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4376发布日期:2020-04-17 18:1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下管道与电缆封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地下管道线建设推进也非常迅速,城市地下管线担负着城市的电力传输、信息传递、能源输送、排涝减灾、废物排弃等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各种城市基础建设完善的同时,对地下管线的管理和维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在地下电力和通讯等方面的管道保护一般采用塑料管、玻璃纤维管、水泥管等,保护管道铺设在预先挖好的地下沟槽内,且按照标准预留人工作业井作为铺线、检查、维护、抢修的作业点,人工作业井与预埋的地下管道相连形成整个地下管道线。因此在管道的防水密封处理不得当,人工作业井中的积水、淤泥以及老鼠等动物就容易进入管道内,对地下管道内的电缆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引发电力通讯中断。因此,对电缆管道的管口封堵进行防水、防泥及老鼠显得尤为重要。而现有的电缆管道封堵装置是一般采用双层橡胶结构制作,橡胶受力挤压后向内外膨胀,在管道与电缆之间的断面之间产生一个环形密封面进行密封,由于环形密封面存在与管道外壁贴合不紧密的缺陷,或者没有填满管道与电缆之间的断面,从而未能将电缆固定并实现管道的密封,导致管道封堵器封堵效果不佳,密封性差,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电缆管道封堵器能对地下电缆管道的进出口进行绝缘封堵,实现了对电缆管道和电缆的一体式封堵密封,从而防止水滴或异物从电缆或电缆管道的进出口进入电缆管道内引发电力故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卡接而成的密封管本体,且在密封管本体中心形成电缆穿线通道,所述密封管本体包括密封筒和依次套接在所述密封筒外围的外封套管、套筒密封垫环、密封压环、内封套管和密封压盖,在密封筒的末端部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卡接部,所述外封套管、套筒密封垫环和密封压环依次从密封筒的首端部向环形卡接部的方向套接在所述密封筒的外围上,所述内封套管插接在所述述密封筒的内部,所述密封压盖盖合在密封筒首端的端部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环形卡接部的截面内设置有左环形卡槽,在所述套筒密封垫环的截面内设置有右环形卡槽,所述外封套管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环形卡接部内的左环形卡槽与套筒密封垫环内的右环形卡槽之间。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远离所述环形卡接部一端的密封筒的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台阶面,在所述台阶面的内壁上分布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内凸出齿条,所述内封套管依次将密封压环和外封套管套在外壁上后,再插入所述密封筒内壁的台阶面内。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外封套管的半径方向开设一道第一半径切割缝隙,所述第一半径切割缝隙贯穿整个外封套管,在所述内封套管的半径方向开设一道第二半径切割缝隙,在所述内封套管包括插接管部、从插接管部一端延伸的第一环形台面和第二环形台面,所述第一环形台面的外径大于插接管部的外径,所述第二环形台面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台面的外径,在第一环形台面的侧壁上分部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外凸出齿条。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筒包括密封筒上半部分和密封筒下半部分,所述环形卡接部包括半环形卡接上部和半环形卡接下部,在所述密封筒上半部分首端的端部上向外凸出设置所述半环形卡接上部,在所述密封筒下半部分首端的端部上向外凸出设置所述半环形卡接下部,所述密封筒上半部分和密封筒下半部分之间分别通过半环形卡接上部和半环形卡接下部进行相互扣接形成电缆穿线通道。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在外封套管的两端截面且从外封套管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平滑伸出的环形颈部,所述环形颈部由外封套管的外壁沿径向收缩,在环形颈部的外壁边缘与外封套管的外壁边缘因颈部收缩而形成一个环形支撑面。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压环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该密封压环通过内螺纹与所述的密封筒的外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压环由第一半圆形压环和第二半圆形压环相互扣接组成,在第一半圆形压环的两端和第二半圆形压环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插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套筒密封垫环由第一半环密封垫和第二半环密封垫相互扣接组成,在第一半环密封垫的两端和第二半环密封垫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扣接的垫片扣接机构。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垫片扣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半环密封垫两端的第一扣接部和第二半环密封垫两端的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半环密封垫的两端与第二半环密封垫通过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相互配合扣接,所述第一扣接部由两个沿第一半环密封垫两端伸出的第一内扣接块和第一外扣接块组成,所述第一内扣接块沿第一半环密封垫的两端内环平滑过渡伸出,所述第一外扣接块沿第一半环密封垫的两端外环平滑过渡伸出,并且在该第一半环密封垫的同一端的第一内扣接块和第一外扣接块沿所述第一半环密封垫的径向截面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内扣接块的宽度和第一外扣接块的宽度接近第一半环密封垫宽度的一半;

所述第二扣接部由两个沿第二半环密封垫的两端伸出的第二内扣接块和第二外扣接块组成,所述第二内扣接块沿第二半环密封垫的两端内环平滑过渡伸出,所述第二外扣接块沿第二半环密封垫的两端外环平滑过渡伸出,并且在该第一半环密封垫的同一端的第二内扣接块和第二外扣接块沿所述第二半环密封垫的径向截面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二内扣接块的宽度和第二外扣接块的宽度接近第二半环密封垫宽度的一半;在第一内扣接块和第一外扣接块上分别背向设置有第一扣接口在第二半环密封垫的同一端的第二内扣接块和第二外扣接块上分别背向设置有第二扣接口,所述第一半环密封垫和第二半环密封垫的同一端的分别通过第一扣接口与第二扣接口相互配合扣接。

上述方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密封压盖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为圆筒结构,所述上盖体与下盖体滑动扣接形成一体时,具有一个内径与密封筒外径相同的圆筒连接部和一个内径与密封筒内径相同的圆筒锁紧段,所述圆筒连接部和圆筒锁紧段一体成型且在其内部形成电缆穿线通道,所述圆筒锁紧段的外壁直径和内壁直径从圆筒连接部一侧向圆筒锁紧段的端部一侧逐渐变小。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对地下电缆管道的出口进行绝缘封堵,实现了对电缆管道和电缆的一体式封堵密封,从而防止水滴或异物从电缆或电缆管道的进出口进入电缆管道内引发电力故障。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封套管向电缆外壁挤压收缩而抱紧线缆的外壁,对电缆的外表进行密封,而不会导致封堵器的其他部件变形,通过外封套管向外膨胀与电缆管道的内壁进行紧密接触而挤压密封,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而且可以拆卸更换,便于安装,能反复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部分拼接而成,使得安装和拆卸均极为便利,拼接起来的管道封堵器较为稳固,密封压盖的缩口部与电缆的外径相适应,拧紧密封压盖后使内封套管能够紧紧套在电缆外表,能有效减少雨水进入,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的剖视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封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封套管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筒、外封套管、套筒密封垫环和内封套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封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扣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密封垫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压盖的正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压盖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压盖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压盖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密封筒1,外封套管2,套筒密封垫环3,密封压环4,内封套管5,密封压盖6,环形卡接部7,螺纹8,平滑过渡区域9,密封管本体10,电缆穿线通道11,电缆管道12,电缆13;

第一半径切割缝隙20,环形颈部21,环形支撑面22,第二半径切割缝隙50,插接管部51,第一环形台面52,第二环形台面53,外凸出齿条54,台阶面55,内凸出齿条56,左环形卡槽70,右环形卡槽71;

密封筒上半部分100,密封筒下半部分101,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环形插接口1001,扣接部1002,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插接条1011,插接凹槽1012,折弯部1011a,扣接缺口1002a,上搭边部1003,下搭边部1013;

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第一扣接部3001,第二扣接部3010,第一内扣接块3001a,第一外扣接块3001b,第一扣接口3001c,第二内扣接块3010a,第二外扣接块3010b,第二内扣接块3010a,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第二半圆形压环401,插接部4001,第一勾接头4002,勾接卡口4003,夹持部4010,夹持勾接口4011,夹持口4012,沟槽4013,第二插接头4014;

上盖体60,下盖体61,圆筒连接部62,圆筒锁紧段63,上半圆筒连接部620,下半圆筒连接部621,上半圆筒锁紧段630,下半圆筒锁紧段631,倾斜弧形面632,条形扣条6200,条形扣接槽6201,条形凹槽6210,条形凸出部6211,卡接缺口62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下电缆管道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由两个半圆形筒体卡接而成的密封管本体10,且在密封管本体10中心形成电缆穿线通道11,所述密封管本体10包括密封筒1和依次套接在所述密封筒1外围的外封套管2、套筒密封垫环3、密封压环4、内封套管5和密封压盖6,在密封筒1的末端部外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环形卡接部7,所述外封套管2、套筒密封垫环3和密封压环4依次从密封筒1的首端部向环形卡接部7的方向套接在所述密封筒1的外围上,所述内封套管5插接在所述述密封筒1的内部,所述密封压盖6盖合在密封筒1首端的端部上;所述外封套管2和内封套管5为硅橡胶管,更为具体的,在所述密封筒1的外壁上且远离环形卡接部7一侧设有螺纹8,在环形卡接部7与所述螺纹8之间的密封筒1外围设置有平滑过渡区域9,所述外封套管2、套筒密封垫环3和密封压环4依次从螺纹8一侧向平滑过渡区域9的方向套接在所述密封筒1的外围上,所述外封套管2的两端分别插入套筒密封垫环3和环形卡接部7内,所述密封压盖6通过螺纹8连接盖合在密封筒1末端的端部上;使用安装时,由两个半圆形筒体组成的密封管本体10放入电缆管道12内,在将其外封套管2套入所述密封筒1上并使外封套管2的一端与所述环形卡接部7接触后,然后将所述套筒密封垫环3套入所述述密封筒1上并与所述外封套管2的另一端接触,然后将密封压环4拧到密封筒1上并其与套筒密封垫环3和外封套管2进行挤压,使外封套管2向外膨胀与电缆管道12内壁进行挤压实现管道封堵,然后将内封套管5插入在所述述密封筒1的内壁,再用力将密封压盖6拧入密封筒1的端部上,由于密封压盖6的内壁口径逐渐缩小,从而沿径向方向挤压所述密封筒1的端部,使其内封套管5向电缆13外壁进行挤压,从而将整个密封管本体10固定在电缆13外壁与电缆管道12内壁之间,当拧紧密封压盖6的前进的过程中,密封压盖6不仅沿径向挤压内封套管5的同时,还推动密封压环4与外封套管2进行挤压,使外封套管2向外膨胀,实现将整个电缆密封,防止水滴或其他异物进入电缆管道造成电力事故。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在所述环形卡接部7的截面内设置有左环形卡槽70,在所述套筒密封垫环3的截面内设置有右环形卡槽71,所述外封套管2的两端分别插接在环形卡接部7内的左环形卡槽70与套筒密封垫环3内的右环形卡槽71之间;在所述外封套管2的半径方向开设一道第一半径切割缝隙20,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半径切割缝隙20贯穿整个外封套管2,所述半径切割缝隙20在所述外封套管2的内壁上形成z字形的卡接截面或者为l形搭接面,方便外封套管2进行卡接和密封,不容易使水分渗透至电缆管道内。在外封套管2的两端截面且从外封套管2的内壁沿轴线方向平滑伸出的环形颈部21,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环形颈部21由外封套管2的外壁沿径向收缩,在环形颈部21的外壁边缘与外封套管2的外壁边缘因颈部21收缩而形成一个环形支撑面22,在所述环形颈部21的根部形成所述环形支撑面22方便插接和固定外封套管2在左环形卡槽70和右环形卡槽71之间。当密封筒1套接在电缆13的外壁上后,将外封套管2沿第一半径切割缝隙20展开并将其套设在密封筒1上,由于外封套管2为硅橡胶制成,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外封套管2将沿第一半径切割缝隙20闭合,然后将外封套管2的一端插入至左环形卡槽70,然后套入套筒密封垫环3并卡接后形成所述右环形卡槽71,再将外封套管2的另一端插入至右环形卡槽71内,从而完成外封套管2套设在密封筒1的外壁上,而且容易定位和固定。在远离所述环形卡接部7一端的密封筒1的内壁至少设置有一个台阶面55,如图7所示,在所述台阶面的内壁上分布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内凸出齿条56,所述内封套管5依次将密封压环4和外封套管2套在外壁上后,再插入所述密封筒1内壁的台阶面55内;在所述内封套管5的半径方向开设一道第二半径切割缝隙50,如图8所示,在所述内封套管5包括插接管部51、从插接管部51一端延伸的第一环形台面52和第二环形台面53,所述第一环形台面52的外径大于插接管部51的外径,所述第二环形台面53的外径大于第一环形台面52的外径,在第一环形台面52的侧壁上分布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外凸出齿条54,当需要将内封套管5在电缆13的外壁上时,将内封套管5沿第二半径切割缝隙50展开并将其套入密封筒1上,由于内封套管5为硅橡胶制成,在其弹性的作用下,所述内封套管5将沿第二半径切割缝隙50闭合,然后将插接管部51的端部插入至密封筒1内壁的台阶面55上,第一环形台面52的侧壁上分布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外凸出齿条54,而该外凸出齿条54向外凸出形成的沟槽部与所述内凸出齿条56相互契合卡合在一起,由于外凸出齿条54与内凸出齿条56相互契合卡合在一起从而方便放置,在拧动密封压盖6前进的过程中,使内封套管5在密封筒1内部相对滑动,从而起到了很好的定位作用,此时,第二环形台面53搭接在所述密封筒1的口部(内凸出齿条56的外侧边缘)上,如图3所示,密封筒1的口部由于开设了所述第一环形台面52而变得相对较薄,从而容易变形,当拧紧密封压盖6前进的过程中,由于密封压盖6的内壁口径逐渐缩小,密封压盖6将沿径向挤压密封筒1的口部使内封套管5的端口部(第二环形台面53)逐渐被挤压缩小,内封套管5将被挤压紧固在电缆13的外壁上,此时密封压盖6还推动密封压环4与外封套管2进行挤压,使外封套管2向外膨胀,实现将整个电缆密封。

结合图1、图7和图9所示,所述密封筒1包括密封筒上半部分100和密封筒下半部分101,所述密封筒上半部分100和密封筒下半部分101都为半圆筒状,所述环形卡接部7包括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和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在所述密封筒上半部分100首端的端部上向外且径向凸出设置所述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在所述密封筒下半部分101首端的端部上向外且径向凸出设置所述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所述密封筒上半部分100和密封筒下半部分101之间分别通过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和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进行相互扣接形成电缆穿线通道11,在所述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的环面上设置有多段且沿径向方向的环形插接口1001,在所述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两端的端部上且沿环面环绕方向伸出有扣接部1002,在所述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两端的端部上且沿环面环绕方向伸出有插接条1011,在靠近所述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两端的端部的环面上设置有插接凹槽1012,该插接凹槽1012的开口部与所述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两端的端部截面平齐,所述插接条1011从插接凹槽1012的开口部且沿插接凹槽1012的槽底向环形插接口1001一侧伸出,所述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与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相互扣接时,所述插接条1011从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的内壁向外插入环形插接口1001内进行插接,所述扣接部1002从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的上表面插入插接凹槽1012内进行匹配扣接,在所述插接条1011的端部具有向外弯折的折弯部1011a,该折弯部1011a从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内侧向外插入所述环形插接口1001内进行插接;在所述扣接部1002的下表面设置有扣接缺口1002a,如图9所示,所述扣接部1002插入插接凹槽1012内并通过扣接缺口1002a与插接凹槽1012内的扣接凸起(未图示)进行匹配扣接。当对密封筒1进行扣接合成筒状时,将插接条1011端部的折弯部1011a由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的半环内壁向外插入至外插入环形插接口1001内,而扣接部1002下表面的扣接缺口1002a将扣接在插接凹槽1012内的扣接凸起(未图示)上,并使整个扣接部1002契合扣接在所述插接凹槽1012内,折弯部1011a反勾在环形插接口1001内且靠近扣接部1002一侧,若扣接缺口1002a与插接凹槽1012内的扣接凸起(未图示)被打开释放时,由于折弯部1011a反勾在环形插接口1001内,并可以使折弯部1011a在环形插接口1001内滑动,从而防止了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和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之间被打开,从而提高了密封筒1扣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防止密封筒上半部分100和密封筒下半部分101在扣接时错位,可以在密封筒上半部分100的两边开口边缘且沿轴线方向切除一个上搭边部1003,以及在密封筒下半部分101的两边开口边缘且沿轴线方向切除一个下搭边部1013,所述上搭边部1003沿密封筒上半部分100两边开口边缘的内壁进行切除而得到,该上搭边部1003由密封筒上半部分100两边开口边缘的末端至少延伸至与所述半环形卡接上部1000的两端端部内边缘平齐,所述下搭边部1013沿密封筒下半部分101两边开口边缘的外壁进行切除而得到,该下搭边部1013由密封筒上半部分100两边开口边缘的末端至少延伸至与所述半环形卡接下部1010的两端端部内边缘平齐,当对密封筒1进行扣接合成筒状时,由于上搭边部1003和下搭边部1013分别从密封筒上半部分100的内壁和密封筒下半部分101外壁进行分别切除而得到并可以进行配合搭接,使为条形状的上搭边部1003和下搭边部1013之间相互搭接和支撑,从而可以避免了密封筒上半部分100和密封筒下半部分101的接触边缘发生错位而使电缆穿线通道11发生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7和图10所示,所述套筒密封垫环3由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相互扣接组成,在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两端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扣接的垫片扣接机构,所述垫片扣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两端的第一扣接部3001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两端的第二扣接部3010,所述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两端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通过第一扣接部3001和第二扣接部3010相互配合扣接,所述第一扣接部3001由两个沿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两端伸出的第一内扣接块3001a和第一外扣接块3001b组成,所述第一内扣接块3001a沿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两端内环平滑过渡伸出,所述第一外扣接块3001b沿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两端外环平滑过渡伸出,并且在该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同一端的第一内扣接块3001a和第一外扣接块3001b沿所述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径向截面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一内扣接块3001a的宽度和第一外扣接块3001b的宽度接近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二扣接部3010由两个沿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伸出的第二内扣接块3010a和第二外扣接块3010b组成,所述第二内扣接块3010a沿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内环平滑过渡伸出,所述第二外扣接块3010b沿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外环平滑过渡伸出,并且在该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同一端的第二内扣接块3010a和第二外扣接块3010b沿所述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径向截面分割成两部分,所述第二内扣接块3010a的宽度和第二外扣接块3010b的宽度接近第二半环密封垫301宽度的一半,从而可以避免了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两端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沿端部的左右两侧或径向方向(向圆心的径向方向或远离圆心的径向方向)偏移或错位;在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两端的第一内扣接块3001a和第一外扣接块3001b都上分别背向设置有第一扣接口3001c,在第二半环密封垫301两端的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同一端的第二内扣接块3010a和第二外扣接块3010b上分别背向设置有第二扣接口3010c,所述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同一端的分别通过第一扣接口3001c与第二扣接口3010c相互配合扣接;当对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进行插接扣合成套筒密封垫环3时,先将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一端的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一端的第二半环密封垫301进行插接扣合,然后再将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另一端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另一端进行插接扣合,即先将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一端的第一内扣接块3001a(第一外扣接块3001b)所设置的第一扣接口3001c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一端的第二外扣接块3010b(第二内扣接块3010a)所设置的第二扣接口3010c进行扣接,由于第一内扣接块3001a和第一外扣接块3001b所设置的第一扣接口3001c呈背向设置,第二外扣接块3010b和第二内扣接块3010a所设置的第一扣接口3001c也呈背向设置,第一半环密封垫300一端的两个相互背向设置的第一扣接口3001c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一端的两个相互背向设置的第二扣接口3010c相互契合扣接时形成相互支持的作用,此时,再将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另一端的第一内扣接块3001a所设置的第一扣接口3001c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另一端的第一外扣接块3001b所设置的第二扣接口3010c进行扣接时,由于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一端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一端形成了相互支持,从而可以轻易地将第一半环密封垫300的另一端与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另一端用力插入该端所对应的第一扣接口3001c与第二扣接口3010c进行插接扣合,使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形成沿径向且向外的弹力,第一半环密封垫300和第二半环密封垫301的两端在弹力的作用而稳定地扣接在一起从而形成套筒密封垫环3,且扣接方式简单而且稳定,而且不会在左右两侧或径向方向偏移或错位。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所述密封压环4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该密封压环4通过内螺纹与所述的密封筒1的外壁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密封压环4由第一半圆形压环400和第二半圆形压环401相互扣接组成,在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两端和第二半圆形压环4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插接的插接机构,所述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两端和第二半圆形压环401的两端分别通过该插接机构相互扣接;所述插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半圆形压环400两端外壁的插接部4001和设置在第二半圆形压环401两端外壁的夹持部4010,所述插接部4001沿第一半圆形压环400两端的外壁伸出,所述夹持部4010沿第二半圆形压环401两端的外壁伸出,所述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内壁和第二半圆形压环401的内壁都设置有同一方向且能与所述密封筒1进行螺纹连接的内螺纹;在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两端外壁上且位于插接部4001的根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勾接头4002,在插接部4001的内壁设置有勾接卡口4003,在夹持部4010的内侧壁上横向设置有夹持勾接口4011,在夹持部4010的中央且沿伸出方向设置有夹持口4012,该夹持口4012在夹持部4010的根部与第二半圆形压环401的端部外壁之间形成沟槽4013,在位于夹持口4012根部的沟槽4013内设置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插接头4014,所述插接部4001插入沟槽4013内并使插接卡口4003与第二插接头4014扣接,以及使夹持勾接口4011与所述第一勾接头4002扣接,所述插接部4001与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同一圆周线上,该插接部4001沿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端部圆周线环绕的方向伸出并插入至所述夹持部4010之间的夹持口4012内进行扣接,所述夹持部4010、夹持口4012和第二半圆形401在同一圆周线上,所述夹持部4010、夹持口4012沿第二半圆形401的端部圆周线环绕的方向伸出,夹持部4010插入与所述第一勾接头4002进行扣接,插接部4001从夹持口4012插入至根部的沟槽4013内并与所述第二插接头4014内进行扣接。通过第一半圆形压环400的两端和第二半圆形401的两端的插接机构进行插接时,而且插接方便,所述第一半圆形压环400两端的插接部4001夹持并扣接在第二半圆形压环401的两端外壁的夹持部4010内,在密封筒1的外壁拧动扣接后的第一半圆形压环400和第二半圆形压环401进行螺纹连接时,第一半圆形压环400和第二半圆形压环401在夹持部4010的夹持和扣接作用下进行稳固连接,而不容易滑脱。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密封压盖6包括上盖体60和下盖体61,所述上盖体60与下盖体61为圆筒结构,所述上盖体60与下盖体61滑动扣接形成一体时具有一个内径与密封筒1外径相同的圆筒连接部62和一个内径与密封筒1内径相同的圆筒锁紧段63,所述圆筒连接部62和圆筒锁紧段63一体成型且在其内部形成电缆穿线通道11,所述圆筒锁紧段63的外壁直径和内壁直径从圆筒连接部62一侧向圆筒锁紧段63的端部一侧逐渐变小。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2、图13、图14和图15所示,所述圆筒连接部62包括上半圆筒连接部620和下半圆筒连接部621,所述圆筒锁紧段63包括上半圆筒锁紧段630和下半圆筒锁紧段631,所述上半圆筒连接部620和上半圆筒锁紧段630一体成型,所述下半圆筒连接部621和下半圆筒锁紧段631一体成型,在所述半圆筒连接部620和下半圆筒连接部621的内壁上都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上半圆筒锁紧段630和下半圆筒锁紧段631的相互滑动扣接形成一体时,在其外壁形成六面体状,所述上半圆筒锁紧段630和下半圆筒锁紧段631的相互滑动扣接时,在其内壁形成口径逐渐缩小的倾斜弧形面632;当上半圆筒锁紧段630和下半圆筒锁紧段631的相互滑动扣接形成密封压盖6从而套设在电缆13的外壁时,并拧动密封压盖6使其与密封筒1的外壁进行螺纹连接,拧动密封压盖6向内封套管5一侧前进过程中,密封压盖6内壁形成口径逐渐缩小的倾斜弧形面632,该倾斜弧形面632将会挤压内封套管5的端部并向电缆13抱合密封,密封压盖6压紧内封套管5后与其穿过的电缆13抱合密封性更好,所以防渗漏的效果更好。并且,在以后检修或更换压内封套管5时电缆13不用再穿线,只要用手掰开内封套管5即可直接套在电缆13上,维修非常方便。在上半圆筒连接部620的两侧外壁边缘分别设置沿上半圆筒锁紧段630一侧延伸的条形扣条6200,该条形口条6220与所述上半圆筒连接部620的外侧壁边缘之间形成条形扣接槽6201;在所述下半圆筒连接部621的两内侧壁边缘分别设置沿下半圆筒锁紧段631一侧延伸的条形凹槽6210,在条形凹槽6210的边缘与所述下半圆筒连接部621的边缘之间形成条形凸出部6211,所述条形扣条6200以靠近上半圆筒锁紧段630一侧开始,该条形扣条6200从远离所述下半圆筒锁紧段631一侧的条形凹槽6210的端口滑动插入,使条形扣条6200与所述条形凹槽6210进行滑动扣接,并同时将所述条形凸出部6211与所述条形扣接槽6201进行相互滑动扣接;所述条形扣接槽6201从上半圆筒连接部620的一端截面开始延伸,并截止于上半圆筒锁紧段630一侧的端部;所述条形凹槽6210从下半圆筒连接部621的一端截面开始延伸,并截止于下半圆筒锁紧段631一侧的端部,在条形凹槽6210终止端与所述和上半圆筒锁紧段630和下半圆筒锁紧段631的内壁过度处形成一个阶梯的卡接缺口6212,从而使上半圆筒连接部620与下半圆筒连接部621在滑动过程卡接时,在卡接缺口6212处终止并进行卡接,在所述下半圆筒锁紧段631的内壁与所述条形扣接槽6201之间形成一阶梯状扣接槽条形凸出部6211。将上盖体60与下盖体61滑动扣合并套设在电缆13外部时,结合图14和图15,上半圆筒连接部620的a侧(插入口侧)从下半圆筒连接部621的b侧插入,使上半圆筒连接部620的a侧的条形扣条6200端部插入下半圆筒连接部621的b侧的条形凹槽6210的端口,并推动条形扣条6200在条形凹槽6210内滑动至条形凹槽6210的末端(a侧),并同时使条形凸出部6211在条形扣接槽6201内滑动至条形扣接槽6201的末端(a侧),从而完成从而将上盖体60与下盖体61进行滑动扣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压盖6,在拧动密封压盖6向内封套管5一侧前进过程中,通过滑动扣接形成的密封压盖6不容易脱落,拧动过程中不容易错位,密封压盖6的外壁为六面体状,而且拧动时发力容易。当需要打开时,只需要向滑动扣接的反方向用力滑动推出,就可立即打开上盖体60与下盖体61,现场的安装人员通过更加省力的发力方式将上盖体60与下盖体61旋紧配合或拆卸维修,提高电缆管道的密封性能,避免外界的异物或水进入到电缆管道中引发漏电事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