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9211发布日期:2020-06-16 21:3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电力变换装置和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力变换装置和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电力变换装置中的平滑用电容器的结构进行了研究。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4969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使直流电压平滑的滤波器的频率变换装置(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对构成滤波器的电容器的电容进行具体的研究。这里,当在电力变换装置中采用电容较大的平滑用电容器时,会导致电力变换装置的大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包括整流电路、逆变换电路、电抗器和电容器。整流电路由最大额定电流平方时间积与最大额定输出电流之比的值为αm([a·s])的二极管构成,对三相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逆变换电路将由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电压逆变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压,施加给最大消耗电力为pmax([w])的电机。电抗器设置在整流电路和逆变换电路之间,与整流电路及逆变换电路串联连接。电抗器具有电感l([h])。电容器设置在整流电路和逆变换电路之间,与整流电路及逆变换电路并联连接。电容器具有电容c([f])。而且,电力变换装置能够采用电抗器的电感l及电容器的电容满足下式(1)的条件的电抗器和电容器。在此,vac([v])表示三相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常数a的值为4.3。另外,电力变换装置不需要三相交流电源与电容器之间的限流电路。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的电力变换装置。

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在逆变换电路中使用的载波频率为fc([hz])、常数k的值为1/4时,电抗器及电容器能够采用满足下式(2)的条件的电抗器及电容器。由此,能够由这些电抗器及电容器吸收在逆变换电路中产生的开关噪声。

本公开第二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包括整流电路、逆变换电路、电容器和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对三相交流电源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逆变换电路根据控制信号的输入,将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电压逆变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压,施加给压缩机的电机。电容器设置在整流电路和逆变换电路之间。控制电路在接收到表示压缩机的排出压力异常的异常信号时,停止向逆变换电路输入控制信号。另外,在该电力变换装置中,在整流电路和电容器之间不存在继电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的电力变换装置。

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也可以是,电容器具有不仅满足式(1)、式(2)的条件还满足下式(3)的条件的电容c([f])。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5次、7次谐波。

此外,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也可以是,电容器具有不仅满足式(1)至式(3)的条件还满足下式(4)的条件的电容c([f])。由此,能够提供作为整体成本平衡优异的电力变换装置。

此外,本公开第一和第二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也可以用于电机的最大功耗pmax为2kw以上的情况。该电力变换装置适用于需要高输出电机的产品。

此外,在本公开的第一和第二方面的电力变换装置中,也可以在三相交流电源和整流电路之间设置有熔断器。由此,能够阻止过电流流过电力变换装置的构成部件。

此外,本公开的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的空调装置搭载有上述任一个电力变换装置。因此,能够提供可靠性高、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的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现有的电力变换装置105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用于比较的空调装置1a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变形例1c的电力变换装置105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变形例1d的电力变换装置105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力变换装置以及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1)空调装置

(1-1)空调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公开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概要结构图。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运转而用于大楼等的室内的空气调节的装置。空调装置1具备:1台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多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台)作为利用单元的室内单元4、5,它们与室外单元2并联连接;以及作为制冷剂连通配管的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它们将室外单元2以及室内单元4、5连接起来。

这里,空调装置1构成为制冷运转专用,不具有制热运转功能。因此,室外单元2不具有四通切换阀以及蓄能器。此外,不具有室外单元侧的膨胀机构。

另外,室内单元4和室内单元5是相同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室内单元5的各部的结构,标注5开头的标号来代替表示室内单元4的各部的4开头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室外单元2设置在大楼等的室外,经由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而与室内单元4、5连接。室外单元2主要具有压缩机21、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23、液体侧封闭阀26、气体侧封闭阀27、室外风扇28以及室外侧控制部37。

压缩机21是能够使运转容量可变的压缩机。这里,压缩机21由电机103驱动,该电机103的转速rm受后述的电机驱动装置(电力变换装置105)控制。此外,室外单元2具有吸入压力传感器29、排出压力传感器30、吸入温度传感器31、排出温度传感器32、热交换温度传感器33、液体侧温度传感器34、室外温度传感器36等各种传感器。排出压力传感器30用于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

室外侧控制部37由微型计算机、存储器构成,组装有控制电机103的电机驱动装置。

室内单元4具有:作为膨胀机构的室内膨胀阀41、作为利用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42、室内风扇43以及室内侧控制部47。此外,室内单元4具有检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4、45、室内温度传感器46等各种传感器。室内侧控制部47由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等构成,能够个别地操作室内单元4。此外,室内单元4与遥控器(未图示)之间进行控制信号等的通信、或者与室外单元2之间经由传输线9进行控制信号等的通信。这里,室外侧控制部37和室内侧控制部47经由传输线9连接,整体上构成进行空调装置1的运转控制的控制部8。

(1-2)空调装置的动作(制冷运转)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是制冷专用装置,进行制冷运转。

在制冷运转中,各室内热交换器42通过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而使室内的空气的温度降低。详细地说,在制冷运转时,压缩机21的排出侧与室外热交换器23的气体侧连接,并且,压缩机21的吸入侧经由气体侧封闭阀27和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与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连接。此外,在制冷运转时,控制成使液体侧封闭阀26和气体侧封闭阀27处于打开状态。对各室内膨胀阀41进行开度调节,使得室内热交换器42的出口(即,室内热交换器42的气体侧)处的制冷剂的过热度固定为过热度目标值。

当在制冷剂回路处于这样的状态时启动压缩机21、室外风扇28及室内风扇43时,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21,被压缩而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送到室外热交换器23,与由室外风扇28供给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

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经由液体侧封闭阀26和液体制冷剂连通配管6被送到室内单元4。被送到室内单元4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被室内膨胀阀41减压至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附近,成为低压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而被送到室内热交换器42。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42中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这时,室内空气的温度降低。然后,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气体制冷剂连通配管7被送到室外单元2,再次被吸入压缩机21。

(2)电机驱动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驱动装置包含电力变换装置105,用于驱动上述空调装置1的压缩机21中搭载的电机103。

如图2所示,电力变换装置105具备整流电路110、直流链路部120、逆变换电路130以及控制电路150。电力变换装置105将从交流电源102供给的电力变换为规定的频率之后施加给电机103。这里,电机103是三相交流电机,最大消耗电力pmax([w])为2kw以上。作为一例,这样的电机103被用于驱动设置在空调装置1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压缩机21。

此外,电力变换装置105不需要交流电源102与电容器122之间的限流电路。关于这一点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此外,电力变换装置105能够安装在印刷基板上。印刷基板经由线束与交流电源102连接。

交流电源102经由线束等向电力变换装置105和电机103供给电力。具体而言,交流电源102是所谓的商用三相交流电源,供给具有50hz或60hz等频率的交流电压va([v])。

整流电路110与交流电源102连接,对交流电源102输出的交流电压vac([v])进行全波整流,变换为直流电压vdc([v])。详细地说,整流电路110由6个二极管d1~d6连接成桥状的二极管桥电路构成。二极管d1和d2串联连接,二极管d3和d4串联连接,二极管d5和d6串联连接。二极管d1和d2的连接点连接到交流电源102的r相的输出。此外,二极管d3和d4的连接点连接到交流电源102的s相的输出。二极管d5和d6的连接点连接到交流电源102的t相的输出。整流电路110对从交流电源102输出的交流电压vac进行整流,并将其输出至直流链路部120。另外,这里,整流电路110的二极管d1~d6的最大额定电流平方时间积与最大额定输出电流之比的值为αm([a·s])。

直流链路部120设置在整流电路110与逆变换电路130之间,至少使用电容器122构成。这里,直流链路部120由电抗器121和电容器122构成。

电抗器121设置在整流电路110与逆变换电路130之间,与整流电路110和逆变换电路130串联连接。电抗器121具有电感l([h])。

电容器122设置在整流电路110与逆变换电路130之间,与整流电路110和逆变换电路130并联连接。即,电容器122的一端经由电抗器121与整流电路110的正侧输出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整流电路110的负侧输出端子连接。并且,在电容器122的两端产生的直流电压(以下也称为直流链路电压vdc([v]))与逆变换电路130的输入节点连接。

这里,作为电容器122,采用不具有对由整流电路110整流后的电压(因交流电压vac([v])引起的电压变动)的波形的脉动进行平滑的功能的电容器。另一方面,对于电容器122采用具有使来自逆变换电路130的开关噪声平滑的功能的电容器。由此,能够在抑制电容器122的电容的基础上,通过逆变换电路的开关控制来实现功率因数的改善等。另外,这里所说的“不具有对由整流电路110整流后的电压的波形的脉动进行平滑的功能”意味着,在以额定输出驱动电机时,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后的波形中包含的脉动成分在电容器的两端残留有80%以上。

如上所述,电容器122不具有对由整流电路110整流后的电压的波形的脉动进行平滑的功能,因此,可以采用小电容的电容器作为电容器122。但是,由于电容器122的电容c([f])较小,因此直流链路部120输出的直流链路电压vdc([v])脉动。例如,在交流电源102为三相交流电源时,直流链路电压vdc([v])以电源频率的6倍的频率脉动。这样的电容器122通过电解电容器以外的电容器、例如薄膜电容器来实现。

进而,本发明人等研究了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最优化,得到了以下见解:为了使过电流不流过整流电路110,电抗器121的电感l([h])和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值优选满足下式(1)。在此,常数a的值为4.3。

另外,得到了以下见解:为了吸收逆变换电路130的开关噪声,电抗器121的电感l([h])和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值优选满足下式(2)。这里,fc([hz])是后述的载波频率,常数k的值为1/4。

逆变换电路130根据栅极控制信号的输入,将由整流电路110整流后的电压vdc逆变换为规定频率的交流电压,施加给电机103。这里,逆变换电路130的输入节点与直流链路部120的电容器122并联连接。此外,逆变换电路130对直流链路部120的输出进行开关而变换为三相交流。

逆变换电路130具备6个开关元件sw1~sw6,以向电机103输出三相交流。详细地说,逆变换电路130具备三个将两个开关元件相互串联连接而成的开关臂,在各开关臂中,上臂的开关元件sw1、sw3、sw5与下臂的开关元件sw2、sw4、sw6的连接点分别与电机103的各相(u相、v相、w相)的线圈连接。此外,在各开关元件sw1~sw6上反向并联连接有续流二极管rd1~rd6。并且,逆变换电路130通过这些开关元件sw1~sw6的接通断开动作,对从直流链路部120输入的直流链路电压vdc进行开关,变换为三相交流电压而供给至电机103。另外,该接通断开动作的控制由控制电路150来执行。此外,各开关元件sw1~sw6例如通过绝缘栅型双极晶体管(igbt)来实现。

控制电路150执行电力变换装置105中的各种控制。具体而言,控制电路150控制逆变换电路130的各开关元件sw1~sw6的接通断开动作,驱动电机103。这时,控制电路150输出栅极控制信号,该栅极控制信号以使流过电机103的各相(u相、v相、w相)的电流与直流链路电压vdc的脉动同步地脉动的方式、使逆变换电路130的开关元件sw1~sw6进行接通断开动作。另外,控制电路150使用载波频率fc([hz])的载波生成栅极控制信号。

(3)特征

(3-1)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中,电抗器121的电感l([h])和电容器122的电容c([f])采用满足式(1)条件的电感和电容。由此,能够避免过电流流过整流电路110。另外,电力变换装置105不需要交流电源102和电容器122之间的限流电路。

补充一下,在现有的电力变换装置105a中设有如图3所示的限流电路140a。限流电路140a例如设置在整流电路110和平滑用电容器122a之间。此外,对于平滑用电容器122a,使用电解电容器。该情况下,由于平滑电容器122a的电容较大,因此,当接通电力变换装置105a的电源时,有时会在电力变换装置105a中产生冲击电流。限流电路140a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冲击电流而设置的。具体而言,限流电路140a被控制电路150a控制成:在电源接通时使主继电器141a断开,并使限流继电器142a接通。由此,电流流过电阻143a,抑制冲击电流并对平滑用电容器122a进行充电。并且,限流电路140a被控制电路150a控制成:在平滑用电容器122a中蓄积电荷之后使限流继电器142a断开,并使主继电器141a接通。这样,能够避免在电力变换装置105a中产生冲击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中,电容器122不是电解电容器,而是满足式(1)的条件的电容器,通过电解电容器以外的电容器、例如薄膜电容器来实现。因此,能够避免冲击电流的产生,不需要上述那样的限流电路。其结果,电力变换装置105实现了长寿命、高可靠性。

另外,当电力变换装置105中采用电容较大的平滑用电容器122a时,有时会导致电源电流中的高频成分增大、功率因数恶化、有效值电流及峰值电流上升等。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中,由于使用电解电容器以外的电容器、例如薄膜电容器,因此,能够在不损害可靠性的情况下实现电机103的控制。

(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中,电抗器121及电容器122满足式(2)的条件。因此,在逆变换电路130中产生的开关噪声能够被这些电抗器和电容器吸收。

(3-3)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能够用于以下情况:电机103的最大消耗电力pmax([w])为2kw以上。因此,该电力变换装置105适合于需要高输出电机的产品。此外,还可以用于大楼用的空调装置1。

(3-4)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搭载有具有上述任一个特征的电力变换装置105。因此,能够提高空调装置1的可靠性,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构成为制冷运转专用。因此,能够提供紧凑的空调装置。

补充一下,在空调装置除了执行制冷运转之外,还执行制热运转等的情况下,需要构成如图4所示那样的制冷剂回路。即,在这样的空调装置1a中,如图4所示,还需要具备四通切换阀22a、蓄能器24a、膨胀阀38a等。四通切换阀22a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蓄能器24a用于吸收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所使用的制冷剂量的差。膨胀阀38a用于在室外单元2中进行制热运转时的流量调整。

与这样的空调装置1a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能够不搭载这些部件而紧凑地构成。

(4)变形例

(4-1)变形例1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最大消耗电力pmax为2kw以上的三相交流电机,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值也可以采用进一步满足下式(3)的条件的值。通过本发明人们的研究,得到了如下见解: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减少来自整流电路110的5次谐波、7次谐波。

(4-2)变形例1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值进一步满足下式(4)的条件的电容器。根据本发明人们的研究,得到了以下见解:在满足该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减小电容器122的电容c([f]),也能够维持使来自逆变换电路130的开关噪声平滑的功能。另外,得到了如果是这样的电容器122则能够抑制电抗器121的容量的见解。因此,能够提供整体上成本平衡优异的电力变换装置105。

(4-3)变形例1c

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也可以还具备熔断器104。由此,能够阻止过电流流过电力变换装置105的构成部件的情况。

补充一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在交流电源102与电机103之间设置继电器(例如,上述主继电器141a)。因此,在未设置熔断器104的情况下,不能从交流电源102断开电机103的电源系统。变形例1c的电力变换装置105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具有熔断器104,因此在异常时也能够从交流电源102断开电机103的电源系统,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换言之,变形例1c的电力变换装置105即使不需要主继电器141a,也能够在维持安全性的同时实现电力变换装置105的小型化。

(4-4)变形例1d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也可以还具备浪涌电压钳位电路107。浪涌电压钳位电路107用于吸收电机103的再生电力。此外,由于浪涌电压钳位电路107吸收开关噪声,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电容器122的电容c。其结果,能够在维持电力变换装置105的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小型化。

(4-5)变形例1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空调装置1仅实施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不限于此。即,空调装置也可以除了执行制冷运转之外,还执行制热运转等。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空调装置还具备四通切换阀22a、蓄能器24a、膨胀阀38a等。此外,制冷运转和制热运转的切换由由室外侧控制部37a和室内侧控制部47a构成的控制部8a来执行。

<第2实施方式>

(5)电机驱动装置

(5-1)

本公开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机驱动装置包含电力变换装置105s。以下,对与已经进行了说明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大致相同的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与其它实施方式进行区别,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时附加后缀s。

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外单元2的室外侧控制部37s还具有排出压力异常检测部37l。排出压力异常检测部37l在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成为阈值以上时,向电力变换装置105s输出“异常信号”。

此外,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具备整流电路110、逆变换电路130、电容器122以及控制电路150s。并且,控制电路150s除了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电路150的结构及功能之外,还具有异常停止部150l。与交流电源102与电容器122之间有无继电器无关地,异常停止部150l在接收到表示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异常的异常信号的情况下,就停止向逆变换电路130输入栅极控制信号。

(5-2)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的动作的流程图。

利用排出压力传感器30随时检测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s1)。这些排出压力的信息随时向室外侧控制部37s送出。

在室外侧控制部37s(排出压力异常检测部37l)中,随时判定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是否为阈值以上。然后,室外侧控制部37(排出压力异常检测部37l)在判定为排出压力成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s2-“是”),向电力变换装置105s输出异常信号(s3)。

在电力变换装置105s中,当从排出压力异常检测部37l接收到异常信号时,控制电路150(异常停止部150l)停止向逆变换电路130输入栅极控制信号(s4)。

由此,逆变换电路130的开关元件sw1~sw6停止,电机103停止(s5)。

(6)特征

(6-1)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中,与交流电源102与电容器122之间有无继电器无关地,控制电路150s在接收到表示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异常的异常信号的情况下,就停止向逆变换电路130输入控制信号。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提供能够在维持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

补充一下,在交流电源102与电容器122之间没有继电器的情况下,不能从交流电源102断开电机103的电源系统。因此,在压缩机21的排出压力表示异常值的情况下,有时不能执行使用继电器的紧急停止等。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在异常时停止向逆变换电路130输入控制信号,因此也能够提高安全性。换言之,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能够在维持安全性的同时,不需要继电器而实现小型化。

(6-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中,电抗器121的电感l([h])和电容器122的电容c([f])采用满足式(1)的条件的电感和电容。由此,能够避免过电流流过整流电路110。

(6-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电力变换装置105s中,电抗器121的电感l([h])和电容器122的电容c([f])采用满足式(2)的条件的电感和电容。由此,能够由这些电抗器121及电容器122吸收在逆变换电路130中产生的开关噪声。

(6-4)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能够用于以下情况:电机103的最大消耗电力pmax([w])为2kw以上。因此,该电力变换装置105s适合于需要高输出电机的产品。例如,适用于能够实现大楼整体的空气调节的空调装置。

(6-5)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搭载有具有上述任一个特征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因此,能够提高空调装置1的可靠性,能够实现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构成为制冷运转专用。因此,能够提供紧凑的空调装置。详细内容与特征(3-4)相同。

(7)变形例

(7-1)变形例2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最大消耗电力pmax为2kw以上的三相交流电机,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值也可以采用进一步满足式(3)的条件的值。详细内容与变形例1a相同。

(7-2)变形例2b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容器122的电容c([f])的值也可以采用进一步满足式(4)的条件的值。详细内容与变形例1b相同。

(7-3)变形例2c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也可以还具备熔断器。由此,能够阻止过电流流过电力变换装置105s的构成部件的情况。详细内容与变形例1c相同。

(7-4)变形例2d

本实施方式的电力变换装置105s也可以还具备浪涌电压钳位电路107。详细内容与变形例1d相同。

(7-5)变形例2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空调装置1仅实施制冷运转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不限于此。即,空调装置1也可以除了执行制冷运转之外,还执行制热运转等。详细内容与变形例1e相同。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方式、详细内容的各种变更。

即,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本身。本发明能够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此外,本发明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组合,能够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删除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的几个构成要素。进而,也可以对不同的实施方式适当组合构成要素。

标号说明

1:空调装置;8:控制部;21:压缩机;22a:四通切换阀;24a:蓄能器;37:室外侧控制部;37a:室外侧控制部;38a:膨胀阀;47:室内侧控制部;47a:室内侧控制部;102:交流电源(三相交流电源);103:电机;104:熔断器;105:电力变换装置;105a:电力变换装置;105s:电力变换装置;107:浪涌电压钳位电路;110:整流电路;120:直流链路部;121:电抗器;122:电容器;130:逆变换电路;140a:限流电路;141a:主继电器;142a:限流继电器;143a:电阻;150:控制电路;150a:控制电路;150s:控制电路;150l:异常停止部;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5:二极管;d6:二极管;sw1:开关元件;sw2:开关元件;sw3:开关元件;sw4:开关元件;sw5:开关元件;sw6:开关元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49693号公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