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剥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8174发布日期:2019-01-08 20:57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线束剥皮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制作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剥皮机。



背景技术:

在电子工业领域,线束是连接各个元器件的重要零配件;使用线束时,需要去掉线束端部部分的线皮以露出线芯。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剪刀或者刀片,手工进行剥皮。这种线束剥皮的方式工作效率低,而且裁剪的力度不均匀,容易造成内部线芯损伤,影响电子元器件连接可靠性。

中国专利CN203445544U公开了一种线束剥皮机,包括立座、气缸、上刀模、下刀模,下刀模固定在立座上,上刀模滑动安装在气缸下部,上刀模与下刀模对应设置,上刀模与下刀模同一侧设置有半圆形刀片且可闭合成圆,下刀模端面设置有与线束相适应的导向槽,上刀模上设置有长方形刀片凸出于上刀模内表面,下刀模上设置有与上刀模上长方形刀片相适应的刀槽。该专利中的线束剥皮机:将线束放置在下刀模上的线束导向槽内,气缸推动上刀模下行,上刀模上长方形刀片对线束进行轴向切割,完成线束分线,上刀模与下刀模上的半圆形刀片闭合成圆对线束进行径向切割,完成线束剥皮。

上述专利公开的线束剥皮机,提高了线束剥皮的工作效率,可以锁紧人力投入。但是,存在线束的剥皮长度难以控制,剥皮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剥皮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剥皮机所存在的线束的剥皮长度难以控制,剥皮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包括:第一线束刀模、第二线束刀模、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线束夹持件和线束限位杆;第一线束刀模和第二线束刀模分别相对设置半圆形剥皮刀;第二线束刀模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线束刀模滑动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并且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线束刀模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线束刀模向靠近第二线束刀模的方向移动;线束限位杆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并且线束限位杆和线束夹持件分别位于第一线束刀模的两侧;待剥皮的线束可通过线束夹持件,进入第一线束刀模和第二线束刀模之间,与线束限位杆抵接,并且线束夹持件可将待剥皮的线束夹紧;第二驱动装置与线束剥皮工作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相对于线束夹持件移动。

进一步的,线束剥皮工作台包括分离板,分离板的顶面可承载待剥皮的线束;分离板上设置有刀模孔,第二线束刀模设置于刀模孔;第一线束刀模设置于分离板的上方,并且运动方向指向刀模孔。

进一步的,线束剥皮工作台还包括限位承载架,限位承载架连接于分离板远离线束夹持件的一侧,限位承载架的顶面可承载待剥皮的线束;线束限位杆滑动连接于限位承载架,可相对于限位承载架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线束刀模的方向平移。

进一步的,限位承载架上设置有长度标识件,长度标识件从限位承载架靠近第一线束刀模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线束刀模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限位承载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多个支撑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一端连接于分离板远离线束夹持件的一侧,另一端向远离线束夹持件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间隔设置;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多根支撑杆沿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滑动连接,支撑杆可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线束刀模的方向平移。

进一步的,线束剥皮工作台还包括线束导向板,线束导向板连接于分离板靠近线束夹持件的一侧;线束导向板上设置有线束槽,线束槽沿从线束夹持件指向分离板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线束导向板的顶面与分离板的顶面共面;线束导向板的顶面设置有多个线束导向块,多个线束导向块均沿从线束夹持件指向分离板的方向延伸,并且多个线束导向块间隔分布,相邻两个线束导向块之间形成线束槽。

进一步的,第一线束刀模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在第一线束刀模上间隔分布;第二线束刀模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在第二线束刀模上间隔分布;第一线束刀模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与第二线束刀模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线束夹持件包括夹持固定板、夹持活动板和夹持驱动装置,夹持固定板和夹持活动板上相对设置有半圆形夹紧槽;待剥皮的线束可从夹持固定板上的半圆形夹紧槽和夹持活动板上的半圆形夹紧槽之间穿过;夹持驱动装置与夹持活动板传动连接,可驱动夹持活动板向靠近夹持固定板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涉及电缆制作设备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包括:第一线束刀模、第二线束刀模、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线束夹持件和线束限位杆;第一线束刀模和第二线束刀模分别相对设置半圆形剥皮刀;第二线束刀模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线束刀模滑动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并且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线束刀模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线束刀模向靠近第二线束刀模的方向移动;线束限位杆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并且线束限位杆和线束夹持件分别位于第一线束刀模的两侧;待剥皮的线束可通过线束夹持件,进入第一线束刀模和第二线束刀模之间,与线束限位杆抵接,并且线束夹持件可将待剥皮的线束夹紧;第二驱动装置与线束剥皮工作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相对于线束夹持件移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对线束进行剥皮,待剥皮的线束的一端通过线束夹持件,进入到第一线束刀模的半圆形剥皮刀和第二线束刀模的半圆形剥皮刀之间,线束夹持件将待剥皮的线束夹紧。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线束刀模向靠近第二线束刀模的方向移动,两个半圆形剥皮刀分别与待剥皮的线束的两侧抵接压紧;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向远离线束夹持件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线束刀模和第二线束刀模向远离线束夹持件的方向移动;并且由于待剥皮的线束被线束夹持件夹紧,两侧的半圆形剥皮刀相对于待剥皮的线束运动,从而将线束端部的线皮剥去。

对线束完成剥皮后,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向靠近线束夹持件的方向移动至原位;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线束刀模向远离第二线束刀模的方向移动,线束夹持件将线束松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中,在将待剥皮的线束从线束夹持件中穿过,进入第一线束刀模和第二线束刀模时,可使待剥皮的线束的端部与线束限位杆抵接,对剥皮开始时待剥皮的线束的端部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对待剥皮的线束的端部至第一线束刀模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从而使线束剥掉的线皮的长度更加准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线束剥皮机所存在的线束的剥皮长度难以控制,剥皮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中线束剥皮工作台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中线束剥皮工作台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中线束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第一线束刀模;02-第二线束刀模;031-第一气缸;032-第二气缸;04-线束夹持件;041-夹持活动板;042-夹持固定板;043-第三气缸;05-分离板;06-限位承载架;061-线束限位杆;062-刻度尺;07-线束导向板;071-线束导向块;08-线皮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包括:第一线束刀模01、第二线束刀模02、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线束夹持件04和线束限位杆061;第一线束刀模01和第二线束刀模02分别相对设置半圆形剥皮刀;第二线束刀模02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线束刀模01滑动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并且第一驱动装置与第一线束刀模01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线束刀模01向靠近第二线束刀模02的方向移动;线束限位杆061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并且线束限位杆061和线束夹持件04分别位于第一线束刀模01的两侧;待剥皮的线束可通过线束夹持件04,进入第一线束刀模01和第二线束刀模02之间,与线束限位杆061抵接,并且线束夹持件04可将待剥皮的线束夹紧;第二驱动装置与线束剥皮工作台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相对于线束夹持件04移动。

具体地,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对线束进行剥皮,待剥皮的线束的一端通过线束夹持件04,进入到第一线束刀模01的半圆形剥皮刀和第二线束刀模02的半圆形剥皮刀之间,线束夹持件04将待剥皮的线束夹紧。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线束刀模01向靠近第二线束刀模02的方向移动,两个半圆形剥皮刀分别与待剥皮的线束的两侧抵接压紧;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向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方向移动,带动第一线束刀模01和第二线束刀模02向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方向移动;并且由于待剥皮的线束被线束夹持件04夹紧,两侧的半圆形剥皮刀相对于待剥皮的线束运动,从而将线束端部的线皮剥去。

对线束完成剥皮后,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线束剥皮工作台向靠近线束夹持件04的方向移动至原位;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线束刀模01向远离第二线束刀模02的方向移动,线束夹持件04将线束松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中,在将待剥皮的线束从线束夹持件04中穿过,进入第一线束刀模01和第二线束刀模02时,可使待剥皮的线束的端部与线束限位杆061抵接,对剥皮开始时待剥皮的线束的端部的位置进行定位,以对待剥皮的线束的端部至第一线束刀模01之间的距离进行限制,从而使线束剥掉的线皮的长度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0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03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束刀模02固定连接于线束剥皮工作台。第一线束刀模01相对于线束剥皮工作台的运动方向,垂直于线束剥皮工作台相对于线束夹持件04的运动方向,以有利于两个半圆形剥皮刀对线束进行剥皮。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4,线束夹持件04包括夹持固定板042、夹持活动板041和夹持驱动装置,夹持固定板042和夹持活动板041上相对设置有半圆形夹紧槽;待剥皮的线束可从夹持固定板042上的半圆形夹紧槽和夹持活动板041上的半圆形夹紧槽之间穿过;夹持驱动装置与夹持活动板041传动连接,可驱动夹持活动板041向靠近夹持固定板042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夹持活动板041在夹持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向夹持固定板042运动,待剥皮的线束在两侧的半圆形夹紧槽中,夹持活动板041和夹持固定板042与待剥皮的线束外侧壁抵接,并且将待剥皮的线束压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气缸043。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活动板041上的半圆形夹紧槽的内壁和夹持固定板042上的半圆形夹紧槽的内壁均设置有橡胶垫,以增大与线束抵接的摩擦力,并且减小对线束的损伤。

进一步的,线束剥皮工作台包括分离板05,分离板05的顶面可承载待剥皮的线束;分离板05上设置有刀模孔,第二线束刀模02设置于刀模孔;第一线束刀模01设置于分离板05的上方,并且运动方向指向刀模孔。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束剥皮机还包括机座、底板、中间板、顶板和移动板;底板通过导轨滑动连接于机座,中间板固定连接于底板的上方;顶板固定连接于底板,并且位于中间的上方;移动板通过导向杆滑动连接于中间板,可相对于中间板沿竖直方向移动;分离板05固定连接于中间板,并且位于中间板和移动板之间。

第一线束刀模01连接于移动板,第一驱动装置连接于顶板,并且与移动板传动连接。第二线束刀模02固定连接于中间板。第二驱动装置与底板传动连接。上述结构可使第一线束刀模01相对于第二线束刀模02的运动更加平稳,以使剥皮质量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线束剥皮工作台还包括限位承载架06,限位承载架06连接于分离板05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一侧,限位承载架06的顶面可承载待剥皮的线束;线束限位杆061滑动连接于限位承载架06,可相对于限位承载架06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线束刀模01的方向平移。

具体地,限位承载架06可对待剥皮的线束位于第一线束刀模01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一侧的部分起到支撑的作用,有利于使线束保持平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承载架06的下方设置有线皮箱08,以容纳剥离后掉落的线皮。

驱动线束限位杆061在限位承载架06上移动,可调节线束限位杆061与第一线束刀模01之间的距离,线束限位杆061可通过螺栓等固定件固定于限位承载架06。这样,可实现对剥皮长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限位承载架06上设置有长度标识件,长度标识件从限位承载架06靠近第一线束刀模01的一端向远离第一线束刀模01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长度标识件可以为刻度尺062,可通过长度标识件读取待剥皮的线束位于第一线束刀模01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一侧的部分的长度,便于对剥皮长度进行调节,提高剥皮长度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限位承载架06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多个支撑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一端连接于分离板05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一侧,另一端向远离线束夹持件04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间隔设置;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多根支撑杆沿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具体地,多个支撑杆的顶面均与分离板05的顶面共面。

进一步的,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滑动连接,支撑杆可向靠近或者远离第一线束刀模01的方向平移。

驱动支撑杆相对于第一连杆移动,可调节相邻两根支撑杆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对线束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的,线束剥皮工作台还包括线束导向板07,线束导向板07连接于分离板05靠近线束夹持件04的一侧;线束导向板07上设置有线束槽,线束槽沿从线束夹持件04指向分离板05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待剥皮的线束沿线束槽的运动,进入第一线束刀模01和第二线束刀模02之间,有利于使线束的上料运动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第一线束刀模01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在第一线束刀模01上间隔分布;第二线束刀模02设置有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多个半圆形剥皮刀在第二线束刀模02上间隔分布;第一线束刀模01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与第二线束刀模02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一一对应。

具体地,第一线束刀模01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与第二线束刀模02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这样,可实现同时对多条线束进行剥皮,提高剥皮效率。

进一步的,线束导向板07的顶面与分离板05的顶面共面;线束导向板07的顶面设置有多个线束导向块071,多个线束导向块071均沿从线束夹持件04指向分离板05的方向延伸,并且多个线束导向块071间隔分布,相邻两个线束导向块071之间形成线束槽。

具体地,请参照图2,多个线束导向块071可分别形成多个线束槽;多个线束槽与第一线束刀模01上的多个半圆形剥皮刀一一对应,分别对多根待剥皮的线束进行导向。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这些修改、替换或者组合,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