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518发布日期:2019-05-24 20:5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体系的“十三五”规划》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对我国应急产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要建成有效应对公共安全风险相匹配,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适应,覆盖应急管理全过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电力供应是当前最突出的公共安全保障需求,加快电力供应保障应急产业设备的研发与制造势在必行。

目前,应急电源是通过10kV电缆直接接入10kV配电网架空线路。电源经 10kV电缆直接接入方式存在停电作业接入或带电作业接入两种方式。通过10kV 电缆直接接入配电网架空线路的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电源经10kV电缆通过停电作业方式接入时,需要中断接入点线路用户的供电;

2.电源经10kV电缆通过带电作业接入时,需要特殊工种带电作业人员开展接入,作业安全风险大;

3.开展接入工作时,现场进行电缆、车辆、旁路设备的布置工作繁杂,接入工作流程多;

4.开展接入工作时,涉及倒闸操作、电气试验、带电作业、发电机并解网、旁路作业多工种专业配合,投入人力多、物力杂,协同难,工作效率低下;

5.从策划接入到现场任务完成,时间需求在2天以上,工作耗时;

6.接入难度大、多工种专业协同、耗时等因素影响,作业人员组织开展应急供电工作意愿低下,高价值设备资产困置,同时影响供电服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箱体,其开设有绝缘体安装孔;

绝缘连接组件,包括绝缘体和连接组件,绝缘体下端设有应力锥体,绝缘体固接在箱体且应力锥体穿过箱体上的绝缘体安装孔进入箱体内;连接组件固接在绝缘体且位于箱体内,应力锥体伸入连接组件内,应力锥体与连接组件之间形成插入空间;绝缘体内嵌有导电体,导电体上端伸出绝缘体形成导电连接部,导电体下端开设有第一插孔,第一插孔与应力锥体底端相对应;

快速对接插头,快速对接插头上端开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内设有导电杆;快速对接插头与连接组件能装拆地连接,且当快速对接插头与连接组件相装配时快速对接插头上端伸入插入空间且导电杆与第一插孔相插接配合。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绝缘体还包括依次连接的座体、伞裙体和顶端部,座体与箱体相固接,应力锥体与座体相连接,伞裙体纵向延伸,伞裙体外周设有纵向交错布置的第一横向突起和第二横向突起,第一横向突起之长度小于第二横向突起之长度,导电体依次贯穿应力锥体、座体、伞裙体和顶端部且其上端伸出顶端部形成导电连接部。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绝缘体内还嵌设有环形网状的电场屏蔽件,电场屏蔽件内嵌在座体和应力锥体的相连部分,且电场屏蔽件之水平中间线与座体和应力锥体的分界线相重叠。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法兰盘和螺栓,法兰盘抵靠在箱体内顶面,螺栓穿过法兰盘、箱体后再与座体相螺接配合以将绝缘体与箱体相固接,另设有密封件,密封件夹置在座体与箱体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套筒、活动套筒、弹珠、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内限位卡环、外限位卡环,固定套筒固定在法兰盘下端且应力锥体伸入固定套筒内,应力锥体与固定套筒之间形成插入空间,固定套筒开设有横向贯穿固定套筒的第一卡位槽孔;活动套筒活动套接在固定套筒外,第一弹性件夹置在活动套筒和固定套筒之间,活动套筒内壁开设有第二卡位槽,第二弹性件套在应力锥体外且顶抵在法兰盘和内限位卡环,内限位卡环顶抵在固定套筒内壁;弹珠活动装接在第一卡位槽孔,所述外限位卡环卡接在固定套筒外,活动套筒底端抵靠在外限位卡环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快速对接插头外周开设有第三卡位槽,快速对接插头伸入插入空间时快速对接插头挤压内限位卡环以推动第二弹性件压缩直至第三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孔相对应、第一弹性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挤压活动套筒以将弹珠推入第一卡位槽孔和第三卡位槽内以使快速对接插头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用手推动活动套筒往第一弹性件方向压缩第一弹性件直至第二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孔和第三卡位槽在同一直线上时,第二弹性件弹推内限位卡环以将弹珠推入第二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孔形成的空间内,快速对接插头便能自动退出与连接组件的对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第一卡位槽孔内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将第一卡位槽孔分割成外内布置的大直径槽孔和小直径槽孔,所述弹珠直径大于小直径槽孔直径且小于大直孔槽孔直径。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固定套筒外周设有第二台阶面,固定套筒内壁设有第四台阶面,活动套筒内周设有第三台阶面,第一弹性件套在固定套筒外且两端分别顶抵在第二台阶面和第三台阶面,内限位卡环顶抵在第四台阶面。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插孔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节孔、第二节孔、第三节孔、第四节孔和喇叭口,第一节孔直径小于第二节孔直径,第二节孔直径小于第三节孔直径,第三节孔直径大于第四节孔直径,第二节孔直径与第四节孔直径相同;所述导电杆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向头、直杆部和圆台部,圆台部直径大于直杆部直径,且圆台部与直杆部之间通过倾斜面相衔接,当导电杆插入第一插孔内时倾斜面靠抵在喇叭口处、直杆部穿过第四节孔、第三节孔直至第二节孔处且导向头位于第二节孔内。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该连接装置还包括绝缘堵头,绝缘堵头设有与应力锥体相匹配的凹槽,绝缘堵头外周设有第四卡位槽,绝缘堵头上端与插入空间相适配,当绝缘堵头上端插入插入空间时绝缘堵头挤压内限位卡环以推动第二弹性件压缩直至第四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孔相对应、第一弹性件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挤压活动套筒以将弹珠推入第一卡位槽孔和第四卡位槽内以使绝缘堵头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用手推动活动套筒往第一弹性件方向压缩第一弹性件直至第二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孔和第四卡位槽在同一直线上时,第二弹性件弹推内限位卡环以将弹珠推入第二卡位槽与第一卡位槽孔形成的空间内,绝缘堵头便能自动退出与连接组件的对接。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该连接装置固定安装在经过电力供应保障评估论证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特定电杆上,通过安装该装置后的10kV配电线路只要由一个综合性小型班组即可随时实现中压移动应急电源车的快速接入供电,该中压移动应急电源车电缆的快速对接插头与本装置的连接组件相匹配;该装置还可实现将安装有本装置的配电线路通过旁路电缆、旁路负荷开关等设备快速接入邻近的安装有本装置的其他电源配电线路,实现转供电,该旁路设备电缆的快速对接插头与本装置的连接组件相适配。

当配电线路需要进行快速供电时,只需将移动电源车开至装有本装置的配电线路电杆旁边,办理快速接入手续后,取下该装置上的绝缘堵头,将移动电源车的电缆快速连接插头插入连接装置的连接组件即可开展供电。全面简化或是取消了原作业方式需进行现场勘察、电缆布置、车辆摆放、旁路设备布置等工作流程,接入时间得到极大缩短。

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后,当需要移动电源或其他接入电源进行供电时,不再需要中断供电用户的供电进行电源的连接。

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后,当需要移动电源或其他接入电源进行供电时,不再需要特殊工种带电作业人员开展带电接入,减少不必要的作业安全风险。

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后,当需要移动电源或其他接入电源进行供电时,不再需要复杂的倒闸操作、电气试验、带电作业、发电机并解网、旁路作业等多工种专业配合与专业协同,单一班组即可开展实施。

总而言之,在配电线路上安装该连接装置后能全面提升配电线路接入外部电源的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从而全面提升作业人员开展应急供电的意愿,提升高价值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该连接装置与架空配电线路和接入电缆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1绘示了该连接装置与接入电缆的断开状态示意图。

图2绘示了绝缘体与箱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3绘示了箱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4绘示了绝缘体、箱体、法兰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5绘示了绝缘体、连接组件、箱体、快速对接插头的装配示意图之一,此时快速对接插头与连接组件相分离。

图6绘示了绝缘体、连接组件、箱体、快速对接插头的装配示意图之二,此时快速对接插头与连接组件相连接。

图7绘示了绝缘体、连接组件、箱体、绝缘堵头的装配示意图之一,此时绝缘堵头与连接组件相分离。

图8绘示了绝缘体、连接组件、箱体、绝缘堵头的装配示意图之一,此时绝缘堵头与连接组件相连接。

图9绘示了绝缘连接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至图9,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10kV架空配电线路快速供电连接装置,它包括箱体100、绝缘连接组件200和快速对接插头400、绝缘堵头700。

箱体100为长方体,箱体100顶面开设有3个绝缘体安装孔110、18个座体固定孔111,每个绝缘体安装孔110外周对应6个座体固定孔111,6个座体固定孔111环形布置,箱体100正面和顶面均设有相序牌131;箱体两侧底部左右支腿设有安装固定孔112;箱体左侧面设有设备铭牌130和设备铭牌安装支架 120;箱体两侧靠近顶面设有手抬起吊把手140;箱体100正面右下角设有接地标示牌132和接地安装螺栓121。如图2所示,相应地,绝缘连接组件200和绝缘堵头700也分别设置有三个,以适合三相架空配电线路。

绝缘连接组件200包括绝缘体和连接组件。

所述绝缘体为一体浇注成型结构。绝缘体设有应力锥体210、座体220、伞裙体230、顶端部240,四个部分依次相连;绝缘体内嵌有导电体300、电场屏蔽件250。绝缘体通过座体220固接在箱体100且应力锥体210穿过箱体上的绝缘体安装孔110进入箱体10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端部240为折弯形状,或者,也可为直线段。采用折弯形状的顶端部240,其绝缘效果较采用直线段形状的顶端部240效果更好,尤其是雨水天气,顶端部240为折弯形状能避免雨水顺着导电体进入绝缘体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的伞裙体230外周为纵向交错布置的第一横向突起231和第二横向突起232,第一横向突起231之长度小于第二横向突起232之长度。如图3所示,导电体300依次贯穿应力锥体210、座体220、伞裙体230 和顶端部240。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体300上端从顶端部240伸出形成导电连接部310,其下端开设有第一插孔320,第一插孔320与绝缘体应力锥体210底端相对应。如图4所示,导电连接部310为扁平状,其开设有2个螺孔311,该螺孔311用于与架空线路的引下线进行螺栓锁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孔3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节孔、第二节孔、第三节孔、第四节孔和喇叭口,第一节孔直径小于第二节孔直径,第二节孔直径小于第三节孔直径,第三节孔直径大于第四节孔直径,第二节孔直径等于第四节孔直径。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内还嵌设有电场屏蔽件250,电场屏蔽件250为环形网状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电场屏蔽件250内嵌在座体220和应力锥体210 的相连部分,且电场屏蔽件之水平中间线与座体220和应力锥体210的分界线相重叠;电场屏蔽件250以导电体为圆心均匀分布于导电体外侧;电场屏蔽件250外设有三个接地连接杆25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场屏蔽件250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座体220底面开设有环形密封槽221和六个绝缘体固定螺孔222。电场屏蔽件250的三个接地连接杆251分别与其中三个绝缘体固定螺孔222相连接,形成对地连接通道。

连接组件固接在绝缘体且位于箱体100内,应力锥体210穿过箱体上的绝缘体安装孔110伸入连接组件内,应力锥体210与连接组件之间形成插入空间 21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法兰盘500和螺栓510,法兰盘500抵靠在箱体100内顶面且设有法兰盘螺孔501,法兰盘500底端设有外螺纹,螺栓510 穿过法兰盘螺孔501、座体固定孔111后再与座体220上的绝缘体固定螺孔222 相螺接配合以将绝缘体与箱体100相固接,另设有密封件520,密封件520位于环形密封槽221内且夹置在座体220与箱体100之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套筒600、活动套筒610、第一弹性件620、第二弹性件630、内限位卡环640、弹珠650、外限位卡环615。

固定套筒600固定在法兰盘500下端且应力锥体210伸入固定套筒600内,应力锥体210与固定套筒600之间形成所述的插入空间211;固定套筒600开设有8个横向贯穿固定套筒600的第一卡位槽孔611,第一卡位槽孔611内设有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将第一卡位槽孔分割成外内布置的大直径槽孔和小直径槽孔,所述弹珠直径大于小直径槽孔直径且小于大直孔槽孔直径,用于放入弹珠650,小直径槽孔直径小于弹珠650直径,对弹珠650形成限位,防止弹珠 650完全掉入固定套筒600内壁以内空间,同时确保弹珠650部分球体可伸入固定套筒600内壁以内内部空间,形成突出卡位。

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筒600内壁还设有第四台阶面617。所述固定套筒600 外周设有第二台阶面613和第五卡位槽616。所述固定套筒600顶端设有内螺纹。

活动套筒610活动套接在固定套筒600外,第一弹性件620夹置在活动套筒610和固定套筒600之间,活动套筒610内壁开设有第二卡位槽612;第二弹性件630、内限位卡环640套在应力锥体210外,第二弹性件630顶抵在法兰盘 500和内限位卡环640,内限位卡环640顶抵在第四台阶面617;弹珠650活动装接在第一卡位槽孔611。

本实施例中,活动套筒610内周设有第三台阶面614,第一弹性件620套在固定套筒600外且两端分别顶抵在第二台阶面613和第三台阶面614。

所述外限位卡环615安装于第五卡位槽616内,活动套筒610底端抵靠在外限位卡环615处,外限位卡环615用于防止活动套筒610脱出。

所述快速对接插头400设有第一软质绝缘体430和套接在第一软质绝缘体 430外的连接套管450,第一软质绝缘体430上端开设有让位槽420,让位槽420 内设有导电杆421;快速对接插头400上端与插入空间211相适配且导电杆421 与第一插孔320相插接配合。所述连接套管450外周设有第三卡位槽4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杆421包括依次连接的导向头、直杆部和圆台部,圆台部直径大于直杆部直径,且圆台部与直杆部之间通过倾斜面相连接,当导电杆421插入第一插孔320内时倾斜面靠抵在喇叭口处、直杆部穿过第四节孔、第三节孔直至第二节孔处且导向头位于第二节孔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节孔处设置有表带弹簧触指结构(图中未示出),当导电杆421插入第一插孔320内时通过表带弹簧触指结构将直杆部抱紧。

当快速对接插头400上端插入插入空间211时,应力锥体210伸入让位槽 420内,导电杆421插入第一插孔320内,连接套管450挤压内限位卡环640以推动第二弹性件630压缩直至第三卡位槽410与第一卡位槽孔611相对应,此时第一弹性件62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挤压活动套筒61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三卡位槽410内以快速对接插头4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此时,活动套筒610内壁对弹珠650形成挡壁,确保弹珠650稳定置于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三卡位槽410内,形成快速对接插头4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快速对接插头400上的第一软质绝缘体430与应力锥体210相互挤压形成绝缘密闭空间;

用手推动活动套筒610往第一弹性件620方向压缩第一弹性件620直至第二卡位槽612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三卡位槽410在同一直线上时,第二弹性件630弹推内限位卡环640和连接套管45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二卡位槽612 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形成的空间内,快速对接插头400便能自动退出与连接组件的对接。以上过程形成了快速对接插头400连接套管450与连接组件对接与分离的装拆对接过程。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堵头700包括第二软质绝缘体710和套接在第二软质绝缘体710外周的连接套筒720。第二软质绝缘体710设有与应力锥体210相匹配的凹槽730,连接套筒720设有第四卡位槽740,绝缘堵头700上端与插入空间211相适配。

当绝缘堵头700上端插入插入空间211时绝缘堵头700挤压内限位卡环640 以推动第二弹性件630压缩直至第四卡位槽740与第一卡位槽孔611相对应、第一弹性件62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挤压活动套筒61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四卡位槽740内以使绝缘堵头7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此时,活动套筒610内壁对弹珠650形成挡壁,确保弹珠650稳定置于第一卡位槽孔 611和第四卡位槽740内,形成绝缘堵头7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绝缘堵头700上的第二软质绝缘体710与应力锥体210相互挤压形成绝缘密闭空间;

用手推动活动套筒610往第一弹性件620方向压缩第一弹性件620直至第二卡位槽612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四卡位槽740在同一直线上时,第二弹性件630弹推内限位卡环640和连接套筒72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二卡位槽612 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形成的空间内,绝缘堵头700便能自动退出与连接组件的对接。以上过程形成了绝缘堵头700与连接组件对接与分离的装拆对接过程。

所述箱体的装配过程为:

将设备铭牌安装支架120焊接于箱体100左侧面,设备铭牌130安装于安装支架120,将接地安装螺栓121焊接于箱体100正面右下角,将接地标示牌 132安装于接地安装螺栓121的垂直上方,将相序牌131安装于箱体100顶面和正面,将手抬起吊把手140焊接于箱体100两侧靠近顶面处,如图2和图3所示。

所述绝缘连接组件与箱体的装配过程为:

先将密封件520置于座体220上的环形密封槽221内,再将绝缘体上的应力锥体210穿过箱体上的绝缘体安装孔110以伸入箱体100内,而后调整座体固定孔111的位置以使座体固定孔111与绝缘体固定螺孔222一一对应;将法兰盘500套在应力锥体210外并抵靠在箱体100内顶面,再调整法兰盘500的位置以使法兰盘螺孔501与座体固定孔111相对应,再通过螺栓510插入法兰盘螺孔501、座体固定孔111,旋入绝缘体固定螺孔222以将法兰盘500、箱体 100和座体220相固接,固接后确保密封件520紧密夹置在座体220底面的环形密封槽221与箱体100顶面之间;

接着,将8颗弹珠650对应放入8个第一卡位槽孔611,将第一弹性件620 套在固定套筒600外,再在固定套筒600外套入活动套筒610、通过活动套筒 610压缩第一弹性件620将活动套筒610置于第五卡位槽616与第二台阶面613 之间、再将外限位卡环615安装在第五卡位槽616内,形成对活动套筒610和第一弹性件620的卡位,同时将弹珠650置于第二卡位槽612与第一卡位槽孔 611形成的空间内,接着,将内限位卡环640放入固定套筒600内并顶抵在第四台阶面617,将第二弹性件630放入固定套筒600内并顶抵在内限位卡环640,再将装配好的固定套筒600通过压缩第二弹性件630将内螺纹与法兰盘500底端外螺纹旋接紧固,此时便完成了绝缘连接组件200与箱体100的连接装配,如图5和图7所示。

绝缘堵头与绝缘连接组件的装配过程为:

将绝缘堵头700上端插入插入空间211,形成绝缘堵头7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的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下,绝缘堵头700上的第二软质绝缘体710与应力锥体210相互挤压开形成绝缘密闭空间,如图7、图8所示。

该连接装置安装于电杆的装配过程为:

该连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电杆上的固定专用支架10,通过螺栓穿过箱体安装孔112与固定专用支架10紧固。

该连接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专用支架10上后接入外部电源的装配过程为:

当安装有该连接装置的配电线路需要接入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时,先断开隔离刀闸12,验明该装置确无电压后,在接地挂环13上装设接地短接线,确保该装置处于与配电线路断开连接的无电接地状态,此时用手分别将A、B、C三相的活动套筒610往第一弹性件620方向压缩第一弹性件620至第二卡位槽612 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三卡位槽740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弹性件630弹推内限位卡环640和连接套管71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二卡位槽612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形成的空间内,绝缘堵头700自动退出与连接组件的对接,此时出现插入空间211;

接着分别将安装有快速对接插头400的连接外部电源的A、B、C三相接入电缆11分别与三个对应的插入空间211相插接,当快速对接插头400上端插入插入空间211时,应力锥体210伸入让位槽420内,导电杆421插入第一插孔 320内,连接套管450挤压内限位卡环640以推动第二弹性件630压缩直至第三卡位槽410与第一卡位槽孔611相对应,此时第一弹性件62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挤压活动套筒61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三卡位槽410内以快速对接插头4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此时拆除接地线、合上隔离刀闸12,即可将实现外部电源接入配电线路进行供电。如图1所示。

该连接装置固定安装在电杆上后拆除外部电源的过程为:

当外部电源完成对安装有该连接装置的配电线路进行供电时,在确认外部电源停止供电、该连接装置无电流通过后,先断开隔离刀闸12,验明该装置确无电压后,在接地挂环13上装设接地短接线,确保该装置处于与配电线路断开连接的无电接地状态;此时,用手将活动套筒610往第一弹性件620方向推动以压缩第一弹性件620直至第二卡位槽612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和第三卡位槽 410在同一直线上,第二弹性件630弹推内限位卡环640和连接套管45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二卡位槽612与第一卡位槽孔611形成的空间内,快速连接插头 400便自动退出与连接组件的对接,此时腾出插入空间211;

接着将A、B、C三相绝缘堵头700上端分别插入三个插入空间211,当绝缘堵头700上端插入插入空间211时连接套筒710挤压内限位卡环640以推动第二弹性件630压缩直至第四卡位槽740与第一卡位槽孔611相对应、第一弹性件620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挤压活动套筒610以将弹珠650推入第一卡位槽孔611 和第四卡位槽740内以使绝缘堵头700与连接组件相连接,此时本装置进入备用状态,如图1-1所示。

该连接装置提前固定安装在经过电力供应保障评估论证的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特定电杆上,安装该装置后的10kV配电线路只要由一个综合性小型班组即可随时实现中压移动应急电源车的快速接入供电,该中压移动应急电源车电缆的快速对接插头与本装置的连接组件相匹配;该装置还可实现将安装有本装置的配电线路通过旁路电缆、旁路负荷开关等设备快速接入邻近的安装有本装置的其他电源配电线路,实现转供电,该旁路设备电缆的快速对接插头与本装置的连接组件相适配。

当配电线路需要进行快速供电时,只需将移动电源车开至装有本装置的配电线路电杆旁边,办理快速接入手续后,取下该装置上的绝缘堵头700,将移动电源车的电缆快速连接插头400插入连接装置的连接组件即可开展供电。全面简化或是取消了原作业方式需进行现场勘察、电缆布置、车辆摆放、旁路设备布置等工作流程,接入时间得到极大缩短;

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后,当需要移动电源或其他接入电源进行供电时,不再需要中断供电用户的供电进行电源的连接;

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后,当需要移动电源或其他接入电源进行供电时,不再需要特殊工种带电作业人员开展带电接入,减少不必要的作业安全风险;

该装置安装于配电线路后,当需要移动电源或其他接入电源进行供电时,不再需要复杂的倒闸操作、电气试验、带电作业、发电机并解网、旁路作业等多工种专业配合与专业协同,单一班组即可开展实施;

总而言之,在配电线路上安装该连接装置后能全面提升配电线路接入外部电源的作业效率和作业安全系数,从而全面提升作业人员开展应急供电的意愿,提升高价值设备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