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6782发布日期:2019-01-08 20:53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是一种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电站的保护屏之间多采用屏顶小母线连接。屏顶小母线是控制电源、信号电源、保护电源、交流电压、交流电源等的共用汇积线,一般放在保护屏柜顶,用铜棒、铝排或电缆连接,起到汇集、分配电能的作用,属于环网供电方式。

当扩建或技改施工中需拆除屏体时,必须先拆除屏顶的小母线。为了保证供电可靠性,屏顶小母线被开断拆除时需要带电操作。由于屏顶小母线排列密集,相邻小母线间或小母线与屏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如不采取有效的绝缘防护,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小母线电源短路或接地,进而影响到变电站运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尚缺乏操作简单、可靠性高的防护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以简洁结构实现需开断的小母线与屏体、相邻小母线之间的绝缘隔离,防护可靠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包括:

绝缘底板,用于隔离屏顶与小母线,其接近所述小母线的一侧表面具有互不平行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于相邻的小母线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小母线于所述绝缘底板的投影相交;

第一绝缘隔离板,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槽而实现需开断的小母线与相邻小母线的绝缘隔离;

第二绝缘隔离板,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槽而实现已开断的小母线的两端于开断处的隔离,所述第一绝缘隔离板与所述第二绝缘隔离板之间限位连接,所述第二绝缘隔离板接近所述第一绝缘隔离板的一端具有开口贯孔,所述开口贯孔用于容纳所述需开断的小母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槽沿所述小母线的延伸方向布置于相邻的小母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槽为复数个并相互平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小母线的延伸方向保持垂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槽横布于所述绝缘底板上,并与所有小母线于所述绝缘底板的投影均实现相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绝缘隔离板可滑动地保持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而接近需开断的小母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隔离板具有限位部,用于实现与所述第二绝缘隔离板的限位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槽为复数个并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以绝缘底板实现需开断的小母线与屏体的绝缘隔离,以第一绝缘隔离板与第二绝缘隔离板实现需开断的小母线与相邻小母线的绝缘隔离,第二绝缘隔离板并具有用于容纳需开断的小母线的开口贯孔,结构简洁、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实现良好的绝缘防护。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第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绝缘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绝缘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010-绝缘底板,011-第一定位槽,012-第二定位槽,013-底板取放孔,020-第一绝缘隔离板,021-限位连接槽,022-第一取放孔,030-第二绝缘隔离板,031-开口贯孔,032-插接凸缘,033-第二取放孔,200-屏顶,300-小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屏顶小母线开断绝缘防护装置100,包括绝缘底板010、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与第二绝缘隔离板030,用于实现需开断的小母线300与屏顶200、相邻的小母线300的绝缘隔离,达到可靠的安全防护。

请结合参阅图1~2,绝缘底板010用于隔离屏顶200与小母线300。示范性地,绝缘底板010具有平板构造,一侧表面与屏顶200保持贴合,另一侧表面与小母线300保持相对。可以理解,绝缘底板010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塑料、橡胶等类型,保证于施工过程屏顶200与小母线300不发生短路意外。

绝缘底板010接近小母线300的一侧表面具有互不平行的第一定位槽011与第二定位槽012,用于对应安装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与第二绝缘隔离板030。其中,第一定位槽011设置于相邻的小母线300之间,第二定位槽012与小母线300于绝缘底板010的投影相交。

其中,第一定位槽011与第二定位槽012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示范性地,第一定位槽011与第二定位槽012相互垂直。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槽011沿小母线300的延伸方向布置于相邻的小母线300之间,而第二定位槽012与小母线300的延伸方向保持垂直。

第一绝缘隔离板020用于插接于第一定位槽011,从而实现需开断的小母线300与相邻的小母线300的绝缘隔离。可以理解,第一绝缘隔离板020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塑料、橡胶等类型,保证于施工过程需开断的小母线300与相邻小母线300之间不发生短路意外。

第一定位槽01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定,示范性地,第一定位槽011为复数个并相互平行。进一步地,相邻的小母线30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定位槽011。由此,第一绝缘隔离板020可通过插拔而实现位置变动,使之始终位于当前需开断的小母线300与相邻的小母线300(尤其是未开断的小母线300)之间。可以理解,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亦可为复数个,并一一对应地插接于第一定位槽011内,无需重复插拔移动。

第二绝缘隔离板030用于插接于第二定位槽012,从而实现已开断的小母线300的两端于开断处的隔离。可以理解,第二绝缘隔离板030由绝缘材料制成,包括塑料、橡胶等类型,保证于施工过程需开断的小母线300与相邻的小母线300之间不发生短路意外。

同时,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与第二绝缘隔离板030之间限位连接而实现固定,形成用于容纳需开断的小母线300的容纳空间,保证开断过程的结构可靠。

第二绝缘隔离板030接近第一绝缘隔离板020的一端具有开口贯孔031,开口贯孔031用于容纳需开断的小母线300。开口贯孔031具有开口,从而可随第二绝缘隔离板030的移动而实现与需开断的小母线300的容纳或分离。

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与第二绝缘隔离板030之间的限位连接,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保证二者处于当前位置不发生松动。示范性地,第一绝缘隔离板020具有限位连接槽021,第二绝缘隔离板030具有插接凸缘032,通过限位连接槽021与插接凸缘032的插接而实现限位连接。

示范性地,第二定位槽012横布于绝缘底板010上,并与所有小母线300于绝缘底板010的投影均实现相交。进一步地,第二绝缘隔离板030可滑动地保持于第二定位槽012内而接近需开断的小母线300。由此,第二绝缘隔离板030可滑动地实现位置变动,使之得以持续接近当前需开断的小母线300,操作极为简便。

示范性地,第二定位槽012为复数个并相互平行。相应地,第二绝缘隔离板030可于不同的第二定位槽012之间不断插拔,从而实现位置变动,保证当前需开断的小母线300实现绝缘隔离。

示范性地,绝缘底板010设有底板取放孔013,第一绝缘隔离板020设有第一取放孔022,第二绝缘隔离板030设有第二取放孔033,以便操作人员快速地进行取放,实现绝缘底板010、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与第二绝缘隔离板030的插拔变动。

请参阅图3,示范性地,第一绝缘隔离板020与第二绝缘隔离板030可具有相同的结构形式,从而实现连续的拼接。换言之,第一绝缘隔离板020/第二绝缘隔离板030上同时设有限位连接槽021、开口贯孔031与插接凸缘032。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