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管理与协调一体化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70387发布日期:2020-04-03 18:5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电能管理与协调一体化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能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能管理与协调一体化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能源管理系统软件借助了计算机、通信设备、计量保护装置等,为系统的实时数据采集、开关状态检测及远程控制提供了基础平台。该电力监控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监控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实时历史数据库、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电力自动化软件、“软”控制策略软件、通信网关服务器、opc产品、web门户工具等,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信息化、dcs系统、plc系统、scada系统。

现有的控制装置在使用时,计算机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不及时处理经常会造成死机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计算机配合屏幕展示数据时,往往不能移动,给使用人员带来不便的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电能管理与协调一体化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控制装置在使用时,计算机会发出大量的热量,不及时处理经常会造成死机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计算机配合屏幕展示数据时,往往不能移动,给使用人员带来不便的观看体验。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电能管理与协调一体化控制装置,包括本体组件和用于使本体组件移动的滑动组件,所述本体组件包括机体、支撑件、计算机、led屏和散热组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机体的一侧,且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机体滑动连接,所述计算机位于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且所述计算机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led屏位于所述计算机的一侧,且所述led屏和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led屏和所述机体均通过电线与所述计算机电性连接;

所述散热组件位于所述计算机内部,所述计算机的两侧都开设有散热孔;

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联轴器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位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远离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一侧,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并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转动连接,所述联轴器位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且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轴承、螺杆和第一齿轮,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镶嵌在所述计算机的两侧上,所述螺杆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并与所述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螺杆的外侧壁上,并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设置有电机,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杆壁螺纹配合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的上表面设置有马达,且所述马达和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扇叶;

所述螺母的下表面设置有滑动块,所述计算机内部下表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块相适配的第一滑槽。

优选的,所述机体和所述支撑件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且所述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机体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壳体、主动轴、第三齿轮、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三齿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齿轮的两侧,且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主动轴贯穿所述第一圆锥滚子轴承和所述第三齿轮,并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位于所述第三齿轮的前方,且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包括外壳、从动轴、第四齿轮、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二蜗杆和角接触轴承,所述角接触轴承镶嵌在所述外壳的一侧,并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齿轮位于所述外壳内部;

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齿轮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的内侧壁和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轴贯穿所述第二圆锥滚子轴承和所述第四齿轮,并与所述角接触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位于所述第四齿轮的前方,且所述第二蜗杆和所述第四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轴器由转轴和第二壳体组成,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一侧,并与所述主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并与所述从动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所述散热组件,当所述计算机内部温度过高时,启动所述马达,所述马达带动所述扇叶旋转,同时打开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使得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带动所述螺杆转动,使得所述螺母向左或向右运动,从而带动高速旋转的所述扇叶移动,在通过所述散热孔与外界交换空气,增大散热效果,使得所述计算机散热更快;通过设置所述滑动组件,当所述伺服电机启动时,通过所述联轴器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第二蜗杆上升,从而推动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二滑槽上滑动,从而调节所述led屏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计算机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升降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升降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齿轮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联轴器剖视图;

图中:1-本体组件、11-机体、12-支撑件、13-计算机、131-第一滑槽、14-led屏、15-散热组件、151-轴承、152-螺杆、153-第一齿轮、154-第二齿轮、155-电机、156-螺母、157-马达、158-扇叶、159-滑动块、16-第二滑槽、17-固定座、2-滑动组件、21-第一升降装置、211-第一壳体、212-主动轴、213-第三齿轮、214-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5-第一蜗杆、22-第二升降装置、221-外壳、222-从动轴、223-第四齿轮、224-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5-第二蜗杆、226-角接触轴承、23-联轴器、231-转轴、232-第二壳体、24-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6,电能管理与协调一体化控制装置,包括本体组件1和用于使本体组件1移动的滑动组件2,本体组件1包括机体11、支撑件12、计算机13、led屏14和散热组件15,支撑件12位于机体11的一侧,且支撑件12和机体11滑动连接,计算机13位于支撑件12的上表面,且计算机13和支撑件12固定连接,led屏14位于计算机13的一侧,且led屏14和支撑件12固定连接,led屏14和机体11均通过电线与计算机13电性连接;

散热组件15位于计算机13内部,计算机13的两侧都开设有散热孔;

滑动组件2包括第一升降装置21、第二升降装置22、联轴器23和伺服电机24,第一升降装置21和第二升降装置22平行设置在支撑件12的下表面,并与支撑件12固定连接,伺服电机24位于第一升降装置21远离第二升降装置22的一侧,伺服电机24的输出轴贯穿第一升降装置21,并与第一升降装置21转动连接,联轴器23位于第一升降装置21和第二升降装置22之间,且第一升降装置21和第二升降装置22通过联轴器23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机155的型号为y2-160m1-8,马达157的型号为rf-300c、伺服电机24的型号为edsmt-2t110;第三齿轮213和第四齿轮223内部结构相同;

通过设置机体11、计算机13和led屏14,使得机体11储存的数据传递给计算机13中,计算机13在将数据传送到led屏14上,通过led屏14显示数值,方便观看;

通过设置轴承151,使得在轴承151的作用下,一方面使得螺杆152能在计算机13内转动,另一方面通过轴承151的作用下,减小螺杆152的转动摩擦,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53和第二齿轮154,使得在两个齿轮的作用下,减少螺杆152的负载,同时避免了电机155直接与螺杆152连接,造成电机155输出轴损坏的问题;

通过设置第一升降装置21,当伺服电机24启动时,带动主动轴212转动,主动轴212带动第三齿轮213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上转动,从而大幅度的减少轴向负荷能力,接着在通过联轴器23的作用下,传递扭矩,并且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使得第二升降装置22中的从动轴222转动,进一步的使第一蜗杆215和第二蜗杆225通过与齿轮的啮合而上升,带动led屏14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计算机13内部热量过多时,开启马达157,使得马达157的输出轴带动扇叶158转动,同时开启电机155,使得电机155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154转动,此时第二齿轮154和第一齿轮153相互啮合,带动螺杆152转动,从而使得螺母156向左或向右移动,当扇叶158边转动边移动时,加快计算机13内部的空气流通,在通过散热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使得计算机13内部温度降低;当操作人员需要调节led屏14的高度时,启动伺服电机24,使得伺服电机24带动主动轴212转动,使得第一蜗杆215和第三齿轮213相互啮合,从而上升,同时通过联轴器23的作用,带动从动轴222转动,使得第二蜗杆225和第四齿轮223相互啮合,从而上升,使得在第一蜗杆215和第二蜗杆225的作用下,推动支撑件12在机体11上运动,方便操作人员调节led屏14的高度。

进一步的,散热组件15包括轴承151、螺杆152和第一齿轮153,轴承151设置有两个,两个轴承151分别镶嵌在计算机13的两侧上,螺杆152位于两个轴承151之间,并与轴承151转动连接,第一齿轮153位于螺杆152的外侧壁上,并与螺杆152固定连接;

第一齿轮15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154,且第一齿轮153和第二齿轮154相互啮合,第二齿轮154的一侧设置有电机155,且电机155的输出轴和第二齿轮154固定连接,螺杆152的杆壁螺纹配合连接有螺母156,螺母156的上表面设置有马达157,且马达157和螺母156固定连接,马达157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扇叶158;

螺母156的下表面设置有滑动块159,计算机13内部下表面上开设有与滑动块159相适配的第一滑槽1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通过设置轴承151,使得在轴承151的作用下,一方面使得螺杆152能在计算机13内转动,另一方面通过轴承151的作用下,减小螺杆152的转动摩擦,通过设置第一齿轮153和第二齿轮154,使得在两个齿轮的作用下,减少螺杆152的负载,同时避免了电机155直接与螺杆152连接,造成电机155输出轴损坏的问题;

通过设置滑动块159和第一滑槽131,使得在滑动块159的作用下支撑螺母156的重量,另一方面在滑动块159和第一滑槽131的作用下,使得螺母156移动的更平稳,避免晃动以及抖动的产生,使得扇叶158转动的速率更高;

当马达157开启时,马达157的输出轴转动,使得扇叶158转动,当电机155开启时,带动第二齿轮154转动,第二齿轮154和第一齿轮153相互啮合,从而带动螺杆152转动,进一步的使螺母156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马达157和电机155相互配合使用时,加快计算机13内部空气流通,并通过散热孔与外界空气进行交换,使得计算机13内部温度降低。

进一步的,机体11和支撑件12连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6,且支撑件12通过第二滑槽16与机体11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二滑槽16,使得在第二滑槽16的作用下,减少支撑件12上升或下降时产生的摩擦,从而使得装置耐用时间更长。

进一步的,第一升降装置21包括第一壳体211、主动轴212、第三齿轮21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和第一蜗杆215,第三齿轮213位于第一壳体211内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分别位于第三齿轮213的两侧,且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的内侧壁和第三齿轮213固定连接,主动轴212贯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和第三齿轮213,并与伺服电机2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一蜗杆215位于第三齿轮213的前方,且第一蜗杆215和第三齿轮213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主动轴212和第三齿轮213固定连接,使得主动轴212转动时,带动第三齿轮213转动;通过设置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由于该轴承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使得在该轴承的作用下,可以承受径向负荷和单一方向轴向负荷,使得第三齿轮213转动效率更高;当伺服电机24启动时,伺服电机24的输出轴转动,从而带动主动轴212转动,接着主动轴212带动第三齿轮213在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上转动,从而大幅度的减少轴向负荷能力以及转动误差,接着第一蜗杆215和第三齿轮213相互啮合,带动支撑件12上升。

进一步的,第二升降装置22包括外壳221、从动轴222、第四齿轮223、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第二蜗杆225和角接触轴承226,角接触轴承226镶嵌在外壳221的一侧,并与外壳221固定连接,第四齿轮223位于外壳221内部;

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分别位于第四齿轮223的两侧,且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的内侧壁和第四齿轮223固定连接,从动轴222贯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和第四齿轮223,并与角接触轴承226转动连接,第二蜗杆225位于第四齿轮223的前方,且第二蜗杆225和第四齿轮223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从动轴222和第四齿轮223固定连接,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和第一圆锥滚子轴承214结构相同,在此不多叙述;通过设置角接触轴承226,使得在角接触轴承226的作用下,一方面使得从动轴222能在外壳221上转动,另一方面由于角接触轴承226上的钢珠和内外圈接触点的连线与径向会成一定的角度,当角接触轴承226承受较大的轴向负荷时,接触角增大,从而承受负荷越强;当主动轴212转动时,通过联轴器23的作用,使得从动轴222也旋转,使得从动轴222带动第四齿轮223在第二圆锥滚子轴承224上转动,接着第二蜗杆225和第四齿轮223相互啮合,带动支撑件12上升。

进一步的,联轴器23由转轴231和第二壳体232组成,转轴231的一端贯穿第一升降装置21的一侧,并与主动轴212固定连接,转轴231的另一端贯穿第二壳体232以及第二升降装置22,并与从动轴22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第二壳体232由两个半联轴器和两个转轴231组成,且两个半联轴器通过螺栓连接,当主动轴212带动其中一个转轴231转动时,转轴231带动其中一个半联轴器转动,同时也带动了另一个半联轴器转动,从而带动另一个转轴231转动,使得从动轴222转动,使得在联轴器23的作用下,提高轴系动态性能,减少转动误差,使得第一蜗杆215和第二蜗杆225带动支撑件12上升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机体11的下表面设置有固定座17。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固定座17,使得在固定座17的作用下提高机体11的高度,防止潮湿和水进入到机体11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