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5740发布日期:2019-12-20 21:17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柱上变压器一般包括配电变压器、跌落式熔断器、避雷器、综合配电箱、铁附件等多种物料。

电路一般从变压器的高压侧进线,从变压器的低压侧出线,并接入jp柜中的断路器上,然后低压线从断路器下端连接至后续电杆上,供送至各个用户。现有的柱上变压器结构简单、经济适用。

但是现有柱上变压器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个不足,其中高压线至变压器的接线常常较为散乱,刮风下雨时高压线之间经常出现闪络现象,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其高压线至变压器的接线较为规整,使用较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包括承重组件,承重组件能够固定于两根电杆上,承重组件共有两个且上下分布;在上方的承重组件上固接有变压器,在下方的承重组件上固接有jp柜;变压器顶部设置有高压端子和低压端子,在高压端子上连接有高压线,在低压端子上连接有母线且母线另一端电连接jp柜中的断路器;jp柜中断路器下口引出有低压线;在两根电杆上且位于变压器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引导高压线走线的高压进线组件;高压进线组件包括c型杆、安装板、压紧螺母、绝缘子、滑套以及定位件,c型杆共有两个且分别以开口侧卡在两个电杆上,c型杆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安装板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孔,c型杆的两端穿出安装板对应端的两个孔,压紧螺母螺接于c型杆端部,滑套共有多个且套在安装板上,绝缘子固定于安装板上,定位件连接于滑套上且能定位滑套的滑移位置;高压线沿布线方向与对应的绝缘子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两个电杆上固定一个或多个高压进线组件,去除定位件的定位作用,调整各个定位滑套的位置,尽量使得滑套之间有可靠且均匀的间距,调节完成后恢复定位件的定位作用,进而绝缘子之间就有了可靠且均匀的间距,将各条高压线与布线方向上对应的绝缘子固定。

这样各条引至变压器的高压线以高压端子和相应绝缘子为基准走线,相互之间有较为有效的安全距离,接线规整,使用较为安全。

滑套和定位件的设置有另一个优势在于,实际安装过程中,高压线为了适应变压器高压端子或者进线端高压线的需求,其间距需要临时进行小范围调整,滑套和定位件的设置使得调整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安装板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贯穿的长条孔,长条孔的贯穿方向垂直于竖向方向,绝缘子包括瓷套、螺杆和螺母,螺杆固接于瓷套,螺母配合螺杆,螺杆顺应长条孔的贯穿方向穿过长条孔,螺母、螺杆以及瓷套配合夹持在滑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缘子的螺杆连接在滑套的中部区域,相比于连接在边沿位置,受力结构更为合理;同时滑套无需增设区域来供螺杆安装,其体积较小,利于在安装板上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滑套中固定设置填充部,填充部位于长条孔中且两端分别连接滑套的两个内壁,填充部上开设有供绝缘子螺杆穿过的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绝缘子上瓷套和螺母具有相向挤压滑套的趋势,当螺母拧的太紧时,两者会使滑套内壁贴合在安装板上,影响滑套的滑动。为此在滑套中固定设置填充部,设置后,填充部对滑套中部起到了支撑作用,使滑套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其滑移的流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安装板下方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定位孔,定位件设置于滑套的下部且其输出端能穿透滑套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定位件的输出端插入定位孔中时,其能限制滑套在安装板上的移动;反之,当定位件的输出端退出定位孔中时,滑套能在安装板上滑移调节;调节较为方便。定位件设置在滑套下部有个优势在于,其不影响绝缘子的安装和拆卸,设置位置较为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件包括呈一端开口结构的扣盖、固定于扣盖开口端的封板、沿扣盖轴线设置且两端分别穿出扣盖的封闭端和封板的顶杆、滑动连接于扣盖中且与顶杆固接的挡板以及设置于扣盖中且向接近封板方向推动挡板的弹簧,封板与滑套的下部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弹簧作用下,顶杆能可靠插入定位孔中,对滑套的位置进行定位;当要调节滑套的位置时,用手向下拉动顶杆,使其端部脱离定位孔,这时可以对滑套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顶杆背离定位孔的一端上固接有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顶杆的拉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承重组件包括固定于电杆上的抱箍、开口相背设置的两根槽钢以及连接两根槽钢的四个对拉螺栓,槽钢搭放在抱箍凸出的边沿上,有两根对拉螺栓分别从电杆的两侧连接槽钢,配合槽钢形成四方形结构卡套在电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重组件的结构较为简单,安装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高压进线组件后,各条引至变压器的高压线以高压端子和相应绝缘子为基准走线,相互之间有较为有效的安全距离,接线规整,使用较为安全;

2.设置填充部后,填充部对滑套中部起到了支撑作用,使滑套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其滑移的流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是低压出线组件中后端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高压出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定位件的剖视图。

图中,1、电杆;2、承重组件;20、抱箍;21、槽钢;22、对拉螺栓;3、变压器;30、高压端子;31、低压端子;4、jp柜;5、高压线;6、低压线;7、高压进线组件;70、c型杆;71、安装板;710、长条孔;711、定位孔;72、压紧螺母;73、绝缘子;74、滑套;740、填充部;75、定位件;750、扣盖;751、封板;752、顶杆;753、挡板;754、弹簧;755、提手;80、前端引导件;800、基板;801、引导筒;802、压板;81、后端固定件;810、卡箍;811、延伸杆;812、滑槽;813、夹杆;814、紧固螺母;815、顶丝;9、母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4,一种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包括承重组件2,承重组件2能够固定于两根电杆1上,承重组件2共有两个且上下分布;在上方的承重组件2上固接有变压器3,在下方的承重组件2上固接有jp柜4;变压器3顶部设置有高压端子30和低压端子31,在高压端子30上连接有高压线5,在低压端子31上连接有母线9且母线9另一端电连接jp柜4中的断路器;jp柜4中断路器下口引出有低压线6;在两根电杆1上且位于变压器3上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引导高压线5走线的高压进线组件7;高压进线组件7包括c型杆70、安装板71、压紧螺母72、绝缘子73、滑套74以及定位件75,c型杆70共有两个且分别以开口侧卡在两个电杆1上,c型杆70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安装板71水平设置且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孔,c型杆70的两端穿出安装板71对应端的两个孔,压紧螺母72螺接于c型杆70端部,滑套74共有多个且套在安装板71上,绝缘子73固定于安装板71上,定位件74连接于滑套74上且能定位滑套74的滑移位置;高压线5沿布线方向与对应的绝缘子73固接。

使用时,在两个电杆1上固定一个或多个高压进线组件7,去除定位件74的定位作用,调整各个定位滑套74的位置,尽量使得滑套74之间有可靠且均匀的间距,调节完成后恢复定位件74的定位作用,进而绝缘子73之间就有了可靠且均匀的间距,将各条高压线5与布线方向上对应的绝缘子73固定。

这样各条引至变压器3的高压线5以高压端子30和相应绝缘子73为基准走线,相互之间有较为有效的安全距离,接线规整,使用较为安全。

滑套74和定位件74的设置有另一个优势在于,实际安装过程中,高压线5为了适应变压器3高压端子30或者进线端高压线5的需求,其间距需要临时进行小范围调整,滑套74和定位件74的设置使得调整较为方便。

在安装板71沿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贯穿的长条孔,长条孔的贯穿方向垂直于竖向方向,绝缘子73包括瓷套、螺杆和螺母,螺杆固接于瓷套,螺母配合螺杆,螺杆顺应长条孔的贯穿方向穿过长条孔,螺母、螺杆以及瓷套配合夹持在滑套74上。

这样设置后,绝缘子73的螺杆连接在滑套74的中部区域,相比于连接在边沿位置,受力结构更为合理;同时滑套74无需增设区域来供螺杆安装,其体积较小,利于在安装板71上的布置。

实际使用中,绝缘子73上瓷套和螺母具有相向挤压滑套74的趋势,当螺母拧的太紧时,两者会使滑套74内壁贴合在安装板71上,影响滑套74的滑动。为此在滑套74中固定设置填充部740,填充部740位于长条孔710中且两端分别连接滑套74的两个内壁,填充部740上开设有供绝缘子73螺杆穿过的孔。

这样设置后,填充部740对滑套74中部起到了支撑作用,使滑套74不易发生变形,进而保证了其滑移的流畅性。

在安装板71下方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有定位孔711,定位件75设置于滑套74的下部且其输出端能穿透滑套74插入对应的定位孔711中。

当定位件75的输出端插入定位孔711中时,其能限制滑套74在安装板71上的移动;反之,当定位件75的输出端退出定位孔711中时,滑套74能在安装板71上滑移调节;调节较为方便。定位件75设置在滑套74下部有个优势在于,其不影响绝缘子73的安装和拆卸,设置位置较为合理。

结合图5,定位件75包括呈一端开口结构的扣盖750、固定于扣盖750开口端的封板751、沿扣盖750轴线设置且两端分别穿出扣盖750的封闭端和封板751的顶杆752、滑动连接于扣盖750中且与顶杆752固接的挡板753以及设置于扣盖750中且向接近封板751方向推动挡板753的弹簧754,封板751与滑套74的下部固接。

参照图4、图5,使用时,在弹簧754作用下,顶杆752能可靠插入定位孔711中,对滑套74的位置进行定位;当要调节滑套74的位置时,用手向下拉动顶杆752,使其端部脱离定位孔711,这时可以对滑套74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用较为方便。

在顶杆752背离定位孔711的一端上固接有提手755,方便顶杆752的拉出。

参照图1、图3,10kv一体化变台成套设备还包括用于引导低压线6出线的低压出线组件,低压出线组件包括设置于电杆1上的后端固定件81,后端固定件81包括用于固定至电杆1上的卡箍810、一端固定于卡箍810上且水平延伸的延伸杆811、开口朝上且套在延伸杆811上的多个滑槽812、分别设置于滑槽812开口上的c型夹杆813、螺接于夹杆813端部的紧固螺母814以及设置于滑槽812侧壁上的顶丝815,c型夹杆813的两端水平穿透滑槽812的两个侧板,顶丝815拧紧时其端部抵接于延伸杆811上。

使用时,拧松顶丝815来调节滑槽812的位置,调节完成后,拧紧顶丝815对其位置进行固定;滑槽812之间有可靠且均匀的间距;然后将夹杆813卡在对应的低压线6上并将夹杆813的两端穿过滑槽812的两个侧板;然后开始拧紧紧固螺栓814,这时低压线6会被夹在夹杆813和滑槽812侧壁之间,保持固定。

这样jp柜4至后续电杆1的低压线6以夹杆813为基准走线,相互之间有较为有效的安全距离,接线规整,使用较为安全。

滑槽812和顶丝815的设置有另一个优势在于,实际安装过程中,低压线6为了适应jp柜4的出线和后续的接线,其间距需要临时进行小范围调整,滑槽812和顶丝815的设置使得调整较为方便。

顶丝815螺接于滑槽812的下部,这样设置好处在于,顶丝815不会影响低压线6的走线,也不影响紧固螺母814的安装和拆卸。

参照图1、图2,实际使用中,鉴于电缆的成型方式,低压线6从jp柜4出线端出来后,各低压线6会相互干涉,导致到达后端固定件81处的低压线6受前端影响存在一定的散乱现象,为此在低压出线组件中设置用于引导低压线6从jp柜4出线端处并排向上至后端固定件81处的前端引导件80。

前端引导件80包括水平固定于承重组件2上的基板800以及固定于基板800上的多个引导筒801,引导筒801的两个端口相互垂直且中部平滑过渡,引导筒801的一个端口对应jp柜4的方向且另一个端口朝上设置,多个引导筒801在水平面中在沿x轴的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沿y轴的方向上也间隔设置,其中x轴的方向平行于多根低压线6形成的平面,y轴的方向垂直于多根低压线6形成的平面。

这样设置后,低压线6穿出jp柜4之后,先穿入对应的引导筒801中,这样其和其余低压线6就不易发生干涉,不显得散乱;同时引导筒801向上的端口可以引导低压线6向上延伸,利于其到达后端固定件81,布线更为规整。

前端引导件80还包括压板802,压板802呈c型,压板802压在jp柜4出线端处的全部低压线6上,压板802的两端与基板800固接。

压板802对全部低压线6进行了预先的固定,使其后续不易散乱。

参照图1,承重组件2包括固定于电杆1上的抱箍20、开口相背设置的两根槽钢21以及连接两根槽钢21的四个对拉螺栓22,槽钢21搭放在抱箍20凸出的边沿上,有两根对拉螺栓22分别从电杆1的两侧连接槽钢21,配合槽钢21形成四方形结构卡套在电杆1上。承重组件2的结构较为简单,安装较为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