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7250发布日期:2019-05-03 18:58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球的非可再生能源数量有限,太阳能作为一种低碳可再生的新兴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其使用方便且成本低廉,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在使用的可持续性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已经在各个领域内被广泛使用。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为单体太阳能电池板,其在一定空间内设置由若干太阳能电池板串联后进行封装并按方阵排列形成的大面积电池组件,这些呈阵列分布的电池组件吸收光能,并在电池两端出现异号电荷的积累,在光生伏特效应的作用下,太阳能电池的两端产生电动势,从而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但这些电池板在成型时主要通过锡铜带焊接而成,这种锡焊带结构增大了折光率和电绝缘性能,从而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使用寿命和光电转换效率,同时也会对相邻电池板的机械连接强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主要用于电池板成型时通过框架进行单体太阳能电池板的固定连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框体,所述框架框体内设置有多组纵、横设置绝缘杆,这些绝缘杆将框架框体空间分隔成与单体太阳能电池板尺寸相匹配的点阵空间,所述点阵空间的单格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单体太阳能电池板相固连的连接支架,另外,所述绝缘杆内还嵌装有导体,绝缘杆上通过导电贴片连接导体以及导体两侧的单体太阳能电池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体为铜线或者铝线。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支架与单体太阳能电池板的连接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粘接、卡接的一种或者任意两种的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贴片为镀铜石墨导电贴片或者是镀镍石墨导电贴片,且贴装后在其贴装面背侧通过带导电胶层的云母纸进行贴装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电贴片的宽度为贴装侧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宽度的1/3~1/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架框体为铝质框架框体或者不锈钢框架框体或者铝合金框架框体,用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架设在户外时的抗腐蚀性能和物理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框架框体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一整块固定在框体表面的超白玻璃面板,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抗污损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邻的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单元在框架上成型后,其与绝缘杆之间的间隙通过绝缘树脂胶进行封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框架结构对矩阵排列的太阳能电池片单元进行限位和固定,增强了电池板的机械强度、稳定性,同时对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单元之间进行连接,提高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区域的整体性,并在太阳能电池片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树脂封闭条封闭保护,提高了导电性的同时避免了锡溢流,有效保证安装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单侧剖面细节图。

其中:1、框架框体;2、横绝缘杆;3、单体太阳能电池板;4、连接支架;5、导电贴片;6、导体;7、纵绝缘杆;8、超白玻璃面板;9、连接支架连接边;10、带导电胶层的云母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的一种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太阳能电池的框架结构包括框架框体1以及呈网格状成型在框架框体1中的多根横绝缘杆2以及多根纵绝缘杆7,其中,这些横绝缘杆2以及纵绝缘杆7将框架框体1内的空间分隔成与单体太阳能电池板尺寸相匹配的点阵空间,每个点阵空间的格子内设置有一个单体太阳能电池板3,安装在格子内的单体太阳能电池板3通过粘结的方式固定在连接支架4上,并在连接支架4边缘通过螺钉进行连接固定,而连接支架4则在四角通过连接支架连接边9连接固定在框架框体1上。

另外,在所述横绝缘杆2以及所述纵绝缘杆7内均嵌装有铜线制成的导体6,横绝缘杆2以及纵绝缘杆7上通过导电贴片5连接导体6以及导体6两侧的单体太阳能电池板3。在本实施例中,导电贴片5为镀铜石墨导电贴片,其宽度为贴装侧的单体太阳能电池板3的宽度的1/2,且贴装后在其贴装面背侧通过带导电胶层的云母纸10进行贴装固定,而相邻的两块单体太阳能电池板3在框架框体1内成型后,其与横绝缘杆2以及纵绝缘杆7之间的间隙通过绝缘树脂胶进行封闭。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框体1为铝质框架框体,用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架设在户外时的抗腐蚀性能和物理性能,且在其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一整块固定在框架框体1表面的超白玻璃面板8,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的抗污损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