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马达和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以及电气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8972发布日期:2019-10-09 06:3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由马达和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以及电气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由马达和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以及电气产品。



背景技术:

在由马达与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中,存在有将马达的输出轴通过支承部件(例如,套筒)支承于齿轮箱组件的结构。

在现有的上述结构中,该支承部件通常呈帽状结构,并且套设于马达的输出轴的端部,该帽状结构的支承部件的内侧与该输出轴的端部抵接,该帽状结构的支承部件的外侧支承于齿轮箱组件。为了能够顺畅地支承马达的输出轴旋转,在该支承部件与马达的输出轴之间还涂有润滑脂。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发明人发现,在现有结构中,由于帽状结构的支承部件的内侧抵接于马达的输出轴一端的端部,在马达工作时,马达的输出轴在支承部件内高速旋转摩擦,产生的热量持续增加,导致支承部件内的润滑脂膨胀,容易溢出支承部件,从而不能有效润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马达与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以及电气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由马达和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所述马达具有输出轴,所述齿轮箱组件具有齿轮箱和位于所述齿轮箱内部的支承部件,所述齿轮箱具有容纳齿轮以及所述输出轴的容纳空间,所述输出轴的端部隔着所述支承部件支承于所述齿轮箱,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与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端面在轴向上抵接的轴向抵接面,其中,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端面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轴向抵接面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另一方非接触的第一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支承部件还具有在周向上包围所述输出轴的外周壁的支承部件内周壁,所述支承部件内周壁以及与所述支承部件内周壁在径向上对置的所述输出轴的外周壁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与另一方非接触的第二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二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构成连通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三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连通凹槽具有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连通凹槽之间形成有支承肋部,所述支承肋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的第一支承肋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的第二支承肋部,所述第一支承肋部与所述第二支承肋部通过倾斜肋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多个,在所述第一凹槽之间形成有第一支承肋部,所述第一支承肋部呈倾斜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六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支承肋部的周向宽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由树脂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支承部件的轴向抵接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输出轴之间填充有润滑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产品,其中,该电气产品具有如第一方面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通过在马达的输出轴的轴向端面与支承部件的轴向抵接面之间形成有凹槽,从而增加了散热空间,利于散热;并且,由于支承部件和/或输出轴形成了凹槽,因此减轻了驱动装置的整体重量。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承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输出轴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输出轴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承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承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等是指所陈述的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素、元件或组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单数形式“一”、“该”等包括复数形式,应广义地理解为“一种”或“一类”而并不是限定为“一个”的含义;此外术语“所述”应理解为既包括单数形式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此外术语“根据”应理解为“至少部分根据……”,术语“基于”应理解为“至少部分基于……”,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下述说明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将沿马达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向或与其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将围绕中心轴线的方向称为“周向”,但这只是为了说明的方便,并不限定马达使用和制造时的朝向。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由马达和齿轮箱组件构成的驱动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虚线框A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承部件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输出轴的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输出轴的正视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装置10由马达11和齿轮箱组件12构成,马达11具有输出轴111,齿轮箱组件12具有齿轮箱121和位于齿轮箱121内部的支承部件122;齿轮箱121具有容纳齿轮123以及至少一部分输出轴111的容纳空间S,输出轴111的端部E1隔着支承部件122支承于齿轮箱121;支承部件122具有与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在轴向上抵接的轴向抵接面12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设置有与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非接触的第一凹槽G1,和/或,如图4所示,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设置有与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非接触的第一凹槽G1。

也就是说,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与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与另一方非接触的第一凹槽G1。

由此结构,通过在马达11的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与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之间形成有凹槽G1,从而增大了马达与齿轮箱组件之间的散热空间,利于散热;并且,由于支承部件122和/或输出轴111形成了凹槽,因此减轻了驱动装置10的整体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承部件122还具有在周向上包围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的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并且,如图3所示,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设置有和与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在径向上对置的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非接触的第二凹槽G2,和/或,如图5所示,与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在径向上对置的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设置有和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非接触的第二凹槽G2。

也就是说,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以及与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在径向上对置的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与另一方非接触的第二凹槽G2。

由此,通过在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和/或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上再设置凹槽G2,可进一步增大马达与齿轮箱组件之间的散热空间,并可进一步减轻驱动装置10的整体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与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接触,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支承部件内周壁1222与输出轴111的外周壁1112也可不接触。在二者接触的情况下,支承部件122对输出轴111的支承更加牢固可靠,而在二者非接触的情况下,可减少支承部件122与输出轴111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

如上文所述,第一凹槽G1和第二凹槽G2可设置于支承部件122,或者也可设置于输出轴111,或者还可同时设置于支承部件122和设置于输出轴111。

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说明,以第一凹槽G1和第二凹槽G2设置于支承部件122为例进行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所述的方案对于第一凹槽G1和第二凹槽G2设置于输出轴111的情况同样适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凹槽G1与第二凹槽G2连通,构成连通凹槽G12。由此,支承部件122的成型简单,利于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通凹槽G12的数量为6个,但本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连通凹槽G12的数量可为多个,并且连通凹槽G12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非对称设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承部件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6所示,连通凹槽G12之间形成有支承肋部S12,支承肋部S12包括位于第一凹槽G1之间的第一支承肋部S121以及位于第二凹槽G2之间的第二支承肋部S122,第一支承肋部S121与第二支承肋部S122通过倾斜肋部S13连接。

如图3和图6所示,倾斜肋部S13形成为弧状的倒角,当然,也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只要倾斜肋部S13形成为朝向支承部件122的与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相向的轴向端面以及该支承部件的径向内侧倾斜即可。由此,通过倾斜肋部S13,能够降低对支承部件122以及输出轴111的设计尺寸的要求,可靠地支承马达的输出轴111。

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承部件122仅具有第一凹槽G1时,如图3所示,第一凹槽G1可具有多个,在多个第一凹槽G1之间形成有第一支承肋部S121,第一支承肋部S121呈倾斜状,也就是说,第一支承肋部S121朝向支承部件122的与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相向的轴向端面以及该支承部件的径向内侧倾斜,具体地,第一支承肋部S121可以呈弯曲的弧状。

由此,通过弯曲的第一支承肋部S121,能够降低对支承部件122以及输出轴111的设计尺寸的要求,可形成更大的散热空间。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支承部件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凹槽G1的周向宽度D1与第一支承肋部S121的周向宽度D2大致相等。由此,在利于驱动装置10的散热以及减重的同时,还能够实现支承部件122对马达11的输出轴111的稳定支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二凹槽G2的周向宽度D3与第二支承肋部S122的周向宽度D4同样地也可设置为大致相等。由于,可进一步更实现支承部件122对马达11的输出轴111的稳定支承。

在本实施例中,支承部件122由树脂材料构成,第一凹槽G1可仅形成于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也可形成于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由此,可使成型更加容易。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承部件122与输出轴111之间填充有润滑脂。由此,可通过第一凹槽G1和/或第二凹槽G2来存储润滑脂,在马达11的工作过程中润滑脂不容易溢出支承部件122,从而提高支承部件122与马达的输出轴111之间的润滑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0还可包括除上述部件以外的其他构成部件,驱动装置10的其他构成部件的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发明的驱动装置的结构,通过在马达11的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与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之间形成有凹槽G1,从而增大了马达与齿轮箱组件之间的散热空间,利于散热;并且,由于支承部件122和/或输出轴111形成了凹槽,因此减轻了驱动装置10的整体重量。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气产品,该电气产品具有实施例1所述的驱动装置,由于在实施例1中,已经对该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其内容被包含于此,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气产品可以是任何包含驱动装置的电气产品,例如可以是车载产品,例如,汽车天窗调整系统,座椅调整系统等,还可以是家电调整系统。或者,上述马达也可以作为各种信息设备、产业设备等中的马达使用。

根据本实施例的电气产品中的驱动装置的结构,通过在马达11的输出轴111的轴向端面1111与支承部件122的轴向抵接面1221之间形成有凹槽G1,从而增大了马达与齿轮箱组件之间的散热空间,利于散热;并且,由于支承部件122和/或输出轴111形成了凹槽,因此减轻了驱动装置10的整体重量。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