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8070发布日期:2019-07-06 11:10阅读:812来源:国知局
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切换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电源电路是指提供给用电设备电力供应的电源部分的电路设计,使用的电路形式和特点。既有交流电源也有直流电源。电源电路可分为开关电源电路,稳压电源电路,稳流电源电路,功率电源电路,逆变电源电路,DCDC电源电路,保护电源电路等。直流电源电路分为开关电源和非开关电源两种形式,电路也大不相同。开关电源一般不使用变压器;非开关电源是传统的设计方式,电源电路里多使用变压器来变压后再整流滤波的方式。几个组件通过导线互相连接,形成"电路",也可以称为"网络"。更特定地,电路是可以形成闭合回路的网络。"支路"是电路的一部分,每一个组件都有它独属的支路。任意两条或多条支路的相交点,称为"节点"。

然而,现有的电源的切换电路,即实现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之间的切换电路,其结构较为复杂,接入的电子元器件较为多,从而使得电子元器件额外的损耗更多,并且,现有的切换电路结构不稳定,使得有时候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功能不能实现,降低了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其结构简单、切换功能可靠,并且,接入的电子元器件较少,从而使得电子元器件额外的损耗变少,进而使得切换电路结构更稳定,保证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功能能够实现,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及第一三极管Q1,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用于连接VCC,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串联连接的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一管脚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60和电容C36,所述电阻R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偏置单元,所述偏置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MODE管脚电连接,所述偏置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偏置单元包括电阻R62和电容C37,所述电容C37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MODE管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7的两端并联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芯片采用型号为FA6A11的芯片。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负反馈单元,所述负反馈单元的一端用于连接电路输出端,所述负反馈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FB管脚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负反馈单元包括反馈支路及控制支路,所述反馈支路与所述控制支路电连接,所述控制支路还与所述控制芯片的反馈端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电阻R26、电容C50、集成模块U7、电阻R71、电阻R69及光电耦合器,所述电阻R26的一端用于连接电路输出端,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经所述电容C50后与所述集成模块U7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集成模块U7的阳极与经所述电阻R71、电阻R69后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1脚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控制支路包括电容C10、电容C11及电阻R61,所述电容C1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FB管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61后接地,所述电容C10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FB管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0还与所述电耦合器的第3脚和第4脚并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通过设置控制芯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及第一三极管Q1,其结构简单、切换功能可靠,并且,接入的电子元器件较少,从而使得电子元器件额外的损耗变少,进而使得切换电路结构更稳定,保证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功能能够实现,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反馈支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及第一三极管Q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控制芯片为U6,并且,所述控制芯片采用富士公司的、型号为FA6A11的芯片。

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用于连接VCC,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并联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串联连接的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控制芯片的一管脚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工作时:第一二极管D1正极连接PFC电路的VCC,此PFC电路的VCC正常工作时为17V左右电压,待机时为0V电压。

当系统处于正常工作模式时,第一二极管D1为高电位,电压会通过第一电阻R1加到第一三极管Q1的B极,第一三极管Q1的B极为高电位,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C极和E极导通,并且,控制芯片U6的第6脚电压被拉低,此时控制芯片U6的第6脚为低电位,控制芯片U6 FA6A31 IC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当系统处于待机工作模式时,第一二极管D1为低电位,第一电阻R1到第一三极管Q1的B极为低电位,此时第一三极管Q1的C极和E极截止,控制芯片U6 FA6A31的第6脚电压升高,此时控制芯片U6的第6脚为高电位,控制芯片U6进入待机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滤波单元,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滤波单元的另一端接地。具体地,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阻R60和电容C36,所述电阻R6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3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36的另一端接地。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滤波单元起到滤波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偏置单元,所述偏置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MODE管脚电连接,所述偏置单元的另一端接地。具体地,所述偏置单元包括电阻R62和电容C37,所述电容C37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MODE管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37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6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容C37的两端并联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切换电路还包括负反馈单元,所述负反馈单元的一端用于连接电路输出端,所述负反馈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FB管脚电连接。所述负反馈单元包括反馈支路及控制支路,所述反馈支路与所述控制支路电连接,所述控制支路还与所述控制芯片的反馈端电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2,所述反馈支路包括电阻R26、电容C50、集成模块U7、电阻R71、电阻R69及光电耦合器,所述电阻R26的一端用于连接电路输出端,所述电阻R26的另一端经所述电容C50后与所述集成模块U7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集成模块U7的阳极与经所述电阻R71、电阻R69后与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1脚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控制支路包括电容C10、电容C11及电阻R61,所述电容C1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FB管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经所述电阻R61后接地,所述电容C10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FB管脚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0还与所述电耦合器的第3脚和第4脚并联连接。

负反馈单元的工作过程:所述电阻R26通过采样后,获取输出端的电压,使得采集的采样电压传送到集成模块U7的控制端上,当采样电压大于集成模块U7的额定电压时,集成模块U7则会导通,若采样电压小于集成模块U7的额定电压时,集成模块U7则会截止,然后,通过集成模块U7的导通程度来控制光电耦合器U5的导通程度,进而控制U6的FB管脚的导通或者截止,并且,芯片U6还可以通过占空比来控制电压在+46V左右。例如,当电阻R26的采样电压为50V,那么集成模块U7则会导通,从而使得光电耦合器U5导通,进而使得控制芯片U6的FB管脚被拉低,控制芯片U6则会向下调整输出的电压,使得输出电压在+46V。当电阻R26的采样电压为42V,那么集成模块U7则会截止,从而使得光电耦合器U5截止,从而控制芯片U6检测到FB管脚被截止,则会控制相应的输出电压升高,使得输出电压达到+46V。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电路,通过设置控制芯片、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二极管D1及第一三极管Q1,其结构简单、切换功能可靠,并且,接入的电子元器件较少,从而使得电子元器件额外的损耗变少,进而使得切换电路结构更稳定,保证电源待机与正常工作的切换功能能够实现,提高了电路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