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2042发布日期:2019-12-31 16:12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继电器马达。



背景技术:

“马达”为英语motor的音译,即为电动机、发动机。工作原理为通过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带动起动机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小齿轮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该技术产品于1912首次使用在汽车行业。

现有的马达整体装置长度是固定的,马达的使用范围小,如果安装到不同规格的装置中,需要购买不同规格的马达,增加了公司的支出,另外现有的电机防水性能不高,水流进入电机内部时,电机使用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马达,旨在改善现有的马达整体装置长度是固定的,马达的使用范围小,如果安装到不同规格的装置中,需要购买不同规格的马达,增加了公司的支出,另外现有的电机防水性能不高,水流进入电机内部时,电机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继电器马达,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底座内部底部两侧均焊接有导杆,所述底座内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外侧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管,所述螺管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壳体,且所述螺管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壳体内部顶部两侧均焊接有套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套管中心轴所在直线与所述导杆中心轴所在直线共线,所述套管及所述导杆的数量均为两个。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一侧中心轴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座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一侧焊接有第一齿轮,所述底座内部一侧中心轴处焊接有第一固定杆,且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齿轮内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外侧焊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螺杆的数量为两个,且螺杆外侧螺纹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中心轴处焊接有电机底盖,所述电机底盖的一侧放置有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底盖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螺块,所述电机壳体两侧均焊接有第二螺块,所述第一螺块中心轴所在直线与所述第二螺块中心轴所在直线共线。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电机壳体内部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电机壳体内部一侧胶接有隔水舱,所述隔水舱内部顶部胶接有吸水海绵,且所述隔水舱顶部胶接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与所述电机壳体内部相胶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导杆、套管、螺杆、螺管、底座、第一壳体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变相的使电机长度变大。

2、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水舱、吸水海绵、橡胶垫、密封圈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保证清水不会进入电机内部,保证了机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底座、2导杆、3转动块、4第一固定杆、5第一齿轮、6第二固定杆、7转动杆、8第二齿轮、9螺管、10螺杆、11第一螺块、12第二螺块、13密封圈、14吸水海绵、15橡胶垫、16隔水舱、17电机壳体、18电机底盖、19套管、20第一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底座1内部为空腔结构,底座1内部底部两侧均焊接有导杆2,底座1内部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固定杆6,第二固定杆6外侧设置有螺杆10,螺杆10外侧螺纹连接有螺管9,螺管9的一端焊接有第一壳体20,且螺管9在第一壳体20内部,第一壳体20内部顶部两侧均焊接有套管19,螺杆10与螺管9的配合,可以改变第一壳体20与底座1之间的距离,导杆2及套管19之间的配合,可以保证第一壳体20运行的时候,运动方向不会变化,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壳体20的运动时的精确度。

进一步的,套管19中心轴所在直线与导杆2中心轴所在直线共线,套管19及导杆2的数量均为两个,套管19与导杆2左右对称,使第一壳体20的一侧永远与底座1一侧平齐。

进一步的,底座1的一侧中心轴处开设有第一通孔,底座1在第一通孔处转动连接有转动块3,转动块3的一侧焊接有第一齿轮5,底座1内部一侧中心轴处焊接有第一固定杆4,且第一固定杆4的一端延伸至第一齿轮5内部,操作人员可以从装置外部进行操作,来达到改变装置整体长度的目的。

进一步的,螺杆10外侧焊接有第二齿轮8,且第二齿轮8与第一齿轮5相互啮合,第二齿轮8转动时,第一齿轮5也随之转动。

进一步的,螺杆10的数量为两个,且螺杆10外侧螺纹方向相同,螺杆10转动时,可以保证两个螺管9同时向上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壳体20的一侧中心轴处焊接有电机底盖18,电机底盖18的一侧放置有电机壳体17,电机底盖18两侧均焊接有第一螺块11,电机壳体17两侧均焊接有第二螺块12,第一螺块11中心轴所在直线与第二螺块12中心轴所在直线共线,操作人员可以用螺栓将电机底盖18电机壳体17连接在一起,且螺栓可以轻松转动。

进一步的,电机壳体17内部为空腔结构,电机壳体17内部放置有密封圈13,且电机壳体17内部一侧胶接有隔水舱16,隔水舱16内部顶部胶接有吸水海绵14,且隔水舱16顶部胶接有橡胶圈15,橡胶圈15与电机壳体17内部相胶接,当有部分水流进入电机壳体17时,水流在电机壳体17入口端就被隔水舱16、吸水海绵14吸收,保证了电机壳体17内部干燥的环境,提高了装置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齿轮5、第二齿轮8、导杆2、套管19、螺杆10、螺管9、底座1、第一壳体20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变相的使电机长度变大,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隔水舱16、吸水海绵14、橡胶垫15、密封圈13等零部件组成结构,此结构可以保证清水不会进入电机内部,保证了机电的使用寿命。

工作原理:为了变相增加电机的长度,操作人员转动转动块3,转动块3带动第一齿轮5围绕第一固定杆4转动,第一齿轮5带动第二齿轮8转动,第二齿轮8带动螺杆10围绕第二固定杆6转动,螺杆10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管9,由于螺杆10外侧螺纹方向相同,当螺杆10转动时,可以保证两个螺管9同时向上运动;且螺管9的一侧与第一壳体20相焊接,所以第一壳体20自身无法转动,所以当螺杆10转动时,螺杆10带动螺管9沿着螺杆10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管9带动第一壳体20运动,第一壳体20带动套管19沿着导杆2所在直线方向运动,此时整个装置的长度发生变化了;

当电机遇到水流冲击时,首先由于密封圈13的缘故,阻挡了大部分水流进入电机内部,其次,当一些水流进入电机壳体17内部时,水流进入隔水舱16内部,水流在隔水舱16内部时,被吸水海绵14将雨水吸干,保证了水流不会越过隔水舱16,也进一步的使电机的使用寿命增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