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7466发布日期:2019-11-20 01:3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的无刷dc马达。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无刷dc马达具有转子和定子。定子具有:环状的定子铁芯,其在与转子之间形成旋转磁场;定子绕组,其卷绕在定子铁芯上。而且,具有如下结构:将定子与由树脂构成的壳体一体地模制成型,利用由金属构成的保护罩包覆壳体的外表面。

该无刷dc马达将由定子绕组产生的热经由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向外部散热,并且,利用由金属构成的保护罩包覆壳体的外表面,由此防止了因来自外部的冲击而导致壳体破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61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机中,壳体由树脂形成,保护罩由金属形成,因此存在基于热的膨胀差。而且,在保护罩所覆盖的壳体一方受热而较大地膨胀的情况下,因膨胀导致保护罩变形、或者使压力作用于内部的设备,从而有可能使动作变得不稳定。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论在驱动时产生的热如何均能够稳定地驱动的马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的特征在于,其具有:转子,其具有沿中心轴线延伸的旋转轴;定子,其具有隔着绝缘体卷绕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绕组,该定子铁芯在径向上与所述转子的外周面对置;树脂外壳,其密封所述定子的至少所述绝缘体和所述绕组;以及罩,其覆盖所述树脂外壳,所述罩覆盖所述绝缘体的径向外侧和所述绝缘体的轴向一侧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外壳,在所述绝缘体的径向外侧和所述绝缘体的轴向一侧的至少一方,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罩与所述树脂外壳之间具有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的马达,无论在驱动时产生的热如何均能够稳定地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3是定子的立体图。

图4是定子所具有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5是转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中心轴线ax所延伸的方向、即图2中的左右方向作为轴向。另外,以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径向,将以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作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轴向参照图2如下进行设定。即,在图2中,将朝向轴向右侧的方向设为第1方向op,将朝向左侧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or。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左方向”、“右方向”是为了说明而设定的。因此,这些方向并不限定实际使用马达a时的朝向。

<1.1马达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具有定子1、树脂外壳2、罩3、转子4、第1轴承51以及第2轴承52。树脂外壳2覆盖定子1的外周面。即,马达a是利用树脂外壳2密封定子1的所谓的模制马达。转子4配置于定子1的内侧。转子4具有沿中心轴线ax延伸的旋转轴40。而且,旋转轴40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支承,能够相对于定子1旋转。即,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是转子4在定子1的内侧旋转的内转子型dc无刷马达。

<1.2定子的结构>

参照新的附图对定子1进行说明。图3是定子的立体图。图4是定子所具有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如图3、图4所示,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1、绝缘体12以及绕组13。而且,定子1具有隔着绝缘体12卷绕在定子铁芯11上的多个绕组13,该定子铁芯11与转子4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对置。如图2所示,定子1具有对第1轴承51进行收纳的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对第2轴承52进行收纳的第2轴承收纳部件62。

定子铁芯11具有导电性。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1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11和齿部112。铁芯背部111呈沿轴向延伸的环状。齿部112从铁芯背部111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突出。即,定子铁芯1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11和从铁芯背部11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112。如图4所示,定子铁芯11具有12个齿部112。齿部112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中,定子1具有12个齿槽。

绝缘体12覆盖定子11。绝缘体12是树脂的成型体。绝缘体12覆盖整个齿部112,并且覆盖铁芯背部111的轴向的两个端面。将导线卷绕于被绝缘体12覆盖的齿部112而形成绕组13。即,绝缘体12具有:绝缘体齿部121,其覆盖齿部112;以及绝缘体铁芯背部122,其覆盖铁芯背部111的至少轴向端部。通过绝缘体12将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绝缘。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体12是树脂的成型体,但不限定于此。能够广泛采用能够将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绝缘的结构。

如上所述,绝缘体12将定子铁芯11与绕组13绝缘。因此,在定子铁芯11中,铁芯背部111的径向的外周面也可以未被绝缘体12包覆而露出。另外,定子铁芯11可以采用层叠电磁钢板而成的构造,也可以是粉体的烧制、铸造等而成的一个部件。另外,定子铁芯11可以采用能够分割成包含1个齿部112的分割铁芯的结构,也可以采用将带状的部件呈环状卷绕而形成的结构。在定子1的径向中央,以沿轴向贯通的方式配置有转子4。

绕组13配置于定子铁芯11的各个齿部112。即,在马达a中,配置有12个绕组13。而且,定子1所具有的12个绕组13根据提供电流的时机而分成3个系统(以下,称为三相)。将该三相分别设为u相、v相、w相。即,定子1具有4个u相绕组、4个v相绕组以及4个w相绕组。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各相的绕组统称为绕组13而进行说明。

另外,在定子1中具有搭接线部131,该搭接线部131将多个绕组13彼此连接或使绕组13与控制电路(未图示)电连接,该控制电路安装在马达a所具有的基板bd上。即,多个绕组13经由搭接线部131电连接。而且,搭接线部131配置于绝缘体铁芯背部122所具有的布线部120,该绝缘体铁芯背部122盖住绝缘体12的铁芯背部111的轴向的端面。即,绝缘体12具有布线部120,该布线部120供搭接线部131布线。另外,如图2所示,定子1在覆盖铁芯背部111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面的绝缘体12的径向外侧的面具有配置有搭接线131的布线部120。即,布线部120从绝缘体铁芯背部122的轴向端部朝向轴向(第1方向op侧)延伸,搭接线131在布线部120的径向外侧面布线。而且,凹部23位于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

<1.3树脂外壳和罩的结构>

如图1、图2等所示,树脂外壳2呈圆筒形状。树脂外壳2是在内部密封定子铁芯11的树脂的模制成型体。即,树脂外壳2密封定子1的至少绝缘体13和绕组12。另外,如图2所示,在马达a中,还覆盖定子铁芯11的径向的外表面。树脂外壳2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而且,在底部的径向中央部分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树脂外壳孔20。

在底部的第1方向op侧的面的树脂外壳孔20的径向外侧设置有沿轴向凹陷的凹孔21。安装于转子4的旋转轴40沿轴向贯穿树脂外壳孔20。另外,在树脂外壳孔20中,通过嵌件成型固定有第1轴承收纳部61的后述的轴承凸缘611的一部分。另外,关于第1轴承收纳部61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如图1、图2等所示,罩3覆盖树脂外壳2。罩3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即,罩3呈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罩3例如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挤压加工而形成的。即,罩3覆盖绝缘体12的径向外侧和绝缘体12的轴向一侧(第1方向op侧)的至少一方的树脂外壳2。而且,在罩3的底部的径向中央部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罩孔30。而且,在罩孔30的径向外侧具有向轴向内侧(在图2中为第2方向or侧)突入的外壳接触部31。即,罩3在底部的径向中心部具有向内侧突入的外壳接触部31,在外壳接触部31的中央具有罩孔30。

树脂外壳2在图2中的第1方向op侧插入于罩3。而且,后述的压入部22压入于罩3。在将树脂外壳2压入于罩3时,外壳接触部31与凹孔21在轴向上重叠。并且,树脂外壳孔20与罩孔30也在轴向上重叠。旋转轴40贯穿树脂外壳孔20和罩孔30。

另外,在将树脂外壳2压入于罩3时,外壳接触部31与凹孔21接触。外壳接触部31按压凹孔21,使树脂外壳2与罩3紧贴。由此,抑制来自树脂外壳2与罩3的边界部分的气体、水、灰尘、尘埃等从树脂外壳孔20和罩孔30的边界部分进入。

接下来,对树脂外壳2向罩3的安装进行说明。树脂外壳2在径向外周面具有压入部22和凹部23。即,树脂外壳2具有压入到罩3的内部的压入部22。如图2所示,压入部22配置在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的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部分。即,在沿径向观察树脂外壳2时,压入部22与定子铁芯22重叠。树脂外壳2从形成有凹部23的一侧的端部插入于罩3的开口。然后,树脂外壳2通过压入而固定于罩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树脂外壳2中,凹部23设置成相对于定子铁芯11在轴向上偏移,但也可以是一部分重叠。

即,树脂外壳2在压入部22中压入于罩3的内周面。压入部22配置在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在压入时,力沿径向和轴向从罩3作用于树脂外壳2。通过压入部22配置在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位置,即使在压入时力从罩3进行作用,树脂外壳2也不容易产生变形等,其中,该定子铁芯11的强度比树脂外壳2的树脂高。

凹部23与布线部120在径向上重叠,该布线部120配置有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的绝缘体12的搭接线部131。即,间隙gp位于布线部120的径向外侧。另外,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在与间隙gp接触的部分具有凹部23。凹部23设置于树脂外壳2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沿周向连续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树脂外壳2的径向端部,但不限定于此。

另外,根据马达a的安装部位的条件(温度、湿度等),有时马达a的内部的空气中包含的水凝结而积存有凝结水。在凹部23中也积存空气,有时积存的空气中包含的水分凝结。因此,在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配置从凹部23朝向第2方向or侧延伸的凹槽200。即,在树脂外壳2的外周面上具有从间隙gp延伸的凹槽200。而且,在罩3的与凹槽200连续的位置配置将罩3的外部与凹槽200连结的排水孔301。

由此,积存在凹部23中的凝结水通过凹槽200,并经由排水孔301排出到外部。另外,例如在采用通过电路绝缘等从而即使产生凝结水也不受或不容易受到影响的构造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凹槽200和排水孔301。即使省略了凹槽200和排水孔301,凝结水也会因马达a驱动时的热而在凹部23的空气中蒸发。

树脂外壳2在轴向上从设置有凹部23的一侧插入于罩3,通过压入而被固定。在树脂外壳2压入到罩3的内部时,形成有凹部23的部分和罩3的内表面在径向上形成有间隙gp。另外,关于树脂外壳2与罩3的间隙gp的详细在后面说明

另外,如图2所示,树脂外壳2的凹部23所具有的部分的径向的厚度比树脂外壳2的其他部分的厚度薄。即,设置有凹部23的部分是厚度比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24。电流在搭接线部131中流动,有时会加热搭接线部131。此时,通过形成有薄壁部24,容易将搭接线部131的热向树脂外壳2的外部释放。

<1.4转子的结构>

图5是转子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转子4具有转子铁芯41、多个磁铁42以及模制部43。转子铁芯41具有:筒形状部件411,其沿轴向延伸;以及轴支承部件412,其配置于筒形状的部件的径向内侧。筒状部件411和轴支承部件412通过作为树脂的模制成型体的模制部43相互固定。转子铁芯41是磁性体。转子铁芯41可以是将磁性板沿径向层叠而成的层叠体,例如也可以是通过烧结粉体而形成为同一部件的成型体。

旋转轴40呈圆柱形状。旋转轴40贯穿转子铁芯41的轴支承部件412的径向中心部。旋转轴40和轴支承部件412相对固定。另外,作为固定方法可以举出压入、焊接等,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采用能够将旋转轴40和轴支承部件412固定的方法。即,旋转轴40固定于转子4,通过使转子4旋转,使旋转轴40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

多个磁铁42配置于转子铁芯41的径向外侧。在本实施方式的转子4中,将多个磁铁42沿周向排列配置。例如,转子铁芯41具有8个磁铁4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了多个磁铁42,但不限定于此。例如,针对圆筒形的磁性体,也可以使用将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磁化而得的磁铁。

即,在转子铁芯41中,将n极和s极作为1对磁极,具有多个该1对磁极。磁铁42例如通过树脂的模制等而被固定于转子铁芯41。另外,磁铁42的固定方法不限定于树脂的模制,可以采用粘接,熔接、机械固定方法等不给或不容易给转子4的旋转带来不良影响的方法。

<1.5轴承的结构>

旋转轴40在沿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压入于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即,旋转轴40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在轴向上不同的两个部位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第2轴承52的内圈压入有旋转轴40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在第1轴承51的内圈压入有比旋转轴40的压入于第2轴承52的部分靠第1方向op侧的部分。

第1轴承51被收纳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第2轴承52被收纳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直接或间接固定于树脂外壳2,详细内容在后面说明。由此,旋转轴40被1对轴承51、5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

在旋转轴40的第1方向op侧安装有轴挡圈401,在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安装有轴挡圈402。轴挡圈401与第1轴承51接触。轴挡圈402与第2轴承52接触。另外,轴挡圈401和轴挡圈402嵌入于槽中而被固定,该槽设置于旋转轴40的外周面。轴挡圈401与第1轴承51的内圈的第2方向or侧接触。通过轴挡圈401限制旋转轴40相对于第1轴承51向第1方向op侧移动。

轴挡圈402与第2轴承52的内圈的第1方向op侧接触。通过轴挡圈402限制旋转轴40相对于第2轴承52向第2方向or侧移动。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相对于定子1的轴向的移动被相对限制,从而旋转轴40相对于定子1的轴向的移动被限制。另外,轴挡圈401、402例如通常采用被称为c环、e环的轴用挡圈,但不限定于此。可以广泛采用与1对轴承51、52各自的内圈接触从而限制旋转轴40的移动的结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各实施方式中,由两个轴承(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将旋转轴40支承为能够旋转,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3个以上的轴承进行支承。

<1.6轴承收纳部件的结构>

这里,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是铁、黄铜等金属制的。

<1.6.1第1轴承收纳部件>

第1轴承收纳部件61具有在内部能够收纳第1轴承51的筒形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在径向中心部分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端面部610。另外,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具有沿径向外侧延伸的轴承凸缘611。轴承凸缘611的至少一部分嵌件成型于树脂外壳2。第1轴承收纳部61通过嵌件成型固定于树脂外壳2。另外,在轴承凸缘611也可以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部分。通过在嵌件成型时在贯通部分填充树脂,限制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周向的移动、即进行止转。

另外,如果通过树脂可靠地进行止转,则贯通部分不限定于孔,例如也可以是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凹部或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另外,也可以为,使轴承凸缘611自身为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或者使轴承凸缘611自身为椭圆形来进行止转。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以使中心轴线与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的中心轴线ax一致的方式固定于树脂外壳2。在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内部压入有第1轴承51的外圈。

<1.6.2第2轴承收纳部件>

如图2所示,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对第2轴承52进行保持。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具有收纳部621和外筒部620。收纳部621呈筒形状,在内部收纳第2轴承52。在收纳部621的内部压入有第2轴承52的外圈。

外筒部620的直径比收纳部621大,外筒部620在内部压入有罩3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另外,罩3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的压入于外筒部620的部分是罩压入部300。

即,在将第2轴承52压入于收纳部621之后,将罩3的罩压入部300压入到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的内部。然后,通过将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将第2轴承62相对于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固定。第2轴承52的外圈相对于定子1固定,第2轴承52的中心轴线与定子1的中心轴线ax一致。

如图2所示,收纳部621和外筒部620由同一部件形成。另外,这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卷压加工而制造出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1.7其他结构部>

如图2所示,在马达a中,罩3的第2方向or侧压入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因此,抑制了水、尘埃、灰尘等异物从外筒部620与罩压入部300的间隙进入。另一方面,马达a的第1方向op侧具有用于供旋转轴40贯穿的轴承收纳部孔,该轴承收纳部孔配置在第1轴承收纳部61的端面部610。为了不妨碍旋转轴40的旋转,该轴承收纳部孔为与旋转轴40之间形成有间隙的大小。水、灰尘、尘埃等异物容易从该间隙浸入到马达a的内部。因此,马达a具有用于抑制异物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进入的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和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

如图2所示,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覆盖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外表面。而且,包围旋转轴40的外侧并且沿径向延伸。另外,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例如由橡胶等材料形成,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紧贴。另外,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在与旋转轴40之间具有间隙,即,以维持非接触的方式安装。

另外,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以包围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的径向外侧的方式配置。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配置在旋转轴40所具有的槽400内。由此,限制了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的轴向的移动。通过减小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与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之间的空间,抑制异物向马达a进入。即,通过将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和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同时安装于马达a,起到了抑制异物向马达a的内部进入的作用。

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的第2方向or侧的前端的一部分与凹孔21重叠。另外,罩3的外壳接触部31也配置于凹孔21,但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以与外壳接触部31非接触的状态固定于旋转轴40。即,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的开口的一部分配置于凹孔21内。而且,外壳接触部31与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是非接触的,因此并不限制旋转轴40旋转。

另外,在树脂外壳2的比定子1靠第2方向or侧的位置具有基板bd和保护片is。基板bd安装有对向多个绕组13提供的电流的时机、电流的大小等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未图示)。另外,也存在控制电路设置于马达a的外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基板bd。保护片is是配置于基板bd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之间的绝缘部件。在采用不具有基板bd的马达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保护片is。

<1.8马达的动作>

对以上所示的马达a的动作进行说明。在驱动马达a时,向绕组13提供电流。此时,绕组13因电流而发热。此时,因绕组13的热而使定子铁芯11也被加热。定子铁芯11和绕组13被树脂外壳2覆盖。定子铁芯11和绕组13的热被传递至树脂外壳2。

树脂外壳2的热传递至罩3。罩3主要使用金属制的材料,线膨胀系数比树脂外壳2小。由此,产生树脂外壳2与罩3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量的差。但是,在树脂外壳2的压入部22中,压入有树脂外壳2和罩3。因此,树脂外壳2的热传递至罩3而被散热,因此,在压入部22中,抑制了树脂外壳2的热膨胀。

在树脂外壳2中,在相对于压入部22在轴向上错开的部分,利用树脂外壳2密封绝缘体12。绝缘体12是树脂,绝缘体12的线膨胀系数比定子铁芯11大。因此,相比于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重叠的压入部22,树脂外壳2的与定子铁芯11在径向上不重叠的部分的基于热膨胀的向径向外侧的变形更大。另外,定子铁芯11距罩3的距离更大,因此散热性比压入部22差。因此,因绝缘体12与罩3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量的差而产生树脂外壳2的应变、偏移等不良情况。

另外,关于树脂外壳2的罩3的开口侧(在图2中为第2方向or侧),树脂外壳2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向开口侧释放。另一方面,罩3的里侧(在图2中为第1方向op侧)没有供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释放的部位。因此,在马达a中,在绝缘体12的径向外方,在罩3与树脂外壳2之间具有间隙gp。

由此,树脂外壳2的与定子铁芯11在轴向上错开的位置(特别是压入方向的里侧)处的树脂外壳2与罩3的变形量的差被间隙gp吸收。由此,能够抑制由树脂外壳2与罩3的基于热膨胀的变形量的差引起的树脂外壳2的应变、偏移等不良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马达a,在树脂外壳2与罩3的基于热的变形量的差较大的部分设置有间隙。通过间隙gp吸收树脂外壳2与罩3的基于热的变形量的差,从而能够抑制由热变形量的差引起的应变、偏移等。另外,通过在树脂外壳2形成凹部23,能够容易地形成树脂外壳2与罩3的间隙。并且,树脂外壳2的具有凹部23的部分、即图2中的与凹部23在径向上重叠的部分是比树脂外壳2的其他部分薄的薄壁部24。这样,通过设置薄壁部24,容易将在电流在搭接线部131流动时产生的热向树脂外壳2的外部排出。

<1.9变形例>

<1.9.1变形例1>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在图6所示的马达a1中,除了树脂外壳2a1和罩3a1不同以外,具有与图2所示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6所示的马达a1中,树脂外壳2a1的外周面的直径朝向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6中的第1方向op侧逐渐变小。即,树脂外壳2a1的外周面为压入方向的里侧变得小径的倾斜面(锥形面)。而且,罩3a1具有能够供树脂外壳2a1插入的形状。罩3a1呈筒状,直径至少朝向内周面的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6中的第1方向op侧逐渐变小。即,罩3a1的内径朝向树脂外壳2a1的压入方向逐渐变小。通过变更树脂外壳2a1和罩3a1的形状,使插入变得容易。

<1.9.2变形例2>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在图7所示的马达a2中,除了树脂外壳2a2和罩3a2不同以外,具有与图2所示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7所示的马达a2中,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的直径朝向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7中的第1方向op侧分阶段变小。即,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具有不同的多个外形。而且,树脂外壳2a2的外周面的压入方向的里侧是小径的,在外形变化的部分形成台阶。而且,罩3a2具有能够供树脂外壳2a2插入的形状。罩3a2呈筒状,至少内周面的压入方向的里侧、即图7中的第1方向op侧的直径分阶段变小。即,罩3a2的内径朝向树脂外壳2a2的压入方向分阶段变小。

通过具有树脂外壳2a2和罩3a2的形状,使插入变得容易。另外,通过使树脂外壳2a2的台阶与罩3a2的台阶接触,能够进行将树脂外壳2a2插入至罩3a2时的定位。并且,树脂外壳2a2的压入部222与罩3a2的压入的部分接触而开始压入。由此,能够减小因压入而进行作用的力。能够减小压入时的树脂外壳2a2的变形量。由此,容易抑制定子1产生应变等。

<第2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进行说明。图8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另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8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如图8和图9所示,马达b的树脂外壳2b在第2方向or侧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台阶部25。树脂外壳2b具有多个(这里为4个)台阶部25。台阶部25在与树脂外壳2b在轴向上相同的位置处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而且,罩3b具有从外周面向外侧突出的抵接部311。关于抵接部311,在将树脂外壳2b压入于罩3b时,抵接部311与台阶部25接触。抵接部311与台阶部25的压入方向(在图9中为第1方向op侧)的面接触。

另外,罩3b的周向上相邻的抵接部311之间的部分沿轴向比抵接部311向开口侧(在图9中为第2方向or侧)延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b中,在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外筒部620直接压入有树脂外壳2b。

该台阶部25是用于将马达b安装在设备上的安装用的凸部。因此,在台阶部25具有用于供螺钉等固定工具贯穿的安装孔。而且,使与由与树脂外壳2b相同的部件形成的台阶部25接触的抵接部311由与强度比树脂外壳2b高的罩3b相同的部件形成。由此,能够将马达b牢固地固定。另外,即使振动和冲击等进行作用,马达b也不容易脱落。另外,台阶部25的个数和位置不限于上述情况,根据安装有马达b的装置的安装部位(未图示)的形状和位置等而变更。

除此以外的特征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3.第3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图10所示的马达c中,定子1c和树脂外壳2c不同,但除此以外的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因此,对马达c的结构的与马达a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在马达c的定子1c中,在绝缘体12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绝缘体铁芯背部122。而且,在绝缘体铁芯背部122具有配置有搭接线部121的布线部120c。而且,在树脂外壳2c的与布线部120c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3c。即,布线部120c从绝缘体铁芯背部122的轴向(第1方向op侧)端部向轴向延伸。搭接线131在布线部120c的轴向端面布线,而且,凹部23c位于树脂外壳2c的轴向端面。

而且,凹部23c的部分是薄壁部24c。即,间隙gp位于布线部120c的轴向一侧(第1方向op侧)。而且,在与凹部23c在轴向上重叠的罩3c之间具有间隙gp。即,在马达c中,在绝缘体12的轴向一侧,至少一部分在罩3c与树脂外壳2c之间具有间隙。

树脂外壳2c的压入部22配置在外周面。因此,在将树脂外壳2c压入于罩3c时,压入时的力作用于树脂外壳2c的外周面。在马达c中,将凹部23配置在轴向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部,由此压入时的力不容易集中在凹部23c。由此,能够抑制凹部23c及其附近的应变等变形,从而抑制树脂外壳2c相对于罩3c偏移。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在树脂外壳2c的外周面具有从间隙gp延伸的凹槽。

除此以外的特征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4.第4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又一例进行说明。图11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马达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d中,除了罩、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以及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不同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d的结构中,对与马达a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4.1罩>

如图11、图12所示,马达d的罩具有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即,罩具有:第1罩部件3da,其从轴向的一侧(第1方向op侧)覆盖树脂外壳2;以及第2罩部件3db,其从轴向的另一侧(第2方向or侧)覆盖树脂外壳2。在第1罩部件3da压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1方向op侧。另外,在第2罩部件3db插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d中,树脂外壳2的第1方向op侧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压入于第2罩部件3db。另外,也可以使两者均压入。根据树脂外壳2的压入部22的位置来决定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中的哪一个罩部件。

<4.2第1罩部件>

如图11、图12所示,第1罩部件3da呈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关闭的有底圆筒形状。而且,第1罩部件3da在第2方向or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1凸缘32。即,第1罩部件3da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1凸缘32。如图11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第1凸缘32为四边形(例如正方形)。另外,第1凸缘32采用能够在安装有马达d的装置(未图示)的安装部位安装的形状。

另外,由同一部件形成第1罩部件3da的底部的径向中央和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即,旋转轴40被多个轴承(51、52)支承为能够旋转,罩(第1罩部件3da)对多个轴承中的至少一个(轴承51)进行保持。而且,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和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由同一部件形成。即,第1罩部件3da、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以及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由同一部件形成。即,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从第1罩部件3da的底部向第1方向op侧突出。而且,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的第1方向op侧的端面部610d的径向中央部分向第1方向op侧突出。另外,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与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由同一部件、即金属形成。

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与第1罩部件3da由同一部件形成,但在内部收纳第1轴承51,这一点起到与马达a的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相同的作用。另外,虽然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的材质也不同,但通过与轴侧侵入防止部件72进行并用,抑制水、尘埃、灰尘等异物的混入,这一点起到与马达a的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相同的作用。

<4.3第2罩部件>

如图11、图12所示,第2罩部件3db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第2罩部件3db和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由同一部件形成。另外,在第2罩部件3db的第2方向or侧的端部连续地形成有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另外,第2罩部件3db在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凸缘33。即,第2罩部件3db具有从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2凸缘33。如图11所示,在沿轴向观察时,第2凸缘33为四边形(例如正方形)。第2凸缘33具有与第1凸缘32在轴向上重叠的形状。

在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中,马达a的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的存在于外筒部620的部分与第2罩部件3db是同一部件并且连续,除此以外,具有与马达a所使用的第2轴承收纳部件62相同的结构。即,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具有收纳第2轴承52的收纳部621d。旋转轴40被多个轴承(54、52)支承为能够旋转,罩(第2罩部件3db)对多个轴承中的至少一个(轴承52)进行保持。

<4.4马达的组装>

树脂外壳2从第1方向op侧插入于第1罩部件3da,压入部2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另一方面,第2罩部件3db仅覆盖树脂外壳2,而不压入。因此,插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2方向or侧的部分的第2罩部件3db有时能够以中心轴线ax为中心而进行旋转。因此,在第2凸缘33的第1方向op侧的面具有向第1方向op侧突出的突起330。突起330插入于定位孔320,该定位孔320设置于第1凸缘32。由此,调整第1凸缘32和第2凸缘33、即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的周向的位置。

第1凸缘32和第2凸缘33将第1罩部件3da与第2罩部件3db相互固定。因此,在第1凸缘32和第2凸缘33具有供固定工具(这里为螺钉)贯穿的螺钉固定孔。而且,通过将第1凸缘32和第2凸缘33相互固定,使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相互固定。即,在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覆盖树脂外壳2时,第1凸缘32与第2凸缘33直接或间接连接。

树脂外壳2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第2罩部件3db经由第2凸缘33固定于第1罩部件3da的第1凸缘32。因此,决定了树脂外壳2所覆盖的定子1与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的相对位置。而且,旋转轴40被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支承为能够旋转。

即,在马达d中,通过第1轴承51和第2轴承52对旋转轴40进行支承,该第1轴承51和该第2轴承52安装于压入有树脂外壳2的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由此,转子4在定子1的内部沿径向具有一定的间隔,并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这样,通过第1罩部件3da和第2罩部件3db覆盖树脂外壳2,从而能够缩短压入部22压入的长度。由此,能够减小作用于树脂外壳2和罩的力,从而抑制树脂外壳2和罩的应变、偏移等变形。并且,由此,能够使定子1与转子4准确地对位,能够抑制马达d的性能降低。

<4.5变形例>

<4.5.1变形例1>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马达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3所示的马达d1中,除了树脂外壳2d1、第1罩部件3da1以及第2罩部件3db1不同以外,具有与图11、图12所示的马达d相同的结构。因此,对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13所示的马达d1中,在树脂外壳2d1的外周面具有第1台阶部25d1和第2台阶部25d2。第1台阶部25d1配置在比压入部22靠第1方向op侧的位置。第1台阶部25d1是第1方向op侧凹陷的台阶。第1台阶部25d2配置在比压入部22靠第2方向or侧的位置。第2台阶部25d2是第2方向or侧凹陷的台阶。

第1罩部件3da1在树脂外壳2d1压入到内部时,在与树脂外壳2d1的台阶部25d1重叠的位置具有抵接部34d。抵接部34d具有将筒形状的外周面部分切割并弯折而成的形状。抵接部34d是压入方向的眼前侧(在图13中为第2方向or侧)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而且,如果树脂外壳2d1压入至一定的深度,则抵接部34d的前端与台阶部25d1接触。由此,决定了树脂外壳2d1相对于第1罩部件3da1的压入时的轴向的位置。

第2罩部件3db1在以覆盖树脂外壳2d1的第2方向or的外表面的方式安装时,在与树脂外壳2d1的台阶部25d2重叠的位置具有抵接部35d。抵接部35d具有将筒形状的外周面部分切割并弯折而成的形状。抵接部35d是压入方向的里侧(在图13中为第1方向op侧)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而且,如果树脂外壳2d1插入至一定的深度,则抵接部35d的前端与台阶部25d2接触。由此,决定了树脂外壳2d1相对于第2罩部件3db1的插入时的轴向的位置。

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将树脂外壳2d1压入于第1罩部件3da1时,以及将树脂外壳2d1插入于第2罩部件3db1时,能够抑制超出所需地压入的力进行作用。由此,能够抑制树脂外壳2d1、第1罩部件3da1以及第2罩部件3db1的变形,从而抑制马达d1的性能降低。

<4.5.2变形例2>

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示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的其他变形例的树脂外壳和罩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马达d2的第1方向的端部的径向中央的剖视图。在图14所示的马达d2中,除了树脂外壳2、第1罩部件3da2以及第1轴承收纳部件61不同以外,具有与图11、图12所示的马达d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d2的结构中,对实质上与马达d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在图14所示的马达d2中,树脂外壳2和第1轴承收纳部件61采用与第1实施方式的马达a相同的结构。即,第1轴承收纳部件61配置于树脂外壳2的树脂外壳孔20,轴承凸缘611嵌件成型于树脂外壳2。而且,第1罩部件3da2在第1方向op侧的端部具有罩孔30,外壳接触部31按压树脂外壳2的凹孔21。即,第1罩部件3da2和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由不同的部件形成。由此,即使在振动或冲击作用于第1罩部件3da2的情况下,第1轴承51也不受或不容易受到影响。由此,不容易因振动和冲击而使马达d2的旋转产生偏差,从而能够抑制马达d2的性能降低。

<5.第5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又一例进行说明。图15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e中,除了树脂外壳2e和第2罩部件3eb不同以外,具有与第4实施方式的马达d相同的结构。因此,在马达e的结构中,对与马达d的结构实质上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相同部分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马达e的树脂外壳2e在比外周面的压入部22靠近第2方向or的位置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台阶部25e,。另外,台阶部25e的轴向的位置与图8、图9所示的马达b所具有的台阶部25不同,但具有同样的形状并具有同样的目的。即,在树脂外壳2e具有4个台阶部25e,这4个台阶部25e沿周向等间隔地排列。

第1罩部件3da的第1凸缘32与台阶部25e的第1方向op侧的面接触。而且,第2罩部件3eb覆盖树脂外壳2e的第2方向or侧。第2罩部件3eb具有:第2凸缘33e,其与第1罩部件3da的第1凸缘32接触;以及抵接部35e,其与台阶部25e的第2方向or侧的面接触。第2凸缘33e和抵接部35e向径向外侧延伸。即,第2凸缘33e采用如下结构:周向的一部分(这里是4个部位)具有从向第2方向or侧偏移的位置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抵接部35e。

这样,通过树脂外壳2e具有台阶部25e,使向第1罩部件3da压入时的轴向的定位变得容易。同样地,使第2罩部件3eb相对于树脂外壳2e的轴向的定位变得容易。例如,如果马达e的使用期间延长,则有时因构成树脂外壳2e的树脂的经年变化而导致压入部22的外径变小。此时,基于压入的树脂外壳2e相对于第1罩部件2da的固定变弱。在马达e的情况下,台阶部25e也与第1凸缘32和抵接部35e一起固定在安装位置。因此,即使基于压入的固定变弱,也能限制树脂外壳2e的移动。由此,即使是较长期间的使用,也能够抑制马达e的性能降低。

其他特征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

<6.第6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又一例进行说明。图16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又一例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f中,除了树脂外壳2e、第2罩部件3fb以及第2轴承收纳部件62不同以外,具有与第4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马达d2相同的结构。

如图16所示,第2罩部件3fb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是分体的。而且,马达f在安装位置对第1罩部件3da2的第1凸缘32和第2罩部件3fb的抵接部331f一起进行固定。由此,即使第1罩部件3da2和第2罩部件3fb中的任意一方的安装状态变得不稳定,由于另一方和树脂外壳2e被固定,因此马达f的动作也不容易变得不稳定。另外,第2罩部件3fb与第2轴承收纳部件62是分体的,因此即使在第2罩部件3fb的安装变得不稳定的情况下,第2轴承部收纳部件62与树脂外壳2e、即第1轴承收纳部件61的相对位置也不容易偏移。由此,能够使马达f稳定地进行旋转。

其他特征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则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作为驱动空调、电风扇等的马达来使用。

标号说明

a:马达;a1:马达;a2:马达;b:马达;c:马达;d:马达;d1:马达;d2:马达;e:马达;f:马达;1:定子;11:定子铁芯;111:铁芯背部;112:齿部;12:绝缘体;120:布线部;121:绝缘体齿部;122:绝缘体铁芯背部;13:绕组;130:搭接线部;2:树脂外壳;20:树脂外壳孔;200:凹槽;201:槽;2011:槽;2012:槽;202:孔;21:凹孔;22:压入部;23:凹部;231:突出部;24:薄壁部;25:台阶部;25e:台阶部;3:罩;300:罩压入部;3b:罩;3c:罩;3da:第1罩部件;3db:第2罩部件;3ea:第1罩部件;3eb:第2罩部件;30:罩孔;31:外壳接触部;310:贯通部;311:抵接部;3111:延伸部;312:导电部;313:导电部;314:导电部;32:第1凸缘;33:第2凸缘;33e:第2凸缘;4:转子;40:旋转轴;411:筒形状部件;412:轴支承部件;400:槽;401:轴挡圈;402:轴挡圈;42:磁铁;43:模制部;51:第1轴承;52:第2轴承;61:第1轴承收纳部件;61d:第1轴承收纳部件;610:端面部;610d:端面部;611:轴承凸缘;62:第2轴承收纳部件;62d:第2轴承收纳部件;620:外筒部;621:收纳部;71: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1d:轴承侧侵入防止部件;72:轴侧侵入防止部件;bd:基板;is:保护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