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0949发布日期:2019-09-20 21:59阅读:1071来源:国知局
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网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封网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高压线路的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在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跨越重要设施的情况,如高速公路、铁路、居民房屋等等,就需要跨越这些重要设施进行架线封网施工。

现有的张力架线跨越施工,是在有一定间距的两组铁塔之间架设输电线路,为了不影响铁塔下方的道路或人员的安全,在施工时需要停止铁塔下方的一切活动,如居民停电、道路关闭、人员撤离等,这样就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大面积的停电所带来的影响最大,使得停电架线施工难度大,另外在铁塔上施工,还可能造成工具或物品的坠落,对铁塔下方人员造成安全隐患,使得架线施工进度降低,给居民带来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封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铁塔上架线需要停电施工、给居民造成影响、施工进度慢,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防止物品坠落,可不停电施工,进度快,无安全隐患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输电线路封网装置,包括建设在地面上的两组铁搭,搭设在两组铁塔上并列布置的两束承托绳,所述承托绳的两端分别穿过铁塔并通过地锚固定在地面上,还包括搭设在两束所述承托绳上的封网机构,所述封网机构包括设置在两束所述承托绳上的封网、设置在一组铁塔上用于收紧所述封网的收紧机构、以及设置在另一组铁塔上用于拉紧所述封网的拉紧机构;

所述封网包括一端在所述收紧机构上的封网本体、设置在封网本体两侧分别能与两束承托绳滑动配合连接的若干个挂环;

所述收紧机构包括设置在铁塔上的第一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两端并用于收紧所述封网本体的收紧器,所述收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封网本体靠近所述拉紧机构一端的挂环通过第一绳索连接,所述封网本体借助于所述收紧器收卷第一绳索并能在所述承托绳上伸缩;

所述拉紧机构包括设置在铁塔上的第二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的拉紧器,所述拉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封网本体靠近所述拉紧机构的一端通过第二绳索连接,所述封网本体借助于所述拉紧机构收卷第二绳索并能在所述承托绳上伸缩;

所述封网本体借助于所述收紧机构和所述拉紧机构在所述承托绳上滑行。

进一步地,所述封网机构还包括分别无线远程控制所述拉紧机构和所述收紧机构的遥控面板,所述收紧机构还包括与两个收紧器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器,所述拉紧机构还包括与拉紧器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

所述遥控面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与所述第二控制器无线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所述收紧器受控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所述拉紧器受控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收紧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卷筒;

所述拉紧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卷筒;

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卷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卷筒借助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扭矩力收卷所述第一绳索,用于所述封网本体在所述承托绳上滑行;

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卷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封网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借助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扭矩力收卷所述第二绳索,用于所述封网本体在所述承托绳上滑行。

进一步地,所述封网本体为多根相互交叉连接的柔性网绳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挂环设置在所述封网本体两侧的网状节点处。

进一步地,所述挂环为带有一个缺口的椭圆形结构,所述封网本体与所述承托绳均能通过缺口挂接在所述挂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绳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绳索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绳索的直径,所述承托绳、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均为柔性尼龙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均为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根网绳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增强所述封网本体强度的辅助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先将收紧机构和拉紧机构分别安装在两个铁塔上,将封网穿套在承托绳上,封网被收紧机构收紧并处于压缩状态,拉紧机构的第二绳索挂接在封网本体上,松开收紧机构,启动拉紧机构,将封网拉紧并完成封网操作,整个封网过程中不需要输电线路停电,解决了架线施工需要停电施工、给居民造成影响、施工进度慢,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防止物品坠落,可不停电施工,进度快,无安全隐患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收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拉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遥控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挂环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承托绳;2-封网;21-封网本体;22-挂环;23-辅助绳;3-收紧机构;31-第一支撑平台;32-收紧器;321-第一驱动电机;322-第一卷筒;33-第一绳索;34-第一控制器;4-拉紧机构;41-第二支撑平台;42-拉紧器;421-第二驱动电机;422-第二卷筒;43-第二绳索;44-第二控制器;5-遥控面板;51-第一控制模块;52-第二控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输电线路封网装置,包括建设在地面上的两组铁搭,搭设在两组铁塔上并列布置的两束承托绳1,所述承托绳1的两端分别穿过铁塔并通过地锚固定在地面上,还包括搭设在两束所述承托绳1上的封网机构,所述封网机构包括设置在两束所述承托绳1上的封网2、设置在一组铁塔上用于收紧所述封网2的收紧机构3、以及设置在另一组铁塔上用于拉紧所述封网2的拉紧机构4;

所述封网2包括一端在所述收紧机构3上的封网本体21、设置在封网本体21两侧分别能与两束承托绳1滑动配合连接的若干个挂环22;

所述收紧机构3包括设置在一组铁塔上的第一支撑平台3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两端并用于收紧所述封网本体21的收紧器32,所述收紧器32的输出端与所述封网本体21靠近所述拉紧机构4一端的挂环22通过第一绳索33连接,所述封网本体21借助于所述收紧器32收卷第一绳索33并能在所述承托绳1上伸缩;

所述拉紧机构4包括设置在另一组铁塔上的第二支撑平台4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平台41上的拉紧器42,所述拉紧器42的输出端与所述封网本体21靠近所述拉紧机构4的一端通过第二绳索43连接,所述封网本体21借助于所述拉紧机构4收卷第二绳索43并能在所述承托绳1上伸缩;

所述收紧机构3与所述拉紧机构4不同时操作,所述封网本体21借助于所述收紧机构3和所述拉紧机构4的驱动力在所述承托绳1上滑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先将收紧机构3和拉紧机构4分别安装在两个铁塔上,将封网2穿套在承托绳1上,封网2被收紧机构3收紧并处于压缩状态,拉紧机构4的第二绳索43挂接在封网本体21上,松开收紧机构3,启动拉紧机构4,将封网2拉紧并完成封网2操作,整个封网2过程中不需要输电线路停电,解决了架线施工需要停电施工、给居民造成影响、施工进度慢,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防止物品坠落,可不停电施工,进度快,无安全隐患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架线施工中,在施工中对输电线路不用停电即可封网2,可以自动控制封网2的长度和张进度,省去了人工拉拽绳索,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在地面上利用遥控面板5即可操作,封网2速度快,不用占用很长时间,提高了施工进度,而且封网2的长度可以自由控制,不用占用多余的地表,减少了对用户的损失。

两组铁塔上分别设置收紧机构3和拉紧机构4,在已经拉紧的承托绳1上安装挂环22,使封网本体21挂接在承托绳1上,然后将第一绳索33挂接在两端的挂环22上,将第二绳索43挂接在封网本体21上,收紧机构3和拉紧机构4不同时操作,先使收紧机构3操作,使封网2处于压缩状态,绕后操作拉紧机构4,从封网本体21的一端拉紧并向一个方向进行封网2操作,封网2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自由控制,简单又方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均外界的交流220V或380V交流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收紧机构3和拉紧机构4的运转。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封网机构还包括分别无线远程控制所述拉紧机构4和所述收紧机构3的遥控面板5,所述收紧机构3还包括与两个收紧器32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器34,所述拉紧机构4还包括与拉紧器42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44;

所述遥控面板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控制器34无线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51、与所述第二控制器44无线连接的第二控制模块52,所述收紧器32受控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51,所述拉紧器42受控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52。

第一控制器34和第二控制器44均为现有技术,遥控面板5也为现有技术,遥控面板5上设有处理器、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第一控制器34和第二控制器44均包括处理器、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第一控制器34和第二控制器44与遥控面板5之间可以相互无线实时通讯和实现无线控制,第一控制器34和第二控制器44的型号均采用SR-YK20,遥控面板5内部第一控制模块51的控制器型号采用SR-YK20和第二控制模块52的控制器型号也采用SR-YK20,做到了可以相互通讯和远程控制的功能,同一型号的控制器,可与实现无线远程的通讯,效率高,效果好,方便了在输电线路上架线,不用停电即可操作,节省工人劳动强度。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收紧器32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21、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一卷筒322;在第一驱动电机321转动的情况下,第一卷筒322转动。所述收紧器32为两套,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31的两端,用于收紧挂环22,使多个挂环22向靠近收紧器32的一侧移动,同时操作收紧器32,可以使封网同时移动,提高了封网收网的效率。

所述拉紧器42包括第二驱动电机421、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的输出轴连接的第二卷筒422;

所述第一绳索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卷筒3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挂环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卷筒322借助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1的扭矩力收卷所述第一绳索33,用于所述封网本体21在所述承托绳1上滑行;第一卷筒322转动带动第一绳索33动作,使第一绳索33缠绕在第一卷筒322上,并用于收紧封网2,收紧比较方便;

所述第二绳索4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卷筒42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封网本体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卷筒422借助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的扭矩力收卷所述第二绳索43,用于所述封网本体21在所述承托绳1上滑行。第二卷筒422转动带动第二绳索43动作,使第二绳索43缠绕在第二卷筒422上,并用于拉紧封网2,将封网2处于展开状态,拉紧比较方便;

收紧器32和拉紧器42的结构原理一致,收紧器32是用于收缩封网本体21,使封网本体21节省空间;拉紧器42是用于拉紧封网本体21,使封网本体21处于拉紧状态,用于在架线施工时隔离架线线路上方的空间,保证在架线施工过程中不会对人员或建筑物造成损伤。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封网本体21为多根相互交叉连接的柔性网绳组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挂环22设置在所述封网本体21两侧的网状节点处。封网本体21的两侧各设有若干个挂环22,挂环22是直接挂在封网本体21上,起到连接承托绳1、并在承托绳1上滑行的作用,最终会将封网2压缩或展开。同样的,可以在地面上进行控制封网2的动作,遥控面板5的操作也比较顺利。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挂环22为带有一个缺口的椭圆形结构,所述封网本体21与所述承托绳1均能通过缺口挂接在所述挂环22上。挂环22在承托绳1上可以自由取放,与封网本体21可以可拆卸式连接,连接比较方便,安装操作简单。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承托绳1的直径均大于所述第一绳索33的直径和所述第二绳索43的直径,所述承托绳1、所述第一绳索33和所述第二绳索43均为柔性尼龙绳。尼龙绳是由尼龙材料制成的绳子,柔性和硬度比较高,耐磨耐腐蚀,将其应用于封网装置上,使用耐久。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电机321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21均为伺服电机。伺服电机可以控制,位置精度比较准确,反应速度快。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线路封网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相邻的两根网绳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增强所述封网本体21强度的辅助绳23。辅助绳23是用于增强封网本体21强度的,辅助绳23是设置在封网本体21的菱形空格处,增加封网本体21的封网密度,也起到了保护工人、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及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先将收紧机构3和拉紧机构4分别安装在两个铁塔上,将封网2穿套在承托绳1上,封网2被收紧机构3收紧并处于压缩状态,拉紧机构4的第二绳索43挂接在封网本体21上,松开收紧机构3,启动拉紧机构4,将封网2拉紧并完成封网2操作,另外可以在地面上进行远程控制操作,不用在铁塔上操作,拉紧机构4的拉紧程度可以在遥控面板5上通过拉紧器42的收卷程度进行控制,封网2过程中不需要输电线路停电,解决了架线施工需要停电,给居民造成影响、施工进度慢,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防止物品坠落,可不停电施工,进度快,无安全隐患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