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5295发布日期:2020-02-04 11:03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光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电利用的日趋成熟,安装在各类建筑物屋顶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光伏电站越来也多,由于很多建筑物屋顶毕竟面积有限,安了太阳能集热器或热水器,就按不下光伏电站。鉴于此,将这两种系统合二为一,组成一套hybrid混合系统,既产热又发电,这就是目前现有的混合组件产生的原因。

现有的光伏电池集热器保温层依旧沿用传统的吸热材料,利用铝基导热层与散热铜管焊接的方式进行导热,接触面紧密性差,导致导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光伏电池集热器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散热铜管导热效果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包括塑钢边框,所述塑钢边框的底部安装有镀锌铁皮后盖板,所述镀锌铁皮后盖板的上表面设有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上述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之间安装有导热集管,导热集管的上表面铺设有金属铝板,所述金属铝板的上表面铺设有混合吸热涂层,上述混合吸热涂层包括一层石墨烯高导热胶体材料、两层eva封装材料和一层透明胶膜,两层所述eva封装材料的中间均匀分布铺设有大格栅黑硅电池组件,塑钢边框原理镀锌铁皮后盖板的一侧内部安装有钢化白玻璃。

优选的,所述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和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的厚度均为10mm-15mm,且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的顶部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的底部均开设有镂空槽,所述镂空槽的内部填充有石墨烯填缝料。

优选的,所述混合吸热涂层与钢化白玻璃之间设置有空气层,所述空气层的厚度为2.5cm。

优选的,所述金属铝板的厚度为1mm。

优选的,所述大格栅黑硅电池组件的数量为60片。

优选的,所述导热集管的材料为紫铜,且导热集管与石墨烯填缝料充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黑硅电池片选用高转换效率,全光谱,尤其是对红外光谱段光的吸收率要高,温度效率衰减特性不明显的作为混合组件光电转换电池;

2、黑硅电池片进行大格栅优化,使光伏发电功率与集热表面产热量达到最佳平衡;

3、添加有石墨烯高导热材料的导热层和类eva高吸热封装材料;

4、与传统铝基导热层与散热铜管焊接的方式不同,选用石墨烯填缝材料作为铝基导热层和散热铜管间的传热且紧密接触的媒介,既节省成本又不损失效率;

5、双层压模的保温材料,第一层栅型保温材料与铝基电池组件背后紧密粘贴,方便于填充石墨烯填缝料。在装入整体导热铜管网栅后,使石墨烯填充料和紫铜管下部紧密贴合并浸润,再加入第二层压模保温材料,这样使导热层和保温层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导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混合吸热涂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混合组件背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压模成型保温材料下层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图2中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钢边框、2导热集管、3金属铝板、4混合吸热涂层、5大格栅黑硅电池组件、6钢化白玻璃、7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8镀锌铁皮后盖板、9石墨烯填缝料、10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41石墨烯高导热胶体材料、42eva封装材料、43透明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热电联产的光伏光热混合组件,塑钢边框1,塑钢边框1的底部安装有镀锌铁皮后盖板8,镀锌铁皮后盖板8的上表面设有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10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7,上述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10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7之间安装有导热集管2,导热集管2的上表面铺设有金属铝板3,金属铝板3的上表面铺设有混合吸热涂层4,上述混合吸热涂层4包括一层石墨烯高导热胶体材料41、两层eva封装材料42和一层透明胶膜43,两层eva封装材料42的中间均匀分布铺设有大格栅黑硅电池组件5,塑钢边框1原理镀锌铁皮后盖板8的一侧内部安装有钢化白玻璃6;

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7和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10的厚度均为10mm-15mm,且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10的顶部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7的底部均开设有镂空槽,镂空槽的内部填充有石墨烯填缝料9,混合吸热涂层4与钢化白玻璃6之间设置有空气层,空气层的厚度为2.5cm,金属铝板3的厚度为1mm,大格栅黑硅电池组件5的数量为60片,导热集管2的材料为紫铜,且导热集管与石墨烯填缝料9充分接触。

与传统铝基导热层与散热铜管焊接的方式不同,选用石墨烯填缝料9作为混合吸热涂层4和导热集管2间的传热且紧密接触的媒介,石墨烯填缝料9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510667564.5公开的传热填缝料,既节省成本又不损失效率。

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10与金属铝板3背后紧密粘贴,方便于填充石墨烯填缝料9,在装入整体导热集管2后,使石墨烯填缝料9和导热集管2下部紧密贴合并浸润,再加入混合吸热涂层4,这样使混合吸热涂层4和下层压膜成型保温层10和上层压膜成型保温层7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了导热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