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放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2606发布日期:2019-06-14 23:08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远程放电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电领域,特别涉及远程放电控制器。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力系统各级变电所已普遍应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作为直流系统后备电源,该类电池需要不断维护以保持性能。目前,蓄电池的保护主要是对蓄电池组进行定期充放电维护以维持蓄电池活性容量。但是现有的针对蓄电池进行管理的远程放电控制器无法在蓄电池对外供电时主动断开放电回路,功能上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提高可靠性的远程放电控制器。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远程放电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的正极经常闭开关KN2、熔断器FU2连接至充电线路KM+,蓄电池组的负极经熔断器FU2、开关DK2连接至充电线路KM-,蓄电池组的正极还经断路器DK1和常开开关触点KN1连接至放电模块FD的一端,蓄电池组的负极还经断路器DK1和常开开关触点KN1连接至放电模块FD的另一端,常闭开关触点KN2和常闭开关触点KN3并联,在常闭开关KN3两端还并联有二极管V;

在断路器DK1和常开开关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点,在蓄电池组的负极与放电模块FD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均经熔断器FU1连接至开关电源;

在开关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设有负责远程控制的控制电路。

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六个支路;

其中,第一支路包括用于对蓄电池组放电进行远程控制的继电器以及开关M5,继电器中的线圈K1受控于指令远程命令MRTU-DO1闭合,继电器中的线圈K2受控于指令远程命令MRTU-DO2闭合;

第二支路包括线圈KM1以及与KM1连接的开关M1;

第三支路包括线圈KM2以及与KM2连接的开关M2;

第四支路包括线圈KM3以及与KM3连接的开关M3;

第五支路包括线圈K4以及与KM3连接的温控开关WT,在温控开关两侧并联有开关M4;

第六支路包括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放电控制模块化,接线简洁明了;

2)可兼容远程控制和人工控制放电操作;

3)采用二极管与真空常闭接触器的形式,在交流失电时,可保证自动对外供电;

4)设计了自动判断并断开放电回路的控制电路,使得在远程或人工放电操作时,若发生交流失电,自动断开放电回路,闭合直流母线与蓄电池组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更安全,更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远程放电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远程放电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

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的正极经常闭开关KN2、熔断器FU2连接至充电线路KM+,蓄电池组的负极经熔断器FU2、开关DK2连接至充电线路KM-,蓄电池组的正极还经断路器DK1和常开开关触点KN1连接至放电模块FD的一端,蓄电池组的负极还经断路器DK1和常开开关触点KN1连接至放电模块FD的另一端,常闭开关触点KN2和常闭开关触点KN3并联,在常闭开关KN3两端还并联有二极管V;

在断路器DK1和常开开关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点,在蓄电池组的负极与放电模块FD的另一端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点,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均经熔断器FU1连接至开关电源;

在开关电源的正负极之间设有负责远程控制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六个支路;

其中,第一支路包括用于对蓄电池组放电进行远程控制的继电器以及开关M5,继电器中的线圈K1受控于指令远程命令MRTU-DO1闭合,继电器中的线圈K2受控于指令远程命令MRTU-DO2闭合;

第二支路包括线圈KM1以及与KM1连接的开关M1;

第三支路包括线圈KM2以及与KM2连接的开关M2;

第四支路包括线圈KM3以及与KM3连接的开关M3;

第五支路包括线圈K4以及与KM3连接的温控开关WT,在温控开关两侧并联有开关M4;

第六支路包括指示灯。

具体的,主回路主要由常闭接触器KN2和KN3,常开接触器KN1,二极管V,断路器DK1组成;控制回路由熔丝FU1,开关电源,继电器和温控开关、指示灯组成。

蓄电池组处于充电状态时,KN2和KN3闭合,KN1断开,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当需要进行本地人工放电的操作时:分别短接MRTU-DO1与MRTU-DO2端子;操作DK1闭合,此时,K1与K2线圈通电,K3开关闭合,KM1、KM2、KM3线圈通电,因此主回路中KM1触点闭合,KM2与KM3触点断开;启动放电模块,即可进行人工放电。

远程人工放电:操作DK1闭合;接受远程命令MRTU-DO1与MRTU-DO2闭合;此时,K1与K2线圈通电,开关M1、M2闭合,KM1、KM2、KM3线圈通电,因此主回路中KN1触点闭合,KN2与KN3触点断开;远程通讯启动放电模块,即可进行远程自动放电。

在放电过程中,如果发生了交流失电,蓄电池组必须立马对外供电,保证重要负荷不断电。当交流失电时,直流母线失电,电池组电压高于直流母线,此时二极管自动判断并导通,蓄电池组即可对外供电。

接下来是本产品创新提出的自动检测失电并处理放电回路问题。

当二极管导通启动时,必定是发生了交流失电。二极管工作发热,温度迅速升高,温控开关自动检测,当温度高于温控开关导通条件时,温控开关WT闭合。此时,继电器闭合并自锁,常闭触点K3断开,从而使继电器中线圈K1与K2断电,使得KM1、KM2、KM3线圈断电,因此主回路中,KN1触点断开,KN2、KN3触点闭合,自动断开放电回路,自动闭合对外供电回路。从而避免二极管长期运行,也避免在蓄电池组对外供电时还继续进行不必要的放电。在结束交流失电事故处理后,只需要断开一次断路器DK1,即可完成控制回路复位原状态。

本产品中的温控开关WT,也可以使用电流感应器实现,这里的电流感应器即感应检测二极管出线位置的电流,当二极管有流过一定电流时,动作输出一个闭合触点。

本产品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优势:

1)放电控制模块化,接线简洁明了;

2)可兼容远程控制和人工控制放电操作;

3)采用二极管与真空常闭接触器的形式,在交流失电时,可保证自动对外供电;

4)设计了自动判断并断开放电回路的控制电路,使得在远程或人工放电操作时,若发生交流失电,自动断开放电回路,闭合直流母线与蓄电池组之间的连接,从而保证更安全,更可靠。

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各部件的组装或使用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