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3639发布日期:2020-04-24 21:56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与日常生活。计算机包括有显示器、键盘、鼠标、音响、摄像头、麦克风、打印机等外部设备,这些外设多数需要线路连接到计算机机箱上,同时,还包括电源的线路,致使机箱上引出的线路非常之多,且各自长短不一、比较混乱。杂乱的线路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容易被踢到或挂到,造成计算机的使用中断、且具有造成计算机故障的可能。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多数采取用绑线捆扎的方式处理,不便于线路的调整和外设的更换,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以解决计算机机箱的外部线路杂乱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用于整理计算机机箱外部的线路,所述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包括:呈“几”字型的、且可与外部构件粘接的安装座,以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的线束固定座;于所述线束固定座上构造有线束缠绕部及线束卡接部,以可将长度不同的待卡接线束安装于所述线束固定座上。

进一步的,于所述线束固定座上构造有限位块;于所述安装座上形成有供所述限位块插装的导向孔,及与所述导向孔连通设置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块经由所述导向孔插装于所述安装座上,并经旋转至所述限位孔中,以构成所述线束固定座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卡接定位。

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限位块,于所述限位孔的侧壁上构造有沿所述限位孔径向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插装于所述限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为成型于所述线束固定座上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棱块,对应于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槽的形状匹配于所述限位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缠绕部包括弹性卡口,及形成于所述弹性卡口内部的、以卡接所述待卡接线束的卡槽,所述卡槽的开口处的尺寸小于所述待卡接线束的直径尺寸。

进一步的,于所述弹性卡口的端部形成有外翘的翻边。

进一步的,所述线束卡接部包括可将所述待卡接线束弯成“s”形后卡接的第一卡块,及与所述第一卡块间距设置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及所述第二卡块均具有连接所述线束固定座的平板,及连接所述平板的圆弧板,和开设于所述平板及所述圆弧板连接处的、以供待卡接线束卡入的弹性豁口,且所述弹性豁口的布置位于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二卡块的不同侧。

进一步的,于所述线束固定座上设置有至少两组所述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以可构成对多根待卡接线束进行卡接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通过设置的安装座可粘接在外部构件上,具有安装方便,另外设置的线束固定座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上,以便于线束固定座的更换,或是随计算机机箱位置的移动而便于线束固定位置的改变,此外,设置的线束缠绕部及线束卡接部,可将计算机机箱外的不同长度的线束缠绕在线束缠绕部上后卡入线束卡接部,从而可使各线束长度统一同时使得线路规范整齐。

(2)设置的导向孔及限位孔,两者连通呈匙孔状,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设置的限位块经由导向孔拆装后再旋转至限位孔中,以可实现线束固定座于安装座上的可拆卸连接。

(3)设置的限位槽,以利于对线束固定座进行定位,同时进一步提高线束固定座与安装座连接的可靠性。

(4)限位块与限位槽通过梯形面配合卡接限位,具有较好的卡接效果。

(5)设置的弹性卡口及卡槽,可使得待卡接线束经弹性卡口卡入卡槽内,并且待卡接线束可经卡槽内伸出后缠绕至卡槽外侧,迂回后卡置在线束卡接部上。

(6)设置的翻边,便于弹性卡口的打开,从而有利于待卡接线束能够顺利进入卡槽内,另外,弹性卡口在失去外力后可因自身弹性回复力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将待卡接线束牢牢的卡在卡槽内。

(7)设置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可便于待卡接线束卡接固定。

(8)设置多组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以可实现对多根待卡接线束卡接固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线束安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座,11-边板,12-导向孔,13-限位孔,14-限位槽;

2-线束固定座,21-限位块,22-线束缠绕部,221-弹性卡口,222-卡槽,223-翻边,23-第一卡块,24-第二卡块,231-弹性豁口;

10-待卡接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另外,需说明的是,附图中虚线表示各待卡接线束的卡接时的路径。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用于整理计算机机箱外部的连接线路,该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包括:呈“几”字型的、且可与外部构件粘接的安装座,以及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上的线束固定座。其中,于线束固定座上构造有线束缠绕部及线束卡接部,以可将长度不同的待卡接线束安装于线束固定座上。

基于上述整体结构,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座1为“几”字型的安装板,其边缘的边板11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在外部构件上,具有安装方便且牢固可靠。

为了实现安装座1与线束固定座2的可拆卸连接,结合图1和图3所示,于线束固定座2上构造有限位块21,同时,对应该限位块21,于安装座1上形成有供限位块21插装的导向孔12,及与导向孔12连通设置的限位孔13,限位块21经由导向孔12插装于安装座1上,并经旋转至限位孔13中,从而使得线束固定座2卡装在安装座1上。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线束固定座2与安装座1连接的可靠性,对应上述限位块21,于限位孔13的侧壁上构造有沿限位孔13径向设置的限位槽14,以使得限位块21旋转至限位孔13后再插装于限位槽14中,从而使得限位块21进一步限位固定。具体结构上,限位块21为成型于线束固定座2上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的棱块,对应于限位块21,限位槽14的形状匹配于限位块21设置。

如图3中所示,设置的导向孔12及限位孔13,两者连通设置并整体上呈匙孔状,具有结构简单,且便于加工制造。本实施例线束固定座2在使用时,可将限位块21经导向孔12插入,然后旋转至限位孔13中,同时使得限位块21卡接在限位槽14内,使得线束固定座2与安装座1卡接固定。在需要拆卸更换时,只需将限位块21往安装座1的内部轻轻一推,然后将限位块21由限位孔13旋转至导向孔12中,即可将线束固定座2从安装座1上拆除。另外,限位块21与限位槽14通过梯形面配合卡接限位,具有较好的卡接效果。

结合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缠绕部22包括弹性卡口221,及形成于弹性卡口221内部的、以卡接待卡接线束10的卡槽222,卡槽222的开口处的尺寸小于待卡接线束10的直径尺寸,待卡接线束10可经弹性卡口221卡入卡槽222内,并迂回缠绕卡槽222的内外侧后卡入线束卡接部。

为了便于弹性卡口221的打开,于弹性卡口221的端部形成有外翘的翻边223,从而有利于待卡接线束10能够顺利进入卡槽222内,另外,弹性卡口221在失去外力后可因自身弹性回复力恢复至初始状态,从而将待卡接线束10牢牢的卡在卡槽222内。

本实施例的线束卡接部包括可将待卡接线束10弯成“s”形后卡接的第一卡块23,及与第一卡块23间距设置的第二卡块24,其中,第一卡块23及第二卡块24的横截面大致呈倒置的“d”型,并且均具有连接线束固定座2的平板,及连接平板的圆弧板,和开设于平板及圆弧板连接处的、以供待卡接线束10卡入的弹性豁口231,且弹性豁口231的布置位于第一卡块23与第二卡块24的不同侧。也即是如图4中所示的,第一卡块23上的弹性豁口231及所第二卡块24上的弹性豁口231位于第一卡块23的对称线的不同侧。

为了实现对多根不同粗细的待卡接线束10的卡接固定,于线束固定座2上设置有至少两组第一卡块23和第二卡块24,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为三组,从而便于对多根待卡接线束10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将不同长度的待卡接线束10经线束缠绕部22缠绕后,可保持线束长度的整体一致,并按图4中示出的“s”形路线,将待卡接线束10卡置在线束固定座2上的第一卡块23及第二卡块24中,从而实现线束规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线束整理装置,通过设置的线束固定座2可拆卸连接于安装座1上,以便于线束固定座2的更换,或是随计算机机箱位置的移动而便于线束固定位置的改变,此外,设置的线束缠绕部22及多组第一卡块23和第二卡块24,可将计算机机箱外的不同长度的线束缠绕在线束缠绕部22上后卡置于线束卡接部上,从而使得各线束长度较统一,同时使得线路布置的整齐美观,进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