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8332发布日期:2019-11-29 18:00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涉及耐张线夹的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是指用于固定导线,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的金具。

随着用电需求的日益增长,线路负荷大幅增加,在高负荷夏季耐张线夹容易出现引流板过热问题,对电力输送运行造成安全隐患。通过对热损毁线路的停电检修发现,大部分耐张线夹过热现象主要由于户外环境造成引流板螺栓松动、接触表面腐蚀,出现实际接触面积减小,导致接触电阻增大,耐张线夹过热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耐张线夹,其顶部可以固定较大尺寸范围的电缆线,底部可以很好的固定在横担上,且不易松动,从而减少人工维护的次数,简单实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耐张线夹,包含耐张线夹本体、引流板、引流连接板、引流管和紧固件,所述耐张线夹本体远离导线的一端设有引流板,所述引流板通过紧固件与引流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连接板的另一端设有引流管;所述引流板与引流连接板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引流连接板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凹陷部,当所述引流板与引流连接板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一凹陷部抵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为三棱柱体,且平行于三棱柱体底面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部上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其设置在的引流板的表面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为三棱柱体,且平行于三棱柱体底面的截面均为钝角三角形,所述第一凸起部中组成钝角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其设置在的引流板的表面重合,所述第一凸起部中凸出的侧棱的位置高于其它两条侧棱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与引流连接板3接触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引流连接板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凸起部,当所述引流板与引流连接板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二凹陷部与第二凸起部抵紧。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引流连接板的数量为三个,所述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交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和引流板连接板材质为高纯铝。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板和引流板连接板材质为由铝掺加锆或镍或钛或钒任一一种金属组成的铝合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能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通过在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上设置凸起部和凹陷部,可以增加两者的接触面积,较小接触电阻,减少耐张线夹的过热现象;同时可以增加本装置在紧固件松动时的使用效果。

2、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选用掺杂铝合金材料,可以提升本装置的耐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耐张线夹本体;2-引流板;3-引流连接板;4-引流管;5-紧固件;6-第一凸起部;7-第二凹陷部;8-第一凹陷部;9-第二凸起部;10-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耐张线夹,包含耐张线夹本体1、引流板2、引流连接板3、引流管4和紧固件5,耐张线夹本体1远离导线10的一端设有引流板2,引流板2通过紧固件5与引流连接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引流连接板3的另一端设有引流管4;引流板2与引流连接板3接触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6,引流连接板3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凹陷部8,当引流板2与引流连接板3固定连接时,第一凸起部6与第一凹陷部8抵紧。

引流板2、引流连接板3和紧固件5的一种实施方式为:紧固件5为螺栓,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上设有对应的通孔,将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对应连接后,将螺栓穿过通孔后,另一端通过螺母紧固;优选的,紧固件5至少设置两组,分别设置在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相连接的上、下部位。

优选的,当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固定连接时,第一凸起部6嵌入第一凹陷部8形成的空腔内,且与第一凹陷部8抵紧,且不影响引流板2上靠近第一凸起部6的表面与引流连接板3的接触。

工作时,耐张线夹本体1的一端连接导线10,另一端通过连接绝缘子串固定在杆塔上,引流管4的一端连接另一导线,引流管4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引流连接板3,将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相接触连接的表面进行打磨、喷涂导电膏后,引流板2通过紧固件5与引流连接板3固定连接,第一凸起部6与第一凹陷部抵紧,实现耐张线夹本体1与引流管4的电气连接,实现引流作用。通过在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上设置若干第一凸起部6和第一凹陷部8,增加了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的接触面积,可以减小接触电阻,减少耐张线夹引流板过热的现象出现。

优选的,引流板2与耐张线夹本体1的外管壁一体成型,引流连接板3和引流管4的一端一体成型,引流板2和第一凸起部6、引流连接板3和第一凹陷部8一体成型,可以有效减少耐张线夹发热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结构。

本装置中第一凸起部6为三棱柱体,且平行于三棱柱体底面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第一凸起部6上相互垂直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其设置在的引流板2的表面垂直。相应的,第一凹陷部8所形成的的空腔为三棱柱形。工作时,将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紧密贴合后,再通过紧固件5紧固,使相抵紧的第一凸起部6的上侧面与第一凹陷部8的侧面承受较大的竖直方向的受力,可以减少因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竖直方向上的受力而造成的两者接触面的摩擦及紧固件5的松动问题,从而提升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4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结构。

本装置中的第一凸起部6为三棱柱体,且平行于三棱柱体底面的截面均为钝角三角形,第一凸起部6中组成钝角的两个侧面中的一个侧面与其设置在的引流板2的表面重合,第一凸起部6中凸出的侧棱的位置高于其它两条侧棱的位置。相应的,第一凹陷部8所形成的的空腔为三棱柱形。工作时,将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紧密贴合后,再通过紧固件5紧固,使相抵紧的第一凸起部6的上侧面与第一凹陷部8的侧面承受较大的竖直方向的受力,可以减少因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竖直方向上的受力而造成的两者接触面的摩擦及紧固件5的松动问题,从而提升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同时,当紧固件5松动时,由于引流板2上的第一凸起部6上斜面的作用,使引流连接板3受竖直方向上的拉力而沿第一凸起部6上斜面向下移动,从而抵紧引流板2的表面,可以减少因紧固件5松动造成的,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因正向压力减小而造成的接触电阻增大的问题,提升了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6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结构。

本装置中引流板2与引流连接板3接触的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凹陷部7,引流连接板3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凸起部9,当引流板2与引流连接板3固定连接时,第二凹陷部7与第二凸起部9抵紧。凸起部和凹陷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截面为半圆弧形的凸起部和凹陷部,通过在引流板2上设置凸起部和凹陷部,在引流连接板3上设置相应的凹陷部和凸起部,使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固定连接时,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减小接触电阻,减少耐张线夹过热现象。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5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引流板和引流连接板结构。

本装置中引流板2的数量为两个,引流连接板3的数量为三个,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交替设置。如图5所示,两个引流板2与三个引流连接板3交替设置,每个引流板2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凸起部6,位于中间的引流连接板3的两侧设置有相应的第一凹陷部8。通过设置多个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交替连接,可以提升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减少耐张线夹过热现象。

实施例6:

如图4和图5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底部固定结构。

本装置中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材质为高纯铝。优选的,高纯铝的纯度在98%以上,因铝成本低,导电电阻较小,可以减少耐张线夹的过热现象,提升本装置的使用效果。

实施例7:

如图4和图5所示,对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优化了底部固定结构。

本装置中引流板2和引流连接板3材质为由铝掺加锆或镍或钛或钒任一一种金属组成的铝合金。在高纯铝中掺加锆或镍或钛或钒任一一种或多种组合金属组成的铝合金,导电电阻较小,且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可以提升本装置的耐热效果。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