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钢固定架及具有该固定架的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2523发布日期:2019-04-16 22:4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钢固定架及具有该固定架的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机转子的磁钢固定架。



背景技术:

现有表面式永磁电机大多采用粘接剂直接将磁钢粘贴转子铁芯表面。采用此种固定方式存,存在如下缺陷:1)磁钢固定不牢固、不适用于高速运行;2)磁钢安装工艺复杂,且安装后容易倾斜或分度不好,造成气隙不均匀;3)散热性能差。上述缺陷影响电机的能效输出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钢固定架及具有该固定架的永磁电机,使电机转子磁钢的安装简单可靠且散热性能好,使电机具有更好的能效输出和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磁钢固定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体和外环体,所述内环体与外环体之间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连接件,所述内环体、外环体和连接件共同构成外形截面适配于电机转子壳体的固定架主体;所述外环体的外环面上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周向均匀分布的N根磁钢分隔件,相邻的磁钢分隔件之间构成磁钢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窄条形连接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靠近内环体的部分设有加强筋。

可选的,所述磁钢分隔件的数目N=6,形成6个磁钢插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12根,其中6根的位置与所述磁钢分隔件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包括转子,所述转子的壳体内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磁钢固定架,且转子的磁钢置于所述磁钢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磁钢固定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采用开敞式设计,非常方便贴磁钢,且分度准确,有效提高了磁钢安装效率。同时,其位于内环体和外环体之间的连接件在高速旋转时产生轴向的风,相当于散热风扇,对电机散热有极大好处,且磁钢也不容易退磁,可有效提高电机的能效输出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磁钢固定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中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为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磁钢固定架的电机转子壳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永磁电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钢固定架,如图1-3所示,其包括同轴设置的内环体1和外环体2,内环体1与外环体2之间设有多根均匀分布的连接件3,该连接件3为窄条形连接筋。如图2、3所示,内环体1、外环体2和连接件3共同构成外形截面适配于电机转子壳体的固定架主体,使之可以相切安装于电机壳体内。外环体2的外环面上设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周向均匀分布的6根磁钢分隔件4,相邻的磁钢分隔件4之间构成磁钢插槽,用于安装磁钢。相应的,连接件3的数目设置为12根,其中6根的位置与磁钢分隔件4的位置相对应,其余6根间隔分布。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案,可在连接件3靠近内环体1的部分设置加强筋30,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同时增强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的磁钢固定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采用开敞式设计,非常方便贴磁钢,且分度准确,有效提高了磁钢安装效率。实际使用中,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磁钢固定架,安装磁钢时比现有的单片分度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永磁电机,如图4所示为其永磁转子,包括转子壳体101,安装于转子壳体101内的磁钢固定架102,以及安装于磁钢插槽内的磁钢103。其中,磁钢固定架102的内环体1、外环体2和连接件3共同构成外形截面适配于转子壳体101的固定架主体,且内环体1的内径与转轴104的基座外径相适配,外环体2的外径与转子壳体101的内径相适配,从而可相切安装于转子壳体101内。磁钢103安装于磁钢分隔件4之间的磁钢插槽内,安装方便,分度效率高,且可靠性好。

如图5所示为整个永磁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转子部分100、定子及驱动部分200和前后轴承300。其中,转子部分100包括转子壳体101,转轴104,以及安装于壳体101内的磁钢固定架102和安装于磁钢插槽内的磁钢103。定子及驱动部分200包括电机驱动器201和定子绕组202等。

本实施例中的永磁电机,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磁钢固定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实际使用中电机内度温度降了10度以上,而10度对轴承及绝缘材料就是翻倍的寿命,且磁钢也不容易退磁。同时,如果电机内温度过高也直接影响电机驱动器201的寿命,而前端电机的降温也利于延长驱动器的寿命。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