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320发布日期:2019-09-20 22:1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源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



背景技术:

通信装置,尤其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通信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场景,如用于遥控控制空调或电视等生活家电的遥控器,无线门铃和无线开关,以及汽车遥控钥匙等。目前的通信装置的电能供应主要依靠外部电源,如直接采用电池供电,但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对小型化的便捷性追求,作为传统电能供应源的各类电池虽然仍为无线通信领域的现有通信装置的主要电能供应源,却由于小型化的尺寸限制而具有较小的容量,以至需要频繁更换且不环保,已经难以被目前的无线通信领域的各类通信产品所接受。

因此,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在操作通信装置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而为该通信装置提供电能输出的能量供应方式成为目前无线通信领域的通信装置的创新趋势,并由于绿色环保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即便电磁感应原理已经非常成熟并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周知,其中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脉冲电能的大小与磁场的强度、作用于线圈的磁场变化的速度、线圈的匝数等参数相关,但在将原理转换为实际产品的过程中,特别是小型的能量发生模块和相应的无源通信装置,如作为无源通信装置的遥控器、无线门铃、无线开关、和汽车遥控钥匙等及其相应的能量发生模块,当前的实际产品往往在通讯距离、可靠性、产品一致性以及操作体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而这些技术缺陷的解决不仅依赖于对电学、材料学、力学以及无线通信等诸多学科的综合认知,还需要对加工制造工艺的积累与沉淀。

具体地,目前的能量发生模块的结构设计一方面在小型化的结构设计基础上难以均衡设计磁场的强度、作用于线圈的磁场变化的速度以及线圈的匝数等参数,如将线圈裸露设计以能够提高线圈于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体积占比地增加线圈匝数,而致使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漏磁较大,即在发电过程中有效的磁场强度被降低,因而产生的电能有限,难以满足相应的无源通信装置稳定工作的电量需求,进而使得相应的所述无源通信装置的通讯距离和可靠性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在小型化的结构设计基础上为提高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量,目前的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结构往往比较紧凑,因而组装制造工艺复杂,并难以获得较好的一致性,如为使得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结构牢固以能够在操作所述能量发生模块时获得稳定的作用于线圈的磁场变化的速度和一致的操作体验,而将缠绕有线圈的铁芯一体成型于用以形成封闭磁场环境的两磁屏蔽盖之间,致使所述线圈于所述磁芯的缠绕难以于两磁屏蔽盖之间的狭小空间内进行,增加了组装制造的工艺难度的同时,使得各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所述线圈难以被稳定并一致地缠绕于所述磁芯,导致现有的所述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性能并不稳定,且良品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采用电磁感应原理,以能够被驱动而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从而能够为一无源通信模块的信号发射提供电能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采用可拆卸的嵌入式结构设计,便于组装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被嵌入地设置于所述无源通信模块,便于组装所述无源通信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无源通信模块具有嵌入式的结构设计,以能够作为遥控器、无线门铃、无线开关,以及汽车遥控钥匙等无源通信装置的无源通信模块以嵌入的方式被快速简单地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包括一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具有一磁路并包括被所述磁路穿过的一线圈,以能够在磁场环境中于所述磁路形成相对密集的磁感线而减少漏磁,并在所述磁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于所述线圈产生电能,进而提高所述线圈在磁场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电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磁路具有一汇磁路段和自所述汇磁路段延伸的两磁支路,其中所述线圈被所述汇磁路段穿过,则在所述汇磁路段和所述两磁支路分别被导磁连接于不同的磁极时,所述磁路的磁通量被提高且所述汇磁路段为所述磁路中磁感线汇集的路段,以使得穿过所述线圈的磁感线密度被提高而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一磁芯,其中所述线圈被缠绕于所述磁芯,以藉由所述磁芯形成所述磁路的所述汇磁路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一导磁杆,其中所述磁芯被设置为自所述导磁杆的中部导磁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同向延伸,以藉由所述导磁杆形成所述磁路的两所述磁支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磁芯于所述导磁杆的中部被可拆卸地设置,以能够在所述线圈被缠绕于所述磁芯后,通过将所述磁芯嵌入所述导磁杆的中部的方式形成所述磁路,以使得对所述线圈组件的组装简单易行,并有利于提高被组装的各所述线圈组件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磁芯被设置为板状,其中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避免了所述磁芯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所对应的延伸空间被所述导磁杆限制,以能够减小所述导磁杆对所述线圈的体积的限制,从而能够通过增加所述线圈的匝数的方式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磁芯被设置为板状,其中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以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厚度,即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在垂直于所述磁芯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的方向的尺寸,同时保障所述线圈的体积而保障所述线圈的匝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磁芯被设置为板状,其中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以在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厚度的同时,能够通过增加所述导磁杆的横截面积的方式提高所述磁路的磁通量,进而以减少漏磁的方式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一导磁盖,其中所述导磁盖被设置为自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延伸而与两所述磁支路导磁连接,以磁屏蔽所述线圈并进一步增加所述导磁杆的磁通量,从而减少漏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包括一驱动磁组,其中所述线圈组件于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被维持静态,其中所述驱动磁组于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被可活动地设置,以在所述驱动磁组被驱动时形成所述驱动磁组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的运动,从而形成所述线圈组件所处磁场环境的变化,并形成所述磁芯的磁通量的变化,进而于所述线圈产生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驱动磁组被磁吸组合而具有可拆卸的嵌入式结构,其中藉由磁吸力引导组装所述驱动磁组,避免了固有的磁吸力对组装过程的磁力干扰,因而组装过程简单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驱动磁组包括一永磁体和两导磁板,即一上导磁板和一下导磁板,其中两所述导磁板分别被磁吸连接于所述永磁体的两磁极,以在所述磁芯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且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时,和所述磁芯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且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时,能够于所述磁路形成磁回路,从而提高所述磁路的磁通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驱动磁组被设置为能够被驱动而形成所述磁芯在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以能够于所述磁芯形成磁感线的反向变化而于所述线圈产生脉冲电能,并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驱动磁组包括一驱动臂,其中所述驱动臂被设置有一磁体容腔和分别自所述磁体容腔一体向上和向下径向延伸的两导磁板容纳槽,即一上导磁板容纳槽和一下导磁板容纳槽,其中所述磁体容腔被设置有自所述驱动臂一体延伸的限位块,以在所述限位块的延伸方向使得所述磁体容腔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导磁板容纳槽的截面面积,从而能够将所述永磁体置于所述磁体容腔并将两所述导磁板分别通过磁力吸引的方式固定于两所述导磁板容纳槽,进而使得所述永磁体和两所述导磁板被磁吸组合而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驱动臂,即形成所述驱动磁组的嵌入式结构,且组装过程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包括一底座,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其中所述驱动臂被可枢转地嵌于所述底座,以能够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地形成所述驱动磁组相对于所述线圈组件的运动,进而于所述线圈产生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驱动磁组采用枢转运动的方式,并在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时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以于所述磁芯形成磁感线的反向变化,从而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而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上导磁板或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时,两所述导磁板分别倾斜于所述磁芯,以减小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磁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导磁相连的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磁板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则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磁板磁性吸引而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噪声被降低,且驱动所述驱动臂的驱动力也被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于所述底座被卡嵌有一电路板而构成所述无源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电路板被供电连接于所述线圈并承载有一信号发射单元,以在驱动所述驱动臂时,所述信号发射单元能够被所述线圈供电而发射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中所述电路板承载有一脉宽延长单元,以将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产生的脉冲电能延长输出而为所述信号发射单元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输出。

为实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其包括:

一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线圈组件包括一导磁杆,一磁芯以及一线圈,其中所述线圈被缠绕于所述磁芯,其中所述磁芯被设置为自所述导磁杆中部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同向延伸;

一驱动磁组,其中所述驱动磁组包括一驱动臂,一永磁体,一上导磁板以及一下导磁板,其中所述驱动臂被设置有一磁体容腔和分别自所述磁体容腔一体向上和向下径向延伸的两导磁板容纳槽,其中所述永磁体被设置于所述磁体容腔,其中所述上导磁板和所述下导磁板分别被所述永磁体的两磁极磁性吸引而分别被固定于两所述导磁板容纳槽,并于所述上导磁板和所述下导磁板之间形成一磁隙,其中所述磁芯伸入所述磁隙;以及

一底座,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其中所述驱动臂被可枢转地嵌于所述底座,以形成所述磁芯伸入所述磁隙的结构关系,并在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时能够形成所述磁芯于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于所述线圈产生电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于所述导磁杆的中部被可拆卸地设置,以能够在所述线圈被缠绕于所述磁芯后再将所述磁芯设置于所述导磁杆,从而简化所述线圈组件的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被设置为板状,其中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的两侧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以避免所述磁芯的具有较大面积的上下板面所对应的延伸空间被所述导磁杆限制,即减小所述导磁杆对所述线圈的体积的限制,从而能够通过增加所述线圈的匝数的方式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芯具有一连接端并于所述连接端被设置有一连接孔,其中所述导磁杆的中部被延伸有一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适应的固定孔,以能够将所述连接孔对应于所述固定孔而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形成所述磁芯于所述导磁杆中部被可拆卸的设置的结构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被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相对应的一螺孔,以能够将所述连接孔和所述固定孔对应于所述螺孔而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将所述磁芯和所述导磁杆固定于所述底座,从而形成所述线圈组件于所述底座被可拆卸地固定的结构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底座被设置有两侧轴孔,其中所述驱动臂被延伸有分别与两所述侧轴孔相对应的两枢转轴,以将两所述枢转轴嵌于对应的两所述侧轴孔的方式形成所述驱动臂被可枢转地嵌于所述底座的结构关系,从而能够上下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线圈组件进一步包括一导磁盖,其中所述导磁盖被设置为于所述导磁杆的同侧导磁连接于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以延伸所述导磁杆的体积地增强所述导磁杆的磁通量,并在缠绕有所述线圈的所述磁芯被设置于所述导磁杆后,通过所述导磁盖形成对所述线圈的磁屏蔽,从而减少漏磁。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磁盖于所述磁芯的延伸方向同向延伸有一抵接部,并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而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上导磁板相靠近并维持大于0.05mm的间隙,以避免所述抵接部同时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而减小分离所述磁芯与所述下导磁板的驱动力,并降低制造精度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导磁盖于所述磁芯的延伸方向同向延伸有一抵接部,并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而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上导磁板相抵接,以经所述导磁盖于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和所述磁芯之间形成磁回路,从而增强所述磁芯的磁通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各延伸有两抵接侧端,即一上抵接侧端和一下抵接侧端,其中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而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导磁杆的两所述上抵接侧端分别与所述上导磁板相抵接,并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而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上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导磁杆的两所述下抵接侧端分别与所述下导磁板相抵接,以于所述导磁杆的两端部和所述磁芯之间形成磁回路,从而增强所述磁芯的磁通量。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而形成所述磁芯与所述上导磁板或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的状态时,两所述导磁板分别倾斜于所述磁芯,以减小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磁板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导磁相连的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磁板之间的磁性吸引力,则所述磁芯与所述导磁板磁性吸引而相互接触时所产生的噪声被降低,且驱动所述驱动臂的驱动力也被降低。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臂被设置有一弹性加速器,其中所述弹性加速器被设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备,以在所述磁芯与所述上导磁板或所述下导磁板导磁相连时,能够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而使得所述弹性加速器发生弹性形变地储蓄势能,并当所述弹性加速器所储蓄的势能达到一定值时释放所储蓄的势能地分离所述磁芯和与之导磁相连的所述导磁板并快速驱动所述驱动磁组,进而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操作体验和发电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进一步包括一复位件,其中所述复位件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驱动磁组相抵接,以向上弹性维持所述驱动磁组于所述下导磁板与所述磁芯导磁相连的状态,从而当向下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而将所述驱动磁组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与所述磁芯导磁相连的状态后,所述驱动磁组能够在所述复位件的弹性作用下被反向向上驱动而使得所述驱动磁组被回复至所述下导磁板与所述磁芯导磁相连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复位件被设置为一扭簧,其中所述扭簧具有一弹性活动段,一弹性固定段以及一枢转固定孔,其中所述底座被设置有与所述枢转固定孔相对应的枢转固定轴,其中所述枢转固定轴被嵌于所述枢转固定孔,其中所述扭簧的所述弹性固定段与所述底座相抵接,其中所述扭簧的弹性活动段被维持于所述弹性加速器之下,从而当向下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而将所述驱动磁组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与所述磁芯导磁相连的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弹性活动段能够被向下驱动而储蓄势能,进而在将所述驱动磁组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与所述磁芯导磁相连的状态后,所述弹性加速器能够在所述扭簧的弹性作用下被反向向上驱动而使得所述驱动磁组被回复至所述下导磁板与所述磁芯导磁相连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进一步延伸有至少一限位器,其中所述扭簧的所述弹性活动段于所述限位器之下被向下弹性压缩地与所述限位器相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活动段能够被维持于所述弹性加速器之下,并与所述弹性固定段之间维持一定的夹角而保障对所述弹性加速器的驱动的一致性。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部分爆炸视图。

图3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立体爆炸视图。

图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部分结构视图。

图5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侧视剖视图。

图5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侧视剖视图。

图6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部分结构爆炸视图。

图7A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B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部分立体爆炸视图。

图9为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立体爆炸视图。

图10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的侧视剖视图。

图11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的一无源通信模块的结构原理框图。

图12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通信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所述无源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视图。

图14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无源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包括一线圈组件110,一驱动磁组120以及一底座130,其中所述线圈组件110具有一磁路111并包括被所述磁路111穿过的一线圈112,其中所述磁路111具有一汇磁路段1111和自所述汇磁路段延伸的两磁支路1112,其中所述驱动磁组120包括一永磁体121、一上导磁板122和一下导磁板123,并被设置有一磁体容腔1241和分别自所述磁体容腔1241一体向上和向下径向延伸的两导磁板容纳槽1242,其中所述永磁体121被设置于所述磁体容腔1241,其中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分别被所述永磁体121的两磁极磁性吸引而分别被固定于两所述导磁板容纳槽1242,以使得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分别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并于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形成一磁隙125,其中所述汇磁路段1111伸入所述磁隙125,其中所述线圈组件110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130,其中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可活动地嵌于所述底座130,以形成所述汇磁路段1111伸入所述磁隙125的结构关系,并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能够形成所述汇磁路段1111于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在每次切换过程中于所述线圈112产生一次脉冲电能。

特别地,所述线圈112被所述磁路111的所述汇磁路段1111穿过,以在所述汇磁路段1111和所述两磁支路1112分别被导磁连接于不同的磁极时,如所述汇磁路段1111被导磁连接于所述上导磁板122且所述两磁支路1112被导磁连接于所述下导磁板123时,或所述汇磁路段1111被导磁连接于所述下导磁板123且所述两磁支路1112被导磁连接于所述上导磁板122时,所述磁路111由于具有导磁特性而能够减少漏磁,从而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并于所述磁路111的所述汇磁路段1111形成磁感线汇集的路段,则穿过所述线圈112的磁感线密度被提高,进而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提高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电能的量。

具体地,所述线圈组件110进一步包括一导磁杆113和自所述导磁杆113中部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端部1131同向延伸的一磁芯114,则所述磁路111由所述导磁杆113和所述磁芯114构成,且所述磁芯114构成所述磁路111的所述汇磁路段1111,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构成两所述磁支路1112,其中所述线圈112被缠绕于所述磁芯114以被所述汇磁路段1111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磁芯114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磁杆113,以能够在所述线圈112被缠绕于所述磁芯114后,通过将所述磁芯114固定于所述导磁杆113的方式形成所述磁路111,以使得对所述线圈组件110的组装简单易行,并能够减小所述线圈112与所述磁芯114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所述线圈组件110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并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增大穿过所述线圈112的磁通量的变化量。

详细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114藉由一螺钉115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导磁杆113。具体地,所述磁芯114具有一连接端1141并于所述连接端1141被设置有一连接孔11411,其中所述导磁杆113的中部被延伸有一连接部1132,其中所述连接部1132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11411相对应的一固定孔11321,以能够在所述连接孔11411对应于所述固定孔11321后被所述螺钉115穿过,进而将所述磁芯114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导磁杆113。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30被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孔11321和所述连接孔11411相对应的一螺孔131,以在所述连接孔11411对齐所述固定孔11321并与所述螺孔131对齐时,通过将所述螺钉115拧入所述螺孔131的方式,形成所述磁芯114于所述导磁杆113的固定以及所述线圈组件110于所述底座130的固定。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所述螺钉115和所述螺孔131的配合于所述导磁杆113固定所述磁芯114,并于所述底座130固定所述线圈组件110的方式,作为本实施例的所述磁芯114与所述导磁杆113之间以及所述线圈组件110与所述底座130之间的可拆卸式的优选固定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特别地,所述磁芯114被设置为板状,其中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114的两侧面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113的所述两端部1131,以避免所述磁芯114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所对应的延伸空间被所述导磁杆113限制,即能够减小所述导磁杆113对所述线圈114的体积的限制,从而能够通过增加所述线圈112的匝数的方式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发电效率,并能够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于上下方向的厚度,即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在垂直于所述磁芯114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的方向的尺寸,并保障所述线圈112的体积而保障所述线圈112的匝数。

此外,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114的两侧面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113的所述两端部1131的结构设计,在减小了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厚度的同时,还使得所述导磁杆113的横截面积能够被增大,以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110进一步包括一导磁盖116,其中所述导磁盖116于所述导磁杆113的同侧导磁连接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以导磁连接两所述磁支路1112,从而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并形成对所述线圈112的磁屏蔽,进而减少漏磁。

详细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磁盖116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一体连接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如通过冲压成型的工艺形成所述导磁盖116一体成型于所述导磁杆113的结构关系。

特别地,所述导磁盖116于所述磁芯114的延伸方向同向延伸有一抵接部1161,并当构成所述汇磁路段1111的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互靠近而不抵接,以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避免所述抵接部1161同时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直接抵接,从而降低对所述线圈组件110以及相应的所述驱动磁组120的尺寸精度要求,并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减小分离所述磁芯114和与之导磁相连的所述下导磁板123的驱动力,并避免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直接抵接而产生噪音,即使得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和向下的驱动更加轻盈,且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或向下的单次驱动只会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接触时产生单次声响,因而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被所述永磁体121的两磁极磁性吸引而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其中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靠近,同样能够于所述磁路111形成磁回路,即经所述导磁盖116于构成两所述磁支路1112的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和构成所述汇磁路段1111的所述磁芯114之间形成磁回路,从而增强所述磁芯114的磁通量,其中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优选地被设置为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维持大于0.05mm的间隙。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当构成所述汇磁路段1111的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同时导磁相连,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进而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提高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电能的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磁组120包括一驱动臂124,其中所述驱动臂124被设置有所述磁体容腔1241和分别自所述磁体容腔1241一体向上和向下径向延伸的两所述导磁板容纳槽1242,以能够向上和向下往复驱动所述驱动臂124地形成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和向下的驱动。

特别地,所述驱动臂124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30,以在向上和向下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时形成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和向下的驱动,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臂124被可枢转地设置,从而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形成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分别倾斜于所述磁芯114,以减小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接触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导磁相连的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进而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相互接触时产生较小的噪音,并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分离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磁性连接时需要较小的驱动力,即对所述驱动臂124的往复枢转驱动更加轻盈并具有较小的声响产生,因而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

详细地,所述驱动臂124包括同轴延伸的两枢转轴1243,其中所述底座130被同轴设置有与两所述枢转轴1243相适应的两侧轴孔132,以在两所述枢转轴1243分别被嵌于两所述侧轴孔132后形成所述驱动臂124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30的结构关系,从而能够上下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地向上和向下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

值得一提的是,在向下和向上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时能够形成所述磁芯114于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从而在每次切换过程中于所述线圈112产生一次脉冲电能,其中所述线圈112产生的脉冲电能的大小还受所述驱动臂124的枢转角度的影响。具体地,所述驱动臂124的枢转角度增大,所述磁芯114在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过程中,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的运动行程增加,则每次切换过程中所述磁芯114的磁通量的变化量增大,因而每次切换过程中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脉冲电能的量也增加,然而当所述驱动臂124的枢转角度进一步增大时,每次切换过程中所述磁芯114的磁通量的变化量增大有限,同时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相抵接时的撞击声变大,且增加所述驱动臂124的驱动行程会导致对所述驱动臂124的操作体验变差,因此,所述驱动臂124优选地应当具有适宜的枢转角度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磁芯114被伸入所述磁隙125,因此所述驱动臂124的枢转角度范围被所述磁芯114于上下方向的厚度,以及所述磁隙125于上下方向的高度(即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距离)限制,其中所述磁芯114的厚度范围优选地被设置于0.8mm-2.5mm之间,所述磁隙125的高度优选地被设置于1.1mm-4.1mm之间,以使得所述磁芯114于所述磁隙125的运动行程能够被维持于0.3mm-1.6mm之间,从而维持所述枢转臂124的枢转角度于适宜的范围内。

还可以理解的是,前述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114的两侧面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113的所述两端部1131的结构设计,在减小了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厚度的同时,还使得所述导磁杆113的横截面积能够被增大以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如当所述导磁杆113被设置为弯折的长片状并于两端被同向弯折而形成与所述磁芯114同向延伸的两所述端部1131时,能够通过增加所述导磁杆113的厚度的方式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其中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受所述导磁杆113的横截面积和所述磁芯114的厚度的共同限制,故在提高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的同时维持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于适宜的体积的前提下,所述导磁杆113的厚度范围优选地被设置于0.8mm-2.5mm之间。

同样地,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进一步受限于与所述磁路111的两所述磁支路1112导磁相连的所述导磁盖116的导磁能力,即当所述磁路111的导磁能力大于所述导磁盖116的导磁能力时,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被所述导磁盖116限制,而当所述导磁盖116具有较大的厚度时,所述导磁盖116的导磁能力越强,其中在不限制所述磁路111的磁通量并同时维持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于适宜的厚度的情况下,所述导磁盖116的厚度范围优选地被设置于0.8mm-2.5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臂124被设置有一弹性加速器1244,其中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被设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备,其中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下,所述驱动臂124受限于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固定大小的磁性吸引力作用而被维持不动,以当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时,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能够以弹性变形的方式储蓄势能,并随着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弹性变形量的增大而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固定大小的磁性吸引力不足以维持所述驱动臂124不动,则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瞬间驱动所述驱动臂124。

也就是说,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弹性作用下,无论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驱动速度的快慢,只有当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即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被驱动至一定的行程时,所述驱动臂124才会被驱动,因此,在每次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驱动过程中,无论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驱动速度是否一致,都能够于同样的驱动行程驱动所述驱动臂124,且对所述驱动臂124的驱动速度被维持一致,因而使得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脉冲电能的大小能够被维持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还包括一复位件140,其中所述复位件140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30并与所述驱动磁组120相抵接,以向上弹性维持所述驱动磁组120于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从而当向下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而将所述驱动磁组120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122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后,所述驱动磁组120能够在所述复位件140的弹性作用下被反向向上驱动而使得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回复至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

具体地,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5A和图5B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侧视剖视图被图示说明,其主要展示了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被驱动过程中的结构视图,其中所述复位件140被设置为一扭簧141,其中所述扭簧141具有一弹性活动段1411,一弹性固定段1412以及一枢转固定孔1413,其中所述底座130被设置有与所述枢转固定孔1413相对应的枢转固定轴133,其中所述枢转固定轴133被嵌于所述枢转固定孔1413,其中所述扭簧141的所述弹性固定段1412与所述底座130相抵接,其中所述扭簧的弹性活动段1411被维持于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之下,从而当向下施加外力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而将所述驱动磁组120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122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弹性活动段1411能够被向下驱动而储蓄势能,进而在将所述驱动磁组120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122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并解除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外力驱动后,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能够在所述扭簧141的弹性作用下被反向向上驱动而使得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回复至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

也就是说,所述复位件140的设置使得所述驱动磁组120在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下,能够被一次向下的驱动动作先后完成向所述上导磁板122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的切换和向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的回复,从而通过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一次向下的驱动动作于所述线圈112先后产生两次脉冲电能,并使得对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操作方式符合复位式开关的操作方式而能够被嵌入门铃类的复位式开关使用。

特别地,所述底座130进一步延伸有至少一限位器134,其中所述扭簧141的所述弹性活动段1411于所述限位器134之下被向下弹性压缩地与所述限位器134相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活动段1411能够被维持于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之下,并与所述弹性固定段1412之间维持一定的夹角而保障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驱动行程的一致性,同时降低对所述扭簧141的精度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30被设置有多个卡嵌槽135,以能够通过嵌入的方式将所述底座130卡嵌于被设置有与所述卡嵌槽135相适应的卡勾的壳体,如遥控器、无线门铃、无线开关,以及汽车遥控钥匙等无源通信装置的壳体,进而将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作为遥控器、无线门铃、无线开关,以及汽车遥控钥匙等无源通信装置的能量供应模块使用。

特别地,所述底座130被设置有多个减震槽136并包括被设置于所述减震槽136的减震元件137,其中所述减震元件137被设置为采用橡胶、硅胶以及EVA等软质材料制备,以在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被嵌入相应的无源通信装置的壳体后,减小所述驱动磁组120被驱动时产生的震动能量向相应的所述无源通信装置的壳体的传递,进而降低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所产生的噪声。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6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部分结构爆炸图被图示说明,其中相对于上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能量发生模块100的所述导磁杆113并未一体设置有所述导磁盖116,如此以进一步减小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于上下方向的厚度,即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在垂直于所述磁芯114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的方向的尺寸,并解除所述导磁盖116对同样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114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所对应的延伸空间的限制,从而并在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厚度的同时能够通过增加所述线圈112的匝数的方式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发电效率。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各一体延伸有两抵接侧端11311,即一上抵接侧端113111和一下抵接侧端113112,进一步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7A和图7B所示,其中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形成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上抵接侧端113111分别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抵接,并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形成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下抵接侧端113112分别与所述下导磁板123相抵接,以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和所述磁芯114之间形成磁回路,从而增强所述磁芯114的磁通量。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同时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上抵接侧端113111分别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抵接,并当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时,同时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下抵接侧端113112分别与所述下导磁板123相抵接,但由于自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延伸的所述抵接侧端11311在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抵接时具有较小的抵接面积,而使得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能够和所述磁芯114之间形成封闭的磁回路并仅产生较小的噪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抵接侧端11311一体延伸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则所述导磁杆113能够通过简单的冲压成型的工艺形成所述抵接侧端11311,并进一步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与所述磁芯114同向延伸的结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形成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分别与所述上导磁板123相靠近而不抵接,并当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形成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靠近而不抵接,即在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并未延伸有所述抵接侧端11311时,同样能够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和所述磁芯114之间形成磁回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8至图10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被图示说明,其中,同样地,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包括所述线圈组件110,所述驱动磁组120以及所述底座130,其中所述驱动磁组120包括所述永磁体121、所述上导磁板122以及所述下导磁板123,其中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分别被磁性吸引于所述永磁体121的两磁极而被固定于所述驱动磁组120,以使得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分别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并于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形成所述磁隙125,其中所述线圈组件110包括所述导磁杆113和自所述导磁杆113中部延伸并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同向延伸的所述磁芯114,其中所述磁芯114被设置为板状,且被设置为板状的所述磁芯114的两侧面分别对应所述导磁杆113的所述两端部1131,以避免所述磁芯114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所对应的延伸空间被所述导磁杆113限制,即能够减小所述导磁杆113对所述线圈114的体积的限制,从而能够通过增加所述线圈112的匝数的方式提高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的发电效率,并能够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于上下方向的厚度,即减小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在垂直于所述磁芯114的具有较大面积的板面的方向的尺寸,并保障所述线圈112的体积而保障所述线圈112的匝数。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110包括两所述导磁盖116,其中两所述导磁盖116分别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不同侧导磁连接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具体地,两所述导磁盖116分别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和下侧被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以能够在所述线圈112被所述磁芯114穿过后,再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所述导磁盖116的方式形成对所述线圈112的更为封闭的磁屏蔽而进一步减少漏磁,并使得对所述线圈组件110的组装简单易行。

进一步地,两所述导磁盖116分别于所述磁芯114的延伸方向同向延伸有一抵接部1161,其中当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被设置的所述导磁盖116的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互靠近而不抵接,并当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时,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下侧被设置的所述导磁盖116的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下导磁板123相互靠近而不抵接,以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的其中一个导磁抵接时避免所述抵接部1161同时与另一所述导磁板直接抵接,从而降低对所述线圈组件110以及相应的所述驱动磁组120的尺寸精度要求,并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减小分离所述磁芯114和与之导磁相连的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时的驱动力,并避免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直接抵接而产生噪音,即使得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和向下的驱动更加轻盈,且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或向下的单次驱动只会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接触时产生单次声响,因而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被所述永磁体121的两磁极磁性吸引而具有不同的磁极磁性,其中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被设置的所述导磁盖116的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靠近,同样能够于形成磁回路,即经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被设置的所述导磁盖116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和所述磁芯114之间形成磁回路,从而增强所述磁芯114的磁通量,其中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上侧被设置的所述导磁盖116的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上导磁板122之间优选地被设置为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时维持大于0.05mm的间隙,同样地,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下侧被设置的所述导磁盖116的所述抵接部1161与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优选地被设置为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时维持大于0.05mm的间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110进一步包括一支撑盖117,其中所述支撑盖117在所述磁芯114的延伸方向被设置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之间并被所述磁芯114穿过,以使得所述磁芯114能够被稳固地设置于所述导磁杆113,并进一步在所述磁芯114的延伸方向于所述导磁杆113的两所述端部1131之间形成对所述线圈112的屏蔽保护。

同样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组件110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130,其中所述驱动磁组120于所述底座130被可活动地设置,并形成所述磁芯114伸入所述磁隙125的结构关系,以在向下和向上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时能够形成所述磁芯114于与所述上导磁板122导磁相连的状态和与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之间的切换,进而在每次切换过程中于所述线圈112产生一次脉冲电能。

特别地,所述底座130被设置有多个卡钩138,其中所述卡钩138的尺寸规格对应于所述导磁杆113而使得所述导磁杆113能够被所述卡钩138卡嵌于所述底座130,以形成所述线圈组件110于所述底座130被可拆卸地设置的结构关系,从而使得所述线圈组件110于所述底座130的组装仅以卡嵌的方式实现,因而简单易行。

同样地,所述驱动磁组120进一步包括所述驱动臂124,其中所述永磁体121被限位卡嵌于所述驱动臂124,其中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被所述永磁体121磁性吸引而分别被磁吸固定于所述驱动臂124的上下两侧,区别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磁组120的所述驱动臂124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线圈组件110的所述导磁杆113,以在向上和向下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时形成对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和向下的驱动,从而形成所述驱动磁组120于所述底座130被可活动地设置的结构关系。

具体地,所述驱动臂124包括同轴延伸的两所述枢转轴1243,其中所述导磁杆113被同轴设置有与两所述枢转轴1243相适应的两枢转轴孔1133,以在两所述枢转轴1243分别被嵌于两所述枢转轴孔1133后形成所述驱动臂124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导磁杆113的结构关系,即在所述线圈组件110被卡嵌于所述底座130后形成所述驱动磁组120于所述底座130被可活动地设置的结构关系,从而能够上下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地向上和向下驱动所述驱动磁组120。

同样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臂124被可枢转地设置,从而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形成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时,所述上导磁板122和所述下导磁板123分别倾斜于所述磁芯114,以减小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接触时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导磁相连的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磁性吸引力,进而当上下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相互接触时产生较小的噪音,并当往复枢转驱动所述驱动臂124而分离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磁性连接时需要较小的驱动力,即对所述驱动臂124的往复枢转驱动更加轻盈并具有较小的声响产生,因而具有更好的操作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臂124被设置有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其中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被设置为采用弹性材料制备,其中在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导磁相连的状态下,所述驱动臂124受限于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固定大小的磁性吸引力作用而被维持不动,以当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时,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能够以弹性变形的方式储蓄势能,并随着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弹性变形量的增大而储蓄有一定的势能时,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或所述下导磁板123之间的固定大小的磁性吸引力不足以维持所述驱动臂124不动,则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得以释放所储蓄的势能而瞬间驱动所述驱动臂124。

同样地,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还包括被设置为所述扭簧141所述复位件140,其中所述复位件140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30并与所述驱动磁组120相抵接,以向上弹性维持所述驱动磁组120于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从而当向下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而将所述驱动磁组120切换至所述上导磁板122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后,所述驱动磁组120能够在所述复位件140的弹性作用下被反向向上驱动而使得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回复至所述下导磁板123与所述磁芯114导磁相连的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30进一步延伸有所述限位器134,其中所述扭簧141的所述弹性活动段1411于所述限位器134之下被向下弹性压缩地与所述限位器134相抵接,以使得所述弹性活动段1411能够被维持于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之下,并与所述弹性固定段1412之间维持一定的夹角而保障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驱动行程的一致性,同时降低对所述扭簧141的精度要求。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30进一步包括一推进器139,其中所述推进器139被可枢转地设置于所述底座130,并能够被枢转而于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之上向下枢转驱动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以藉由对所述推进器139的枢转驱动实现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枢转驱动,避免了直接施力作用于具有弹性变形特性的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并增大了施力作用面而使得对所述弹性加速器1244的枢转驱动更加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向上”和“向下”指示的方位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当所述复位件140被设置以维持所述磁芯114与所述上导磁板122相抵接时,所述驱动磁组120的复位动作向下。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1和图12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无源通信模块200的结构原理和立体结构视图分别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无源通信模块200包括前述实施例的所述嵌入式能量发生模块100和一电路板210,其中所述电路板210被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底座130,其中所述电路板210承载有一脉宽延长单元211和被电性连接于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的一编码产生单元212、一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一信号发射单元214,其中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线圈组件110的所述线圈112,并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和向下往复驱动时被所述线圈112供能而将所述线圈112输出的脉冲电能延长输出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1、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其中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被供电而产生至少一帧编码信息,其中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以能够被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供电地控制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输送所产生的所述编码信息,其中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和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能够依所述程序单元控制213地接收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输送的所述编码信息并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送所述编码信息。

进一步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3所示,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包括一间歇取电单元2111和被设置于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和所述线圈112之间的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其中所述线圈112所输出的脉冲电能被存储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按预定频率开关的方式自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取电而延长电能输出时间。

进一步地,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包括一电子开关21111,一振荡控制单元21112以及一次级储能单元21113,其中所述电子开关21111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和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之间被维持断开,其中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子开关21111以被电触发而按预定频率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1111通断,如此以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驱动而产生脉冲电能时,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脉冲电能被存储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被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脉冲电能触发而以预定频率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1111通断,则被存储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的脉冲电能能够经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缓冲并经所述电子开关21111间歇地输送至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将间歇输入的电能延时而持续输送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被供电而产生所述编码信息并在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的控制下发送所述编码信息至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被供电而依所述程序单元控制213地接收所述编码信息并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发送所述编码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被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发射的所述无线信号可以是电磁波信号,也可以是光波信号,即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能够被设置为能够依所述程序单元213控制地接收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输送的所述编码信息并以电磁波或光波的形式发送所述编码信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具体地,在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以预定频率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1111通断的过程中,其中当所述电子开关21111被导通时,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与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经所述电子开关21111相接通,则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经所述电子开关21111向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提供电能输出,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储存电能的同时输出电能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

进一步地,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依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所存储的电能的变化而以预定频率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1111通断,即在所述电子开关21111处于导通状态的过程中,当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所存储的电量达到一定值时,所述电子开关21111被断开,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与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之间被断开而停歇供能至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继续输出所存储的电能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而为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提供持续的电能输出,并当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输出电能至所存储的电能低于一定值时,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3再次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1111导通,如此以在被存储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的脉冲电能被间歇输送完毕之前,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能够持续地提供电能输出,进而达到延长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脉冲电能的输出时间的目的。

详细地,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包括一电容211131和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容211131的一二极管211132和一电感211133,其中所述电感211133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子开关21111和所述电容211131之间,如此以在所述电子开关21111处于导通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经所述电子开关21111向所述电容211131和所述电感211133提供电能输出,所述电容211131和所述电感211133存储并输出电能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并当所述电子开关21111被断开后,所述电感211133能够被所述二极管211132限制而定向输出所存储的电能至所述电容211131,所述电容211131存储所述电感211133输出的电能的同时输出电能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也就是说,在所述电子开关21111处于导通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经所述电子开关21111向所述电容211131和所述电感211133输出的电能能够被所述电容211131和所述电感211133延时而于所述电子开关21111处于断开的状态的过程中持续输送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

特别地,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所存储的电能的变化依所述电容211131两端的电压变化而确定,即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依所述电容211131两端的电压的变化而以预定频率控制所述电子开关21111通断,具体地,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以50KHz-5MHz的预定频率通断所述电子开关21111,以使得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的输出电压能够被维持于1.5V至5V之间电压范围,并使得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单次脉冲电能能够被延长至3倍以上的输出时间,即当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的接入的负载为200欧姆电阻时,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单次脉冲电能的脉冲宽度能够由1.2ms被延长至大于6ms的输出时间,例如当所述电线圈112产生时间宽度为2ms的单次脉冲电能时,在经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延长并以3V的恒压输出至200欧姆的电阻负载时,能够被延长至16ms的输出时间,从而为采用调幅发射方式的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提供持续15ms以上的持续电能支持,从而保障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所发射的信号的完整性和信号发射的有效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被设置为进一步包括一整流单元2113,其中所述整流单元2113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线圈112和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之间,以能够对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不同方向的脉冲电能整流而定向输出至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

特别地,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2所示,所述电路板210进一步承载有一指示灯216,其中所述指示灯216电性连接于所述整流单元2113,以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时被所述线圈112中产生的反向脉冲电能供电而点亮,以利用所述线圈112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产生的脉冲电能示意所述无源通信模块200的工作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整流单元2113由多个具有限流作用的二极管元件组成,而当所述指示灯216被设置为二极管发光元件时同样具有限流的作用,因此,优选地,所述指示灯216被集成于所述整流单元2113而作为所述整流单元2113的其中一二极管元件,并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时被点亮。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指示灯216还能够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受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控制地被点亮而示意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1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所述电路板210的电路结构被图示说明,其中所述电路板210进一步承载有一叠加开关215,其中所述叠加开关215被设置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和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之间并被维持断开状态。

特别地,所述叠加开关215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反向向上复位驱动的过程中被所述驱动磁组120的复位动作联动而闭合,如此则所述线圈112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下和向上往复驱动的过程中分别产生的两次反向脉冲电能能够先后经所述整流单元2113整流后被同向传输至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以使得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能够叠加存储两次脉冲电能而提高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的电能储存量,并在所述驱动磁组120在被向上反向复位驱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叠加开关215被导通,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经所述叠加开关215与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连通,则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能够于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间歇取电并延长输出至所述编码产生单元212、所述程序控制单元213以及所述信号发射单元214。

值得一提的是,本变形实施例的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能够叠加存储所述驱动磁组120在被向下和向上往复驱动的过程中于所述线圈112分别产生的两次脉冲电能,则相对于上述实施例,所述储能单元2112能够存储近双倍于单次脉冲电能的电量,因而当所述振荡控制单元21112同样以50KHz-5MHz的预定频率通断所述电子开关21111时,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能够于1.5V至5V之间的输出电压,相对于所述线圈112所产生的单次脉冲电能的脉冲宽度延长至6倍以上的输出时间,即当所述次级储能单元21113的接入的负载为200欧姆电阻时,所述驱动磁组120在被向下和向上往复驱动的过程中于所述线圈112分别产生的两次脉冲电能被延长至大于10ms的输出时间,例如所述线圈112产生的单次脉冲电能的时间宽度为2ms时,在经所述脉宽延长单元211延长并以3V的恒压输出至200欧姆的电阻负载时,能够被延长至16ms的输出时间,从而能够以两次脉冲电能为采用标准蓝牙通信协议的所述信号发射装置的广播传输提供大于30mS的电能支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叠加开关215被设置为半导体电子开关(如三极管、MOS管、可控硅等及其组合)并具有一触发端2151,其中所述叠加开关215能够被流向所述触发端2151的电信号触发而闭合,如此以在所述叠加开关215的所述触发端2151被电性连接于所述线圈112的任一输出端时,所述叠加开关215能够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下和向上往复驱动之其中一驱动过程中被触发而闭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叠加开关215还能够被设置为与所述驱动磁组120相耦合的机械开关,具体地,被设置为机械开关的所述叠加开关215的闭合动作与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复位驱动的动作联动而与所述驱动磁组120相耦合,如此以在所述驱动磁组被向上复位驱动的过程中,所述叠加开关215被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复位驱动的动作联动驱动而闭合,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变形实施例中,所述初级储能单元2112包括一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和一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其中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和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在所述叠加开关215被闭合时形成并联的电路关系,即分别被设置为电容器的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和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的一端相互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和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的另一端分别被并联地电性连接于所述叠加开关215的两端。

详细地,所述驱动磁组120在被向下驱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脉冲电能经所述整流单元2113整流输送至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与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被维持断开的所述叠加开关215断开,则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存储电能。

进一步地,对所述驱动磁组120的向下驱动的外力被解除而使得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的过程中,所述线圈112产生一次反向的脉冲电能,该脉冲电能经所述整流单元2113整流输送至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其中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被维持与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供电相连,则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存储电能并输出电能至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被供电而自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间歇取电。

同时,所述叠加开关215被设置为能够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的过程中被所述驱动磁组120向上复位的动作联动而闭合,则在所述驱动磁组120被向上复位驱动的过程中,所述叠加开关215被触发闭合而使得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与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形成并联的电路关系,所述第一初级储能单元21121与所述第二初级储能单元21122并联而叠加供能至所述间歇取电单元2111。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实用新型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