板。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5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6所示,所述485通讯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继电器K、主控单片机、静电保护芯片、电容C32-C41、电阻R12-R22、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三极管VT3以及用于调节功率的按钮SB1、SB2、SB3,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的1引脚、2引脚以及电容C33的第二端相连,3引脚连接过流保护模块,4 引脚以及电容C32的第二端均接地,8引脚和电容C32的第一端均连接VCC供电,电容C33的第一端连接主控单片机的4引脚,继电器K的2引脚分别连接二极管D17的阳极和三极管VT3的基极,5引脚、二极管D17的阴极、电容C34 的第一端、电容C35的第一端以及主控单片机的10引脚均连接VCC供电,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电容C34的第二端、电容C35的第二端以及主控单片机的12 引脚均接地,电阻R21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第二端连接主控单片机的20引脚,主控单片机的32引脚连接电阻R10的第二端,15和16引脚均连接打火模块,5引脚连接电阻R7的第一端,2引脚连接数字调压模块,1引脚连接电阻R22的第二端,电阻R22的第一端连接采集模块,主控单片机的29引脚连接电阻R12的第二端,28引脚连接电容C36的第二端,27引脚连接电容C37 的第二端,26引脚连接电容C38的第二端,25引脚连接电阻R13的第二端,电阻R12的第一端、电阻R13的第一端、电阻R14的第一端、电阻R15的第一端、电阻R16的第一端、电容C36的第一端、电容C37的第一端、电容C38的第一端、静电保护芯片的8引脚、电容C39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19的第一端均连接 VCC供电,电阻R14的第二端、按钮SB1的2引脚、4引脚相连,电阻R15的第二端、按钮SB2的2引脚、4引脚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按钮SB3的2 引脚、4引脚相连,按钮SB1的1引脚和2引脚、按钮SB2的1引脚和2引脚、按钮SB3的1引脚和2引脚均接地,静电保护芯片的1引脚连接主控单片机的7 引脚,4引脚连接主控单片机的8引脚,2引脚、3引脚和电阻R17的第一端均连接主控单片机的6引脚,7引脚、电阻R18的第一端、电阻R20的第一端以及电容C41的第一端相连,静电保护芯片6引脚、电阻R19的第二端、电阻R20 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40的第一端相连,静电保护芯片5引脚、电容C39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18的第二端均接地,电容C40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15的阴极,二极管D15的阳极和二极管D16的阳极均接地,二极管D16的阴极连接电容C41 的第二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运算放大芯片(型号LM358)对过流保护模块输入的电流信号进行数学运算,在电流值大于阈值时,继电器(型号JQC-5V-6)自动断电,进而对电路板进行保护;主控单片机(型号STC15F2K16S2)对接收到的打火模块和收集模块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对数字调压模块和3525逆变模块下达指令;其中,电容C34为电解电容,其余电容电阻均为贴片电容电阻,静电保护芯片(型号AZRS3080)用于对电路的保护,避免敏感电路受到ESD的影响,可以改善对敏感电子元件的保护;SB1、SB2、SB3为手动调节电压的调压按钮,当按下SB1 时,开始调节电压,通过SB2、SB3分别控制电压的调高和调低。

实施例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7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6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7所示,所述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电阻R23-R27、电容C41、电容C42、电容 C43、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以及连接互感器的接插件XS2,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接插件XS2的66引脚,第二端、二极管20 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21的阴极相连,插件XS2的65引脚、二极管D18的阴极以及二极管D19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18的阳极、二极管D21的阳极、电容C42 的第二端均接地,二极管D19的阴极、二极管D20的阴极、电阻R24的第二端以及电阻R25的第二端相连,电阻R24的第一端、电阻R27的第一端以及电容 C43的第一端均接地,电阻R25的第一端、电容C42的第一端以及电阻R2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6的第二端、电阻R27的第二端以及电容C43的第二端相连,并连接第一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的3引脚。

本实用新型中互感器连接在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用于对电路板进行保护,实时监测电路中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烧坏电路板。

实施例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8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8所示,所述打火模块包括与非门芯片、电阻R28-R33、R57、电容C44-C48、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以及三极管VT4,所述与非门芯片的9引脚和10引脚均分别连接连接电阻R31的第一端、三极管VT4的发射极、所述电阻R57的第一端、电容C48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2的阴极,所述电阻R57的第二端与电容C48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22的阳极连接后接地,所述三极管VT4的基级分别连接电阻R31的第二端、电阻R33的第一端、二极管D21的阳极和二极管D20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20的阳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1的阴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连接后接VCC,所述电阻R3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阻R28的第一端、电阻R29的第一端和电阻R30的第一端,电阻R28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电容C44的第一端和+15V电源,所述电阻R29的第二端和电阻R30的第二端连接后接地,所述电容C4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7引脚接地,14引脚分别连接VCC和电容C47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47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2引脚和13引脚均接电阻R32的第一端和电容C46的第一端,所述电阻 R3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46的第二端与所述与非门芯片的1引脚、2引脚和6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当与非门芯片(型号74HC00)的3引脚输出高电平时,其9引脚和10引脚接入的为低电平的电压,二极管D21无法被击穿,三极管无法导通,导致二极管D21被截止,接入的电压通过二极管D20接地,这样切断了给高压包模块的供电;当3引脚输出低电平时,其9引脚和10引脚接入+15V的高电平,二极管D21被击穿,三极管导通,进而输出VCC,为高压包模块供电。

实施例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9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8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所述数字调压模块包括第二运算放大芯片、电阻R35-R45、电容 C49-C55、二极管D26、二极管D30、电位器RP1,第二运算放大芯片的8引脚连接15V供电,3引脚与电阻R41的第一端相连,3引脚与电阻R41之间通过电阻R44接地,所述电阻R41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1的可调端相连接,所述电位器的第一固定端通过电阻R42接地,第二固定端通过电阻R43连接VCC供电;所述电容C51和电容C52并联在15V供电端并接地;主控单片机发出的调压信号通过电阻R34、R35、R36和R37接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芯片的2引脚上;所述电阻R34和电阻R35之间通过电容C48接地;所述电阻R35和电阻R36之间通过电容C49接地,所述电阻R36和电阻R37之间并接有电阻R45的第一端和电容C53的第一端;引脚1和引脚2之间并联有R38和电容C55;所述电容C54 的第一端与所述电阻R38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端与引脚2相连;所述第一运算放大芯片的1引脚与R38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26的阳极相连,二极管D26的阴极依次与电阻R39和R40相串联;所述电阻R39和电阻R40之间并接有电容C52 的第一端和二极管D30的阴极;所述电阻R45的第二端、电容C53的第二端、电容C52的第二端和二极管D30的阳极均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数字调压模块,通过对第二运算放大芯片(型号LM258)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路进行合理设计,对主控单片机输出的调压信号进行处理,大大增强调压信号的驱动能力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高压电源输出电压的稳定性;二极管D23、二极管D24均为齐纳稳压管。

实施例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9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0所示,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D22、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电容C18、电容C19、连接风扇的接插件XS3、接插件XS4以及连接高压包的接插件XS5,二极管D23的阴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2的阴极、电容C18 的第二端、电容C19的第二端、接插件XS3的311引脚以及接插件XS4的309 引脚,二极管D23的阳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4的阴极以及接插件XS5的307引脚,二极管D22的阳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25的阴极以及接插件XS5的306引脚, C44的第一端、电容C19的第一端、二极管D24的阳极、二极管D25的阳极以及接插件XS3的310引脚相连,接插件XS3的310引脚与接插件XS4的308引脚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驱动电路的设计是为了驱动风扇工作,二极管D22-D25组成整流桥,IGBT启动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带动高压包输出高压,同时,一个支路经过二极管D22-D25组成的整流桥、电解电容C18、C19,提供直流电给风扇供电,即,用IGBT产生的能量来带动风扇。

实施例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1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10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1所示,所述采集模块包括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57以及用于连接高压包的接插件XS5,所述电阻R46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55的第一端连接,并连接在所述接插件XS5的313引脚上,所述电阻R4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5的第二端连接,并连接在所述接插件XS5的315 引脚上,所述电阻R47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56的第一端连接,并连接在所述接插件XS5的314引脚上,所述电阻R47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6的第二端连接,并连接收集模块,且所述电阻R47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46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阻R48的第一端与所述电容C57的第一端连接,并连接在所述接插件XS 的315引脚上,所述电阻R48的第二端与所述电容C57的第二端连接,且连接收集模块。

本实用新型中当高压包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时,电阻R46、电阻R47、电阻 R48对输出的高电平进行采集,而并联的电容C55、电容C56、电容C57可以在高频信号通过时有效的导通电路,使得电路简单,成本低,稳定性好,采样更加精准。

实施例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2提供的高压电源模块与实施例11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12所示,所述收集模块包括单片机、光耦芯片OC1、电阻R49-R56、电容 C58-C74、EC1、EC2、二极管D28-D34以及三极管VT5,单片机的16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0的第一端、R53的第一端、电容C70的第一端、C63的第二端、C64 的第二端、二极管D32的阴极以及D29的阳极,1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1的第一端、R52的第一端、电容C59的第一端、C61的第二端、C62的第二端、二极管 D33的阴极以及D30的阳极,3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4的第一端、R49的第二端、电容C68的第一端、C66的第二端、C67的第二端、二极管D31的阴极以及D28 的阳极,8引脚分别连接电阻R52的第二端、R53的第二端、R54的第二端、电容C70的第二端、C59的第二端、C68的第二端、二极管D31的阳极、二极管 D32的阳极以及D33的阳极,电容C58的第二端与电阻R49的第一端相连,C65 的第二端与R50的第二端相连,C60的第二端与R51的第二端相连,单片机的6 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58的第一端、C60-C67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D28、D29、D30 的阴极;所述稳压三极管VT5的2端分别连接单片机的8引脚、EC1、EC2的第一端、C69的第一端、C73的第一端、C74的第一端、R56的第一端以及二极管 D34的阳极;所述稳压三极管VT5的3端分别连接主控单片机的6引脚、EC2 的第二端、C73的第二端、C74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D34的阴极,所述稳压三极管VT5的1端分别连接EC1的第二端、C69的第二端及R56的第二端相连;光耦OC1的1引脚通过R55与单片机的6引脚相连,光耦OC1的3引脚与单片机的10引脚相连,并连接电阻R22的第一端;光耦OC1的4引脚接地,5引脚与主控单片机相连,6引脚接VCC供电;6引脚还通过并联的C71和C72接地; R51的第二端及C60的第一端均与R46的第一端相连;R50的第二端及C65的第二端均与R47的第一端相连;R49的第二端及C58的第一端均与R48的第二端相连,单片机的6引脚连接电阻R47和R48。

本实用新型收集模块收集的信号为采集模块对高压包的电压电流信号进行采集并分压分流之后的信号;单片机可选型号为STC15W402AS;稳压三极管VT5 选择7805;7805的1端和2端连接电源;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的数字信号通过10 引脚输出,通过光耦OC1传输给主控单片机进行监控。将从高压包中获取的干扰性较强的信号通过本实施例的电路进行处理,最终得到精准的模拟量信号传输给单片机进行处理,得到数字量的信号进行传输,可靠性高,得到的数据精准,误差小,信号传输速度快,可广泛适用于高压电源设备的监控部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