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单元和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830发布日期:2019-02-19 18:2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定子单元和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子单元和马达。



背景技术:

在日本公开特许H03-117343号公报中公开了关于模制马达的排水构造的改良的发明。该模制马达具有: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其是对定子铁芯和卷线进行模制而成的;金属制成的托架,其以从外侧覆盖上述定子铁芯的方式与壳体接合固定;旋转轴,其被上述托架支承;以及转子,其与上述旋转轴结合。在与上述托架接合的壳体的接合面上形成有排水槽。

在以使中心轴线朝向水平的方式使用日本公开特许H03-117343号公报所公开的模制马达的情况下,排水槽只要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即可。由此,能够借助重力的作用将马达的内部的水向外部排出。并且,能够抑制水从排水槽进入到内部。

但是,在该情况下,当供电线等导线从马达的外部向内部穿过的口部与排水槽的、面向马达的外部的外部开口接近配置时,水容易附着于口部。当口部沿周向远离排水槽的外部开口而配置时,水不容易附着于口部。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口部的位置为远离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因此水容易从口部进入到马达的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水从口部进入到内部的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定子单元具有:定子,其呈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环状;外壳,其覆盖所述定子的至少一部分;导线,其与所述定子所具有的线圈电连接;以及口部,其供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外壳具有:外壳主体部,其呈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筒状;环状壁,其配置于所述外壳主体部的径向外侧;以及环状底面,其位于所述外壳主体部与所述环状壁之间,与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径向外侧的转子在轴向上对置。所述环状壁具有将所述环状壁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连接起来的缝部。所述口部相对于配置于所述外壳的轴向一侧的所述缝部隔着所述外壳而配置于轴向另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口部位于比所述缝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环状底面上,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凹部设置于所述缝部的径向内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凹部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从所述凹部的底面朝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壁部,所述壁部的轴向一端面构成所述缝部的底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壁部的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与所述中心轴线在径向上的距离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变长的倾斜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主体部在轴向一侧的端面上具有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并且沿径向延伸的外壳主体槽,所述外壳主体槽与所述缝部在径向上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沿轴向的俯视观察时,所述口部在周向的端面上具有凹凸沿径向排列的第一凹凸部,所述外壳具有在周向上对置的一对安装面,所述口部位于所述一对安装面之间,在沿轴向的俯视观察时,所述一对安装面具有凹凸沿径向排列的第二凹凸部,所述第一凹凸部与所述第二凹凸部以凹凸的径向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嵌合。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马达具有: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定子单元;所述转子;以及罩,其覆盖所述转子,安装于所述外壳。由所述罩和所述缝部构成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罩具有与所述环状壁的轴向一侧的端面接触的定位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罩在内周面上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肋,所述肋的径向内侧的端面与所述环状壁的内周面相比,径向位置相同或位于径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中心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开口和所述口部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

在例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定子单元和马达中,能够抑制水从口部进入到内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将口部与缝部的关系放大地示出的剖视图。

图5是将缝部及其周边放大地示出的立体图。

图6是将外壳与口部的关系放大地示出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所具有的罩的立体图。

图8是将罩与外壳的关系放大地示出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A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的中心轴线A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1的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按照图2所示的方向配置马达1的情况下的、与中心轴线A垂直的面设为铅垂面,将与该铅垂面垂直的面设为水平面。水平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铅垂方向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但是,这些方向的定义并没有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马达1时的朝向进行限定。

并且,关于定子单元3也是,将组装于马达1内的状态下与马达1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径向”以及“周向”。

<1.马达的概略结构>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1具有定子单元2、旋转部3以及罩4。另外,定子单元2是马达用的定子单元。马达1是外转子型的马达。

定子单元2具有定子20、外壳21、导线22以及口部23。

定子20呈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环状。定子20是马达1的电枢。定子20具有定子铁芯201、线圈202以及绝缘件203。定子铁芯201例如是将硅钢板等电磁钢板沿轴向层叠而成的层叠钢板。定子铁芯201具有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圆环状的铁芯背部201a。定子铁芯201具有从铁芯背部201a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多个齿201b。多个齿201b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

线圈202是通过经由绝缘件203将导线卷绕于各齿201b而构成的。即,线圈202沿周向配置有多个。绝缘件203覆盖定子铁芯201的至少一部分。绝缘件203是使定子铁芯201与线圈202电绝缘的绝缘性的树脂部件。

外壳21覆盖定子20的至少一部分。外壳21是树脂制成的。外壳21例如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定子20一体化。外壳21对轴承部5进行保持,该轴承部5将后述的轴30支承为能够旋转。详细而言,轴承部5沿轴向隔开间隔而设置有两个。轴承部5的数量是能够变更的。轴承部5例如由球轴承或套筒轴承等构成。

导线22与定子20所具有的线圈202电连接。另外,导线22在图2中示出,在图1中省略。导线22例如可以是线状的引线,也可以是板状的导体板。可以与线圈202是同一部件。并且,导线22可以与线圈202直接连接。并且,导线22也可以经由电路板等而与线圈202间接连接。

导线22穿过口部23。导线22从定子单元2的内部经由口部23而向外部被引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多条导线22穿过口部23。详细而言,口部23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孔23a,导线22穿过该孔23a。在孔23a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分隔壁23b。分隔壁23b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利用多个分隔壁23b使穿过孔23a的多条导线22以沿着周向一根一根地分隔开的状态进行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口部23是将沿轴向排列的两个零件组合而构成的树脂部件。

另外,穿过口部23的导线除了包含从外部向线圈202供电的导线之外,还可以包含地线或发送信号的信号线等。

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部3具有轴30和转子31。即,马达1具有转子31。转子31配置于定子20的径向外侧。

轴30沿中心轴线A延伸。轴30例如是由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的柱状或管状的部件。轴30配置于轴承部5的径向内侧,被轴承部5支承为能够旋转。

详细而言,转子31具有转子保持架310和磁铁311。转子保持架311由磁性材料构成。转子保持架310呈轴向另一侧开口的杯形状。转子保持架310被外壳21以与外壳21的轴向一侧面对置的方式覆盖。在转子保持架310的轴向一端面的中央部设置有供轴30穿过的转子孔部310a。转子孔部310a沿轴向贯通转子保持架310的轴向一端面。轴30例如被压入于转子孔部310a中,从而固定于转子保持架310。转子保持架311与轴30一同旋转。

磁铁311是永久磁铁。磁铁311固定在转子保持架310的内周面上。磁铁311位于定子20的径向外侧。磁铁311是单个环状磁铁。在磁铁311的径向内侧的面上沿周向交替地磁化出N极和S极。也可以代替环状磁铁,而在转子保持架310的内周面上配置多个磁铁。在该情况下,多个磁铁沿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多个磁铁以N极的磁极面与S极的磁极面沿周向交替的方式配置。

罩4覆盖转子31,安装在外壳21上。罩4是树脂制成的。但是,罩4也可以是金属制成的。罩4呈轴向另一侧开口的杯形状,从轴向一侧覆盖转子31。在罩4的轴向一端面的中央部设置有供轴30穿过的罩孔部4a。罩孔部4a沿轴向贯通罩4的轴向一端面。轴30经由罩孔部4a而向罩4的外部突出。在轴30的突出到罩4外的部分例如安装有送风用的叶片或齿轮等。

马达1除此之外还具有挡油环6和托架7。

挡油环6呈轴向另一侧开口的杯形状。挡油环6也可以是板状。挡油环6在上表面的中央部具有供轴30穿过的挡油环孔部6a。挡油环6优选由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等富有弹性的部件构成。轴30穿过了挡油环孔部6a后的挡油环6的一部分进行弹性变形而嵌入到设置在轴30上的轴槽30a中从而被固定于轴30。轴槽30a相对于轴30的表面向径向内侧凹陷。挡油环6与轴30一同旋转。挡油环6配置于罩4的轴向一侧,覆盖罩孔部4a。挡油环6防止水或灰尘等异物从罩孔部4a、从马达1的外部进入到内部。

托架7呈轴向一侧开口的杯状。托架7被外壳21以与外壳21的轴向另一侧面对置的方式覆盖。托架7固定在外壳21上。托架7配置于轴向另一侧,覆盖外壳21的轴向另一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托架7覆盖配置于轴向另一侧的轴承部5和安装在外壳21的轴向另一端面上的电路板8。托架7例如是树脂制成的或金属制成的。

在马达1中,通过向线圈202提供电流,而在齿201b上产生径向的磁通。该磁通所形成的磁场和磁铁311所形成的磁场发挥作用,在转子31的周向上产生扭矩。通过该扭矩,使旋转部3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当停止向线圈202提供电流时,旋转部3的旋转停止。

<2.定子单元的详细内容>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2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外壳21具有外壳主体部210、环状壁211以及环状底面212。

外壳主体部210呈以中心轴线A为中心的筒状。详细而言,外壳主体部210呈圆筒状。外壳主体部210覆盖定子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齿201b的径向外侧的前端面没有被外壳主体部210覆盖而在外壳主体部210的径向的外周面上露出到外部。因此,在马达1中,齿210b的径向外侧的前端面与磁铁311对置。外壳主体部210对轴承部5进行保持。

环状壁211配置于外壳主体部210的径向外侧。详细而言,环状壁211位于向径向外侧远离外壳主体部210的位置。环状壁211呈圆环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环状壁21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安装脚部213。安装脚部213沿周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四个。安装脚部213的数量可以变更。

环状底面212位于外壳主体部210与环状壁211之间,与配置于定子20的径向外侧的转子31在轴向上对置。详细而言,环状底面212位于外壳主体部210与环状壁211的径向之间。环状底面212呈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底面212与转子保持架310和磁铁311的轴向另一端面在轴向上对置。另外,转子31的径向的外周面的一部分与环状壁211在径向上对置。

环状壁211具有将环状壁21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连接起来的缝部2110。在本实施方式中,缝部2110的数量是一个。缝部2110呈轴向一侧开口的槽形状。在沿径向的俯视中,缝部2110呈矩形状。但是,缝部2110的形状也可以变更为在沿径向的俯视时呈梯形状等其他形状。

通过外壳主体部210、环状壁211以及环状底面212而在外壳21中构成了环状槽214。缝部2110防止水积存在环状槽214中。即,缝部2110具有将环状槽214内的水向外部排出的功能。

口部23相对于配置于外壳21的轴向一侧的缝部2110隔着外壳21而配置于轴向另一侧。即,在口部23与缝部2110的轴向之间存在外壳2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能够将口部23和缝部2110分开配置。其结果为,能够减少从环状槽214经由缝部2110排出的水附着于口部23的情况,抑制水从口部23进入到内部。并且,由于口部23与缝部2110在轴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因此在按照使轴向为水平方向的朝向配置定子单元2的情况下,能够将口部23和缝部2110双方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由此,能够借助重力的作用将水从缝部2110效率良好地排出,并且能够抑制水从口部23进入到内部。

图4是将口部23与缝部2110的关系放大地示出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口部23位于比缝部2110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即,口部23和缝部2110的径向的位置错开。口部23配置于相对于缝部2110向内侧缩进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除了轴向之外,在径向上也能够将口部23和缝部2110分开配置。因此,能够减少从环状槽214经由缝部2110而排出的水附着于口部23的情况,而抑制水从口部23进入到内部。

图5是将缝部2110及其周边放大地示出的立体图。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在环状底面212上,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凹部2120设置于缝部2110的径向内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120的周向的宽度与缝部2110的周向的宽度相同。但是,凹部2120的周向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缝部2110的周向的宽度。凹部2120从外壳主体部210的径向的外周面延伸至环状壁211的内周面。由于凹部2110的存在,使得在缝部2110的附近,转子31与环状底面212的轴向的间隙增大。由此,能够防止在转子31与环状底面212的间隙中流动的水由于表面张力而停下,将水从缝部2110效率良好地向外部排出。

如图5所示,在凹部2120的径向外侧设置有从凹部2120的底面朝向轴向一侧突出的壁部2121。壁部2121的轴向一端面构成缝部2110的底面。缝部2110的底面也可以按照不会使凹部2120的底面突出的方式沿径向延伸而构成。但是,优选像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壁部2121。能够利用壁部2121防止粉尘等异物进入到凹部2120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2121的径向内侧的侧面具有倾斜面2121a,该倾斜面2121a与中心轴线A的径向的距离随着朝向轴向一侧而变长。在该结构中,在轴向朝向水平方向并且缝部2110位于铅垂方向下侧的定子单元2中,能够沿着倾斜面2121a将水效率良好地向外部排出。另外,倾斜面2121a优选设置于壁部2121的径向内侧的整个侧面上,但也可以仅设置于一部分。

图6是将外壳21与口部23的关系放大地示出的俯视图。图6是从轴向另一侧观察定子单元2得到的图。口部23例如嵌合于树脂外壳21而被固定。但是,口部23也可以使设置于树脂制成的外壳21的第一口构造部和设置于树脂制成的托架7的第二口构造部组合而构成。或者,口部23也可以通过嵌件成型等而与树脂制成的外壳21一体化。或者,也可以使用螺钉等固定件而固定于外壳21、或者使用粘接剂等接合剂而固定于外壳21。

如图6所示,在沿轴向的俯视中,口部23在周向的端面上具有凹凸沿径向排列的第一凹凸部231。详细而言,口部23在周向的两个端面双方上具有第一凹凸部231。即,口部23具有两个第一凹凸部231。两个第一凹凸部231以口部231的与径向平行的二等分面为基准而对称配置。详细而言,在沿轴向的俯视观察时,第一凹凸部231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按照第一口部侧凹部、第一口部侧凸部、第二口部侧凹部、第二口部侧凸部、第三口部侧凹部的顺序排列。

外壳21具有在周向上对置的一对安装面21a。口部231位于一对安装面21a之间。在沿轴向的俯视观察时,一对安装面21a具有凹凸沿径向排列的第二凹凸部21b。即,外壳21具有两个第二凹凸部21b。两个第二凹凸部21b以口部231的与径向平行的二等分面为基准而对称配置。详细而言,在沿轴向的俯视观察时,第二凹凸部21b从径向内侧朝向外侧按照第一安装面侧凸部、第一安装面侧凹部、第二安装面侧凸部、第二安装面侧凹部的顺序排列。

第一凹凸部231与第二凹凸部21b以凹凸的径向位置彼此不同的方式嵌合。第一凹凸部231与第二凹凸部21b的嵌合是通过口部23的周向的两端面而进行的。详细而言,第一凹凸部231的第一口部侧凹部与第二凹凸部21b的第一安装面侧凸部嵌合。第一凹凸部231的第一口部侧凸部与第二凹凸部21b的第一安装面侧凹部嵌合。第一凹凸部231的第二口部侧凹部与第二凹凸部21b的第二安装面侧凸部嵌合。

能够通过第一凹凸部231与第二凹凸部20b的嵌合而进行口部231的径向的定位。在口部23与外壳21的边界面上,凹凸沿径向重复,因此用于使从定子单元2的外部朝向径向内侧的水进入到内部的距离变长。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口部23与外壳21的边界面上,加长了水的进入距离,从而能够使水不容易进入到内部。

<3.罩的详细内容>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所具有的罩4的立体图。图8是将罩4与外壳21的关系放大地示出的剖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罩4具有与环状壁21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接触的定位面40。由于能够利用定位面40而简单地决定相对于外壳20的轴向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的制造效率。

详细而言,定位面40设置于罩4的内侧。定位面40设置在向轴向一侧稍微远离罩4的轴向另一端面4b的位置。定位面40是沿径向扩展的环状面,是变更罩4的内径的台阶面。定位面40的轴向一侧的罩4的内径小于轴向另一侧的罩4的内径。在比罩4的定位面40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罩4的内周面与环状壁211的外周面对置。更详细而言,在比罩4的定位面40靠轴向另一侧的位置,罩4的内周面与环状壁211的外周面接触。即,罩4被压入于外壳21。

罩4具有从罩4的轴向另一端面4a朝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多个突起41。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41的数量是三个,但该数量可以变更。多个突起41沿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多个突起41可以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在突起41的前端设置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爪部41a。在环状壁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径向凹部2111。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凹部2111与突起41的数量对应而设置有三个。如图8所示,在罩4安装于外壳21的状态下,爪部41a嵌入到径向凹部2111内。因此,能够防止罩4从外壳21简单地脱落。

如图7所示,罩4在内周面上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肋42。详细而言,肋42在罩4的内表面侧从罩孔部4a的附近呈放射状延伸。能够通过肋42来提高罩4的强度。如图8所示,肋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42a与环状壁211的内周面相比,径向位置相同或者位于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肋42的径向内侧的端面42a的径向位置与环状壁211的内周面的径向位置相同。由此,能够防止转子31与肋42接触。

如图1所示,在马达1中,由罩4和缝部2110构成了开口9。在马达1中,转子31被罩4覆盖,因此能够防止水或灰尘等进入到转子31与外壳21之间。而且,即使水进入到转子31与外壳21之间的情况下,该水也能够从开口9向外部排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罩4的轴向另一端部设置有切口部43。通过切口部43而使缝部2110在径向上没有被罩4覆盖。即,即使罩4安装于外壳21,也能够得到确保了排水所需的面积的开口9。另外,在确保了排水所需的面积的情况下,罩4也可以与缝部2110的一部分在径向上重叠。也可以是不设置切口部43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的中心轴线A沿水平方向延伸。开口9和口部23配置于铅垂方向下侧。由此,能够通过重力的作用而将从铅垂方向上侧下落的水从开口9效率良好地向外部排出。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想要从口部23进入到马达1的内部的水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容易朝向铅垂方向下侧下落,因此能够使水不容易从口部23进入到马达1的内部。

<4.变形例>

图9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2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9是从轴向一侧观察变形例的定子单元2A的图。另外,在图9中也示出了轴30A。变形例的定子单元2A的外壳21A具有定子主体部210A、环状壁211A以及环状底面212A。在环状壁211A上设置有缝部2110A。在环状底面212A上设置有凹部2120A。这些结构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2相同。

外壳主体部210A在轴向一侧的端面上具有外壳主体槽2101。外壳主体槽2101朝向轴向另一侧凹陷,沿径向延伸。详细而言,外壳主体槽2101与设置在外壳主体部210A的轴向一端面上的环状凹部2102相连。环状凹部2102向轴向另一侧凹陷,呈圆环状。外壳主体槽2101的底面与环状凹部2102的底面平齐。

外壳主体槽2101与缝部2110在径向上重叠。根据本变形例的结构,能够通过外壳主体槽2101将从外部进入到外壳主体部210A的轴向一侧的水向外壳主体部210A的径向外侧排出。而且,由于外壳主体槽2101与缝部2110A在径向上重叠,因此能够将从外壳主体部210A的轴向一侧排出的水迅速地从缝部2110A向外部排出。

<5.注意点>

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结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例示。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结构可以在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并且,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和多个变形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适当组合而实施。

并且,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应用于中心轴线A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马达1以外的装置。例如,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中心轴线A沿铅垂方向延伸的马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