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7749发布日期:2019-11-06 01:2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磁钢安装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双转子电机中无永磁内外双转子单轴输出电机,该电机定子位于内、外两转子中间,内、外转子均面向定子,故此内、外转子永磁体极性需对齐或偏移指定角度方可满足电机运转需求。现行永磁体安装装置仅能够在单转子上安装永磁体,而无法适用于内、外双转子结构的永磁体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能够同时在内转子和外转子上安装磁钢,且能够调整内转子与外转子上安装的磁钢的极性角度,从而能够满足对双转子上的磁钢的安装需求。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包括底盘,底盘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内转子的支撑盘和套装在支撑盘外部且用于支撑外转子的支撑圈,支撑圈固定在底盘上,支撑圈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外转子的环形台阶,支撑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内转子嵌入的嵌槽;底盘的底部固定有操作箱,操作箱中安装有用于驱动支撑盘相对支撑圈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活动贯穿底盘后与支撑盘传动连接,驱动机构的操作端伸出于操作箱外;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设置有在内转子和外转子贴合磁钢后用于挤压磁钢的挤压机构。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操作箱中的转盘,转盘一侧的操作箱中可转动地安装有用于驱动转盘转动的蜗杆,蜗杆的其中一端伸出于操作箱外,转盘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蜗杆啮合的齿槽;转盘上端面的边缘处固定有一对驱动块,每个驱动块的上端面上均一体成型有驱动杆,驱动杆活动贯穿底盘后插入在支撑盘中,底盘中设置有在驱动杆驱动支撑盘转动时可供驱动杆滑动的第一腰型孔。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操作箱的内底部上固定有销轴,转盘内部嵌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与销轴套接。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蜗杆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与操作箱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蜗杆的前端设置有刻度,操作箱的外壁上固定有套装在蜗杆外部的套筒,套筒远离操作箱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刻度的指示线。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支撑盘与支撑圈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盘外周壁上的限位块,支撑圈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在支撑盘转动时可供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支撑盘与底盘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锁紧结构包括穿设在支撑盘中的一对螺钉组件,螺钉组件与底盘螺纹连接,支撑盘中设置有在支撑盘转动时可供螺钉组件滑动的第二腰型孔。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其中,挤压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内转子与外转子之间的用于挤压贴合在内转子和外转子上的磁钢的扇形块,每个扇形块的上端均可转动地连接有转动块,两个扇形块上端的转动块通过螺栓组件拉紧。

本发明能够同时在内转子和外转子上安装磁钢,且能够调整内转子与外转子上安装的磁钢的极性角度,从而能够满足对双转子上的磁钢的安装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转子和外转子与本发明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转子和外转子安装在本发明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转子和外转子安装在本发明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内转子和外转子安装在本发明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双转子磁钢安装工装,包括底盘1,底盘1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撑内转子2的支撑盘3和套装在支撑盘3外部且用于支撑外转子4的支撑圈5,支撑圈5固定在底盘1上,支撑圈5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外转子4的环形台阶51,支撑盘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可供内转子2嵌入的嵌槽31;底盘1的底部固定有操作箱6,操作箱6中安装有用于驱动支撑盘3相对支撑圈5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活动贯穿底盘1后与支撑盘3传动连接,驱动机构的操作端伸出于操作箱6外;内转子2与外转子4之间设置有在内转子2和外转子4贴合磁钢7后用于挤压磁钢7的挤压机构。

驱动机构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操作箱中的转盘61,转盘61一侧的操作箱6中可转动地安装有用于驱动转盘61转动的蜗杆62,蜗杆62的其中一端伸出于操作箱6外,转盘6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与蜗杆62啮合的齿槽611;转盘61上端面的边缘处固定有一对驱动块63,每个驱动块63的上端面上均一体成型有驱动杆631,驱动杆631活动贯穿底盘1后插入在支撑盘3中,底盘1中设置有在驱动杆631驱动支撑盘3转动时可供驱动杆631滑动的第一腰型孔11;通过采用这种驱动机构后,当转动蜗杆时,蜗杆能够带动转盘转动,转盘转动后,能够通过驱动块和驱动杆驱动支撑盘转动。

操作箱6的内底部上固定有销轴64,转盘61内部嵌装有第一轴承65,第一轴承65与销轴64套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转盘能够可靠地转动连接在操作箱中。

蜗杆62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轴承66与操作箱6转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蜗杆能够可靠地与操作箱转动连接。

蜗杆62的前端设置有刻度621,操作箱6的外壁上固定有套装在蜗杆62外部的套筒67,套筒67远离操作箱6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指示刻度621的指示线671;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转动蜗杆时,能够根据指示线指示的刻度来知晓支撑盘转动的角度。

支撑盘3与支撑圈5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的设置,能够限制支撑盘相对支撑圈转动的角度。

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盘3外周壁上的限位块32,支撑圈5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在支撑盘3转动时可供限位块32滑动的限位槽52;通过采用这种限位结构后,在支撑盘相对支撑圈转动时,限位块能够在限位槽中滑动,当限位块与限位槽的端部相抵时,即可实现对支撑盘的限位。

支撑盘3与底盘1之间设置有锁紧结构;通过锁紧结构的设置,在支撑盘相对支撑圈转动后,能够实现对支撑盘的锁紧,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支撑盘出现自由转动的现象。

锁紧结构包括穿设在支撑盘3中的一对螺钉组件8,螺钉组件8与底盘1螺纹连接,支撑盘3中设置有在支撑盘3转动时可供螺钉组件8滑动的第二腰型孔33;通过采用这种锁紧结构后,在螺钉组件拧紧后,即可实现对支撑盘与底盘的锁紧,即能够避免支撑盘出现自由转动的现象,当螺钉组件拧松后,蜗杆即可驱动支撑盘转动,支撑盘在转动时,螺钉组件能够在第一腰型孔中滑动。

挤压机构包括一对设置在内转子2与外转子4之间的用于挤压贴合在内转子2和外转子4上的磁钢7的扇形块91,每个扇形块91的上端均可转动地连接有转动块92,两个扇形块91上端的转动块92通过螺栓组件93拉紧;通过采用这种挤压结构后,在磁钢贴设到内转子和外转子上后,能够通过两个扇形块来挤压磁钢,具体的操作方式是,首先在内转子的外壁上贴合竖向的一排磁钢,且在外转子的内壁上贴合竖向的一排磁钢,接着将两个扇形块移动到所贴磁钢的两侧,接着通过拧紧螺栓组件,此时螺栓组件能够通过转动块的作用来向内拉紧两个扇形块,两个扇形块被向内拉紧后,两个扇形块能够实现对磁钢的挤压,这样一来,能够确保内转子竖向上的一排磁钢和外转子上的竖向一排的磁钢相互对齐,待用于将磁钢贴合到内转子和外转子上的胶水干涸后,即可实现对磁钢的固定;当需要贴另外的磁钢时,首先拧松螺栓组件,接着向外移动扇形块,再在原先已贴合好磁钢的两侧的内转子和外转子上再贴合磁钢,接着再将两个扇形块移动到所贴磁钢的两侧,紧接着再通过拧紧螺栓组件,此时螺栓组件能够通过转动块的作用来再次向内拉紧两个扇形块,两个扇形块被向内拉紧后,两个扇形块能够实现对磁钢的挤压,以此类推在内转子的外壁上和外转子的内壁上贴合磁钢,最后竖向的几排磁钢只需要手动贴合即可。

在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将外转子和内转子分别安装在支撑圈和支撑盘上,接着通过转动蜗杆使得内转子的零位与外转子的零位对齐或偏移所需角度(即使得内转子上的标记与外转子上的标记对齐或偏移所需角度),接着通过锁紧结构锁紧转动盘,然后在内转子的外壁上和外转子的内壁上依次贴合磁钢,每贴合一次磁钢用挤压机构挤压一次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