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7947发布日期:2020-06-17 00:5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尤指一种将电动机车的马达与驱动控制器整合为一体式结构,并且增加冷却流体的通道,用以冷却马达与驱动控制器的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



背景技术:

电动机车动力系统包括有马达与驱动控制器,目前技术朝向两者整合进行一体式设计,而其中一种配置方式为挂设于驱动轮侧边驱动,由于此种配置的可容纳空间,受到车辆配重、行驶型态以及轮胎尺寸等条件限制,因而会限制马达功率大小。

由于以上条件因素,目前电动机车多为峰值功率约4kw以下非强制冷却马达,因此无外部元件如风扇、泵浦等进行强制气冷或液冷,仅靠电动机车移动时所产生的空气流动来冷却,其性能容易受到骑乘速度以及外界环境影响,如爬坡的时候,马达与驱动控制器产生热量较多,但此时车速低,因此散热性能差,又例如环境气温高以及灰尘覆盖等因素,造成热交换率较低,散热性能也受影响。

综合以上原因,使得现有技术仍存在有改良的空间,本实用新型人有鉴于此,乃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发展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能够达到冷却马达与驱动控制器的功用,并且有效提升热交换系数,因此提高马达输出功率。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挂设于电动机车的驱动轮侧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马达壳盖,具有设置于该马达壳盖一边上的一第一水口及一第二水口,该第一水口与该第二水口可供冷却流体进入或流出,一圆孔设置于该马达壳盖上,一环状凹槽形成于该圆孔周围,复数个肋条以放射状方式而等距离排列设置于该环状凹槽上,一凹槽对应该第一水口设置于该马达壳盖的另一边;

一马达壳体,装设于该马达壳盖上,包含有一基座,一外壳与该基座结合,一筒状部设置于该基座上,一环状凹槽形成于该筒状部周围,复数个肋条以放射状方式而等距离排列设置于该环状凹槽上;

一马达,装设于该基座中,包含有一装设于该马达上的马达内盖;

一驱动控制器,装设于该基座中,并且位于该马达相邻位置;

一第一空间,是由该马达壳盖的凹槽与该马达壳体的基座所结合构成,该第一空间与该马达壳盖的第一水口相连通;及

一第二空间,是由该马达壳盖的环状凹槽与该基座的环状凹槽所结合构成,该第二空间与该马达壳盖的第二水口相连通;同时,该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相连通。

所述的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其中:该第一空间是由该马达壳盖与该马达壳体的基座上的凹槽所结合构成,该第一空间与该马达壳盖的第一水口相连通。

所述的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其中:该第一空间是由该马达壳盖的凹槽与该马达壳体的基座上的凹槽所结合构成,该第一空间与该马达壳盖的第一水口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凭借上述的构成与实施,能够达到冷却马达与驱动控制器的功用,并且有效提升热交换系数,因此提高马达输出功率。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更易理解,下文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马达壳盖10;第一水口11;第二水口12;圆孔13;环状凹槽14;肋条15;凹槽16;马达壳体20;基座21;外壳22;筒状部23;环状凹槽24;肋条25;马达30;马达内盖31;驱动控制器40;第一空间50;第二空间5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挂设于电动机车的驱动轮侧边,包括有一马达壳盖10、一马达壳体20、一马达30及一驱动控制器40。

该马达壳盖10,具有一第一水口11及一第二水口12设置于该马达壳盖10的一边上,该第一水口11与该第二水口12可供冷却流体进入或流出,一圆孔13设置于该马达壳盖10上,一环状凹槽14形成于该圆孔13周围,复数个肋条15以放射状方式而等距离排列设置于该环状凹槽14上,一凹槽16对应该第一水口11设置于该马达壳盖10的另一边;该马达壳体20,装设于该马达壳盖10上,包含有一基座21,一外壳22与该基座21结合,一筒状部23设置于该基座21上,一环状凹槽24形成于该筒状部23周围,复数个肋条25以放射状方式而等距离排列设置于该环状凹槽24上。

该马达30,装设于该基座21中,包含有一马达内盖31装设于该马达30上;该驱动控制器40,装设于该基座21中,并且位于该马达30相邻位置。

请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该侧挂一体式液冷马达动力模块,还包括有一第一空间50及一第二空间51;该第一空间50,是由该马达壳盖10的凹槽16与该马达壳体20的基座21所结合构成,该第一空间50与该马达壳盖10的第一水口11相连通;该第二空间51,是由该马达壳盖10的环状凹槽14与该基座21的环状凹槽24所结合构成,该第二空间51与该马达壳盖10的第二水口12相连通;同时,该第一空间50与该第二空间51相连通。

该第二空间51凭借该马达壳盖10的环状凹槽14与该基座21的环状凹槽24两者组合成圆筒状的凹槽,而该马达壳盖10的肋条15与该马达壳体20的肋条25相互错开设置,使该第二空间51形成往复循环的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冷却流体自该第一水口11进入,首先通过该第一空间50,与该驱动控制器40进行热交换,然后进入到该第二空间51,与该马达30进行热交换,最后冷却流体自该第二水口12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冷却流体自该第二水口12进入,首先通过该第二空间51,与该马达30进行热交换,然后进入到该第一空间50,与该驱动控制器40进行热交换,最后冷却流体自该第一水口11流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第一空间50,是由该马达壳盖10与该马达壳体20的基座21上的凹槽(图中未示)所结合构成,该第一空间50与该马达壳盖10的第一水口11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该第一空间50,是由该马达壳盖10的凹槽16与该马达壳体20的基座21上的凹槽(图中未示)所结合构成,该第一空间50与该马达壳盖10的第一水口11相连通。

凭借上述的构成与实施,能够达到冷却马达与驱动控制器的功用,并且有效提升热交换系数,因此提高马达输出功率。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