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紧固装置、电机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4995发布日期:2019-05-31 21: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电机紧固装置、电机组件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机紧固装置、电机组件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机紧固大部分采用螺栓进行固定,同样空调器内机大部分采用“卡箍加螺栓”装配方式进行紧固,这种固定方式存在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方面,卡箍加螺栓的固定结构需要的零件数量多,并且紧固时需要使用紧固力矩的工具进行装配,装配过程繁琐,耗时长。

第二方面,紧固电机时,需要先将卡箍环箍进行预装,再装配到电机上,装配过程复杂。

第三方面,需使用紧固力矩工具将螺栓打紧,装配过程若操作不当,或者卡箍变形易导致螺栓在紧固时受剪切力而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的、可实现快速装配的电机紧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紧固装置的电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机组件的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紧固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架和卡箍,电机支架与卡箍围成电机安装腔。电机支架与卡箍通过至少两组卡扣组件连接,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一侧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扣组件,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二侧也设置有至少一组卡扣组件,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一侧与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二侧相对设置。每组卡扣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刚性卡扣组件和至少一个弹性卡扣组件,多个刚性卡扣组件位于靠近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三侧,多个弹性卡扣组件位于靠近电机紧固装置的第四侧,卡箍可绕刚性卡扣组件转动,刚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与弹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垂直,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三侧位于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且第三侧与第四侧相对设置。

由上述方案可见,将电机固定在电机紧固装置时,先将刚性卡扣组件固定连接,接着,以刚性卡扣组件为旋转轴转动卡箍,实现弹性卡扣组件的固定连接。拆卸时,先将弹性卡扣组件分离,接着以刚性卡扣组件为旋转轴转动卡箍,实现刚性卡扣组件的分离。因此可实现电机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并且由于刚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与弹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垂直,卡扣组件不易脱开,因此可增加电机紧固装置固定的可靠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卡箍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顶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均垂直于顶壁设置。电机支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侧壁、底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均垂直于底壁设置。第一侧壁位于第三侧壁的上方,第一侧壁与第三侧壁通过卡扣组件固定连接,第二侧壁位于第四侧壁的上方,第二侧壁与第四侧壁通过卡扣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刚性卡扣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刚性卡扣组件。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一公扣和第一母扣,第一公扣包括连接在第一侧壁上的凸起,第一公扣平行于第一侧壁并向远离电机紧固装置的方向延伸,第一母扣包括设置在第三侧壁上的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上开设有第一插槽,第一公扣插接在第一插槽中。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插槽包括沿着第一插槽的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孔颈、孔肩和孔体,孔颈的宽度小于孔体的宽度,孔肩为连接在孔颈与孔体之间的倾斜面。

由此可见,第一插槽采用瓶型结构,装配时,第一公扣和第二公扣插入方便,且可实现自动导向定位。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公扣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为背向第三侧壁设置的倾斜面。

由此可见,第一导向部的设置便于第一公扣顺利插入第一插槽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二刚性卡扣组件与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对称设置在电机紧固装置的两侧。第二刚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二公扣和第二母扣,第二公扣包括连接在第二侧壁上的凸起,第二公扣平行于第二侧壁并向远离电机紧固装置的方向延伸,第二母扣包括设置在第四侧壁上的第二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上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公扣插接在第二插槽中。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公扣、第二公扣与卡箍一体成型,第一母扣、第二母扣与电机支架一体成型。

由此可见,便于简化电机紧固装置的结构。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弹性卡扣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侧的第一弹性卡扣组件和位于第二侧的第二弹性卡扣组件。第一弹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三公扣和第三母扣,第三公扣包括自第三侧壁向外延伸的凸起,第三母扣包括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三延伸板,第三延伸板上开设有第三插槽,第三公扣插接在第三插槽中。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弹性卡扣组件与第一弹性卡扣组件对称设置在电机紧固装置的两侧。第二弹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四公扣和第四母扣,第四公扣包括自第四侧壁向外延伸的凸起,第四母扣包括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第四延伸板,第四延伸板上开设有第四插槽,第四公扣插接在第四插槽中。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第一解锁部设置在第三母扣的一侧并自第三母扣向靠近第三侧延伸。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解锁部,第二解锁部设置在第四母扣的一侧并自第四母扣向靠近第三侧延伸。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解锁部与第三侧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解锁部与第四侧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均用于容纳解锁工具。

由此可见,如需拆卸时,只需要通过简易的解锁工具如螺丝刀等,插入第一解锁部与第三侧壁之间的第一间隙中,并以第一解锁部作为拆卸支撑点,利用杠杆原理便可拆开第一弹性卡扣,同理可利用解锁工具拆开第二弹性卡扣,从而简化拆卸工序。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解锁部、第二解锁部、第三母扣、第四母扣与卡箍一体成型,第三公扣、第四公扣与安装支架一体成型。

由此可见,可简化电机紧固装置的结构。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三公扣上靠近卡箍的一侧具有第二导向部,第二导向部朝向电机支架的外侧倾斜。

由此可见,第二导向部的设置便于第三公扣顺利插入第三插槽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侧壁靠近电机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与第三侧壁邻接并位于第三侧壁靠近电机安装腔的一侧。第二侧壁靠近电机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与第四侧壁邻接并位于第四侧壁靠近电机安装腔的一侧。

由此可见,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的设置用于限制卡箍相对于电机支架在电机支架轴向向上的位移,同时限制电机在电机支架轴向上的位移,从而实现电机的准确定位。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限位件远离卡箍的一端具有向远离第三侧壁倾斜的第一弯折部,第二限位件远离卡箍的一端具有向远离第四侧壁倾斜的第二弯折部。

由此可见,电机装入电机紧固装置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与电机本体抵接,可以起到抗振防脱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和上述电机紧固装置,电机本体安装在电机安装腔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沿着电机本体的轴向,电机本体的第一端支撑在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一侧,电机本体的第二端支撑在电机紧固装置的第二侧。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电机本体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第一支撑轴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槽沿着第一支撑轴的周向延伸,第二支撑轴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二定位槽沿着第二支撑轴的周向延伸。第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三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围成第一定位孔,第一支撑轴安装在第一定位孔中,第一卡槽的槽壁和第二卡槽的槽壁均卡接在第一定位槽中。第二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卡槽,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第四卡槽,第三卡槽与第四卡槽围成第二定位孔,第二支撑轴安装在第二定位孔中,第三卡槽的槽壁和第四卡槽的槽壁均卡接在第二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的形状均为半圆形。

由此可见,可使各侧壁最大面积地贴合电机本体上定位槽中的电机胶圈,从而使电机胶圈受力均匀不易受集中力挤压变形,压缩量可控,有效控制电机噪音振动。

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电机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电机紧固装置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电机本体和电机支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电机紧固装置扣合过程中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电机紧固装置扣合过程中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电机紧固装置扣合后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第一刚性卡扣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第一刚性卡扣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扣组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卡扣组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拆卸时与解锁部配合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拆卸时解锁工具与解锁部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组件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板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内设置有电机组件,如图1所示,电机组件包括电机本体1和电机紧固装置2。

参见图2,电机紧固装置2包括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电机支架3和卡箍4,卡箍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41、顶壁42和第二侧壁43,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3均垂直于顶壁42设置。电机支架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侧壁31、底壁32和第四侧壁33,第三侧壁31和第四侧壁33均垂直于底壁32设置。

电机支架3与卡箍4通过两组卡扣组件连接,第一侧壁41位于第三侧壁31的上方,第一侧壁41与第三侧壁31通过一组卡扣组件固定连接,第二侧壁43位于第四侧壁33的上方,第二侧壁43与第四侧壁33通过另一组卡扣组件固定连接。第一侧壁41、顶壁42、第二侧壁43、第四侧壁33、底壁32和第三侧壁31共同围成电机安装腔5,电机本体1安装在该电机安装腔5中。

第一侧壁41和第三侧壁31位于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一侧21,第二侧壁43和第四侧壁33位于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二侧22,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一侧21与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二侧22相对设置。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三侧23和第四侧24均位于第一侧21与第二侧22之间,且第三侧23与第四侧24相对设置。

每组卡扣组件包括一个刚性卡扣组件和一个弹性卡扣组件。两个刚性卡扣组件均位于靠近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三侧23,两个弹性卡扣组件均位于靠近电机紧固装置2的第四侧24,卡箍4可绕刚性卡扣组件转动,刚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如图2中箭头A所示方向)与弹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如图2中箭头B所示方向)垂直。

参见图3至图9,刚性卡扣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侧21的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和位于第二侧22的第二刚性卡扣组件。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一公扣511和第一母扣512。第一侧壁41上设置有垂直于顶壁42的连接壁416、连接壁417、弯折壁418和弯折壁419,其中,连接壁416和连接壁417均垂直于第一侧壁41,连接壁416连接在第一侧壁41与弯折壁418之间,连接壁417连接在第一侧壁41与弯折壁419之间,弯折壁418和弯折壁419均与第一侧壁41平行设置。第一公扣511包括自弯折壁418向远离电机紧固装置2的方向延伸的凸起,且第一公扣511平行于第一侧壁41,第一母扣512包括设置在第三侧壁31上的第一延伸板,第一延伸板垂直于第三侧壁31,且第一延伸板上开设有第一插槽5120,第一公扣511插接在第一插槽5120中。第一公扣511的长度小于第一插槽5120的长度。

第一插槽5120包括沿着第一插槽5120的长度方向(如图8中箭头L所示方向)依次连接的孔颈5122、孔肩5123和孔体5124,孔颈5122的宽度W1小于孔体5124的宽度W2,孔肩5123为连接在孔颈5122与孔体5124之间的倾斜面。第一插槽5120采用瓶型结构,装配时,第一公扣511插入方便,且可实现自动导向定位。第一公扣511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部5110,第一导向部5110为背向第三侧壁31设置的倾斜面。

参见图12,第二刚性卡扣组件与第一刚性卡扣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电机紧固装置2的两侧。第二刚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二公扣521和第二母扣522,第二公扣521包括连接在第二侧壁43上的凸起,第二公扣521平行于第二侧壁43并向远离电机紧固装置2的方向延伸,第二母扣522包括设置在第四侧壁33上的第二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上开设有第二插槽5221,第二公扣521插接在第二插槽5221中。第二公扣521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向部5210,第三导向部5210为背向第四侧壁33设置的倾斜面。

参见图3至图7,弹性卡扣组件包括位于第一侧21的第一弹性卡扣组件和位于第二侧22的第二弹性卡扣组件。第一弹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三公扣611和第三母扣612,第三公扣611包括自第三侧壁31向外延伸的凸起,第三母扣612包括设置在弯折壁419上的第三延伸板,第三延伸板上开设有第三插槽6121,第三公扣611插接在第三插槽6121中,第三插槽6121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面,第三公扣611插接在第三插槽6121后可实现自动导向定位。

参见图10和图11,第二弹性卡扣组件与第一弹性卡扣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在电机紧固装置2的两侧。第二弹性卡扣组件包括相互扣合连接的第四公扣621和第四母扣622,第四公扣621包括自第四侧壁33向外延伸的凸起,第四母扣622包括设置在第二侧壁43上的第四延伸板,第四延伸板上开设有第四插槽6221,第四公扣621插接在第四插槽6221中,第四插槽6221的底面也为内凹的弧形面。第三公扣611和第四公扣621上靠近卡箍4的一侧均具有第二导向部6110,第二导向部6110朝向电机支架3的外侧倾斜。

参见图11至图13,第一侧壁41上设置有第一解锁部411,第一解锁部411设置在第三母扣612的一侧并自第三母扣612向靠近第三侧23延伸。第二侧壁43上设置有第二解锁部413,第二解锁部412设置在第四母扣622的一侧并自第四母扣622向靠近第三侧23延伸。第一解锁部411和第二解锁部413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凸起。第一解锁部411与第三侧壁3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二解锁部412与第四侧壁33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均用于容纳解锁工具100。

参见图2和图14,第一侧壁41靠近电机支架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413,第一限位件413与第三侧壁31邻接并位于第三侧壁31靠近电机安装腔的一侧。第二侧壁43靠近电机支架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限位件431,第二限位件431与第四侧壁33邻接并位于第四侧壁33靠近电机安装腔的一侧。第一限位件413远离卡箍4的一端具有向远离第三侧壁31倾斜的第一弯折部414,第二限位件431远离卡箍4的一端具有向远离第四侧壁33倾斜的第二弯折部432。电机装入电机紧固装置2后,第一弯折部414和第二弯折部432均与电机本体抵接,第一限位件413和第二限位件431在电机本体1的轴向上限制其位移,卡扣组件在电机本体1的径向上限制其位移,可以起到抗振防脱的目的。

第一公扣511、第二公扣521、第一解锁部411、第二解锁部412、第三母扣612、第四母扣622、第一限位件413、第二限位件431与卡箍4一体成型且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因此各部件具有较高的强度在卡扣过程中不会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保证卡扣连接的稳定性,第一母扣512、第二母扣522、第三公扣611、第四公扣621与安装支架一体成型且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如图3至图6所示,电机本体1沿自身轴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轴11和第二支撑轴12,第一支撑轴11上开设有第一定位槽13,第一定位槽13沿着第一支撑轴11的周向延伸,第二支撑轴12上开设有第二定位槽(未图示),第二定位槽沿着第二支撑轴12的周向延伸,第一定位槽13和第二定位槽中均设置有电机胶圈。第一侧壁4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415,第三侧壁3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311,第一卡槽415与第二卡槽311围成第一定位孔7,第一支撑轴11安装在第一定位孔7中,第一卡槽415的槽壁和第二卡槽311的槽壁均卡接在第一定位槽13中。第二侧壁43上设置有第三卡槽433,第四侧壁33上设置有第四卡槽331,第三卡槽433与第四卡槽331围成第二定位孔8,第二支撑轴12安装在第二定位孔8中,第三卡槽433的槽壁和第四卡槽331的槽壁均卡接在第二定位槽14中。

第一卡槽415、第二卡槽311、第三卡槽433和第四卡槽331的形状均为半圆形。这样,可使各侧壁最大面积地贴合电机本体1上定位槽中的电机胶圈,从而使电机胶圈受力均匀不易受集中力挤压变形,压缩量可控,从而有效控制电机噪音振动。

下面对电机紧固装置的使用方法作如下描述。

电机装配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电机本体1放入电机支架3上,第二卡槽311的槽壁卡接在第一支撑轴11上的第一定位槽13中,第四卡槽331的槽壁卡接在第二支撑轴12上的第二定位槽14中。

接着,将卡箍4的第一公扣511插接在第一插槽5120中,将第二公扣521插接在第二插槽5221中。

接着,以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和第二刚性卡扣组件的连线为旋转轴旋转卡箍4,直到第三公扣611插入第三插槽6121中,且第四公扣621插入第四插槽6221中,电机装配完成。

电机拆卸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一个螺丝刀等解锁工具100插入第一解锁部411与第三侧壁31之间的第一间隙中,将另一个解锁工具100插入第二解锁部412与第四侧壁33之间的第二间隙中。

接着,两个解锁工具100分别以第一解锁部411、第二解锁部412作为拆卸支撑点,利用杠杆原理,使第三公扣611从第三插槽6121中脱离,且第四公扣621从第四插槽6221中脱离。

接着,以第一刚性卡扣组件和第二刚性卡扣组件的连线为旋转轴旋转卡箍4,并将第一公扣511从第一插槽5120中取出,将第二公扣521从第二插槽5221中取出,拆卸完成。

由上可见,将电机固定在电机紧固装置时,先将刚性卡扣组件固定连接,接着,以刚性卡扣组件为旋转轴转动卡箍,实现弹性卡扣组件的固定连接。拆卸时,先将弹性卡扣组件分离,接着以刚性卡扣组件为旋转轴转动卡箍,实现刚性卡扣组件的分离。因此可实现电机的快速安装与拆卸。并且由于刚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与弹性卡扣组件的插接方向垂直,卡扣组件不易脱开,因此可增加电机紧固装置固定的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紧固装置无需使用螺栓,可大大提高装配效率,同时避免螺栓断裂。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