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263发布日期:2019-05-07 21:0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体切向磁化结构的电机由于具有“聚磁”效果,较永磁体径向磁化电机能够产生更高的气隙磁密,使得电机具有较大的转矩/电流比和转矩/体积比,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伺服系统、电力牵引、办公自动化、家用电器等场合。

现有技术的切向永磁电机由于转子永磁体为径向排布,永磁体一部分深埋在转子内侧,将外部磁场施加在转子上,对转子永磁体进行充磁时,永磁体内侧导磁通路使得充磁磁场很难进入转子靠近转轴的部分,永磁体靠近转轴的部分无法充磁达到饱和状态,容易导致电机性能下降,甚至永磁体失磁,电机无法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和永磁电机,能够有效提高隔磁效果,降低电机转子内侧漏磁,提升电机转子内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隔磁槽和隔磁孔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

优选地,隔磁桥呈锯齿状。

优选地,隔磁孔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孔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优选地,隔磁孔的最窄处对应于隔磁槽的最宽处。

优选地,隔磁槽的最大宽度为I,永磁体槽的宽度为B,其中I>B。

优选地,隔磁槽的径向宽度为C,转子铁芯的外半径为R1,其中C/R1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

0.06≥C/R1≥0.03。

优选地,隔磁孔的最小宽度为G,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的最小宽度为H,其中G/H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0.6≥G/H≥0.2。

优选地,隔磁槽的最小宽度为J,隔磁槽的最大宽度为I,I/J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I/J≥1。

优选地,隔磁桥的厚度均匀,隔磁桥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单边宽度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1.8≥Z/δ≥0.8。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隔磁孔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优选地,隔磁槽的径向外侧边与其相邻的折边之间的夹角为A,磁极中心线与其相邻的永磁体槽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E,A/E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A/E≥0.9。

优选地,隔磁孔的截面为圆形或菱形。

优选地,转子铁芯包括转轴孔,隔磁槽的周向两端均形成第一锯齿边,隔磁孔对应隔磁槽在周向两端形成第二锯齿边,第一锯齿边和第二锯齿边相啮合。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

优选地,隔磁槽的最窄部分靠近转轴孔设置,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的收窄处的宽度依次为X、Y,永磁体槽的宽度为B,其中:

0.95≥X/B≥0.65,0.8≥Y/B≥0.3。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

优选地,隔磁孔的最窄宽度为M,隔磁槽和隔磁孔形成隔磁桥,隔磁桥各处厚度不均匀,隔磁桥的最窄宽度为O,M/O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3≥M/O≥0.8。

优选地,隔磁桥具有两段弯折,隔磁桥的厚度均匀,隔磁桥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的单边宽度设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2.2≥Z/δ≥1。

优选地,隔磁孔与隔磁槽之间所形成的隔磁桥在弯折位置处设置有切角,切角处的隔磁桥的最小宽度为P,隔磁桥的厚度为L,P/L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1.5≥P/L≥1。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递减,沿着靠近转轴孔的方向,隔磁槽的收窄部分的宽度递减。

优选地,隔磁槽远离转轴孔一端的宽度为Q,沿着靠近转轴孔的方向,隔磁槽的收窄位置处的宽度依次为S、T、U,S>T>U,其中U/Q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0.3≥U/Q≥0.2。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隔磁孔靠近转轴孔的端面向着远离转轴孔的方向凹陷。

优选地,隔磁桥包括四段弯折,隔磁桥各处的宽度不同,隔磁桥的最窄处的宽度为W,隔磁桥的最宽处的宽度为V,W=(0.7~0.8)V,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

优选地,转子铁芯的外周侧套设有不导磁的紧固护套。

优选地,隔磁槽和/或隔磁孔内设置有不导磁的加强杆。

优选地,加强杆的外表面与隔磁槽的内表面相接触,或加强杆的形状与隔磁槽的形状相匹配;和/或,

加强杆的外表面与隔磁孔的内表面相接触,或加强杆的形状与隔磁孔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隔磁槽和/或隔磁孔内充注有不导磁材料。

优选地,隔磁孔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隔磁孔沿转子铁芯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与隔磁槽相互配合,形成折线形的隔磁桥。

优选地,隔磁桥为曲线形。

优选地,每个永磁体槽内均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极性相斥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永磁体槽内设置有永磁体,永磁体槽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相邻的两个隔磁槽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隔磁槽和隔磁孔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通过在隔磁槽和隔磁孔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能够增加隔磁桥的长度,从而提高永磁体内侧磁路的磁阻,提高隔磁效果,降低切向式永磁电机内侧漏磁,提升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的效率及抗退磁能力,提升电机性能,降低电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另一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磁路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磁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另一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尺寸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磁链随A/E的变化关系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转子铁芯;2、永磁体槽;3、永磁体;4、隔磁槽;5、隔磁孔;6、隔磁桥;7、转轴孔;8、紧固护套;9、加强杆;10、开口;11、切角。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2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电机转子包括转子铁芯1,转子铁芯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永磁体槽2,永磁体槽2内设置有永磁体3,永磁体槽2的内侧设置有隔磁槽4,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间隔设置有隔磁孔5,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6。优选地,每个永磁体槽2内均设有永磁体3,永磁体3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极性相斥设置。

通过在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或曲线形的隔磁桥6,能够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从而提高永磁体3内侧磁路的磁阻,提高隔磁效果,降低切向式永磁电机内侧漏磁,提升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的效率及抗退磁能力,提升电机性能,降低电机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永磁体3均沿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在转子铁芯1上,永磁体3的数量为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4的偶数,每个永磁体3均是沿转子铁芯的径向放置,且永磁体3是沿切向磁化,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具有相同的极性相对设置。转子铁芯1内侧有转轴孔7,永磁体槽2靠近转轴孔7的径向内侧称为永磁体槽2的内侧,靠近转子外圆的径向外侧称为永磁体槽2的外侧,转子铁芯1为一体式结构,永磁体槽内侧与转轴孔7之间有一连接筋。

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折线形的隔磁桥6后,切向电机在充磁时,永磁体槽2径向内侧靠近中心转轴的转子铁芯构成导磁通路,磁力线从此导磁通路闭合,使得磁力线较难进入永磁体3靠近中心转轴的内侧位置,形成漏磁通Φσ。在永磁体3内侧底部设置隔磁槽,可以增大永磁体槽底部通路的磁阻,减少充磁磁场在此处闭合的的磁力线,促使磁力线进入永磁体3的底部,从而提高转子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同时可以减少靠近转子中心轴线的永磁体端部漏磁,进而提高电机的磁链,提升电机的性能。

在永磁体槽2远离转轴孔7的径向外侧开设有开口10,该开口10从永磁体槽2沿径向向外贯穿转子铁芯1,能够进一步降低永磁体3径向外侧的漏磁,提高气隙磁密,提高电机效率。

优选地,隔磁桥6呈锯齿状,使隔磁桥6弯折,从而有效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增加隔磁效果,减小从隔磁桥6闭合的漏磁通,同时转子每个磁极下形成两个锯齿状的隔磁桥6,保证转子铁芯1与连接筋之间的连接强度。

优选地,隔磁孔5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能够保证隔磁孔5与周向两侧的隔磁槽4相配合,可以形成相同结构的隔磁桥6,从而保证隔磁桥结构的一致性,使得电机在永磁体3内侧的磁路沿周向方向可以均匀分布,保证每极下的永磁体充磁饱和度一致,保证电机的退磁能力,提高电机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沿着径向方向,隔磁孔5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

隔磁孔5的最窄处对应于隔磁槽4的最宽处,从而能够保证隔磁桥6的宽度,并且更加方便地形成折线形或者曲线形的隔磁桥6。

优选地,隔磁槽4的最大宽度为I,永磁体槽2的宽度为B,其中I>B,此种方式可以使得永磁体3两侧的隔磁桥6相距更远,进一步减少从隔磁桥6闭合的磁力线,提高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

优选地,隔磁槽4的径向宽度为C,转子铁芯1的外半径为R1,其中C/R1的比值满足以下关系:0.06≥C/R1≥0.03。隔磁槽4设在永磁体槽2内侧底部的位置,隔磁槽4与转轴孔7之间留有一段预设距离,当将转轴设置在转轴孔7内后,转子铁芯1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会受到离心力作用,故此处不能太窄,需使C/R1≥0.03,但此处也不能太宽,否则隔磁槽4的隔磁效果会变差,不能起到提升永磁体充磁饱和度的作用,所以C/R1≤0.06。

隔磁孔5的最小宽度为G,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的最小宽度为H,其中G/H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0.6≥G/H≥0.2。

隔磁孔5的最小宽度与相邻的两个隔磁槽4之间的最小宽度的比值若小于0.2,会使得两个隔磁桥6的距离很近,降低隔磁效果,增加漏磁,当0.6≥G/H≥0.2时,提升隔磁桥的隔磁效果,提升充磁磁场进入永磁体底部的磁力线,提升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隔磁槽4的最小宽度为J,隔磁槽4的最大宽度为I,I/J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2≥I/J≥1。隔磁槽4上下宽度可以不一致,例如设置为两端厚,中间薄,隔磁桥6充当转子铁芯1的连接筋,隔磁槽4较宽部分的宽度设为较窄部分的宽度的2倍,可以加大隔磁桥6两端的厚度,可以提高连接筋处的连接强度。

隔磁桥6的的厚度可以均匀设置。当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时,隔磁桥6的厚度为K,电机的气隙单边宽度为δ,K/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8≥K/δ≥0.8。隔磁桥6不能太窄,否则会降低此处的连接强度,转子高速运行时,造成桥断裂,导致转子飞出,造成危险,故K/δ≥0.8,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可以提升隔磁效果,提升充磁饱和度,同时降低永磁体端部漏磁,提升电机效率,也降低电机运行时的退磁风险。

结合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另外的实施例当中,沿着径向方向,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隔磁孔5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减。

隔磁槽4的径向外侧边与其相邻的折边之间的夹角为A,磁极中心线与其相邻的永磁体槽2的径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E,A/E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2≥A/E≥0.9。

由于隔磁槽4的宽度为从中间到两端递增,因此沿着远离永磁体槽2的方向,隔磁槽4的宽度是递减的,因此能够通过隔磁槽4的渐缩结构对永磁体3形成固定,有效防止永磁体3发生窜动。

隔磁槽4的两侧宽中间窄,且隔磁槽4的较窄部分从永磁体槽底部向内过度,可以固定磁钢,防止磁钢径向窜动,如图20所示,限制2≥A/E≥0.9,因为弯角不能太小,太小使得充磁磁力线易从隔磁槽4较窄的部分闭合,减少进入永磁体的磁力线,降低电机磁链,且弯角不能太大,否则会使隔磁桥6的长度减短,降低隔磁效果,降低永磁体充磁饱和度,降低电机磁链,降低电机效率。

优选地,隔磁孔5的截面为圆形或菱形,也可以为其它满足上述限定的结构。

通过设置该种形状的隔磁孔5,能够增大两个隔磁桥6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减少永磁体底部的漏磁,提升永磁体充磁饱和度。

隔磁槽4的周向两端均形成第一锯齿边,隔磁孔5对应隔磁槽4在周向两端形成第二锯齿边,第一锯齿边和第二锯齿边相啮合。隔磁槽4与隔磁孔5的齿相啮合,即隔磁槽4的齿凸起部分与隔磁孔5的齿凹陷部分相对,隔磁槽4的齿凹陷部分与隔磁孔5的齿凸起部分相对,使得隔磁孔5与其周向两侧的隔磁槽4之间形成隔磁桥6,两个隔磁桥6关于磁极中心线对称,且隔磁桥6弯折,可以使得隔磁桥6的长度更长,增加隔磁效果,减小从隔磁桥6闭合的漏磁路,增大进入永磁体3底部的磁力线,提高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提高电机效率。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4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该种隔磁槽4能够在周向两侧边缘形成两个锯齿,一方面可以固定永磁体3,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提升隔磁效果,提升充磁磁场进入转子永磁体底部的磁力线,提升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

隔磁槽4的最窄部分靠近转轴孔7设置,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4的收窄处的宽度依次为X、Y,永磁体槽2的宽度为B,其中:0.95≥X/B≥0.65,0.8≥Y/B≥0.3。隔磁槽4的较窄部分的宽度决定了隔磁槽4的面积,也决定了永磁体底部的两侧隔磁桥6之间的距离,较窄部分的宽度不能过窄,否则隔磁效果会变差,经过验证,当0.95≥X/B≥0.65,0.8≥Y/B≥0.3时,可以提升电机隔磁效果,降低永磁体底部的端部漏磁。

优选地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5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该种隔磁槽4能够在周向两侧边缘形成两个锯齿,可以更好地与隔磁槽4配合,进一步增加隔磁桥6的长度,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进一步提升充磁磁场进入转子永磁体底部的磁力线,进一步提升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

隔磁桥6有两段弯折,隔磁桥6的厚度不均匀,靠近转子外侧和转轴内侧窄,中间宽,可以更好的阻挡充磁磁力线经永磁体两侧的隔磁桥6形成的通路内通过。优选地,隔磁槽4和隔磁孔5形成隔磁桥6,隔磁桥6各处厚度不均匀,隔磁孔5的最窄宽度为M,隔磁桥6的最窄宽度为O,M/O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3≥M/O≥0.8。隔磁孔5的宽度越宽隔磁效果越好,隔磁桥6越窄隔磁效果越好,但隔磁桥6不能过窄,太窄转子强度会降低,隔磁孔5也不能太宽,否则隔磁槽4的面积会变小,隔磁效果反而会变差,故当3≥M/O≥0.8时,隔磁效果最好,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最高,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优选地,隔磁桥6具有两段弯折,隔磁桥6的厚度均匀,隔磁桥6的厚度为Z,电机的气隙的单边宽度设为δ,Z/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2.2≥Z/δ≥1,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使得隔磁桥6的厚度在一个较优的范围,在满足转子结构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提升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隔磁孔5与隔磁槽4之间所形成的隔磁桥6在弯折位置处设置有切角11,切角11处的隔磁桥6的最小宽度为P,隔磁桥6的厚度为L,P/L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5≥P/L≥1,这种带有弯折的隔磁桥6,在弯折的部分,隔磁桥6宽度较大,当隔磁桥6设置切角11后,可以进一步减小隔磁桥6的宽度,进一步提升隔磁效果,进一步提升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进一步提升电机磁链,提升电机效率。

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槽4的宽度依次为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递减,沿着靠近转轴孔7的方向,隔磁槽4的收窄部分的宽度递减,从而在隔磁槽4的周向两侧边缘均形成3个锯齿结构,可以使得带有弯折的隔磁桥6的长度更长,使得充磁磁场的磁力线更难通过此桥闭合,进一步提升隔磁桥的隔磁效果,减少漏磁。

隔磁槽4远离转轴孔7一端的宽度为Q,沿着靠近转轴孔7的方向,隔磁槽4的收窄位置处的宽度依次为S、T、U,S>T>U,其中U/Q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0.3≥U/Q≥0.2。3个锯齿状的隔磁孔的较窄部分的宽度逐渐变窄,但不致使得隔磁孔的面积过小,又因永磁体3底部中间位置是最不易被充磁饱和的部分,隔磁槽4底部中间位置的宽度,即U的宽度,对永磁体3底部的充磁饱和度影响最大,当0.3≥U/Q≥0.2时,即可提升隔磁效果,提升永磁体的充磁饱和度,提升电机磁链,同时当电机运行时,永磁体底部的漏磁减少,进一步提升电机磁链,进一步提升电机效率。

沿着径向方向由外到内,隔磁孔5的宽度依次为递增-递减-递增-递减-递增,隔磁孔5靠近转轴孔7的端面向着远离转轴孔7的方向凹陷,在不降低隔磁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提升转子结构的机械强度。

隔磁桥6包括四段弯折,隔磁桥6各处的宽度不同,隔磁桥6的最窄处的宽度为W,隔磁桥6的最宽处的宽度为V,W=(0.7~0.8)V,气隙的宽度设为δ,W/δ的比值应满足以下关系:1.6≥W/δ≥1。此种隔磁结构,隔磁桥6的弯折较多,隔磁桥6长度较长,故隔磁桥6不做成均匀宽度的就可达到较好的隔磁效果,当W=(0.7~0.8)V时,隔磁效果最优,充磁磁场可以更多的进入永磁体底部,永磁体充磁饱和度更高,电机磁链更高,电机效率更高,同时提高电机的抗退磁能力。

转子铁芯1的外周侧套设有不导磁的紧固护套8。紧固护套8为套筒结构,本身不导磁,能够进一步加固电机转子结构,提高电机转子的结构强度,提高电机转子的运行频率范围,提高运行可靠性,拓宽切向电机的应用场合。

隔磁槽4和/或隔磁孔5内设置有不导磁的加强杆9,加强杆9不导磁,加强杆9置于转子内侧的部分其表面与隔磁槽4或隔磁孔5相接触或者与两者形状相匹配,加强杆9置于转子外侧的部分可做成圆形或其他形状,加强杆9置于转子外侧的部分与转子挡板相连接,一方面加强杆9在保证永磁体3的充磁饱和度的情况下可以增大永磁体3表面被固定的接触面积,减小运行中的局部压力,可以更好的固定永磁体3,防止运行过程中永磁体3碎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加强杆9与转子铁芯1的挡板相接,与挡板配合进一步提高电机转子的结构强度。

隔磁槽4和/或隔磁孔5内充注有不导磁材料。隔磁槽4和隔磁孔5内可以完全充注不导磁材料作为加强件,也可以在装入加强杆9之后充注不导磁材料,从而通过充注的不导磁材料对加强杆9在隔磁槽4和/或隔磁孔5内的安装形成固定。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隔磁孔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隔磁孔5沿转子铁芯1的径向依次间隔设置,并与隔磁槽4相互配合,形成折线形的隔磁桥6。在本实施例中,隔磁槽4为具有两个齿顶的锯齿状结构,隔磁孔5为两个三角形的孔,其中一个位于隔磁槽4的靠近转轴孔7的一侧,另外一个位于隔磁槽4远离转轴孔7的一侧,两个三角形孔之间的间隙对应于隔磁槽4的一个齿顶,且两个三角形孔的形状分别与其所对应的锯齿相匹配,从而形成更长的隔磁桥6,可以具有更佳良好的隔磁效果。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隔磁桥6为曲线形。在本实施例中,隔磁槽4的边缘为曲线,隔磁孔5的边缘形状也为曲线,从而在隔磁槽4和隔磁孔5之间形成曲线形的隔磁桥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永磁电机包括电机转子,该电机转子为上述的电机转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