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终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4381发布日期:2019-07-17 05:18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终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程技术,具体涉及应组合电器和高压电缆安装技术。



背景技术:

组合电器和高压电缆以其占地面积小、体积小、可靠性高、几乎不用检修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尤其在110kV和220kV电压等级的城市电网建设中。电缆终端多采用竖直结构布置,根据《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的规定,“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的要求。对于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需要设计较大的电缆转弯空间,开挖较深的电缆沟。

110kV、220kV高压电缆多用于交联聚乙烯绝缘铜芯电力电缆,截面常为400mm2或630mm2,根据厂家资料,对于110kV电缆外径分别为:91.3和97.5mm,敷设时的弯曲半径1.8m和2.0m、运行时的弯曲半径2.3m和2.4m;对于220kV电缆外径分别为:113.1mm2和118.3mm2,敷设时的弯曲半径2.3m和2.4m、运行时的弯曲半径2.8m和3m。为了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电缆沟的深度需要达到2.5~3米以下,具有土建建设成本高、工程量大、工期长等缺点,又不便于施工安装和运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一种电缆终端连接结构,应用于组合电器设备和电缆的连接部位,实现了降低土建成本、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终端连接结构,包括电缆终端筒体、与电缆终端筒体上端连接的隔离开关、设于电缆终端筒体下方的电缆沟、沿电缆沟敷设的电缆,所述电缆具有电缆头,所述电缆头从电缆终端筒体底部插入电缆终端筒体内部,所述隔离开关设有隔离开关连接导体,所述电缆终端筒体内设有电缆终端连接导体,所述电缆终端连接导体连接隔离开关连接导体和电缆头,所述电缆终端筒体包括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段、与地面具有夹角的夹角段以及连接竖直段和夹角段的圆弧过渡段,所述电缆头位于夹角段,所述电缆终端连接导体具有位于竖直段内的首端以及位于圆弧过渡段内的尾端。

优选的,所述电缆终端筒体的上端设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的边缘设有与隔离开关外壳底面对接并采用螺栓固定的第一连接法兰。

优选的,所述电缆终端筒体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出线孔。

优选的,所述电缆终端筒体沿周向分布有手孔。

优选的,所述电缆头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电缆终端筒体底部采用螺栓固定。

优选的,所述夹角段与地面的夹角为30°或者60°或者90°。

本实用新型在电缆终端筒体下部设有倾斜一定角度的夹角段,同时电缆终端连接导体尾端也倾斜相应角度,可以明显降低电缆沟深度,起到了优化配电装置场地、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施工工作量、缩短工期、方便运行维护检修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2所示,一种电缆终端连接结构,包括电缆终端筒体1、与电缆终端筒体上端连接的隔离开关、设于电缆终端筒体下方的电缆沟3、沿电缆沟敷设的电缆2,所述电缆具有电缆头,所述电缆头从电缆终端筒体底部插入电缆终端筒体内部,所述隔离开关设有隔离开关连接导体,所述电缆终端筒体内设有电缆终端连接导体,所述电缆终端连接导体连接隔离开关连接导体和电缆头。其中,所述电缆终端筒体1包括垂直于地面的竖直段11、与地面具有夹角的夹角段13以及连接竖直段和夹角段的圆弧过渡段12,所述电缆头位于夹角段,所述电缆终端连接导体具有位于竖直段内的首端以及位于圆弧过渡段内的尾端。

在电缆终端筒体1具有夹角的同时,电缆头部分可以也设计夹角,以便于安装,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夹角。电缆终端连接导体与电缆终端筒体1的夹角设计是统一的。

如图1所示,电缆终端筒体与电缆头外壳在法兰处连接,电缆头外壳方向朝下,直接影响电缆的出线方向,进而影响电缆沟的深度。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将电缆终端筒体底部的夹角段13倾斜一定角度,以倾斜60°为例,电缆沟深度直接从3000mm以上降到1000mm以下,可见对电缆沟深度的影响较大,可明显降低建设成本,方便运维检修。

另外,所述电缆终端筒体的上端设有缩口部,所述缩口部的边缘设有与隔离开关外壳底面对接并采用螺栓固定的第一连接法兰,以将隔离开关和电缆终端筒体连接。所述电缆终端筒体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出线孔,当然也可以为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三个出线孔可以提供三股电缆出线。所述电缆终端筒体沿周向分布有手孔,以方便手伸入操作,对电缆终端连接导体的连接。所述电缆头设有第二连接法兰,所述第二连接法兰与电缆终端筒体底部采用螺栓固定,避免电缆头松动。安装组合电器后,沿电缆沟敷设电缆,然后将电缆头插入电缆终端筒体内并固定,最后通过手孔将电缆头与电缆终端连接导体连接。

考虑到批量化生产和通用性,将电缆终端筒体和内部连接导体的设计标准化,夹角段13考虑30°、60°和90°三种转角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采用其他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