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4186发布日期:2019-06-26 00:36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冲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刷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冲片。



背景技术:

外转子电机的定子一般由多片定子冲片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制成,在外转子电机的定子中定子槽和槽口是定子外圆的一部分。

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绕组不通电时永磁体和定子铁心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转矩,是由永磁体与定子齿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切向分量引起的。

齿槽转矩会使电机产生振动和噪声,出现转速波动,使电机不能平稳运行,影响电机的性能。在变速驱动中,当转矩脉动频率与定子或转子的机械共振频率一致时,齿槽转矩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将被放大。齿槽转矩的存在同样影响了电机在速度控制系统中的低速性能和位置控制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所以做永磁电机研发的工程师希望把自己做的电机的齿槽转矩降到最小,使用永磁电机的工程师则希望了解手上这台电机的齿槽转矩,从而去优化他的控制算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冲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冲片,所述定子冲片包括环形的定子轭,所述定子轭的外周设有定子齿,相邻两个定子齿之间形成定子槽,所述定子齿末端设有外侧为圆弧的齿冠,相邻两个齿冠之间形成槽口,所述定子槽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槽口所对应的圆心角的比例为5.700~5.800。

其中,所述齿冠外侧的两头设有圆角A,所述齿冠内侧的两头设有圆角B。

其中,所述定子齿与齿冠的连接处设有圆角C,所述定子齿与定子轭连接处设有圆角D。

其中,所述齿冠所对应的圆心角与定子齿所对应的圆心角的比例为3.001~3.099。

其中,所述定子冲片的外径与定子冲片内径的比例为2.482~2.491。

其中,所述定子轭中心的轴孔侧壁上设有向轴孔中心突出的定位凸起。

其中,多片所述定子冲片叠放后通过铆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定子槽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槽口所对应的圆心角的比例设置为5.700~5.800之间,通过减少槽口宽度来削弱齿槽转矩,且使槽口的宽度便于绕组下线工艺,有助将绕组槽满率控制在75~78%之间,使定子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C部分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冲片,定子冲片包括环形的定子轭1,定子轭1的外周设有12个定子齿2,相邻两个定子齿2之间形成定子槽4,定子齿2末端设有外侧为圆弧的齿冠3,相邻两个齿冠3之间形成槽口5,定子槽4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1.49°,槽口5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72°,定子槽4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槽口5所对应的圆心角的比例为5.777。

将定子槽所对应的圆心角与槽口所对应的圆心角的比例设置为5.700~5.800之间,通过减少槽口宽度来削弱齿槽转矩,且使槽口的宽度便于绕组下线工艺,有助将绕组槽满率控制在75~78%之间,使定子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齿冠3外侧的两头设有半径为0.3mm的圆角A7,齿冠3内侧的两头设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B8。圆角A7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改变气隙的形状与气隙磁密的方波形状相接近,从而令气隙磁密方波性更好,降低定子的反电动势谐波含量,进而使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也相应减小;另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由尖角产生磁饱和,从而减少噪音。此外,圆角A7的设置,无需对磁铁进行额外的加工处理,便于加工,降低制造成本。

定子齿2与齿冠3的连接处设有半径为1.5mm的圆角C9,定子齿2与定子轭1连接处设有设有半径为1.2mm的圆角D10。圆角C9和圆角D10的设置,增加定子齿2与齿冠3、定子轭1连接处的截面积,减少电磁磁路局部饱和,降低电机损耗,优化电磁磁路。

齿冠3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6.28°,定子齿2所对应的圆心角为8.51°,齿冠3所对应的圆心角与定子齿2所对应的圆心角的比例为3.088。

定子冲片的外径为74.6±0.02mm,定子冲片内径为30.0±0.04mm,定子冲片的外径与定子冲片内径的比例为2.482~2.491。

定子轭1中心的轴孔侧壁上设有向轴孔中心突出的定位凸起11,定位凸起11的宽度为1.1mm。定位凸起11的设置方便确定底座与定子的固定位置。

多片定子冲片叠放后通过铆扣连接,单片定子冲片的厚度为0.5mm,多片定子冲片叠放后的总厚度在10~40mm之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