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4310发布日期:2019-10-14 17:1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搭载于电动车辆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在旋转电机中,向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定子线圈的线圈端部供应制冷剂而进行冷却。此外,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定子线圈的温度,如果检测温度上升到规定温度,则进行切断向定子线圈的通电等的控制。

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用于将u相、v相和w相的各相的线圈电连接的中性点汇流条。关于温度传感器的安装,已知有将中性点汇流条的端部弯折成u字形,并且将温度传感器夹持在该u字形的弯折部中而进行保持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315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安装温度传感器,需要进行将中性点汇流条的端部弯折成u字形的特殊处理,这需要相当大的劳力和时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省去对中性点汇流条实施特殊处理的劳力和时间的旋转电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其具备:

转子;

与该转子对置配置的定子,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以及安装于该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以及

壳体,其收纳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其中,

在所述定子线圈中,多个相的线圈通过中性点汇流条连接,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设置在线圈端部上,该线圈端部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面沿轴方向突出,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所述定子线圈的冷却管,

在该冷却管上设置有向所述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和向所述中性点汇流条排出制冷剂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冷却管上设置有向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和向中性点汇流条排出制冷剂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因此,能够通过一根冷却管冷却线圈端部和中性点汇流条。特别是,由于中性点汇流条易于达到高温,因此通过利用制冷剂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能够抑制中性点汇流条的发热。由此,由于没有必要将温度传感器保持在中性点汇流条上,因此能够省去对中性点汇流条实施特殊处理的劳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旋转电机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电机

20转子

30定子

31定子铁芯

31a一端面

31b外周面

40壳体

50定子线圈

52线圈端部

60中性点汇流条

70冷却管

71第1制冷剂供应孔

72第2制冷剂供应孔

73第3制冷剂供应孔

r制冷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电机1具备转子20、定子30,和收纳转子20以及定子30的壳体40。

定子30具备定子铁芯31和安装于定子铁芯31的定子线圈50。在定子铁芯31的内周部,沿着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齿32,在形成于相邻的齿32之间的槽中,卷绕安装有定子线圈50。

定子线圈50由多个大致u字形的分段线圈51组成。定子线圈50具有多个相(u相、v相和w相)的线圈,这些多个相的线圈通过中性点汇流条60连接。即,各相的线圈的一端部分别连接到中性点汇流条60上。各相的线圈的另一端部分别连接到设置在汇流条单元61中的各相的汇流条62u、62v和62w,其中,汇流条单元61用于向定子线圈50供应电力。另外,在图2中,符号63u、63v和63w是连接各相的线圈环的汇流条。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60配置于线圈端部52的最上部,该线圈端部52从定子铁芯31的一端面31a沿轴方向突出。

在所述壳体40的内部,设置有冷却定子线圈50的冷却管70。冷却管70在定子铁芯31的上部周围沿轴方向延伸设置。冷却管70可以配置在定子铁芯31的周方向上的多处。在图2中,示出了2个冷却管70。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对配置在最上部的冷却管70进行说明。

在冷却管70中,设置有向线圈端部52排出制冷剂r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71、向中性点汇流条60排出制冷剂r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72以及向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31b排出制冷剂r的第3制冷剂供应孔73。第1制冷剂供应孔71、第2制冷剂供应孔72以及第3制冷剂供应孔73在冷却管70的轴方向上分离,并且分别以与线圈端部52的中部、中性点汇流条60的上部以及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31b的上部对置的方式设置。

通过在冷却管70中,设置有向线圈端部52排出制冷剂r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71,向中性点汇流条60排出制冷剂r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72,以及向定子铁芯31的外周面31b排出制冷剂r的第3制冷剂供应孔73,从而能够通过一根冷却管70同时冷却线圈端部52、中性点汇流条60和定子铁芯31。特别是,由于中性点汇流条60容易达到高温,因此通过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60,就能够抑制中性点汇流条60的发热。由此,由于没有必要如传统的那样,将温度传感器保持在中性点汇流条60上,因此,能够省去为了将温度传感器保持在中性点汇流条60上而实施特殊处理的劳力和时间。

此外,由于中性点汇流条60配置在线圈端部52的最上部,因此如传统情况那样仅仅将制冷剂r供应到线圈端部52,就不能期望通过制冷剂r来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60,然而,通过从冷却管70向中性点汇流条60排出制冷剂r,能够利用制冷剂r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60,并且能够准确地抑制中性点汇流条60的发热。由此,在不测量定子线圈50的中性点的温度的情况下,就能够满足热要求。

在图2中,第1制冷剂供应孔71设置在冷却管70的周方向上的两处。由此,通过向线圈端部52的较大范围供应制冷剂r,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线圈端部52。另一方面,第2制冷剂供应孔72在大致上(定点)针对中性点汇流条60处排出制冷剂r。由此,通过制冷剂r能够准确地冷却中性点汇流条60。

优选地是,第2制冷剂供应孔72向中性点汇流条60的最上部排出制冷剂r。由此,能够通过利用重力,将制冷剂散布在整个中性点汇流条60中,并能够有效地冷却中性点汇流条60。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适当地变形、改良等。

例如,冷却管70可以是一根连续的管,也可以是多根管并联连接而成的管。

此外,第1制冷剂供应孔71、第2制冷剂供应孔72以及第3制冷剂供应孔73可以设置在冷却管70的周方向的一处,也可以设置在多处。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冷却管70上,设置有第3制冷剂供应孔73,但是第3制冷剂供应孔73也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第1制冷剂供应孔71以及第2制冷剂供应孔72的冷却管70不同的冷却管上。

在本说明书中至少记载了以下的事项。另外,在括号内,示出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应的构成要素等,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1)一种旋转电机(旋转电机1),其具备:

转子(转子20);

与该转子对置配置的定子(定子30),该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定子铁芯31)以及安装于该定子铁芯的定子线圈(定子线圈50);以及

壳体(壳体40),其收纳所述转子以及所述定子,其中,

在所述定子线圈中,多个相的线圈通过中性点汇流条(中性点汇流条60)连接,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设置在线圈端部(线圈端部52)上,所述线圈端部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一端面(一端面31a)沿轴方向突出,

在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所述定子线圈的冷却管(冷却管70),

在该冷却管上设置有向所述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制冷剂r)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第1制冷剂供应孔71)和向所述中性点汇流条排出制冷剂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第2制冷剂供应孔72)。

根据(1),由于在冷却管上设置有向线圈端部排出制冷剂的第1制冷剂供应孔和向中性点汇流条排出制冷剂的第2制冷剂供应孔,因此,能够通过一根冷却管冷却线圈端部和中性点汇流条。特别是,由于中性点汇流条容易达到高温,因此通过利用制冷剂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能够抑制中性点汇流条的发热。由此,由于没有必要将温度传感器保持在中性点汇流条上,因此能够省去对中性点汇流条实施特殊处理的劳力和时间。

(2)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在所述冷却管上设置有向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面(外周面31b)排出所述制冷剂的第3制冷剂供应孔(第3制冷剂供应孔73)。

根据(2),由于在冷却管上设置有向定子铁芯的外周面排出制冷剂的第3制冷剂供应孔,因此通过一根冷却管除了能够冷却线圈端部和中性点汇流条以外,也能够冷却定子铁芯。

(3)如(1)或(2)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中性点汇流条配置在所述线圈端部的最上部。

根据(3),当中性点汇流条配置在线圈端部的最上部时,仅仅将制冷剂供应到线圈端部,就不能期望通过制冷剂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但是,通过从冷却管向中性点汇流条排出制冷剂,能够利用制冷剂直接冷却中性点汇流条,并且能够准确地抑制中性点汇流条的发热。

(4)如(3)所述的旋转电机,其中,

所述第2制冷剂供应孔将制冷剂排出到所述中性点汇流条的最上部。

根据(4),通过第2制冷剂供应孔将制冷剂排出到中性点汇流条的最上部,能够利用重力,将制冷剂散布在整个中性点汇流条上,并能够有效地冷却中性点汇流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